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摄像中如何选取拍摄角度
2022-11-15马春雁
□马春雁
一、新闻摄像角度
作为新闻摄像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摄像技艺,根据拍摄需要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及方法。
1.新闻拍摄高度
①俯瞰。所谓俯瞰就是指将摄像机放在摄像物体的上方。利用这种角度进行拍摄,能够拍摄出震撼人心的效果,往往用于拍摄城市巨大的建筑、浩瀚无垠的大海、一望无际的大沙漠、群鸟起飞的壮观场面等,带给观者震撼的观看体验。在《神奇的地球》《动物世界》等电视节目中经常用到这一拍摄方法,让观众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壮观、神奇,进而产生愉悦的精神享受。
②仰拍。所谓仰拍就是指将摄像机放在被拍摄物体下方进行拍摄。利用这种拍摄方法,能够凸显出人物的高大,表达出对该人物的歌颂与弘扬,从而增强该人物的重要性。在进行新闻拍摄时,经常会拍摄重要领导人,采用仰拍的方法,就能够凸显领导人的高大形象,增强领导人的权威性。
③平拍。所谓平拍就是指将摄像机放在水平位置进行拍摄,这是新闻摄像中最常用的拍摄方法。这种拍摄方法拍摄效果看起来平淡,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是在同一平面进行拍摄,前后事物难免会重叠在一起。
2.新闻拍摄方向
在拍摄新闻人物时对拍摄方向的要求比较高,人物是新闻报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所以在新闻摄像中如何更好地拍摄人物,直接影响整体新闻报道质量。在拍摄新闻人物时,主要从正面、背面、侧面三个方向拍摄。
①正面拍摄。又可分为正面仰视、正面俯视及正面平视。区别在于,正面仰视拍摄中,人物腿部比例被拉长,配合简洁干净的背景,显得人物比较高大;正面俯视则可突出人物的无助感,画面比较开阔,尤其是近距离配合阴暗环境下拍摄,人物的情绪波动能够被镜头放大,更具感染力;正面平视拍摄虽然缺乏立体感,但真实性更强。
②侧面拍摄。侧面拍摄能够更加凸显出人物的气质,显示出人物的线条。受众在观看新闻时,正面拍摄新闻人物的脸对受众更具吸引力,但侧面拍摄时,由于没有人物的面部表情,受众对人物的气质特征只能从体态上感受;从侧面仰拍可表现出人物的强势感,而侧面俯拍则能表现出人物的柔弱感。
③背面拍摄。在新闻摄像中,背面拍摄应用比较少,原因在于背面拍摄展现出的人物信息较少,但这并不影响新闻拍摄中背面拍摄发挥的作用。例如,对新闻人物拍摄时,可通过背面拍摄其消瘦的背影,呈现出的震撼感是正面拍摄无法达到的。
3.新闻拍摄距离
景别对新闻拍摄距离有直接的影响,一般可以将景别划分为五类,从远到近依次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不同景别适用的新闻拍摄画面也不同,通常而言信息量比较大的新闻画面适合用远景、全景等大景别画面来表现,而拍摄重点细节画面时,景别越小越好。因此,在新闻拍摄过程中,摄像工作者要根据具体需要拍的新闻画面,对景别进行合理选择。
二、影响新闻摄像角度选择的因素
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像人员会受到环境、空间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拍摄无法顺利进行。作为摄像人员,必须凭过硬的专业技能和丰富的实战经验来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拍摄的画面内容、画面风格、拍摄的方法等,进而达到完美的拍摄效果。摄像人员在拍摄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选择合适的拍摄角度
在拍摄时,摄像人员要根据拍摄内容和拍摄要求,合理选择拍摄角度。例如,在拍摄好人好事的内容时,摄像人员可以采用仰拍的方式,借以凸显被拍摄人物的正面形象;在拍摄祖国壮丽山河的宏观画面时,可以采用俯瞰的方法,营造出宏大的氛围;在拍摄一些犯罪分子的画面时,可以采取俯拍的方法,缩小被拍摄人物,让这些人物显得渺小;在拍摄一些大型会议时,可以采用俯拍的方式。摄像人员拍摄过程中会遇到多种情况,为了不影响拍摄效果,摄像人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经验,分析使用何种拍摄方法。
