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新宇责之阳气论治慢性腹痛经验*

2022-11-15阳宇洁贾伊昕陈新宇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2年2期
关键词:桂枝阴阳腹痛

阳宇洁,贾伊昕,陈新宇

1 湖南中医药大学 湖南长沙 410208

2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湖南长沙 410007

腹痛作为一种临床常见疾病,贯穿于疾病转归的各个过程中。《症因脉治》中提及:痛在胃之下,脐之四劳,毛际之上,名为腹痛[1]。在临床上,常依据疾病缓急与病程将腹痛分为急性和慢性腹痛。病程持续时间一般在6月以上的为慢性腹痛[2]。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慢性腹痛的每年发病率约为2.29%,约四分之一的成年人曾经经历过该症状[2]。慢性腹痛病因繁芜,病程较长,反复发作,使得人们生活质量下降,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消耗。陈新宇教授,湖南省名中医,博士研究生导师,潜心临证数十载,对于慢性腹痛有着丰富经验和独到见解。临床上,陈师辨证首别阴阳,同时基于“治病贵通”思想,化裁经方时方,妙用加减,以平衡人体气血阴阳,从而治愈痼疾。

慢性腹痛的病因病机

我国对腹痛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内经》。中医认为外感时邪﹑情志﹑饮食及先天体质亏虚均可引起腹痛,而慢性腹痛可由急性腹痛迁延而形成,也可由先﹑后天疏于调养亦可造成。致病因素繁杂而海涵,经脉失养不荣与经脉痹阻不通均可导致腹痛,常夹杂寒﹑热﹑湿﹑食﹑淤等病理因素[3],临床上病人往往寒热交挟,或虚实错杂,病情复杂。

在诊疗过程中,陈新宇教授病因病机以“阴阳”论治,通过“畏寒﹑疲劳乏力﹑情绪﹑饮水﹑二便”等临床症状为辨别依据,陈新宇教授认为腹痛虽病因芜杂,病机不离 “阳气亏虚”与“阳气不运”。《素问·生气通天论》有云:“阳气,柔则养筋﹑精则养神”,阳气有温煦﹑濡养之功,其中尤以脾肾阳气为主,肾阳为五脏阳气之根本,肾阳虚则精微无以蒸腾气化,濡养脏腑;脾受纳五谷,运化精微,脾阳虚则纳运不足,寒湿内生,凝滞经脉,导致不荣之慢性腹痛。若急性腹痛迁延不愈,邪气停滞,致使五脏阳气运行流转受限,即阳气不运,《医理真传》提出“阳气不足, 稍有阻滞, 百病丛生“[4]。陈新宇教授亦认为,阳气运行流转不畅,蒸腾气化不足,难以运输机体津液﹑精微,且导致寒热湿痰淤等病理产物凝结,进一步阻碍阳气的生发﹑气化﹑推动功能,即“阳气不运”,[5]出现不通之腹痛。

诊治思路

1 辨证首别阴阳,顾护培补阳气

面对慢性腹痛病人,陈师辨证首以阴阳为总纲。阴阳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纲记。阴阳的动态平衡维系着生命活动,阴阳失去平衡时,疾病也会随之而来,而在阴阳的动态平衡中,陈师尤以阳气为重。《黄帝内经》云:“病之四时,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在疾病的初始﹑发展﹑恢复以及痊愈的过程中,阳气亦会随之动态变化,出现阳气虚弱﹑郁阻﹑亢进而致阳气不运的状态[6]。因此在慢性腹痛的治疗中,陈师多用温阳﹑通阳之法。[7]

若患者久病致慢性腹痛,湿热寒淤等有形实邪长期稽留人体,不仅阻碍阳气之生发﹑畅通,致使阳气阻郁不畅,气血不运,病邪聚而内生,出现拒按之腹痛﹑饮水不解﹑舌苔厚腻,若进一步发张,会消耗人体阳气,出现阳虚畏寒。对于此类病人,陈师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常加用辛香温散﹑通阳潜阳类药物。当机体阳气亏虚,出现腹痛喜按﹑得温痛减﹑大便稀溏﹑畏寒。阳虚则寒,故腹痛有喜温喜按,脾阳亏而运化无权,出现大便稀溏。对于此类慢性腹痛,陈师少用辛燥峻补之品,而多以常用建中汤﹑理中汤温阳生阳,缓补阳气,借此激发五脏经气,振其衰,使其充盛而达到温煦﹑通达之效。阳损则折寿而不彰,顾护培补阳气,维持阴阳动态平衡,才能达到”阳气流通,阴气无滞,自然病不作“之态。[8]

