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乳腺癌术后多责之“气虚火郁”

2022-11-15龙芝敏杨振淮

中医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气机元气脏腑

龙芝敏,杨振淮

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州中医医院,广东 广州 510130

乳腺癌是女性患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TNM分期中,对0、Ⅰ、Ⅱ期和部分Ⅲ期乳腺癌可手术切除,能够达到预期根治,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但因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不同,不同患者预后差异较大[1]。手术治疗虽在一定程度上能抑制肿瘤的发展,但手术会对机体造成一定的损伤,术后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心理,部分患者仍需继续行放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这一系列的变化对患者心理及生理健康会产生极大影响[2]。中医学多将乳腺癌归属于“乳痞”“乳岩”等范畴,治疗多以活血化瘀、疏肝散结、调理冲任等为主。而对乳腺癌术后的辨证,不同医家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出发,结合乳腺癌术后患者的临床表现,提出合适的论治方法,以便为临床提供参考。

1 对“阴火”的认识

1.1 “阴火”与脾胃的关系李东垣《脾胃论》言:“若饮食失节,寒温不适,则脾胃乃伤……即脾胃气衰,元气不足,而心火独盛,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由此可得,“阴火”的产生起源于脾胃气虚,饮食不当、寒温不宜、情志不顺时,易损伤脾胃之气。结合多位学者所言,“阴火”的病机是饮食、七情、外感六淫、形体劳倦等因素伤脾、伤胃、伤气而成的气火失调[3-5]。《脾胃论·脾胃虚实传变论》中记载:“元气之充足,皆由脾胃之气无所伤,而后能滋养元气。”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元气为先天之气,先天与后天相互资生。《脾胃论》言:“火与元气不两立,一胜则一负。”火与元气存在制约关系,当元气不足,出现“阴火”症状,故脾胃气虚,元气不足,可至上焦心火亢盛,下焦相火离位等。而后人总结李东垣的“阴火”理论应当是在脾胃内伤的基础上出现的致病的“相火”“心火”及起于阴经的“邪火”[6]。“阴火”的出现以虚为本,以火为标。经过临床验证,并非是一个固定证型,而是在共同病机演变下出现的一系列具有规律的证[7]。从临床上看,“阴火”在脾胃气虚的基础上产生,涉及五脏六腑,包括湿热、痰火、郁热、热毒等病理邪火[8]。故当脏腑元气不足,可出现各种病理之火。

1.2 脾胃当虚,气血乃弱气血是人体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人之精气,统领一身之气,气顺调和,气机才能顺畅。李东垣《脾胃论·脾胃虚则九窍不通论》言:“真气又名元气,乃先身生之精气也,非胃气不能滋之。”明确说明元气属先天之精气,生之而来,需要胃气濡养。而《内外伤辨惑论》却道:“夫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生发诸阳上升之气,此六者,皆饮食入胃,谷气上行,胃气之异名,其实一也。”在此表明了气皆属胃气,由水谷精微变化而来。结合李东垣的思想,有学者认为,元气指人身的正气,既是卫外之阳气,又是内守之阴精[9]。元气是生命的原动力,在源源不断输送周身时,脾胃之气为之补充,所以元气、胃气已无一定界限,其相互交融,共同发挥作用。《灵枢·营卫生会》曰:“五脏六腑,皆以受气。”脾胃为中枢,经过气机升降运动,各脏腑紧密相连。若元气运转不畅,“阴火”无所制约便浮越于各脏腑。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的不足必然有血的亏虚。《脾胃论·脾胃盛衰论》言:“夫脾胃不足,皆为血病。”血由脾胃所生,脾胃之气日久不足,必然导致血气亏损,使全身各组织器官推动与濡养的作用减弱,阴阳失和,寒热不调,正常的生命活动受到威胁。