2.考虑人物关系
摄像人员在拍摄时不可能一直拍摄单个人物,有时要拍摄群组人物,这就需要拍摄人员先搞懂人物之间的关系,从而确定合适的拍摄方法和角度。例如,一些领导到基层慰问老百姓,摄像人员就要根据人物关系来选取合适的角度,体现出政府部门对老百姓的关心。当双方的手紧紧握在一起的时候,摄像人员要赶紧从侧面进行拍摄。
3.根据光线和空间进行选择
摄像人员在拍摄过程中会受到光线的影响,如果想拍摄一些复古调子的画面,摄像人员就要在光线较为昏黄的情况下,利用平角进行拍摄。例如,为了拍摄丽江古城一位老人,摄像人员会等到黄昏时分,利用平角进行拍摄,营造出慢时光、旧时光的感觉。
摄像还会受到空间的影响,例如,在拍摄山区小学教师的画面时,编导人员想将学校里的参天大树融入画面中,摄像人员就要根据编导的要求进行适当的调整,让山村教师依靠着大树,利用仰角的方式进行拍摄,不仅可以凸显这棵大树的高大,也能够将大树的树纹和树叶呈现给观众。
4.角度的合理转换
摄像人员在摄像的过程中,角度的选择不可能一成不变,必须实时进行转换。摄像人员要根据拍摄内容及时切换拍摄角度和方法。例如,一位农业老专家下田地去视察庄稼的长势,为了凸显出老专家的勤劳和高大,摄像人员可以采用仰角拍摄,以大地和天空为背景,将老专家的形象展现在观众面前。之后,摄像人员要及时切换角度,采用俯拍的形式,拍摄老专家在田地里劳作的情景,让观众能够体会到老专家的艰辛和不易。
三、选择新闻拍摄角度的策略
1.多角度还原新闻真实
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与文字传播相比,视频传播范围更大、效率更高。视频传播新闻信息,受众欢迎度更高,所以对摄像人员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选择新闻拍摄角度时,需要从不同角度进行拍摄,力争最大化还原真实、准确的新闻信息。
2.利用高新技术拓展拍摄视角
以往在新闻拍摄中,受技术原因限制,拍摄角度并不多,但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尤其是对新闻现场进行俯瞰拍摄越来越容易,采取俯瞰的拍摄角度,能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新闻现场的上方,拉近受众与新闻事件之间的距离。所以,对于新闻摄像人员而言,应该不断学习与掌握高新技术,提升自身的新闻拍摄视角拓展能力。
3.提升拍摄的判断力与洞察力
对于新闻拍摄而言,很多新闻素材都是转瞬即逝,所以要求摄像人员在新闻现场拍摄时,不断提升自身的新闻敏感度与判断力,能够快速精准地选择拍摄视角,提升自身的拍摄水平。
4.角度和内容要相得益彰
在新闻拍摄时,拍摄视角的选择对新闻画面最终的成型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在拍摄新闻现场时,要以新闻内容为出发点,根据新闻内容、新闻价值对拍摄视角进行选择,摄像人员要将新闻视角融入新闻内容里,同时不能喧宾夺主,使新闻视角与新闻内容相得益彰。
四、拍摄角度选择在专题新闻拍摄中的应用实践
当前,创新已经成为各行业发展的关键。随着媒体竞争的日益加剧,为了提升专题新闻的竞争能力,要求专题新闻从各个环节进行创新,其中就包含摄影角度方面的创新。对新闻摄像人员而言,不同拍摄角度拍摄出的新闻作品差距是非常大的,只要镜头角度稍微发生变化,拍摄构图就会改变。如同一高度、同一镜头下拍摄的新闻作品,但选择不同角度拍摄,虽然景物基本不会变化,但拍摄出的内容呈现有很大不同;或是在相同拍摄角度下,拍摄高度不同,拍摄出的新闻画面也会呈现给人不同的感受。新闻摄影属于写实摄影的一种,通过照片、视频、文字的结合实现新闻信息的传播,新闻真实性是传播过程中强调的重点,要求新闻摄影人员要不断调整心态,选择最佳的拍摄角度,捕捉最有价值的画面;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拓展新闻摄影报道的思路。
1.抓住新奇事物
在新闻事件中,新奇事物一直是受众关注的焦点。作为新闻摄像人员,需要在专题新闻报道中,紧紧抓住受众这一需求,深入了解各行各业中出现的新的典型事例、新闻人物等,用自己手中的镜头进行拍摄与记录。为了准确阐明新奇事物,在拍摄时宜选择俯拍角度。
2.关注热点民生新闻
