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转型策略
2022-11-15□石琢
□石 琢
一、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的背景及意义
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生活质量水平有了显著的提升。微博、微信等不同类型的新媒体不断出现在大众视野中,并已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特别是移动终端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这些均体现出互联网传播能力的强大。在其影响下传统媒体行业所采用的工作方式及发布新闻的速度、途径等稍逊一筹,难以充分展现新闻的时效性。因此新闻工作者当务之急需摈弃固有思维模式,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在保留自身传统优势的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具有以下几方面意义:
其一,是提升节目水准的重要保障。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如果固守传统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惯性,必然会滞后于时代的发展。新闻记者只有立足自身实际,及时进行转型,才能大大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制作出优质的新闻节目。
其二,是拓宽个人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当前,新媒体平台的迅速崛起,对新闻记者的个人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记者适时转型,不仅可以胜任广播电视台的工作,还可以胜任新媒体平台的工作。同时,新闻记者在转型过程中,综合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对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也会有很大的助益。
二、新媒体时代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转型过程中亟须克服的种种困难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作为媒体行业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其转型成功与否将给传统媒体行业的改革发展带来较为直接的影响。就传统媒体举步维艰的现状来看,转型过程势必困难重重,但只要秉持不忘初心的信念一定可以迎来成功的曙光。
1.时效性滞后带来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传播新闻信息需借助互联网这个载体,因其具有简便快速等特点,因此大众可以不受空间及时间的束缚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这充分展现出信息传播的高时效性及传播途径多元化的特点。相比较来看,传统媒体发布新闻需经过较为烦琐的步骤,其中包括采访、编辑、审查等,这势必会需要较长的时间,从而使报道出的新闻内容较为滞后,无法有效保障新闻的时效性,这对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来说是极其不利的因素。
2.运营成本有限带来的影响
现阶段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的工作方式仍较为保守、因循守旧,亟待创新。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较为单一,基本依靠爆料人或相关部门提供,因此需在甄别该新闻是否真实、是否具有报道价值等方面花费一定的时间。同时因技术水平有限,很难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改革创新步履维艰。究其原因,与受运营成本有限有关,若要动用多媒体手段报道新闻事件势必需要不同部门相互配合,必然会产生更多费用。
3.管理制度约束带来的影响
传统媒体新闻记者的工作氛围不同于新媒体的自由宽松,其要严格要求自己,要在遵守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履行好职责。因为受相关规章制度的限制,使得新闻从报道到传播需经过多层审核,虽在新闻真实性方面有了确切的保证,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新闻发布的滞后。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转型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受众群体的阅读习惯等因素,不能随心所欲地变革。在转型时不要一味追求新闻发布方式的革新及新闻报道的时效性,而应更多地关注新闻的社会价值,这就要求不断提升新闻工作者的职业素养。
三、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转型的趋势
鉴于当前媒体生态环境的变化,新闻记者转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力求转型成功:
一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努力成为创新型记者。创新对于任何一个行业而言都会产生巨大的驱动力,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新闻记者只有对工作思路、工作理念、工作技能进行合理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质量,才能得到广大受众的认可。新闻记者要生产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才能脱颖而出。
二是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努力成为服务型记者。媒体从业人员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广大受众,因此在工作过程中一定要站在受众立场上,努力为广大受众提供喜闻乐见的节目。同时,新闻记者还要本着维护受众利益的原则,在制作新闻节目时,要始终为受众发声,让受众能够切实感受到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四、对新闻工作者转型的建议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转型势在必行。在此过程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应扬长避短,在凸显自身闪光点的同时快速从新媒体中汲取经验、优势,以促进自身的长远发展。
1.突破传统思维模式,有效提升认知能力
新媒体的发展进步对传统媒体来说既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挑战,因此作为传统新闻记者,应秉持客观的态度来理性分析其所带来的利弊,突破传统思维模式,不断加深对新媒体的认知,汲取新媒体的优势,以使传统媒体更具市场竞争力。与此同时,新闻记者还应时刻保持学习的良好态度,认识自身不足,找到适合自身的发展之路,以加快转型,满足当下受众需求。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紧紧围绕受众的需求,找出自身工作技能方面存在的短板,不断提升职业技能。
2.正确引导舆论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论坛、微博、短视频、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层出不穷,人们的话语权不断增强。基于此,广播电视台新闻工作者应担负起引领舆论导向的重要职责,从事实出发,努力还原事实真相。与此同时,还应时刻秉持恪守专业操守的工作态度,避免为了追求短期经济效益和流量而夸大其词。当下这个时代,信息愈发透明化,传播愈发迅速,个别媒体为了蹭热度断章取义,发布一些尚未证实的信息,甚至为了博大众眼球而采用一些极为媚俗的标题,这种做法会造成大众的反感、厌恶。
3.增强融合意识,善于到新媒体上寻找线索
