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原创文学的使用与满足探析

2022-11-15燕子昂

记者摇篮 2022年4期
关键词:原创效用文学作品

□燕子昂

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文学传播方式经历了从无形的口头述说到有形的书写再到虚拟的网络传播的过程,每一次的变革都成为文学发展与革新的强大动力,也不断拓展着人类对文学的认知边界。依托新媒介环境而产生的网络原创文学,强烈冲击着人类对传统文学的定义。网络的开放性和自由性,造就了网络原创文学世界的复杂多样,加速了网络原创文学的产生与传播,模糊了作者与受众的身份界限,从而丰富了网络原创文学内容与文学作者构成。由于用户群体的增多、网络原创文学数量增加等原因,用户的需求逐渐成为影响作者进行网络原创文学创作的因素之一。

因此,准确抓住用户需求与愿望,是实现网络原创文学健康发展的有效方法。

一、网络原创文学的特征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21世纪的应用与普及,新媒介成为21世纪最突出的传播载体与语境表达渠道,也成为重塑我们对现实世界认知的强大力量。传统的文学形式在这一强大力量的冲击下产生了巨大变化,网络原创文学的出现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不同于传统文学,网络原创文学借助新媒体技术,使得受众可以轻易地参与到其生产、传播和消费中。

1.文本主题的多元化

文本主题是创作者个人审美意识的体现。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网络原创文学创作和消费的入门门槛降低,参与网络原创文学创作的不仅仅是传统文学名家大师,也有很多普通人。网络文学创作成为普通市民表达情感的重要方式。与之相对应的,网络原创文学的文本主题不再刻意打造经典、追求深刻的审美,相反更加凸显“俗文学”气息,以“碎片式体验”追求泛审美化,为个人情绪宣泄和主体意识外化提供场所,显露世俗世界个体的个性。

2.文本语言的通俗化

网络原创文学兴起与发展在一个信息高速更新与传递的互联网时代,阅读时间碎片化,生活节奏加快,传统文学对字词句精推细敲、慢慢雕琢的做法无法适应当下的快节奏生活,人们更青睐通俗易懂、简单浅白的网络文学。碎片化时代下,受众快速浏览、一目十行网络文学成为习惯,因此可以说,语言文字不再是吸引人点击的关键因素。相反,创作者为了留住受众更要保持文字的简单易读,用平实朴素的语言创造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看点。大众化、娱乐化、通俗化成为网络原创文学中文本语言的基本特点。

3.文本创作的互动性

互联网技术赋予网络原创文学的特征之一就是作者和受众的双向互动关系。作品创作的过程伴随着受众对作品的消费和阅读,互联网提供了作者和受众相互交流的开放平台。借助新媒体工具,受众可以对作品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评价,作者则可以在接收到受众的建议之后选择是否进行修改。事实上,一部作品的完成不仅仅靠创作主笔,它所“覆盖”的受众都可以成为创作者的一员。

4.文本“传受”的模糊性

互联网环境下,每个人都能够作为文学创作者而存在。新媒介技术的普及降低了网络原创文学的准入门槛。文学创作,在某种程度上来说,更多的是作为普通人宣泄情绪的场所和工具而存在。在网络世界中,人们可以随意装扮自己;网络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带给了用户创作的安全感,使得他们能够自由发泄情绪和表达自我,这大大刺激了用户的创作激情。

二、网络原创文学的传播效用

“使用与满足”理论最早于1959年出现在传播学家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的《大众传播调查和通俗文化研究》一文中。随后卡茨(Katz)在其著作《个人对大众传播的使用》中将媒介接触行为概括为一个“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媒介期待—媒介接触—需求满足”的因果连锁过程,提出了“使用与满足”过程的基本模式。传播学家将“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出现看作是传者导向向受者导向转折的标志。“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大多是基于个人的需求使用媒介,而这一行为制约了媒介传播的过程;其中,被满足的期望是这一理论的基本要点。英国传播学家丹尼斯·麦奎尔(Denis McQuail)把受众需求总结为四种效用类型:心绪转换效用、自我确认效用、人际关系效用和环境监测效用。新媒介环境下,受众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深层次了解受众需求与愿望是促进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的途径之一。从“使用与满足”理论来分析,网络原创文学同样具有四大传播效用。