现阶段,专题新闻报道中更多地关注社会民生热点,包含油价、房价、交通、居住环境等问题。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从不同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思考,要认识到新闻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多接触民生问题,便于对自身的新闻思路进行拓展。对新闻摄像人员而言也是如此,只有贴近民生才能拍摄出最佳的新闻画面,使受众通过新闻画面感受新闻事件。在拍摄中,可通过镜头拼接的方式,表现油价、房价前后的对比。
3.跟踪拍摄,注重细节
在人物类专题新闻报道拍摄中,要求拍摄出的画面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与纪实性,抓住细节,从而增强拍摄效果。为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新闻摄像人员在拍摄前对新闻人物有充分的了解,对新闻人物的内心情感有充分的体会。作为拍摄者应该尽其所能,接触或深入到新闻人物的日常生活中,尽可能地做到跟踪拍摄。只有与新闻人物共同工作,才能抓拍到最真实、最有感染力、最出色的新闻镜头。对人物专题新闻而言,细节是重点,每一个关键细节都能凸显新闻人物的特点。具体拍摄过程中,可对新闻人物进行俯拍、侧拍及仰拍等,根据新闻要表达的内容来调节焦距,这样就能拍出既有感染力又有纪实性的新闻画面。
4.摄影思维模式创新
媒体融合时代为新闻摄影提供了百年不遇的发展契机。各类传播媒介的兴起、“读图时代”受众对视觉信息的追求,为新闻摄影提供了广阔的展示平台和发展动力。而新闻摄影所反映的对象,也在此过程中不断拓展、深化,塑造了一大批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作品。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融媒体时代的新闻摄影人必须打破狭隘的成见,解放思维,接受新闻生产方式、影像传播介质的拓展和转变,接受同行业间激烈的市场竞争,接受全民摄影与遍地开花的自媒体的挑战,不断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培养独特视角、观点立场、专业态度和新闻价值观,善于在滚滚时代大潮中发现、挖掘新闻题材,学习拓宽传播渠道,使新闻摄影在多媒体时代依然拥有强大生命力。
在专题新闻拍摄过程中,要创新摄影思维模式,摆脱单一的、传统的思维方式,勇于创新,不断发散思维。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需要新闻摄像人员不断加强学习,更新专业知识,创新思维。
5.提高审美水平
新闻摄像体现的是摄像人员的审美意识,所以提高新闻摄像人员的审美水平至关重要。
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美学所反映的更多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感性认识。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发现美和创造美是主旋律,新闻摄影也不例外。新闻摄像人员不仅要成为前期拍摄的高手,而且还要成为数字图片、视频后期处理的高手,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闻摄影工作在美学上的新要求。
6.平时多积累拍摄素材
新闻摄像人员日常生活中要多阅读、多积累,并且要有自己的独特想法。具备了这些基础,在拍摄过程中,摄像人员就能更得心应手。
例如,在拍摄“低头族”专题新闻时,摄像人员要了解“低头族”的日常生活,如今不管是在过马路,还是在地铁、公交车上,都能看到“低头族”,他们的眼睛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但影响视力,同时对自身安全也会产生影响。在新闻拍摄时,多积累素材,对社会现象进行剖析,挖掘新闻本质。可采用平拍的角度,同时注意对光影的应用,用光影来突出重点,拍出的新闻作品才能更出彩。
五、结语
在拍摄过程中,角度的选择、角度的转换、人物关系、光线及色彩等因素都会影响拍摄效果。摄像人员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拍摄需要,进行合理的安排、设计,选择最佳的拍摄手法,进而获得最佳的拍摄效果,为受众提供最佳的摄像作品,满足受众日益多元化的需求,推动媒体平台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