1.3 以脾为本,五脏相关《脾胃论·脾胃胜衰论》有言:“大抵脾胃虚弱,阳气不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生。”可知脾胃和五脏六腑紧密相连。故从“心火者,阴火”也。起于下焦,其系系于心,心不主令,相火代之”“脾胃气虚,则下流于肾。阴火得以乘其土位”。可以认识到,五脏相生相克,脾气虚损,子盗母气,心的阴阳气血失调,当阳气偏盛时,若有心阴心血耗伤时,虚火扰心;若有邪热、痰火内郁时,心之实火为盛。心火过旺,子令母实,肝火易亢,土虚木乘,肝脾不和,肝气升发失司,脾气不能升清,郁于中焦,更易以肺气失清肃,上焦燥热之状为盛。当中焦火盛,下流于肾,水火失济,相火浮越,“阴火”更旺。因此若脾胃内伤,元气不充,气血功能紊乱、衰退,而使阴血不能滋养心肝肾,易致心君之火、肝肾相火亢盛。故有全身脏腑功能失调、体内病理产物停滞等变化,由此产生各种火热症状,称之为“阴火”证[10]。

2 应用“阴火”理论辨治乳腺癌

2.1 乳腺癌术后病机为气虚火郁中医学认为,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冲任不调或先天禀赋不足,容易引起阴阳平衡失调、脏腑失和,这是致乳腺癌的发病原因。《灵枢·百病始生》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成,厥乃成积也。”明确说明肿瘤的发生与体内寒积有关。当体内伏寒,加之外界各种刺激,阴阳之气不顺接,阴毒始成,这种阴阳不平衡的状态贯穿于乳腺癌的始终。临床上,手术切除是治疗乳腺癌的首要手段,多数患者因发现乳腺肿块而就诊,经影像学检查及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癌[11]。故乳腺癌患者术后如何适当治疗尤为重要。冯向荣等[12]认为“阴火”具有内伤性、郁滞性、虚损性的特征,并提出“阴火”能够推动不同类型肿瘤生长、摄取营养、浸润、转移等一系列行为,“阴火”是肿瘤产生的原动力。牛阳教授认为乳腺癌术后的病理变化多为脾胃失调,多有脾胃虚弱,气血两亏之症[13]。乳腺癌手术属金刃所伤,耗气伤血,引起元气不足,“阴火”内郁,气火失调,从而出现五脏六腑内伤发热,即或心烦、或失眠、或虚汗乏力、或纳差等症状。而术后综合治疗,更可能加重患者气血亏损,脾胃功能下降[14]。由此可知,乳腺癌术后患者以脾胃虚损为基础,脾胃元气虚弱,“阴火”更盛。故乳腺癌术后基本病机是气虚火郁。

2.2 乳腺癌术后之“阴火”

2.2.1 心脾两虚,气血郁滞之火《黄帝内经》提到:“男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肾;女子乳头属肝,乳房属胃。”可见乳腺疾病与脾胃有关。脾主统血,心主血脉,二者相互作用使血液充盈畅通。而乳腺癌多有脾胃虚弱,气血乏源,心气也随之不足,心脾两虚,气血无以充养,且运行不能畅通。乳腺癌手术造成机体气血津液之间的关系更加紊乱。中医基础理论提到气能行血、血能载气,乳腺癌术后见气血两虚,运行不畅,在脾气衰弱、心气不足的情况下,心气不能推动血气,出现阴血更加不足,君火亢盛,气血郁滞之火,燎于周身,即见气短、心悸、自汗、失眠等寒热虚实夹杂表现。以张勇等[15]为代表的部分学者认为,乳腺癌患者术后早期处于气血两虚状态,在临床观察中常见证候为气短、神疲、乏力、心悸、自汗、失眠等,应用十全大补汤能够改善患者气血两虚证候。脾气虚弱也是乳腺癌患者术后癌因性疲乏的病因[16],而癌因性疲乏见于虚证和虚实夹杂证,虚证多表现为气血阴阳的不足,虚实夹杂中兼有痰湿、气郁、血瘀等病邪[17]。故乳腺癌术后患者气血已伤,脾气虚而推动、运化无力,心之气血不足,心火易亢,反之气血更加郁滞,脾不能运转,气血津液停滞而成各种病理产物,且郁而发热,易扰心神。因此乳腺癌术后应注重心脾气血。