2 “治病贵通“理念贯穿其中

“治病贵通”理念引申于《金匮要略》“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陈新宇教授认为,万物抱阴而负阳,人体阴阳一啄一饮,自成平衡,若邪气久留或正气难荣,影响阴阳气血运行,人体经络脏腑功能失常,在外可表现为腹痛。“通”为通行﹑通达之意,是指疏通人体之阴阳气血,使脏腑经络运行畅达,气通血和,达到“五脏元真通畅”之意[9]。

陈新宇教授认为通并不仅仅为攻逐﹑涌吐之法,调血气﹑通经脉,使滞塞灭除,畅达脏腑,皆为通法。如饮邪停滞,堵塞脾胃,体内气机流传不畅,则用分消水饮之法,如己椒苈黄丸利小便﹑攻逐大便,前后分消,饮邪自去。若久病络脉淤阻,淤血内停,气机阻滞,则宜“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运用厚朴﹑苦杏仁﹑归芎桃红等药物行气除满,化瘀活血。若寒凝阻滞,则温通驱寒,如温经汤中吴茱萸﹑桂枝﹑生姜温补冲任,通血活脉,八味肾气丸中桂枝﹑炮附子微微生火,温通阳气,乌梅丸中细辛﹑蜀椒﹑附子及干姜辛甘化阳,均为此法。若诸邪久留,伤及机体阳气,阳虚则寒,寒气凝结收引,致使机体滞塞,温阳可补充阳气,使阳气充分发挥温煦通达的作用。先温后通﹑温通并举,在慢性腹痛中发挥重要作用,如薯蓣丸运用当归﹑芍药﹑川芎缓中补虚﹑去滞和营。或用先通后补之法,而不是一位运用滋腻补益之药来扶虚补损。而《伤寒论》279条之脾伤气滞络淤之太阴腹痛,运用桂枝加大黄及桂枝加芍药汤以通络缓急止痛,《金匮要略》产后腹痛予以养血柔肝之当归芍药散,为疏肝柔肝,养血理脾之法。[10]而面对阳虚至极,损及阴精﹑气血者,陈教授用理中辈﹑大﹑小建中汤,取“少火生气”之效,鼓舞人体阳气,促进脏腑气血流通,为后续补益之法创造基础。

用药特点

1 组方以桂枝汤为底

桂枝汤由桂﹑芍﹑姜﹑草﹑枣五位药物构成,以其广泛应用与良好疗效被称为群方之魁。提及桂枝汤,大多数人印象为治疗太阳中风之辛温解表方,实则仲景在《伤寒论》中亦有提及桂枝汤“和营卫﹑调阴阳﹑补中虚”之效,用以治疗里证﹑杂病。陈新宇教授认为在慢性腹痛中,桂枝汤能“温补﹑温通﹑温化”阳气,一般用药剂量在5~10g,临床用之多有佳效[11]。方中桂枝性辛味温,能通阳散结﹑散寒和营﹑化瘀止痛,芍药敛阴养血,柔肝止痛,二者共为君药。对于阳气亏虚,寒痰湿热淤凝结之慢性腹痛,桂枝,芍药可分别通阳开结﹑涤荡邪气,滋阴敛阴﹑养血合营,使阴阳共济,气血和调,营卫得畅。方中甘草除调和诸药外,亦与桂﹑芍﹑姜组成桂枝甘草汤和甘草干姜汤以复阳通络,芍药甘草汤滋阴解痉。姜﹑枣﹑草亦有补脾和胃之效,五药合用,可振阳气,散病邪,消阴寒,順气机,共奏温阳振衰,祛邪通络之效。[12]

2 组方善用经方,巧加药对

仲景先生所作《金匮要略》《伤寒论》中的方剂,因临床疗效显著,被后世尊称为经方。陈新宇教授致力于经方医学的研究和临床应用,对于应用经方治疗慢性疾病有着独到的经验和感悟,常在经方医学的辨证体系下加减用药,对于慢性腹痛临床疗效甚佳。

