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主持人直播心理状态研究
2022-11-15□蒋义
□蒋 义
随着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等技术与传统媒体深度融合,传媒领域已进入媒体融合时代。“媒体融合”一词最初是由美国学者浦尔提出的,其本意是指各类不同形式的媒介表现出的一体化发展态势。从具体概念上来看,可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上的概念指的是把有一定差异性的媒介形式融合起来,使其发生质变而形成全新的媒介形式。例如,我们平常用到的新闻客户端、电子报等都可划归为狭义的媒体融合的范畴;广义上的媒体融合涉及面更广泛,涵盖了所有媒介及相关要素。
在媒介发生重大变革的大背景下,新闻传播表现出许多独特之处,如传播信息的即时性、传播内容信息海量化、传播方式多元化、传播过程互动化、传播模式碎片化等特点。基于新媒体时代及新闻传播表现出来的特点,在传播策略上也应作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传播渠道社会网络化、受众群体大众化、传播方式综合化、传播内容可视化将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发展趋势。在直播盛行的时代,作为广播电视媒体关键角色的播音员主持人,只有努力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练就一身过硬本领,才能应对直播报道任务。
纵观如今新媒体视域下的广播电视节目,录播形式已经是凤毛麟角了。比如,广播中,除了提前录制好的评书、广告、诗朗诵和个别专题外,剩下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直播板块;电视节目就更是如此,很多民生类新闻节目、大型晚会和特别报道节目,都是以直播方式播出。直播考验的无非就是以下这三个方面:团队的配合、主持人的串联以及出现特殊情况时主持人的临场应变能力。可以看出,主持人发挥的作用是相当大的。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场直播的成与败,除了内容的设置和编排,主持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应该说,大部分主持人都能胜任自己的工作,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既定的播报任务,但能出彩的、表现得洒脱自如的、能把事先准备好的内容百分之百呈现出来的,并不多。还有一部分主持人,在面对镜头和话筒,或者运用新媒体手段拿手机现场直播时,心里紧张,思想负担过重,表现得不尽如人意,有的甚至出现重大失误而酿成事故。除了业务能力差和直播经验少以外,心理障碍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一、主持人直播中存在的心理障碍和表现
从实践来看,广电主持人直播中主要存在以下几种心理障碍:
1.紧张胆怯,手足无措
不少从事广播电视播音工作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有这种体会:明明练得好好的,可一旦进入实战就会出现脑子空白、思想阻塞、言辞不畅、心理负担重、患得患失的现象。个别有一些工作经验的主持人在出现第一个小的失误的时候,还可以掌控局面,让自己快速调整到稳定状态不再跑偏。而有的主持人,语言和动作似乎不受大脑支配,面对外界干扰,连续犯错,比如稿子越播越快、越播越紧、表情不自然、手足无措、方寸大乱等。笔者所在的电视台有一年举行颁奖典礼,这是一场大型直播节目,中间有一个环节是让几个年轻的主持人作为新生力量的代表表达一下此时的心情,其中一个主持人明明在台下准备得好好的,可是到了他上台讲话的时候,刚说了两句,就忘词僵住了,他又把前面的话说了一遍,试图用前面的话把后面的话引出来,可重复了几次,一到关键处就脑子一片空白,什么也想不起来了,结果是越蒙越乱,越乱越想不起来,最后导演只能硬生生地把镜头切给了下一个主持人,场面相当尴尬。其实总结一下,就是心理素质不过关,紧张胆怯惹的祸。
2.状态低迷,不温不火
我们可以把低迷状态称之为懈怠。这种状态表现为情绪低落、四肢无力、无精打采,简单说就是提不起精神来。有些主持人,直播时的状态跟平时说话没有多大的区别,在他的身上看不到一丝的亢奋,还美其名曰自己比别人都放松。还有些主持人,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每次直播都信心满满、表现积极,可是时间久了,面对天天持续的直播就懈怠了下来,以为自己已经适应了直播,不用那么紧张了,可以应付工作,反正也出不了什么大错,一副“老油条”的架势,结果节目做得不温不火、不伦不类,让制片人很是头疼。时代在发展,媒体也应与时俱进,尤其是融媒体时代,拿着一部手机在新闻现场直播已经是家常便饭,如果主持人每次都进入不了状态或状况百出,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这是一种不良的播音主持状态,说轻点跟播音员主持人直播前过度疲劳、休息不好有关,说严重些就是播音员主持人缺乏事业心、责任感和工作热情。
