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措施研究
2022-11-15贾丽荣
贾丽荣
(侯马市浍滨街道办事处 学府社区,山西 临汾 043000)
一、引言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力资源丰富,但存在人口分布不均、人员素质差距较大、人员结构与飞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不匹配等问题,因此摩擦性失业问题日渐突出。促进人口充分就业,特别是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已成为目前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事项。其中,如何快速高效提升失业人员教育与技能培训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缓解就业压力,是摆在国家、社区和就业培训机构面前的具有重大意义的课题。
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概述
当前,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职业培训包括就业后培训和继续教育培训。结合失业人员特征,就业培训应属于二者的结合,即从改变原工种的转岗培训角度来说,属于前者;就不改变原工种的培训而言,后者更多。总而言之,再就业培训基本可分为再就业理论培训、 再就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
(一)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基本类型
1.再就业理论培训。该培训由思想观念培训、心理调节、就业指导等内容组成,目的是使失业者对再择业保持充分的信心,做好自我定位,缓解心理压力,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提升就业成功率。
2.再就业技能培训。即根据失业者的实际情况提供的相应技能培训,如科技技能、操作技能、写作技能等,确保失业者尽快达到岗位要求。
3.创业培训。即针对自主创业人群进行的一种专门训练,这是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以培养自主创业为根本目的,有效降低创业风险,提高成功率,增强创业者的信心。
(二)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方式方法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方式一般有三种。
1.集中培训。此类方法成本最小,取得的效果相对较好,对场地等要求较低,适合同一类型的人员共同学习,也能为学员提供交流沟通的平台。
2.模拟技能培训。这种培训适合动手能力较强或极其抽象的工作,因而可通过实操避免脱离实际的问题。
3.个性化培训。除以上常规培训外,还有部分失业人员的培训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因而培训机构需要制定相应的个性化培训模式,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三、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经济结构调整的内在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在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快速过渡的背景下,用人方人才缺口扩大,然而供给方在转型过程中的技能等无法满足需要,导致人力资源配给偏差,产生了巨大的矛盾,即所谓的结构性失业。谷彬指出,结构性失业被称为失业中的“硬核”[1];李梦花和聂思玥也表示,结构性失业是我国转型关键期面临的一大重要难题[2]。因而作为社会主义市场化改革的产物,国家有义务也有必要加强失业人员技能培训,从而推动国家深化改革,确保再就业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优化人力资源配置的有力手段
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然而人力资源结构存在较大的问题,如男女比例失衡、人员学历较低、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等。历史数据显示,一方面,特殊产业、高精尖产业人力需求严重不足,部分地区人员密集型产业出现季节性用工紧缺;另一方面,失业人员以体力劳动者为主,该类人员存在年纪偏大、学历偏低、综合能力较差等特点。因而,加强再就业培训,对优化国内整体人力资源调度,实现劳动力市场供需平衡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三)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的方式方法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存和安全的需要是其他层次的保障,因而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问题,是满足失业者基本需求的有力保障。正如菲利普斯曲线所显示的,失业率和物价变动之间存在一种此消彼长的相互替代关系。因而加强再就业培训,是降低国家失业率的重要抓手,保障人民小康,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方法,对提高社会公众满意度有保障作用[3]。
四、现阶段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相关部门人员的素质不足
清晰认识再就业培训对降低失业率的重要影响。较高的素质表现在能够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政策法规,在实践中有效解决问题。然而,我国自古以来就根深蒂固的官本位传统思想让一些工作人员看不清实际情况,缺乏再就业培训的意识,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导致制定的政策不切实际,或者得不到落实。
(二)契合社会发展的再就业培训机制不完善
除政策指导外,现有的再就业培训机制五花八门,不成体系。原因如下:一是措施的制定者可能没有在进行充分调研的前提下制定措施,导致培训机制较为宏观,难以执行,浮于表面;二是各省份地区乃至社区均有不同的情况,不能使用同一个标准进行衡量和推进,然而很多培训单位并没有符合自身特色的培训模式,只是一味执行固定的培训模式,难以取得较好的效果;三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失业人员的种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体需求不断增加,传统培训模式已无法适应当前需求,须不断更新和调整培训的方式方法。然而,大多数机构依然墨守成规,将失业培训当作“走过场”,效果自然大大削弱。也就是说,虽然目前培训机制已经建立,并能弥补制度中存在的缺陷,但培训内容依然更新较慢,难以满足日新月异的社会需求[4]。
(三)再就业培训的内容缺乏时效性或目标不明确
目前,我国对失业人员的培训依然以传统方式为主,培训重点依然放在对知识的讲授上,培训内容对失业者寻找工作没有实际的帮助。特别是针对现阶段的低学历、低技能失业人员,单纯的理论讲授作用不大。同时,课程设计者在制定课程内容时,可能存在与实际脱节的情况,如课程内容陈旧、与实际操作相差甚远等等,这会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难以满足如今的职业竞争需求。培训类别单一,培训时间较长,培训目的与培训需求不符,都会导致培训效果大打折扣。
五、完善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措施
