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岁男孩反复鼻衄伴凝血功能异常

2022-11-15李佳倬田鑫廖楚舒贺湘玲朱呈光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22年7期
关键词: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参考值

李佳倬 田鑫 廖楚舒 贺湘玲 朱呈光

(1.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湖南长沙 410005;2.湖南师范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湖南省人民医院输血科,湖南长沙 410005)

1 病例介绍

患儿,男,2岁5个月,因鼻衄10 d,发现凝血功能异常2 d 入院。10 d 前患儿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鼻腔出血,量约10 mL/次,2~3 次/d,需压迫较长时间止血,伴黄色水样便,量约50 mL/次,3次/d,无血便、血尿,无发热、咳嗽等不适。2 d前就诊当地医院查凝血功能提示活化部分凝血活酶 时 间 (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因诊断不明,遂转诊于我院儿童血液科进一步诊治。

既往史、个人史及家族史:患儿1年前有短暂鼻衄病史,否认外伤、输血史,否认药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第1 胎第1 产,因“胎位不正”足月剖宫产出生,出生时无异常,生长发育正常。母亲有轻度α‐地中海贫血,父亲身体健康,家族成员无结缔组织病史及遗传病史。

入院体检:体温36.3℃,脉搏122 次/min,呼吸24 次/min,血压101/69 mm Hg,体重14.5 kg。神志清楚,全身皮肤黏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鼻无畸形,鼻中隔无偏曲,双侧鼻腔可见暗红色血痂,未见明显出血及渗血。口唇、口腔黏膜、甲床尚红润,咽充血,无疱疹,扁桃体Ⅰ°肿大,无脓性分泌物。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啰音及胸膜摩擦音。心率122 次/min,律齐,心音有力,无心包摩擦音。腹平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4~6次/min。病理征阴性。

辅助检查:血常规+网织红细胞计数示血红蛋白99 g/L(参考值:113~151 g/L),平均红细胞体积65.6 fL(参考值:82.6~99.1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19.8 pg(参考值:26.9~33.3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303 g/L(参考值:322~362 g/L),血小板382×109/L (参考值:101×109/L~320×109/L),网织红细胞绝对值计数97.1×109/L(参考值:24×109/L~84×109/L),网织红细胞百分率1.95%(参考值:0.5%~1.5%);凝血功能示PT 17 s(参考值:9.0~12.5 s),APTT 66.5 s(参考值:25~34 s),凝血酶时间正常;维生素B121 276 pg/mL(参考值:187~883 pg/mL);狼疮抗体示抗核抗体阳性(核仁型1∶100),抗双链DNA抗体(IgG型)259.24 IU/mL(参考值:0~100 IU/mL),抗核小体抗体弱阳性,抗CENPB 抗体弱阳性;抗磷脂抗体示抗心磷脂抗体IgG 弱阳性,抗β2 糖蛋白抗体102.80 RU/mL(参考值:0~20 RU/mL);淋巴细胞检测示淋巴细胞计数4 251/μL(参考值:1 530~3 700/μL),总T 淋巴细胞计数2 753/μL(参考值:723~2 737/μL), 辅 助 性/诱 导 性T 细 胞 计 数1 788/μL(参考值:404~1 612/μL),B淋巴细胞计数960/μL(参考值:80~316/μL);免疫全套示补体C3 0.73 g/L(参考值:0.9~1.8 g/L),补体C4、免疫球蛋白正常;大小便常规、心肌酶、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血清铁蛋白、叶酸均正常;轮状病毒、诺如病毒、呼吸道病毒7项、细小病毒、EB 病毒DNA、巨细胞病毒DNA、腺病毒DNA、TORCH、输血前检查、血小板抗体、Coombs'试验均阴性;地中海基因结果:SEA杂合缺失的α‐地中海贫血(基因型:αα βN/βN)。

2 诊断思维

患儿主因出现反复鼻衄就诊,伴凝血功能异常,考虑出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主要分3 大类:毛细血管/血小板异常出血型、凝血因子异常出血型、混合出血型(以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为代表)。本例患儿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明显延长,PT稍延长,因此主要考虑凝血因子异常所致的出血。