2.2.2 肝肾不足,情志抑郁之火《丹溪心法》记载:“忧怒郁闷,朝夕积累……肝气横逆,遂成隐核。”傅青主《青囊秘诀》亦有记载:“乳岩乃性情每多疑忌……失于调理,忿怒所酿,忧郁所积……以致厥阴之气不行。”《妇人大全良方》认为“乳岩属肝脾郁怒”。根据历代医家论述,乳腺癌的发病,从脏腑辨证,多与肝、脾、肾有关。从经络辨证,多与厥阴肝经有关;从六经辨证,与厥阴病有关。厥阴对应肝脏,当病至厥阴,太阴、少阴、厥阴三阴皆存在病变[18]。太阴属脾,脾阳不运,清气不升,“阴火”内郁,进一步发展,脾肾两虚,病情向少阴转化,肾气衰减,相火上冲,当阴阳气不顺接时,邪入厥阴,阴阳逆乱,寒热错杂。故当病成乳腺癌,肝、脾、肾三脏皆虚,脏中元气衰减。

研究表明,乳腺癌术后患者常常产生抑郁、焦虑等情绪[19]。乳腺癌术后患者通常面临手术的创伤,对疾病预后的恐惧等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忧思郁结,脾气失司,易致肝气失调达之性,疏泄不及,郁而化火,久则气血暗耗,病久及肾。刘青等[20]研究发现女性乳腺癌发病从30岁开始上升,通过手术后病理确诊平均年龄为54.47岁。乳腺癌术后女性多年近50岁。《素问·上古天真论》有云:“女子七岁肾气盛……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现代医学多数认为,天癸属先天之精气,肾藏精,当肾气渐衰,肾中精气调节全身阴阳功能减退,而出现女子生理状态改变,表现为情绪低落、烦躁易怒、焦虑不安等情志改变。《傅青主女科》言:“夫经水出诸肾,而肝为肾之子,肝郁则肾亦郁矣。”肝肾同源,内寄相火,当气机畅,气血和,阴平阳秘,精神乃治;若脏气损,元气亏,阴阳互斥,寤寐难安。

2.2.3 正气亏虚,毒邪留滞之火《黄帝内经》提出:“壮人无积,虚则有之。”乳腺癌术后脏腑之气已虚,虽经手术祛除癌邪,但体内剩余毒邪不能完全清除。正如钦敬茹等[21]提出:“正虚伏毒是肿瘤发生及转移的病机关键,邪毒内伏是根本原因,正气亏虚是必要条件。”既有六淫、七情、饮食、劳倦等邪毒潜伏体内,待正气亏虚,各种邪毒伺机而发。有研究表明,乳腺癌患者术后仍有较高的复发转移风险[22]。且术后的各种治疗,如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等药物造成的药毒,进一步损害经脉气血,累及五脏六腑。《医宗必读》有言:“积之成,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故乳腺癌术后,正气大虚,各种毒邪循经入犯,正气不能与之抗争,而使毒邪留滞,气血津液代谢失调,可产生痰、湿、瘀,暗耗气血而生热。临床上可表现为湿热、郁热、痰火、热毒等,也可将此归类为“阴火”[8]。故乳腺癌术后,本属正气亏虚,伏邪与后感之邪共同作用,使脾胃元气更虚,“阴火”表现更加亢盛。若毒邪胶结凝集局部,不断消耗气血,进而侵蚀机体,便向全身各脏器蔓延。毒邪留滞而形成之“阴火”,日渐煎熬,发展到晚期,凶猛险恶,必会元气衰败、阴阳离决而亡。

3 “阴火”论对乳腺癌术后的临床指导

李东垣的脾胃内伤学说认为脾胃是元气之本,脾胃受伤而元气衰减,元气衰则疾病生,故强调治病注重脾胃,对于内伤脾胃,元气亏虚之“阴火”,以“益气、升阳、泻火”为法治疗各种病证。从李东垣对“阴火”的治疗中可以看出,只要平衡阴阳,“阴火”便能自灭[23]。即脾元健旺,运化有权,中枢有利,气机调畅,脏腑各司其职,“阴火”所造成的诸证遂消。《东医宝鉴》提到:“不必治癌,补其阴阳气血,自可带病延年。”故癌症术后的治疗不需大力攻伐癌邪,可以补益脾胃、调和阴阳为主[24]。乳腺癌术后,癌邪大半已去,虽不能做到完全根除病邪,但通过补中焦脾胃以化生元气,平阴阳,可使机体气血、阴阳、脏腑趋于平衡状态。