3.应激过度,中途衰竭
这种状态在有的主持人身上是经常存在的,直播前稍有紧张和兴奋是应该的,但也有不少播音员主持人过早就进入状态,情绪特别高涨,这种过早表露的积极状态必然会过多地消耗能量,其结果就是到了临战时反而筋疲力尽了。
通俗点说,这反映了主持人对工作节奏的把控存在问题。以笔者单位的抗击特大暴风雪的一次特别直播报道节目为例,那天的当班主持人很认真地准备这场直播,很早就在办公室熟悉稿件,把拗口的、难以理解的地方都一一进行标注,一遍一遍播读,每一遍都慷慨激昂、抑扬顿挫,整个栏目组都觉得这一定是一场精彩的、可圈可点的好节目。但出人意料的是,最后呈现的却是一期“虎头蛇尾”的节目,主持人主持到了一半节目的时候,状态就开始下滑,因为他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气息发飘、专注力下降,出现了好几处硬伤,整个人最后从直播台下来都快虚脱了,着实让全组的人都捏了一把汗。究其原因,就是在之前准备节目的过程中,其已经消耗了大量精力,到真正需要发力的时候,却成强弩之末了。所以主持人要学会科学合理地调动自己的情绪,因为融媒时代的直播已是常态,要保证每一次直播全程都情绪饱满,必须会打“持久战”。
4.患得患失,瞻前顾后
实际上这是心理负担过重的一种表现,深层次的原因是很多传统媒体从业者没有认清自己在当下媒体格局所处的位置,念念不忘从前辉煌的日子,习惯了享受受众仰视的目光和大量的鲜花掌声。在这种心态下,人是经不起任何失败打击的。有个别主持人,很受受众情绪的影响,比如在与受众互动的过程中,一旦有受众的留言或通过热线提出的观点让自己心情不爽,直接情绪崩溃,要么回怼受众,要么陷入低迷情绪走不出来,以至于影响到了后面的直播。其实,直播节目主持人拼的就是心理承受能力,这种能力并不是天生形成的,而是通过后天的不断实战和大脑对身体的反复调度训练得来的,经历得越多,见识就越广,就越能迅速调整好心态。一味追求赞许,实质是缺乏自信的表现,受众对节目有批评也有表扬,这些都是正常的反馈。瞻前顾后,遇到表扬则兴奋,遇到批评就垂头丧气,这些都是主持人心态不成熟的表现。越是惧怕失败,就越容易出错,只有拿得起放得下,正视失败,才会有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抗击一切干扰,把自己最亲民、最阳光的一面呈现给受众。
二、调整直播时心理状态的方法
要避免心理状态失控现象,主持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心理障碍。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种办法:
1.生理调节法
深呼吸,可以缓解紧张情绪,使僵持、急促的声音气息得到些许调整,这种方法比较实用。比如,每次重大直播开始前,笔者都会闭目深呼吸几次,让自己有些慌乱的情绪在最短的时间内安静下来。切记,一定是用大脑带动内心,让自己由内而外真正地安静下来,甭管周围环境多么嘈杂,都要在瞬间给自己一个强大的暗示,在心里默念“稳下来、稳下来”,当心理暗示能够带动生理反应的时候,就会发现,气息真的会比之前喘得均匀了很多。对笔者来说,这一招每次都奏效。
再比如,提前坐在话筒前调调声音,就好似京胡在演奏前要调调弦一样,以找准合适的发声范围,这样的话,一定会尽早进入直播状态。
2.心理诱导法
此法是用含蓄的暗示方法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给大脑以刺激,使人按一定的方式或行动接受一定的意见信念。现实中有些播音员主持人总爱自己吓唬自己,诸如今天话筒不好、嗓子不舒服、稿子太拗口等,人为制造紧张气氛,其实这是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遇到这种情况就需要用积极的暗示来调整状态了。比如暗示“我一定行”“我今天状态很好”“我会成功的”等。这种方法很管用,因为明确的目的和坚定的意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帮助自己控制情绪,克服紧张心理带来的不良影响。笔者就经常在直播前给自己加油,日常直播是如此,遇到重大的直播节目就更是提早在心里给自己加油打气,笔者心里的潜台词经常是“我是最棒的”“我已做好充分的准备”等。实践证明,这对直播前的主持人具有很好的提振士气的作用。
3.模拟实战法
模拟直播训练法就是创造实战的氛围,锻炼播音员主持人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力。融媒时代要求播音员主持人放下架子,走进基层,多到环境复杂的现场经受各种各样的锤炼。既然是要多实战,就要申请更多上“战场”的机会,争取走进更多的新闻现场和直播现场,报道十次和一百次,给人带来的感受和获得的经验教训绝对是不一样的。说通俗一点,直播节目也是一个熟能生巧的活,每次直播都可能遇到新的问题、出现新的状况,重要的是,在下一次直播中不要再犯上次直播时的错误,这样实战得来的教训才有意义、才有价值。要让自己多体验成功的心情和胜利的喜悦,目的在于增强信心,鼓舞斗志。在模拟训练中要引导自己多回忆成功时的主持状态,以激发自己呈现更好的状态。