对于慢性腹痛病人,邪气淤留﹑脾络郁阻而阳气亏虚不甚,腹痛时通时阻之人,予以桂枝加芍药汤,《神农本草经》言芍药“主邪气腹痛,除血痹”,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加用芍药能缓急﹑柔肝﹑止痛。若患者脾络进一步郁阻,疼痛持续加重,予桂枝加大黄汤,大黄,多用3~5g大黄,以行淤消滞。若兼夹湿邪困脾,以致二便不爽﹑舌苔白腻者,加用苍白术﹑牛膝。若湿郁化热或湿热侵袭,郁阻中﹑下焦气机,津液不能上承,出现苔黄厚腻﹑大便稀溏﹑口气重口干者,加用败酱草﹑薏苡仁佩兰等利湿清热化浊。等腹满痛﹑拒按,脉沉实有力者,予以或厚朴﹑杏仁﹑枳实下气消滞,涤荡肠腑。对于病久伤阳,致自身气机不畅,内生滞淤者辩证选方,予以抵当汤﹑桂枝茯苓丸等通经活血消淤之方,间或加用丹参﹑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若淤血进一步阻碍阳气流通生发,出现舌紫暗,络脉纵横者,则加用破血逐淤之土鳖虫﹑水蛭等药物。若慢性腹痛兼见口苦者,病机为少阳枢机不利,肝胆气机郁滞寒。但见口苦者,陈师多加用柴胡类方以梳理气机,和解少阳。肝胆进一步郁结化火,出现嗳腐吞酸﹑烧心﹑反酸者,则加用左金丸疏肝和胃,泻热止痛。若外邪不甚,自身阳气不温不运的虚症腹痛,患者喜温喜暗,喜饮热水﹑易觉疲劳乏力,多用黄芪建中汤或理中汤加减。若兼夹食欲下降﹑脘腹胀满﹑口淡,加用六君子加减健脾益气。久痛面色苍白,唇色浅淡,脉沉弱极度畏寒腹痛之人加用小茴香﹑细辛﹑吴茱萸﹑半夏等辛温之品。

病案举隅

1 病案一

患者饶某,男,44岁,湖南长沙人。初诊时间:2021年4月7日。主诉:反复腹痛10年。病史:患者自诉10于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脐周疼痛,呈持续样疼痛,疼痛约1~3h,休息后可自行缓解,平均3d发作一次,无明显诱因。疼痛发作时伴作呕感,呕吐后自觉疼痛稍减轻,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及酸水,2019年疼痛转移至右下腹,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①慢性阑尾炎?②糜烂性胃炎③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曾多次住院及门诊治疗效果反复,慕名前来就诊。现症见:6h前脐区有空痛感,右下腹绞痛,呕吐一次,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呕吐后右下腹疼痛减轻。头昏沉感,口干口苦,精神差,困倦,腹痛时有便意欲如厕,难以解出。夜寐可,小便可。舌淡紫暗,有齿痕,苔白,脉沉。

中医诊断:腹痛,证型:阳气不运,湿热淤阻证。治法:通阳利湿,理气化瘀。方药:桂枝汤加大黄汤合左金丸加减。

黄芪15g,桂枝 10g,白芍 20g,大黄 5g,茯苓15g,吴茱萸 5g,黄连3g,桃仁 10g, 丹皮10g, 薏苡仁20g,败酱草 15g,延胡索10g,百合10g。 1剂/d 共 14剂联合温阳振衰颗粒(1包/d 温水冲服)、泻心胶囊(睡前3片 口服)。

二诊时间:2021年4月28日。患者自诉服药后,腹痛发作频率减轻,程度减轻,未见明显呕吐。现症见:右腹稍疼痛,无明显呕吐,头昏沉,精神欠佳,时有疲倦感。头痛、双侧耳后疼痛,但欲寐。性情急躁易怒,口干口苦,夜尿2次,小便偏黄,腹痛前大便难解,平时尚可,成形。舌暗红,苔白,脉弦。辅助检查:

处方:继上方,加冬瓜仁15g,葛根 15g,川芎10g。1剂/d 共 14剂 联合温阳振衰颗粒(1包/d温水冲服)、泻心胶囊(睡前3片 口服)

三诊时间:2021年5月22日。患者自诉服药后腹痛发作频率较前明显减少。现症见:患者腹部疼痛明显缓解,呈空痛,发作时间缓解,稍有干呕感,精神状态一般,口干口苦,性格稍急躁,畏寒怕冷,纳寐可,小便黄,大便质稀,质粘。舌稍紫,苔薄白,脉沉弦细。处方:继上方,去葛根,加厚朴10g 赤芍10g 1剂/d 共14剂 联合温阳振衰颗粒(1包/d 温水冲服)、泻心胶囊(睡前3片 口服)