3.1 益气——健脾胃以补元气乳腺癌术后患者多处于脏腑渐虚的状态,很多药物治疗效果也只能事倍功半,不能发挥真正的疗效。术后多数患者出现脾胃功能下降,表现乏力、食欲不振等,化疗后脾胃功能更伤,脾升胃降功能失去调节,表现为恶心呕吐、纳差等,此时若不调理脾胃,二者功能渐于衰竭,胃气衰败而亡。夏宁俊[25]认为治疗肿瘤,在健脾益气的基础上提升元气,才能增加抗病能力,并首推李东垣的补中益气汤,通过大补脾胃中气以提升元气。《脾胃论》中记载:“若用辛甘之药滋胃,当升当浮,使生长之气旺……惟当以辛甘温之剂,补其中而升其阳。”只有脾胃健运,吸收运化功能健全,扶正与祛邪处于动态平衡,脏腑才能焕发新的生机。《脾胃论》中李东垣补脾胃,以甘温补中为主,药多以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能够起到补中益气的作用,并能甘温除热,使元气足而“阴火”不能外现。另有柴胡、升麻等辛甘之品,能够升发阳气。此二者相配,可升阳明及肝胆之气[26]。当脾胃之气得到升发,脾胃升清降浊、腐熟健运的功能也得到恢复,三焦通行元气道路顺畅,才能使各脏腑元气化生有源,通行有道。故乳腺癌术后的治疗以补脾胃元气为主。

3.2 泻火——畅气机以泻“阴火”《兰室秘藏》言:“甘温益中气,佐以甘寒之品以泻‘阴火’,用黄连黄柏知母之类。”辛甘苦寒可相配为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有言:“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泄为阴。”辛为阳,能发散属于向上的,苦为阴,能涌泄属于下行的。辛温甘寒配合为用,属一阴一阳,可一升一降,对于阴阳失调、寒热错杂、气机升降逆乱、脏腑功能紊乱等形成的病证可以起到燮理阴阳、平调寒热、调畅气机的作用[27]。故有二者相互配合,可共同完成气机疏通、宣发、降逆和排泄功能之说[28]。因此对于临床上出现痰、湿、瘀、热等证候,通过辛甘补益元气,配伍苦寒调畅气机,可达到祛痰、化湿、散瘀、清热的作用。李东垣用药,适量而为,故在临床用药中,应根据“阴火”的虚实,随证加减苦寒之品用量。因而辛甘发散与苦寒清热都不至于太过,从而使气机畅、“阴火”散而不伤气。另一方面,乳腺癌术后患者,情志多异常,而情志与气机关系紧密。《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泻阴火,以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上出于阴分。”故柴胡、升麻等药包含了升发疏通肝胆之气的作用,使气机升降有序,气血津液畅通,进而火郁得散,阴阳自调,且气机调畅,情志得舒。

4 结语

综上所述,以“阴火”来分析乳腺癌术后的辨治,可知该病的主要病机为脾胃气虚,元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司,“阴火”为病,阴阳失衡。故治疗侧重于补元气、调畅气机、平和阴阳。追求人体的气血、阴阳、脏腑接近和谐状态,可有效地改善乳腺癌术后患者的生存质量,这为中医临床认识及治疗乳腺癌术后患者扩宽了思路。

猜你喜欢

气机元气脏腑
No.3 元气森林宣称2021年营收约70.2亿元
新年开局,元气出发
移动数字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中医研究进展
便携电子打气机
扮嫩高手“元气裸妆”来袭
倾听“脏腑”之言 安度多事之秋
寓意于气 意与气合
“百病生于气”与升降散之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