APP下载

王忠民辨证论治卵巢放线菌病临床经验*

2022-11-15葛红雨王忠民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放线菌气滞气机

葛红雨,王忠民

1 天津市北辰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天津 300400

2 天津市北辰医院 天津 300400

卵巢放线菌病是妇科临床误诊率很高的疑难病。本病系卵巢感染放线菌感染引发,是腹部肿块、阴道出血、便血、下腹胀痛、四肢乏力、贫血、消瘦、腹泻、发热等症状的一组症候群。该病有些症状、体征与恶性肿瘤相近,且为妇科临床罕见,很容易被误诊,被一些学者称为“最易误诊的疾病”。王忠民老师对该病有所临床研究。王老师系天津市中医传承工作室导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任医师。从医40余年,在临床、科研、教学等方面成就显著,先后发表专业论文179篇,获得市政府、市科委科研成果奖4项,与他人合撰医学专著8部,独立著书9部,已有39种药物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在妇科疑难病临床研究方面经验尤为丰富。兹将王老师辨证论治卵巢放线菌病的经验整理如下,供同道临证参考。

诊断要点

放线菌为机会性致病菌。卵巢放线菌感染,多继发于肠道,但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与放置宫内节育器(IUD)是常见的诱因。本病也可因人工流产、子宫脱垂、阴道瘘等引发,少数由阑尾炎穿孔直接蔓延而发病[1]。

卵巢放线菌病大多发生在放置IUD后。IUD表面可能带有病原菌,可直接引发感染。IUD还作为一种异物,可导致宫内膜损伤,致使局部缺氧、变性,为放线菌等创造了发病条件。据有关临床资料显示,盆腹腔放线菌病约占所有放线菌病的20%~25%。患者多数无痛感,症状不具有特异性,病程隐匿,其临床表现类似各种不同的疾病[2]。目前我国临床检验放线菌,主要是以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和/或宫颈细胞图片,以显微镜进行观察确认。

本病多表现为腹部坚硬肿块,体积大小不等,而腹壁浸润程度轻,且伴有腹痛胀痛、腹泻、消瘦、贫血、便血、阴道出血、发热、四肢乏力等症状,甚至在检查CA125、CA19-9时也出现升高现象,因此常被诊断为附件囊肿包块(性质待定)、子宫腺肌症,盆腔肿物体积大者多被怀疑为恶性肿瘤、卵巢癌[3]。

部分放线菌病患者可伴有白细胞升高,贫血、红细胞沉降率加快。感染期与一般盆腔炎症状区别不大,具有长期发热、盗汗、血液沉降率增快、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阴道排液增多,有时为脓性分泌物,并伴有下腹部疼痛不适等[4]。

卵巢的放线菌脓肿,可形成窦道或炎症扩散,引起腹膜炎;如果向腹膜后扩散,则可累及输尿管,引起梗阻、狭窄、移位,进而造成肾积水;炎症累及肠管,则可导致肠梗阻;倘若全身播散,则可导致严重感染[5]。该病对卵巢功能是否存在影响,目前尚未有明确的结论与相关报道[6]。

由于本病的复杂性,临床诊断比较困难,常常在术后经病理切片后才得到正确诊断。对于高度怀疑盆腹腔占位性病变,但病程缓慢者,应考虑本病可能。本征应与子宫内膜异位症、宫外孕、慢性阑尾炎等相鉴别[7]。在IUD之后,如出现不明原因的盆腔包块患者,应在阴道B超或CT引导下,用细针穿刺活检有助于明确诊断[8]。仍然不宜确诊者,可借助CT或MR检查[9],尽管不具有特异性诊断,但对判断肿块位置以及盆腹腔脏器的受累范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10]。

中医病机

中医学中无此病名。根据本征所表现主症,王老师认为与中医“癥瘕”“腹泻”“崩漏”等病症有相似之处,可根据临床相关症状进行辨证施治。腹内之结块,临床以妇女为多见,正如《广韵》所言:“癥,腹病也。”《说文》则曰:“瘕,女病也。”癥瘕之成因,《中藏经·积聚癥瘕杂病论》曰:“积聚癥瘕杂病者,皆五脏六腑真气失而邪气并,遂乃生焉。”可见,罹患癥瘕主因在于五脏六腑真气不足与邪气侵扰有关。气血失常,瘀滞不通,易生病变。《灵枢》曰:“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汁沫与血相搏,则合并凝聚,不得散而成积矣”,癥瘕形成之始,多先有气血失常之因。

经期或产后,胞脉空虚,余血未尽之际,若外阴不洁,邪毒(放线菌)侵入,或房事不禁或不洁,感染湿热邪毒,入里化热病生,与血搏结,瘀阻冲任二脉,结于胞脉,日久不散而成癥瘕。或邪毒随胞宫手术侵入,形成盆腔感染之势,气血受扰,凝滞涩流,瘀阻成癥瘕。