APTT 是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最可靠的筛选试验,内源性凝血因子主要参与者有:因子Ⅻ(factor Ⅻ,FⅫ)、因子Ⅺ(factor Ⅺ,FⅪ)、因子Ⅸ(factor Ⅸ,FⅨ)、因子Ⅹ(factor Ⅹ,FⅩ)、因子Ⅷ(factor Ⅷ,F Ⅷ)、因子Ⅴ(factor Ⅴ,FⅤ)、因子Ⅱ(factor Ⅱ,FⅡ)、因子Ⅰ(factorⅠ,FⅠ)。这些因子异常及体内存在抗凝物质可以导致APTT 延长,APTT 延长是由于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还是体内存在抗凝物质则可以通过APTT纠正试验来明确。如果在APTT纠正试验中,患儿血浆APTT可以被正常血浆纠正,则提示内源性凝血因子缺乏,进一步做相关因子活性测定。常见的先天性因子缺陷疾病是血友病(缺乏FⅧ/FⅨ),测定凝血因子可发现FⅧ或FⅨ活性降低,基因检测能确诊本病,也能发现轻症患者或致病基因携带者。如果在APTT 纠正试验中,患儿血浆APTT不可以被正常血浆纠正,则提示体内存在抗凝物质或凝血因子抑制物;如果APTT 即刻能被纠正,但水浴2 h不能被纠正,提示存在特殊因子的抑制物,有出血表现者常存在FⅧ/FⅨ抑制物,仅轻度出血或无出血表现者可能存在低滴度FⅧ或FⅫ、FⅪ抑制物,进一步行相关因子抑制物检测明确。如果APTT即刻不能被纠正,则提示存在狼疮抗凝物质(lupus anticoagulant,LA),但LA患者很少有出血现象,如患者有出血则常常合并血小板减少或低凝血酶原血症,该患儿血小板计数正常,需要进一步明确是否合并低凝血酶原血症[1-2]。

本例患儿有出血症状,凝血功能异常,以APTT 明显延长为主,且抗核抗体阳性,抗双链DNA 抗体(IgG 型)阳性,抗核小体抗体弱阳性,抗CENPB 抗体弱阳性,抗心磷脂抗体IgG 弱阳性,抗β2 糖蛋白抗体阳性,提示狼疮抗体及抗磷脂抗体部分抗体阳性,但患儿无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相关的临床表现,不支持SLE诊断。综合以上分析患儿需进一步完善APTT纠正试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凝血因子稀释试验、LA检测等检查明确诊断。

3 进一步检查

APTT 纠正试验:APTT(正常血浆)29.4 s,APTT(正常血浆水浴2 h)30.3 s,APTT(患儿血浆) 65.3 s,APTT (患儿血浆水浴2 h) 72.9 s,APTT 1∶1纠正(即刻)61.2 s(不纠正),APTT 1∶1 纠正(水浴2 h)69.0 s(不纠正)。凝血因子活性:FⅧ1.8%(参考值:70%~150%),FⅨ0.6%(参考值:70%~120%),FⅪ2.4%(参考值:70%~120%),FⅡ11.8%(参考值:70%~120%),FⅫ2.3%(参考值:70%~150%),FⅩ、FⅤ、FⅦ活性正常。稀释后凝血因子活性:FⅧ77.1%,FⅨ73.1%,FⅪ132.8%,FⅡ30.2%,FⅫ87.2%。LA检测:筛选时间84.90 s(参考值:31~44 s),确认时间47.80 s(参考值:30~38 s),筛选时间/确认时间1.78(参考值:0.8~1.2)。

以上结果提示:(1)患儿APTT 纠正试验不能被纠正,且为即刻不能被纠正,提示存在LA;(2)患儿LA 检测提示阳性;(3)患儿多种凝血因子(FⅡ、FⅧ、FⅨ、FⅪ、FⅫ)活性降低,但经过稀释试验后仅有FⅡ活性仍明显低于正常水平,考虑FⅧ、FⅨ、FⅪ、FⅫ这4个因子是内源性凝血因子,检测方法依赖磷脂,所以可以被LA 干扰,稀释试验可排除干扰测得患儿真实的因子活性,因此结果显示患儿仅存在FⅡ活性减低。

4 诊断及依据

诊断:低凝血酶原血症-狼疮抗凝物综合征(hypoprothrombinemia‐lupus anticoagulant syndrome,HLAS)。依据:(1)有反复鼻衄病史;(2)APTT及PT延长,凝血酶时间和血小板正常;(3)APTT纠正试验提示即刻不能纠正;(4)LA 检测阳性;(5)凝血因子(FⅡ、FⅧ、FⅨ、FⅪ、FⅫ)活性降低,但经稀释实验后仅FⅡ活性降低,并除外血友病、获得性血友病等疾病。

5 临床经过

入院后予甲泼尼龙[2 mg/(kg·d)×4 d]、丙种球蛋白(共1 g/kg)、维生素K1治疗,患儿未再出现出血症状,复查凝血功能、FⅡ活性及LA 示PT 10.8 s,APTT 54.2 s;FⅡ33.1%;LA 检测:筛选时间65.20 s,确认时间36.40 s,筛选时间/确认时间1.79,提示患儿APTT 有所缩短、PT 正常、FⅡ活性升高、LA仍为阳性。患儿住院5 d出院,改口服泼尼松[2 mg/(kg·d)×7 d],1 周后门诊随诊,复查FⅡ活性及LA示FⅡ87.2%,恢复正常;LA检测:筛选时间74.10 s,确认时间34.70 s,筛选时间/确认时间2.14。出院后随访至今已6个月,未再出现鼻衄,无反复发热、皮肤红斑、口腔或鼻咽部溃疡、关节肿痛、畏光等SLE的临床表现。

