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指引下火电企业战略转型方案探索
2022-11-15尚敏
尚敏
(华能临沂发电有限公司,山东 临沂 276016)
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和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传统火电企业的经营面临巨大的压力。其中,能源政策调整、电力市场化改革、煤电价格倒挂等突出问题使火电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单纯依靠“保证安全生产就能保证盈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为此,火电企业必须进行战略转型,尽快制定符合自身发展的战略,在能源供给侧改革和“双碳减排”的洪流中,迅速找准定位,承担社会发展的责任与担当,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一、企业战略及战略转型的内涵
“战略”一词是20世纪中期被西方管理学家引入企业管理领域的新理念,它是指企业从全局出发,考虑并做出的关于自身长远性的谋划,是企业为达到最终目标而寻求的途径,具有应变性、竞争性和风险性属性。战略的制定不是一成不变的,大部分公司战略是事先计划和突发应变的组合,在战略执行过程中通过对过程的控制和结果的评价来不断调整方向,最终使企业获得竞争优势,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所以,当企业的外部环境尤其是行业业态发生较大程度的变化时,企业必须对内外部条件的变化进行战略平衡,构建新的生存与成长模式,这种变革性的调整的过程就是“战略转型”。
二、火电企业战略转型必要性分析及战略选择
当前中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碳达峰、碳中和既是中国向世界的一个庄严承诺,也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化进程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发电供热用煤占全国煤炭生产总量的50%左右,大约全国90%的二氧化硫排放由煤电产生,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由煤电排放。作为化石燃料消耗和排放双高的行业,从政策到社会,从经济到技术,火电行业似乎一夜之间陷于“人人喊打”的尴尬境地,加上高企的煤价和萎靡的电价,绝大多数火电企业在2021年呈现上半年盈利,下半年严重亏损的经营局面。迅速调整火电企业的战略方向,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成了目前火电企业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一)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分析
1.政策环境
“碳中和、碳达峰”倒逼火电行业绿色转型。 2020 年9 月在第 75 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在 2030 年前达峰,努力争取 2060年实现碳中和。在“双碳”目标指引下,火电行业将从电力供应市场主体地位逐步压缩为基础性电源,其规模性和盈利性的优势压减趋势明显,整体定位发生根本性变化。
另外,电力市场化改革将火电行业推向市场。自2015年以来,电力行业市场化改革逐步推向深入,通过电力交易机构的搭建,电力辅助调峰市场的发展,电力现货市场推进工作的加快,电力行业进入面对市场、电网、交易中心、用户协调的能源互联网时代,其市场化特性愈加具有挑战性和变化性。
2.经济环境
高企的火电燃料成本让火电行业告别稳赢时代。电煤燃料成本占火力发电成本的70%以上,电煤价格的波动对发电边际利润的影响非常敏感,是影响火电行业利润稳定性的最大要素。自2021年初以来,电煤价格迅速攀升,郑州商品交易所动力煤期货合约价格显示,5500大卡动力煤采购单价已由2021年1月初的779元/吨上涨到2021年9月底的1341元/吨,居历史高位。国内煤炭供应方面,受“能耗双控”“碳减排”等方面的政策影响,主要煤炭产区产能释放幅度有限,市场整体呈现供不应求局面,煤价持续偏强运行。进口方面,受全球经济复苏拉动,全球煤炭需求增长,国际煤炭供需整体偏紧。另外,在全球为应对气候变化而削减化石燃料的供应,加之地区局势不稳定导致能源供应链受损等因素,全球能源供应紧张的问题或将广泛和长期存在。
3.社会环境
群众对环境保护的诉求越来越高,诸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蓝天白云”这样的环保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每到冬季,中国北方地区在干冷少风的气候条件下,雾霾现象时有发生,全国多地pm2.5指数时常“爆表”。火电厂作为“燃煤大户”一时之间成为众矢之的,在治霾战的巨大环保压力下,火电企业的经营倍感苦涩。政府监管方面,在碳交易等市场化手段和严格环保监管等非市场化举措下,火电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受到严格监控,倒逼火电企业对环保改造加大投入,直接提高火电企业的环保成本,给火电企业经营带来压力。