新媒体可以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方方面面的便利,人们身未动便可知晓世界各地动态及自身感兴趣的大事小情。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深度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挖掘更深层次的信息,将新闻更立体、全面地展现在大众视野中。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应协力合作、取长补短、有效融合,从而实现双赢。例如,广播电视台某新闻记者在微博上看到一则视频,视频内容为金毛犬为主人守墓10年,直到生命结束。该视频感动了很多人,被广泛点赞和转发。该新闻记者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新闻素材,就与视频原作者取得联系,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搜集了大量有价值的素材,后来经过编辑、加工,制作出《忠犬守墓十载 挚情感动天地》的节目,该节目播出后引发了很多人的共鸣。
4.要提升综合能力
扎实的专业能力是新闻记者提高工作质量的重要保障。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提高采访能力。采访能力是新闻记者的基本能力,为了切实提高采访质量,新闻记者必须从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三个环节查漏补缺,保障采访工作能够高效顺利开展。
第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很多新闻记者固守传统的新闻采写模式,导致受众产生审美疲劳。为此,新闻记者可以尝试用多样化的语言来进行新闻报道。穆青先生曾经提倡新闻散文化,用这种方式进行报道,提高了文字作品的感染力,更容易获得受众的青睐。例如,在报道一位在大山里默默教学数十载的优秀教师时,新闻记者可以摒弃传统新闻语言,而是用文学的语言来撰写。文章的开头新闻记者可以这样描述:“风在呼呼刮着,雪在纷纷下着,在那间狭小的、昏暗的教师宿舍里,一个瘦弱、沧桑的身影映照在年久失修的窗户上,他就是……”用这样的开头,能够第一时间抓住受众的眼球,激发出受众的阅读兴趣。
第三,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提高视频编辑与画面设计的能力。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能力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新闻记者必须在视频制作与画面设计上下功夫,从而让适应了短平快生活节奏的受众能够在短时间内就对节目产生兴趣。例如,新闻记者为了提高画面效果,融入了一些表情包、特效,这些设计都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画面的艺术效果和吸引力。
第四,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有较高的应变能力。无论是在采访过程中还是后期加工编辑的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和意外事故,这就对新闻工作者的应变能力提出了一定的要求。例如,在采访过程中,被采访人情绪失控,导致采访中断。这时,新闻记者就及时停止采访,让被采访人的情绪渐渐平复。等被采访人情绪平复后,新闻记者先聊一些轻松的话题,然后不知不觉中切入到采访话题内容,最终顺利完成采访工作。
5.要恪守职业道德
无论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如何转型,都必须建立在恪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切忌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做出有违职业道德的事情。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无论何时都要始终铭记自己的社会职责,全心全意为广大受众服务。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第一,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保证新闻信息的真实性。对媒体从业人员而言,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是必须恪守的准则之一。新闻记者切忌为了赚取眼球效应,就炮制或者选用一些真实度不高的信息。对那些模棱两可的信息,新闻记者必须加大核实力度,直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为止。例如,新闻记者在采访一位建筑设计专家时,在网上搜集整理该专家的成就,其中有一条是他设计了××建筑。新闻记者联系该专家进行核实,确定该建筑为另一位同名的设计师设计,记者严谨的工作态度避免了新闻失实错误的发生。
第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增强法律意识。新闻媒体要正确发挥舆论监督的职能,就应该严格依法、依规,恪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将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精神细化到日常工作的每一个环节中,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撑和宣传力量。如果自身不过硬,不当利益追求者就会得到侵蚀媒体职业操守、妨害新闻真实原则的机会;而新闻媒体和从业者一旦沦为利益的棋子,对言论环境和社会公序良俗,都是一种极大的破坏。新闻记者掌握着一定的话语权,凭借职业的特殊性,其可能会成为一些人讨好的对象。尤其是在一些新闻事件报道中,个别当事人会贿赂新闻记者,希望记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无论怎样,新闻记者要做到抵制各种诱惑,坚决维护法律的尊严和媒体的权威。
6.要提升创新能力
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牢固树立创新意识,并将创新意识贯穿到具体的工作中。
第一,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创新节目内容。当前,同质化的节目内容已经让受众感到审美疲倦,新闻记者要努力制作出趣味性强、有深度、专业性强、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新闻节目。例如,很多受众对知识性强的节目感兴趣,新闻记者可以制作知识类节目。江苏卫视播出的《知识就是力量》节目就是这类的代表,罗振宇针对百姓日常困扰的婚恋、人际交往、职场、亲子等问题进行解读,带领观众一起探究这些问题的本质,把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乃至互联网产品学界各个领域的知识都汇总起来,针对每个问题提供一套系统的知识解决方案,给生活难题带来更多知识侧的解法。这类节目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更容易得到广大受众的青睐。
第二,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要创新节目形式。当前,户外直播类节目受到很多人的欢迎,给受众带来强烈的代入感。因此,新闻记者要加强对户外直播类节目的创新。直播这一传播方法,其内涵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曾经,专业媒体机构是唯一有能力实现直播的主体,对大型活动或事件进行直播。而伴随直播时代的到来,一个人一台手机便能开直播,自媒体主播成为直播的主力军。当直播已渐渐成为“秀场”的同义词时,传统媒体的直播在提供信息增量、输出高价值内容上仍有其无可比拟的作用。视听的界限以信号传输的界限为前提。伴随中国移动5G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全场景、立体式的直播将覆盖到更宽广的角落。广播电视台应该用直播模式在当下视听内容市场竞争里找到自己差异化发展的道路。
五、结语
总之,新媒体的快速崛起为传统媒体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广播电视台新闻记者只有与时俱进快速完成转型才可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作为新闻从业者,其应找准自身的定位,秉持积极融合的态度,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借鉴新媒体先进的传播方式,更高效地完成自身的工作,竭尽所能地履行好新闻从业者的使命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