6 讨论

HLAS 较为罕见,通过实验室检查发现LA 阳性伴FⅡ活性低,经稀释后不能恢复。临床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出血症状,以皮肤、鼻腔、牙龈等小出血多见[3],少见的有肾上腺出血[4]、便血、蛛网膜下腔出血[5]、无法控制的肺出血[6]。当FⅡ活性低于10%,会出现出血症状[7]。HLAS 最先由Rapaport等[8]在1960年全球首次报道,患者为1例SLE并发严重出血的女性。我国最先由华宝来等[9]于2010 年报道1 例间断牙龈出血伴鼻衄的女性。前者发现APTT 延长,凝血酶原活性减低;后者APTT、PT、出血时间延长,APTT 试验不能纠正,凝血酶原活性降低伴LA 阳性。1983 年Bajaj 等[10]首次在HLAS 患者血液中分离出抗凝血酶原抗体,该抗体与凝血酶原结合,加速凝血酶原体内消耗性的减少,出现出血症状。

HLAS发病主要是因产生抗凝血酶原抗体,这种抗体与其他抗凝血因子不同,不能直接灭活凝血酶原,而是与其结合后,加速其在体内的代谢,从而使其水平降低,LA 阳性患者出现凝血酶原抗体的概率较高。LA 是抗磷脂抗体中的一员,其靶位点主要有凝血酶原、β2糖蛋白Ⅰ等20余种,在体外和凝血因子竞争性的结合磷脂来抑制凝血反应,因而所有磷脂依赖性凝血试验均可延长,如APTT、PT、蝰蛇毒凝血时间,其中以APTT 最为敏感,绝大多数患者APTT延长,可同时有血浆凝固时间及PT延长,而凝血酶时间延长则较少见。

HLAS 病因多见于感染和SLE。前者一般有感染相关病史,控制感染为主,多数自行好转;后者需要使用激素,必要时加用丙种球蛋白、免疫抑制剂等,有可能复发或无效。在儿童中,最常见的病因是感染性疾病,其次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如SLE);最常见的病毒感染有腺病毒、巨细胞病毒、水痘和爱波斯坦-巴尔病毒[11]。

HLAS目前无统一治疗方法,无出血或出血程度轻者,多以观察为主,辅以维生素K1、丙种球蛋白;突发严重出血危及生命时,需要使用激素、免疫调节剂、血浆置换等。维生素K1作为辅助因子参与肝脏合成FⅡ,可促进凝血酶原前体转变为凝血酶原,纠正低凝血酶原血症。研究[12]报道,急性低凝血酶原血症患者在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治疗后,凝血酶原水平迅速提高,这可能和单核吞噬系统在清除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功能活性有关。

本例患儿有反复鼻衄,凝血功能示APTT明显延长及PT稍延长,血小板计数正常,APTT纠正试验为即刻不能被纠正,LA阳性,因LA阳性可干扰磷脂依赖性的凝血因子活性,需要进行不同稀释度检测排除干扰,经稀释后仅FⅡ活性降低,证实患儿确实存在FⅡ缺乏,LA 阳性伴凝血酶原活性减低,故诊断为HLAS;患儿同时伴有腹泻,有消化道感染症状,病原学检查虽未见异常,仍考虑感染诱发可能性大。虽患儿狼疮抗体多项检测均阳性,但患儿为男性幼儿,无SLE临床表现,随访也未出现SLE的临床表现,暂不支持SLE诱发可能,因此患儿是否合并有结缔组织病仍需要进一步随诊观察。该患儿经给予维生素K1、丙种球蛋白、激素治疗后,症状迅速改善,随访至今未再出现出血症状,FⅡ活性恢复正常,但LA仍为阳性,这也可能是该患儿经治疗后抗凝血酶原抗体清除,使凝血酶原恢复正常,遂未再出现出血症状。

7 结语

HLAS主要临床表现为出血症状,需逐步完善相关检查才可做出临床诊断,因此诊断较困难,临床上极易造成漏诊误诊,有出血症状伴凝血功能异常的患者,需考虑到本病,积极完善LA检测及凝血因子稀释试验,可提高本病的检出率,从而早期诊断,早期合理治疗,更好地改善患儿预后。

猜你喜欢

凝血酶原凝血因子参考值
控制冷沉淀凝血因子在室温下制备时长的临床意义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少见凝血因子缺乏症3例
中国健康成年人甘油三酯参考值的空间变异特征
冷沉淀凝血因子临床应用调查分析
妊娠妇女甲状腺功能血清指标参考值的建立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
上海地区胃蛋白酶原参考值的建立及临床应用
兰州地区健康人群tPSA、fPSA以及fPSA/tPSA参考值范围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