4.技术环境
国内特高压输电及新能源技术的迅速发展,使火电的市场占有率迅速缩减。特高压输电是目前世界最先进的输电技术,目前我国已具备距离3000公里,功率1000千瓦的远距离传输技术。西部地区效益较好的坑口电量和清洁能源会通过特高压输送至东部,加之国家大力提倡新能源发电技术,清洁能源的转换率逐步提高,造价和维护成本越来越低,两项合力不断挤压火电企业发电量,使火电行业市场雪上加霜。
以上因素分析只是火电行业发展局促现状的缩影,传统火电企业进行战略转型,寻求新的价值成长性,已经迫在眉睫。
(二)战略转型方向的选择
坚定不移的走传统火电和新能源“双能驱动”的战略路线,是当前火电行业战略转型方向的不二选择。“3060”目标是中国向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郑重承诺,“能耗双控”的趋势是显而易见和不可逆转的。火电行业一夜之间成为能源转换领域避之不及的“丑角”,深陷进退维谷的尴尬局面。然而,我们不能仅从碳中和目标这一孤立的角度来看传统火电的命运,当我们放宽了视角从整个电力系统的大环境、大格局来判断你就会发现:煤电不会消亡,它将继续承担托底保供和重要负荷中心支撑性电源的作用,是未来的新型电力系统调峰维稳不可替代的重要保障。此背景下,火电企业就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传统火电和新能源双轮驱动路线,迅速实现战略转型,保证传统火电业务基础性地位的前提下,迅速布局新能源市场,重拾多能发电的行业增长属性,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转型,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火电行业进行“双能驱动”战略转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重生产、轻经营”的陈旧观念普遍存在
在传统火电企业经营模式下,由政府根据电量计划下达年度发电任务,电网公司将电量分解到实时,上级公司对火电企业的考核指标主要侧重于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及能否按时完成年度发电量计划上。另外,由于电价方面也由政府根据基础电价制定,所以在传统模式下火电企业只要抓好安全,稳定生产,完成年度发电任务,就能实现经营目标,完成年度预期利润,从而形成了发电企业“重生产轻经营”的企业管理理念。当前电力产品市场化属性愈发明显,市场对电价和电量的调节机制逐步凸显,管制逐步放开,传统的“重生产轻经营”的管理理念已然不合时宜。
(二)经营环境严峻,火电企业资金链异常紧张
近些年,很多发电公司在新能源方面进行了大量投资,加之燃煤价格飙升,自2021年起,火电企业每月的经营性净现金流持续呈现大额负数,火电企业不得不大额举债,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入资金。另外,各大银行等金融机构对火电企业预期盈利能力持悲观情绪,造成贷款融资形势日趋紧张。火电企业处于急需融资输血,但融资渠道狭窄,融资前景暗淡,随时可能因缺乏资金而停机断供。火电企业如何在资金方面有效接续自身的经营需求,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和民众用电稳定,同时为战略转型提供基本的资金支持,成为发电企业不能回避的现实问题。
(三)新能源项目盲目跟风投建,造成资源配置失调
新能源项目符合国家政策导向,但盲目跟风投建时有发生,资源配置失调情况屡见不鲜。近几年,受新能源发展政策鼓励和装备技术水平的逐年提升等因素刺激,加之新能源行业进入壁垒较低,项目立项审批和开工投建呈现爆发态势,各地区各行业纷纷将目光转向新能源这一价值蓝海。然而,火热的项目投建态势下,在没有根据行业发展形势及自身资源要素的配置等情况进行全方位调研的情况下,仅凭对新能源政策红利的追逐,一味抢项目,抢开工,盲目跟风,随意投建,对企业资金、人力、物资等资源配置造成严重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四)人力资源培养、供给不足
新能源行业和火电行业虽然都属于能源转换领域,但其与传统火电行业在员工技术层面的要求却存在不同之处。火电系统主要由燃烧系统、汽水系统、电气系统、控制系统四大系统相互配合实现从热能、机械能到电能的转变。新能源的能源转换形式主要是从自然能源通过机械能转换至电能,过程中没有燃煤的热能转换过程,但其光伏电站运作管理和相关领域的设备巡检维护等工作对于火电行业技术人员来说在技术短板,需要加强技术培训,合理匹配相关岗位专业技术人员。
四、火电行业“双能驱动”战略转型的保障措施
(一) 紧抓“火电”效益挖潜,布局“新能源”利润增长点