七情所伤,肝气郁结日久不解,或暴怒伤肝,气逆血留脉络,气血运行受阻益重,滞于冲任胞宫,瘀阻结块积于少腹,则渐成癥瘕。《女科经纶·癥瘕痃癖证》认为,癥瘕“此证多兼七情亏损,五脏气血乖违而成。”或忧思伤脾,水湿运化失职,湿邪与内湿蕴结,日久化痰生变,阻滞气血,血滞存留日久,则形成瘀血,渐积成癥瘕。

或素体脾虚,体弱多病,抗病能力减弱,外邪乘虚而入;或饮食不洁,脾胃损伤失于健运,湿浊内停聚而为痰,痰湿下注冲任二脉,阻滞胞络致使痰血搏结,渐积成癥瘕。或饮食无度,清气不升,胃气不降,致使脾胃气弱,痰湿聚集成块,日渐生成,坚牢不移,成为癥瘕。脾气不足,精微物质转化不力,则致四肢疲乏,消瘦贫血;脾不统血,失于摄固,则便血、阴道出血。

本征之病机,主要表现具有多个方面,其内因为脏腑、气血虚弱,正气不足;或气滞血瘀,气血不能正常运行;或其外因为感受毒邪,留居体内,其结局为湿热博结下部感染泛滥成灾,气血搏结腹腔肿块应运而生。卵巢放线菌病之治,则宜调理气血,和谐脏腑,以冀活血化瘀,消除肿块;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疏肝解郁,理气除滞。以此辨证施治,方可达到消除癥瘕目的。

辨证论治

1 气滞血瘀

素体不健,气血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职,邪毒有入内为患之机,是疾病发生之要则。病症久留不去,局部气血凝滞,大多引发肿块之疾。肿块形成,与机体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不节,劳逸太过等多方因素所为,病态下长期作用,则易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津液代谢失常,最终聚结为病[11],正如高锦庭《疡科心得集·辨瘰疬瘿瘤论》所云:“瘿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乃五脏淤血浊气痰滞而成”。该类疾病之治,首调气血,气血运行如常,则脏腑滋润,淤血、浊气、痰滞等尽可除之。卵巢放线菌病之肿块,但见气滞血瘀脉证,临床运用上述方法,具有良效。

症见下腹部肿块,触之坚硬,发病日久,伴有腹部刺痛,拒按,时而作胀,肢体消瘦,面色无华,阴道出血色暗有块,或输尿管狭窄、梗阻、移位,或导致肾积水,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或瘀点,脉沉涩。证属气滞血瘀,治宜活血化瘀,消肿除块。药用:丹参、益母草、桃仁、红花、月季花、威灵仙、川芎、赤芍、半枝莲、鬼箭羽、石见穿、当归。若伴有胸闷烦躁,精神抑郁,食欲不振,上方加柴胡、枳壳、炒麦芽;如肢体不温,腹部冷痛,大便不实,增桂枝、高良姜、茯苓;倘小便不利、白细胞升高、白带脓性,添萹蓄、瞿麦、苦参。

2 痰湿凝聚

痰之为病,系水湿变化而成。外感六淫,外来创伤,内伤七情,饮食劳倦,诸多因素均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继而发生气机不畅、津液不布等病机。机体病态,水湿停滞,凝聚日久为痰;五志化火,邪热内盛,灼津日久为痰。肿块与痰之间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正如丹溪所云,“痰之为物,随气升降,无处不到”,“凡人上、中、下有块者,多是痰”。临证可见,一些痰湿体质者,发生湿热、湿热下注、湿热成痰者颇为常见[12]。痰湿凝聚之症,其特点起病较为缓慢,与无声无息之中肿块日渐增大者,并伴有阴道排液增多,甚则脓性白带,均与痰湿凝聚下焦相关,应祛除痰湿为要。痰湿为阴邪,但见阳气不足者,可酌加通阳化气之品;而见瘀久化热之脉证,则宜增清热利湿药物。

症见身体肥胖,腹部作胀,查见包块,面色不华,头晕目眩,贫血较重,倦怠犯困,白带偏多,质地黏稠,阴道排液,或成脓性,或见盆腔积液,阴部作痒,大便黏稠,胃脘胀满,时而泛恶,舌质淡,苔厚腻,脉濡滑。证属痰湿凝聚,治宜健脾益气,除湿化痰。药用:姜半夏、陈皮、茯苓、苍术、姜厚朴、半枝莲、薏苡仁、萹蓄、瞿麦、苦参、枳壳、香橼。若伴有胸闷烦躁、情志不悦、精神紧张,上方加柴胡、佛手、青皮;如肢体乏力、沉重懒移、头重如裹,增党参、车前子、白芷;倘肌肤发热、或伴感染、小便热痛,添半枝莲、败酱草、白茅根。

3 湿热蕴结

邪毒(放线菌)入侵发病,其因有二,其一是致病菌大量侵入,具有致病性;其二为机体抗病能力低下而不足以抵抗邪毒,具有易感性。《女科经论》曰:“妇人阴痒,多属虫蚀所为,始因趁湿热不已”。机体虚弱、防御力低下发病[13]。发病者,则正气不足以清除邪毒,而正邪处于抗争阶段,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受到影响,其病程的决定因素为正邪交争的实力对比与治疗措施是否得当。放线菌感染卵巢,多具有湿热蕴结特征。湿为阴邪,重浊腻滞,病程较长。湿邪发病,既有外感亦可内生,治则应予兼顾。湿邪内停易碍阳气,影响脾气运化,影响气机流畅,湿邪日久不去,又易化热生变,形成湿热症候[14]。《素问·太阴阳明大论》云:“湿邪为病,下先受之”,其妇人感病多发下焦。