1.心绪转换效用

与传统文学不同,网络原创文学的创作者可以是使用互联网的每个普通人,表达的可以是每个普通人的情感态度。新媒介环境提供的开放式、虚拟化场所让每位创作者和受众可以肆意宣泄情绪、张扬自我。而其阅读方式的方便快捷,更是准确抓住了新媒介环境下受众阅读的特点和要求。

互联网赋予文学创作的基本特性是“虚”和“俗”。新媒介环境下创造出来的文学作品,不再刻意追求经典、强调审美,而是致力于打造欢乐的娱乐场,创造一个追求开放的凡俗世界。虚拟的故事情节、简洁的语言文字、奇异的幻想世界,让人把现实世界的躯壳抛开,投入到热血刺激的虚拟世界中,受众通过文学作品中的描述将自己沉浸于感性世界之中。众多知名文学网站提供的个性化定制文学作品,在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供趣味化的阅读体验,帮助受众在转换情绪的同时获得轻松舒适的阅读体验。

2.自我确认效用

①自我认同的表达。互联网赋予了网络原创文学受众身份的双面性,即每个人都可以作为创作者和消费者而同时存在。网络的开放性放大了受众的声音和需求,也刺激着他们作为创作者来表达自我,使他们可以在网络世界宣泄情绪,展现自己的主观世界,表达自我认同感。

同时,受众阅读网络原创文学时往往将自我意识代入主体意识,沉浸体验作品。在体会作品的同时,受众会不自觉地为虚拟人物设定评价模型,判断自身或周围人的言行举止。这种做法能够帮助受众进行自我调整,实现自我认同。对创作者而言,一方面,进行创作是为了表达自我;另一方面,通过表达自我,他们对外展示着其主观世界,也寻求着外界对他们的认同。

②自我实现的需求。互联网提供了个人确认自我价值、实现自我期望的空间和平台。在进行网络原创文学创作的过程中,作者可以通过文学创作积累经济资本。在皮埃尔·布迪厄(Pierre Bourdieu)提出的场域理论中,经济资本又可以转化为社会资本,为创作者积累社会声誉和影响力。同时,创作者会进入一个有利于实现自我的循环过程:作者创作的作品在获得多人欣赏的同时,也必然会激发这些人对他的认同感,从吸引受众成为他作品的粉丝到成为他本人的粉丝,从而形成自己的集合圈,又会吸引更多人来欣赏其作品。创作者输出自己的观点和情感,收获大众对自己的认可。

3.人际关系效用

麦奎尔等学者认为,人际关系效用可以从“拟态”人际关系和现实人际关系两方面来理解。身处网络原创文学圈的受众和粉丝与外界有着一定的社交边界。而在这些圈层内部,成员们因为共同爱好聚集在一起,通过持续的交流加强彼此之间的认同感以及对圈子本身的归属感,从而构造属于网络空间里的“熟人世界”。“熟人世界”中的成员彼此之间互动性强、交际多,相互之间的心理距离随着日益丰富的交流而逐渐拉近,发展成为网络世界中的人际网,即“拟态”人际关系。现实人际关系,顾名思义,指的即是现实世界的人际网。共同话题是与周围建立联系的基础和起点,而朋友、家庭成员在讨论共同欣赏过的某网络文学作品时,拥有了加强彼此联络的一个枢纽。通过这一枢纽,彼此可以进行情感与思想的交流,从而使关系融洽。

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全产业链化的时代下,文学作品可以通过新媒介技术影视化与游戏化,随后诞生的衍生品仍可以作为其子部分存在。利用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增强人际关系效用,在新媒介环境下,有了多样选择。当彼此之间的枢纽是衍生品时,我们依然可以利用其满足社交互动心理需求。

4.环境监测效用

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因其被赋予的新媒介技术特点,有着明显区别于传统文学作品的即时性。这也就意味着网络文学创作者能够在第一时间接收社会信息,然后以网络原创文学作品创作的形式向大众进行反馈并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让大众能以更快的速度接收到相关信息。一方面,简洁生动的语言使得大众的接受度更高;另一方面,利用网络文学作品的形式扩大了监测范围,引发更多“小圈子成员”关注,满足其对公众舆论监测的需求。