在目前新能源发电电量并网的“稳定性”及“可调节性”等相关技术攻关尚需时日之时,火电行业的调峰以及灵活性改造等技术优势在电网稳定运行的技术要求下有着不可取代存在价值。近期国家出台“有序放开全部燃煤发电量上网电价,加强分类调节,对高耗能行业由市场交易形成价格,不受上浮20%限制”的政策 ,打开了火电企业电价端的锁喉环节,使火电企业价值有望重估。火电行业将继续承担托底保供,维护电网调峰的基础性作用。协同“新能源”发展,两个方向互为补充,相互调节,双轮驱动,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二)加快观念转变,落实主体责任
火电企业多为国有企业,传统模式下,完成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就能完成上级的绩效考核,经营理念缺失。加快转变管理层及基层员工的理念,需要做到:第一,坚持科学发展,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摆脱计划经济思想束缚,千方百计发掘企业增长潜力。第二,坚持政策导向,把握国家和省内新能源相关政策,科学开展新能源的项目论证,确立双能互补的战略方向,确保新能源事业健康有序发展;第三,坚持创新驱动,围绕传统火电和新能源项目的核心技术,搭建创新平台,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加快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方法的推广应用,加快创新成果向生产力的转化;第四,坚持绿色转型,坚持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并重,构建高效清洁的新能源生产方式,构建资源集约环境友好型企业,推进新能源项目的快速发展。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主动跟进推动新能源发展,将新能源转型作为必须抓出成效的中心工作。
(三)发挥整体优势,坚持顶层设计统一优化
首先,确保企业资源配置优化,保证新能源布局的合理性,防止新能源项目投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以期为后续整体运营奠定基础。其次,把握项目节奏,储备项目资源,形成储备一批、核准一批、开工一批、投产一批的滚动发展格局。最后,积极抢占优势项目,摆脱地域制约,在有条件的情况下,以本区域发展为基础,尝试跨区域发展,主动走出去寻求价值增长的机会。
(四)创新渠道,加强培训,保障人才供给
第一,针对新能源发展加快相关专业人才引进。构建人才引进渠道,采取更有吸引力的人才引进措施,加速引进新能源发展亟需的专业人才,为项目实施提供人才保障。第二,以现有人力资源为基础加强培训,培养一批素质优良,有战略眼光和实际项目运作经验的人才队伍,从而优化现有人资结构,为以后新能源大规模投运提供人才保障。第三,引进市场化激励机制,调动全员积极性,打破铁饭碗格局,树立全厂员工主人翁意识,营造干事创业的氛围。第四,拓宽员工晋升渠道,明确成长路径,留住人才,尊重人才,激励人才干事创业,只有这样才能带领传统火电企业敢于突破,勇于创新,实现发展。
(五)多措并举,确保资金接续供应
在目前严峻的经营环境下,火电企业的日常经营性资金接续捉襟见肘,甚至危及企业生产经营的生命红线。第一,积极主动与各家银行沟通,获取授信额度,必要时开通“法透”账户,防备资金瞬时短缺的不时之需,保证公司资金链安全。第二,继续加强资金计划管理,减少资金占用,日常资金收支至少做到按周预测,大额资金收付按天上报,实时监控资金存量。第三,积极拓宽筹资渠道防范风险,及时清理应收账款,适时开展应收账款融资。第四,加强与政府沟通,保障社会用电安全,积极争取政府资金补贴。第五,制定应急预案关注外部金融市场,编制年度融资方案,紧盯央行基准利率走势,结合年度资金需求早启动、早运作。
五、结束语
随着国企改革的纵深发展,国资委对国企的考核由管资产向管资本转变,核心是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完善激励机制、提高资金回报率。火力发电企业多为国有企业,其已经全面进入向经营要效益,向资本要效益的全面竞争时代。在“碳中和、碳达峰”的政策下,在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市场化交易进程中,火电企业面临前所未有的经营压力,加之电煤价格高企,电价涨幅收到政府调控,火电企业的经营腹背受敌,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生存空间在哪里成了摆在企业面前难以逾越的鸿沟。本文通过分析火电企业目前面临的社会、政策、经济和技术环境,论证了必须进行火电和新能源“双能驱动”战略转型的紧迫性,通过阐述其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观念老旧、资源配置失调、资金供应紧张和人力支持存在短板等问题的存在,最后分别提出解决方案和处理意见,千方百计为企业发掘新的利润增长点,为火电企业加快战略转型,明确战略方向,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