4.抗干扰训练法
优良的环境条件可以帮助播音主持创造最佳心境,使其发挥最高水平。播音员主持人必须培养抗干扰的能力和适应各种环境条件的稳定心态。在直播时,面对嘈杂声音的干扰,应该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能力。只有一心想着稿件内容,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创作。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老播音员林田同志在准备直播节目时,突然接到父亲病故的消息,当时又找不到人替班,她克制住失去亲人的悲痛情绪,仍以工作为重,尽全力保证了播出的质量。人都有七情六欲,但到了话筒前、镜头前和新闻现场就只能以节目内容为重来调节自己的心态。多进行抗干扰训练,它的益处不仅仅是可以在直播中达到一个近乎完美的状态,还能让我们保持健康的心态,这对提高工作效率是很有意义的。
三、理想的直播心理状态
1.自信松弛,张弛有度
业内公认的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信松弛,张弛有度。他们能巧用己长,充满信心,声清气爽,挥洒自如,动脑动心。信心是做好任何事情的基础,所谓艺高人胆大指的就是心理素质。信心还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即有备必自信。充分的案头工作是少不了的,但并不是简单的背诵,而是要整理出条理纲目,将播报内容化为自己的感受,从而进行自己的二度创作。松弛包括精神的放松、形体肌肉的放松,在这种状态下用声运气,则气息是通畅的,声音是自如的;有度包括情绪上的分寸、言语上的分寸和整体节奏上的分寸把握,看似简单,实则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和不断的心理调节,才能达到预期效果。
2.积极真诚,内心振奋
实践证明,临场精神状态是否积极振奋、态度是否真诚,关系到直播的成败。要做到积极真诚,笔者认为,归根结底还是要做到直播内容的准确理解,把自己摆在一个适当的位置,既要身临其境体会当事人的感受,又要客观公正地评判新闻事实,给受众正确的舆论引导。笔者所在的电视台对抗疫先进个人进行了大量报道,有的主持人在直播时声情并茂,引得观众潸然泪下,收获了良好的播出效果;而有的主持人,播报得“水水汤汤”,感觉跟自己毫无关系,不仅没有收到既定的播出效果,还引起了一些观众的反感,这是绝对不能容忍的。事实证明,播音员主持人只有保持真诚的态度和积极振奋的状态,才能遇事不慌、思维反应敏捷,才能在紧张的直播中快速提取大脑中储备的知识为己所用。
3.具备较强的自我调控力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播音员主持人直播成功的保证。这就好比运动员上场比赛,在关键时刻,如果没有好的心理素质,平时有再高的水平也发挥不出来,甚至是出现失误。想获得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别的捷径,只有多揣摩、多经历、多磨炼。心理素质的训练有助于播音员主持人尽快消除紧张胆怯,实现自我调控力的提高,增强大脑对机体活动的调节支配能力,确保情绪的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可以使播音员主持人增强心理素质,增强自信,提高适应能力,提高业务技能,从而达到理想的直播效果。
四、结语
当今的媒体世界,各类信息聚合平台强势崛起,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给媒体融合发展带来了推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应“尊重新闻传播规律,创新方法手段,切实提高党的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近年来,面对新的媒介形态的冲击,提升融媒时代从业者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已经成为工作重点。作为新媒体视域下直播节目主持人,除了要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和丰富的知识储备以外,还要拥有随机应变能力,培养过硬的直播心理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介技术不断更迭、创新和新闻业态不断发生变革的大背景下完成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