(一)增强思想意识,提升培训人员的综合素质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取得的成效,与实施者也就是培训单位的培训人员有密切的关联。因此,相关部门应该高度重视培训人员思想意识的培养和业务技能的提升,改变传统观念,通过加强对失业人员的认知,增强服务意识,实现职能的转变。通过完善课程设置,有效提升失业者再就业的可能性。政府部门人员要发挥带头作用,掌握第一手市场就业信息,熟悉市场规律,有敏锐的洞察力,及时发现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因此,政府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思想认知能力,摆脱传统思维模式的束缚,不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
一是出台相关政策规范,明确培训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目标,将培训工作作为指导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措施,从而引导培训人员增强服务意识,及时掌握工作标准,这也有利于工作人员主动思考工作方向和推动措施落实,更好地开展培训工作。二是相关培训机构应重视培训人员的甄选,培训人员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和较高的思维水平,能及时掌握国家大政方针,有较强的责任心,能深入思考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因而应选择适合的人员进行长期系统的培训,增强人员的培训能力和思考能力,确保能根据不同失业者制定不同的再就业培训计划,并选择最优方式推动培训实施。三是相关机构应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考核评分是对工作结果的评价,也是对工作过程的引导,因而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对失业人员再培训工作的推进有重要作用。相关单位可根据培训效果,对培训人员进行考核评分,通过考核体制提升培训人员的能力素质,督促其不断反思存在的问题,深入实际,做好调查研究,不断改进培训的方式方法。
(二)加强机构保障,建立健全配套措施
我国目前的再就业培训政策并不完善,因为大部分失业人口是在我国城乡经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而针对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相关政策措施出台较晚,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可能存在执行人员或被执行对象不理解、再就业培训难以推进等问题。因此,有关部门更应该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使失业人员尽快掌握新技能,重回工作岗位,为社会作出贡献。要明确再就业培训的根本动机、实际需解决的问题和途径、资金的来源和去向、各级机构人员的工作职责等,同时防止一些培训机构在没有实质性培训内容的情况下趁机牟利。培训机构是实施教育培训的重要物质保障,需要从多层面建立健全配套措施。
从国家层面出发,政府应建立类型多样的培训机构,包括民营培训机构和非营利性培训机构。机构可以纳入相关政府单位(如就业局、人社局或社区等)进行管理,也可以作为独立个体存在(如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学校等)。这样可以让失业人员根据自身的情况进行选择,同时也能让各培训机构相互竞争,从而激发其能动性,主动寻找最佳方式方法提升培训质量。各培训机构应做好配套措施,包括场地建立、教师培训、课程设置等,做好培训前、中、后的调研工作,将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作为一个长期课题进行研究,不断提出新方法、新措施。针对失业人员,政府应建立完善的激励政策,通过大力推进再就业培训与就业安排、工资、奖金、晋升和福利待遇相结合的实践,逐步完善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措施,促使失业人员主动参与到再就业培训中,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强化其学习效果。
(三)结合区域特征,形成落到实处的培训模式
由于各地区客观条件和政策的不同,失业人员的特征和需求方(政府、企业等)的需求缺口也不同,国家应鼓励各地区在执行大政方针的前提下,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培训模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鼓励培训方式方法创新。因此,各级培训机构应该建立和完善培训体系,确保其科学合理,特别是在就业市场不断变化带来更多不确定因素的背景下,应通过多纬度、多层级的方式提升其敏感度,保证再就业培训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是培训前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了解作为需求方的企业对人力的需求口径,再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要不断加强与企业的沟通,确保人员培训结束后能快速上岗,并较好地适应相关工作,从而保证培训与就业紧密相连。二是因地制宜,根据下岗职工的特点和需求,制定和选择适合下岗职工自主就业的技能培训项目,采用日夜班、长短班、居家交付、远程培训等灵活方式,方便其就近就地培训。三是建立多种培养模式,融合研讨、学习班、模拟、案例学习、讲座、项目、小组学习、发现法、实践操作、经验分享与示范、出国工作、计算机辅助等。另外,可出台相关政策,对主动提供培训场所或基地的企业给予物质或精神奖励,并为其提供相关补贴,这样可以调动企业的主观能动性,为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提供优质的实操平台。要鼓励有关单位积极学习先进的经验,积极引入国内先进的措施和方法,或是借鉴先进企业的培训经验,遵循“谁受益谁买单”原则,保证企业和个人的切身利益不受侵害,同时使培训费用的分担和权责对等,从而有效提升企业和再就业人员的积极性。要针对不同的失业群体采取不同的培训内容和方式,如对年龄较大和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失业人员开展手把手教学,对时间有限的失业人员进行模块化培训或远程培训,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对应届毕业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面试技巧培训或创业培训。
六、结语
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是解决失业问题、降低失业率、提升人们生活福祉的重要手段之一,历来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因此研究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建立完善的培训长效机制,对政府而言是一个十分急迫的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基本形式、方式方法、现实意义、存在的问题出发,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旨在增强再就业培训的实际效果。加强再就业培训,重要的是使再就业培训的供给满足需求,并进一步强化对再就业培训效果的评估,通过培训合格率、取得职业资格证书率、再就业率等评估培训质量,从而有效提升培训机构和相关培训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工作质量。同时,对失业人员的层级和结构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家大政方针和发展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计划,丰富培训模式和方法,也能使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的效果取得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