2 病案二

患者易某,男,10岁,湖南长沙人。初诊时间:2020年8月26日。主诉:反复腹痛1年余。病史:患者家代诉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腹痛,进食生冷后诱发加重,脐周隐痛感,无腹胀、无反酸烧心、平素纳食一般,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尚成形,气臭秽,偶有完谷不化。偶有头晕,未午休时明显,夜间加重,夜间难入睡,一天可睡6~7h,近来身高未见明显增加。平素稍畏寒,无异常汗出,不易感冒,无口干口苦。小便可,稍黄。大便溏,偶有便秘。我院门诊完善检查后考虑肠系膜淋巴结炎,舌淡红,苔薄白,脉滑略数。

中医诊断:腹痛,证型:脾阳亏虚证。治以理气健脾,温补中焦。方药:黄芪建中汤合六君子汤加减。

黄芪10g,桂枝3g,白芍5g,厚朴5g,苍术5g,杏仁5g,陈皮 5g,茯苓5g,半夏3g,党参5g,干姜3g,甘草5g, 大枣3枚,1剂/d,共7 剂。

二诊时间:2020年8月26日.患者家属诉腹痛较前改善,纳食较前好转,大便稀溏。平素稍畏寒,易疲劳夜间加重,夜间难入睡,一天可睡6~7h,近来身高未见明显增加。遂予以膏方调理。

按:案一中患者中年男性,体型偏胖,饮食喜食辛辣油腻。患者虽有疲劳,精神状态差,但非阳气亏虚导致。体质兼饮食致使痰湿阻滞,影响阳气转运,头昏沉﹑易疲倦,伴有恶心欲呕感,考虑湿邪作祟,困阻脾阳,出现升清降浊功能失常。同时患者口干苦﹑脾气略急躁,肝气疏泄功能失常,郁结化热,肝火乘脾,更加影响脾胃气机通畅。紫暗舌,为久病如络,瘀血内生之象。湿﹑热﹑淤﹑滞,多方夹杂,陈师从“阳气不运”角度入手,通阳助阳化气,予以桂枝加大黄汤祛除脾淤,通畅气机,促进阳气流转。同时重用芍药柔肝缓急,左金丸泄肝火﹑理气机。用较大剂量败酱草﹑薏苡仁清利湿热。茯苓理气化湿健脾,安脾土,同时截断痰湿之来路。桃仁﹑丹皮活血化瘀消痈,延胡索增强二药活血理气止痛之效。诸药共用,恐伤阴液,予以百合顾护阴津。同时予以中成药温阳振衰助运阳气,泻心胶囊泻热,诸药共用,已达清热利湿理气化瘀之效。二诊后患者诸症好转,予以前方,加用冬瓜仁,取大黄牡丹汤之意助清湿热,消痈痛。葛根﹑川芎为头部引经药,活血化瘀止头痛。三诊后患者头痛好转,取葛根,舌苔﹑脉症缓解,加用赤芍﹑厚朴祛瘀﹑理气,巩固疗效。

案二中为学龄期少年,少年先天生理脾常不足,脾虚湿停,脾虚则运化无权,内湿丛生,困阻脾阳,生冷之食夹带寒湿,湿邪粘滞,留恋中焦,出现腹痛﹑食欲不振﹑大便溏。予以平补脾胃,温运中焦之品。黄芪建中汤温补中焦,六君子汤健脾理气,六君子汤健脾理气,使湿浊化生无权。厚朴﹑苍术﹑陈皮,取平胃散之意燥湿行气,运脾和胃。二诊腹痛缓解,家属代诉身高未见明显增加,夜寐一般,遂予以膏方综合调理。

小 结

慢性腹痛病因病机较复杂,常有虚实﹑寒热错杂之像,陈新宇教授认为在临床辨证中,要重视阳气在疾病发展中的影响,对于慢性腹痛,治疗中强调阳气充足与阳气运行畅通,四诊合参,辩证准确的情况下,以仲景经方为主,运用温阳通阳益阳之品,使人体脏腑精微得充,气机运行得畅,临床疗效甚佳。

猜你喜欢

桂枝阴阳腹痛
请收下这份腹痛指南!!!
阴阳合同(双语加油站)
喊魂
法于阴阳
阴阳泛函
我的发现
骂村
浅论守阴阳在养生中的重要作用
针药并用治疗小儿再发性腹痛56例
Big Head大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