网络原创文学同样接受着公众舆论的监督。由于网络创作门槛的准入标准较低,在网络原创作品中存在着一些低俗暴力产物,当网络作品下限被无底线降低时,大众也可以利用自己的监督权合理合法地进行清理。每个网络原创文学网站都设立了举报功能,这表明大众对网络原创作品有着合法监督权。

三、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的网络原创文学发展策略

1.满足释疑求知需求,拓展现实题材

我国网络原创文学的现实题材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青春情感;第二类是都市生活、家庭职场;第三类是以往作家很少涉及的题材,包括各种边缘话题等。

“现实”对网络原创文学的召唤,需要创作者将自己的意识从幻想世界中解放出来,创造具有现实意义的文学作品。简而言之,创作者在创作的过程中应当尽量使自己的作品靠近主流观念,描绘当代社会生活图景,展示当代社会价值追求。

拥有公共舆论监测权的网络原创文学,它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作为一种外在力量对社会及社会重大事件进行监测。将社会信息与自己的主体表达相结合,以或轻松或沉重的文字向受众进行反馈,扩大舆论覆盖范围。

2.满足情感需求,提升阅读体验

网络原创文学的最大作用是宣泄自我、转移情绪。与传统文学创造经典不同,由于网民数量和网络原创文学受众数量的不断增多、新媒介环境下的快节奏生活以及碎片化的时间分割,网络原创文学成为大众转移情绪的工具之一。

网络原创文学创造了开放化的世俗娱乐场,表达的是普通大众的喜怒哀乐。而受众在阅读网络作品时能够暂时抛弃现实世界的一切压力,从而获得一丝喘息,这也是大部分受众选择网络原创阅读的原因之一。这意味着作者在进行网络原创文学创作时,要注意满足受众的情感需求,努力贴合普通大众的情感态度,传递积极的情绪。同时,与受众进行平等的、直接的双向互动,帮助构建自我与受众的“熟人世界”,为受众创造“情感宣泄地”和“安全巢”。

3.拒绝低俗,追求原创

随着网络文学产业化,许多创作者为迎合市场、获取财富,开始专门生产低俗、色情、暴力的网络文学作品,这严重扰乱了我国的网络原创文学市场。由于互联网技术的普及,我国网络使用群体日益低龄化,网络文学的受众也呈现低龄化趋势。未成年人阅读网络原创文学的人数日益增多,低俗、暴力的网络文学作品,对尚未形成正确完整的“三观”的未成年人产生了非常错误的引导,也传递了非常错误的价值观。

此外,网络原创文学应拒绝雷同与模式化,追求内容原创。创作者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为自己的主观意识表达创造一个不一样的幻想世界。

4.拥抱新媒体技术,提高传播效果

新媒介技术为网络原创文学的发展提供了各种可能,网络原创文学已经不仅仅以文字的形式存在,借助多媒体技术,文学作品被搬上荧幕成为电影电视动漫,被改造成游戏成为新的文学变体。新媒介技术的使用,极大地拓展了网络原创文学的传播范围,在吸引更多受众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创作者。

因此,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我们能够了解受众对网络原创文学的需求,从而为网络原创“俗文学”的发展提供建议,并由此促进网络原创文学及其产业的良性发展。

四、结语

新媒介改变了传统的文学模式,传统文学由于融合了新媒体技术而得到新的发展,从而产生了更开放的网络原创文学。生活在新媒介环境下的受众成为网络原创文学的主要用户群体。同时,网络赋予文学的开放性又使得用户可以作为文学的生产者、传播者和消费者同时存在。从“使用与满足”理论出发,我们需要把握受众对网络原创文学的需求,致力于打造原创精品,促进网络原创文学行业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原创效用文学作品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2021年本刊原创题(二)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从题海中来,到原创中去
——记我的原创感悟
完形填空原创专练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几种常见叶面肥在大蒜田效用试验
玉米田不同控释肥料效用研讨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