症见腹部肿块,体积大小不等,小腹疼痛明显,伴有发热,肿块腹壁浸润程度轻,阴道排液增多,有时呈脓性,四肢乏力,时有便血、阴道出血,检查血沉增快,C反应蛋白轻度升高,白细胞不同程度升高,CA125、CA19-9轻度升高,或出现排尿困难,或见肾积水,舌质红,苔黄腻,脉濡数。证属湿热蕴结,治宜清热解毒,利湿消肿。药用:半枝莲、半边莲、败酱草、白茅根、连翘、金银花、赤芍、瞿麦、萹蓄、薏苡仁、茯苓、猪苓。若伴有胸闷不舒、烦躁易怒、口苦口干,上方加黄芩、炒栀子、柴胡;若伴小腹刺痛,舌质紫暗,或见瘀斑瘀点,酌加丹参、泽兰、益母草。

4 肝郁气滞

气为构成人体、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也是脏腑功能活动之总称。生理状态下,气升降出入顺畅,运行四肢百骸,气机以调达通畅为正常生理。忧思恼怒,精神抑郁,压力过大,心情不悦,均会影响气机正常运行,导致气机功能失调,最易形成脏腑气滞气郁。肝主疏泄而藏血,与气机条畅具有极其重要的内在的生理联系。“百病皆生于气”,是说气机条畅对身体健康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疏肝解郁,令其气机畅达无阻;理气除滞,助其血液流通正常。如斯治疗,可使脏腑和谐,气机调达,血流顺畅,身体易于康复,肿块易于化解,诸症易于解除[15]。

症见胸闷不舒,精神抑郁,胁胀脘痞,嗳气频作,情志不悦,下腹胀痛,生气加重,查见肿块,压力颇大,或查见检查CA125、CA19-9轻度升高、贫血,心理压力显著,唯恐罹患癌症,睡眠不实,食欲不振,舌质暗红,苔薄白,脉弦细。证属肝郁气滞,治宜疏肝解郁,理气除滞。药用:柴胡、枳壳、制香附、玄胡索、赤芍、郁金、夏枯草、香橼、丹参、玫瑰花、川芎、月季花。若伴有发热盗汗、血沉加快、白细胞升高,上方加半枝莲、知母、鳖甲;如肢体乏力、易于疲劳、头晕目眩,增炙黄芪、刺五加、红景天;倘食后腹胀、呃逆频作、大便秘结,添姜厚朴、降香、瓜蒌。

5 注意事项

卵巢放线菌病确诊尤其重要。王老师认为,诊断该病需要综合判断,首先应排除恶性疾病的可能,必要时应通过病例确定,以免贻误病情。

一旦确诊,运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在静脉滴注青霉素的同时,按照辨证施治的原则服用中药,具有快速控制症状、消除肿块的良好效果。青霉素对放线菌具有良好效果[16],可每次480万U,静脉滴注,每8h 1次,连续用药2周。症状未完全消失者,可适当延长用药时间。

中药治疗,应充分体现整体观念,运用辨证施治的方法,做到精准辨证、精准用药、精准治疗,如斯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本病特征,虚实夹杂,虚为脏腑气血功能减弱属本,实为瘀滞下焦属标。

同时,如果查见盆腔积液,或有慢性盆腔炎指征,应进行宫颈黏液培养,以排除解脲支原体等感染可能。一旦阳性,应同时兼以用药治疗。

由于本病与IUD有关,一经确诊,则可考虑尽快取出。

结 语

卵巢放线菌病所引发的一系列症状与体征较为复杂,临床尚未有快速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该病症状与体征均不够典型,与多种疾病具有一定的相似性,故极易导致临床误诊,本病属于妇科少见病、疑难病。到目前为止,尚未见到中医药治疗该病的相关报道。主任医师王忠民老师根据该病临床研究现状,就临床基础研究、诊断要点、中医病机等进行了论述;认为中医药辨证分型主要为气滞血瘀、肝郁气滞、痰湿凝聚、湿热蕴结四个方面,分别采用活血化瘀、消肿除块,疏肝解郁、理气除滞,健脾益气、除湿化痰,清热解毒、利湿消肿等法,临床观察具有良好效果。这些方法与观点,为中医药研究卵巢放线菌病提供了借鉴与参考,具有一定的现实与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放线菌气滞气机
气滞胃痛颗粒联合叶酸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加味乌药汤合失笑散加减治疗气滞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疗效观察
放线菌在儿童扁桃体组织中的临床病理观察
泥土的清香来自哪儿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泥土的清香自哪儿来
自拟方结肠灵汤治疗肝郁气滞型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观察
便携电子打气机
从滞论治慢传输型便秘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