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控管理的思考
2022-11-15仲晓琳
仲晓琳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山东 济南 250014)
如今,大数据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方式,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变革。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经济社会得到快速发展,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与履职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必须适应社会经济形势的变化,以市场为导向,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根据市场形势提供更加完善的服务。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转变管理理念,重视服务意识的培育,引入现代内控体系,规范内控管理,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行为加以约束,保证单位规范运行。在精简机构、节约行政成本的同时,不断优化内控流程,提升内部运营效率,提高综合服务水平,充分发挥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作用,保障经济社会稳健运行。
一、相关理论概述
(一)内控管理的内涵与目标
内控管理是企业为保证经营管理活动规范运行,对财务、人力资源、资产及业务流程采取系列监管活动的总称。
内控管理目标是保证组织资产、财务信息的准确性,有效管控员工、业务流程,对组织经营活动加强监督。
(二)内控管理的步骤与方式
内控工作分预测、控制与监督三部分。预测是指活动之前,为业务提前制定对应的解决方案。控制是按计划进行控制,保障活动顺利开展。监督重点是管控财务与人力资源,保证预期目标实现。
内控管理方式很多,主要涉及职责分工,如职能与岗位设置、授权管理、审批管理、预算管理、财产管理等。
(三)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的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实施内控管理,目的是保障单位各项业务稳定运转。通过完善内控制度,优化内控流程,防范内部风险,促进运行效率提升,维护行政事业单位形象。内控管理的作用如下:一是保障单位的资产安全和合法使用;二是依法开展经济业务;三是加强财务管理;四是预防舞弊情况发生;五是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服务效能。
二、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内部控制作为一种十分有效的管控方式,是确保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稳定运行的一项重要保障措施。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面临的市场环境更加复杂,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履职能力有着更高期盼,希望行政事业单位能够以更少的成本提供更好的社会管理服务,为经济社会建设提供更大助力。这就需要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优化内控管理,加强内部运营风险防范,不断提高内控管理水平,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1]。在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的重要性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出来。
(一)有利于规范内部管理,保障各项法规政策的落实
行政事业单位大多承担一定的行政管理与社会服务职能,履职依据是国家法规政策。在大数据时代,面对复杂的经济社会形势,行政事业单位要更好地履行职能,必须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措施,强化内控管理,保障各项业务良性推进,达到落实法规政策的目的,更好地实现加强行政管理与提供社会服务的目标。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要求,优化内部流程,规范内部管理,加强内部约束与业务监督,做好风险防控,保证各项法律法规、政策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落实。
(二)有利于增强财政资金使用的安全性,确保各项业务活动稳定运行
行政事业单位履职活动需要一定的经费保障,资金来源以财政拨款为主,部分经费来自一定的创收。大数据时代,地方政府财力有限,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管控更严,行政事业单位要想更好地履行职责,必须统筹安排经济活动,严格按规定的收支渠道做好经济管理,通盘考虑财政拨款、自有收入,科学安排各项支出,合理安排财政资金,确保其使用安全,防止经济活动中出现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加强资金管理,促进各类资金使用效率提升,从而确保各项业务稳定运行[2]。
(三)有利于各类资源得到优化配置,促进行政效能提升
大数据时代,社会各界希望行政事业单位转换职能,根据群众需求做好行政管理与提供服务,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加快转型步伐,优化配置资源,提升行政效能。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内控制度建设为突破口,按经济、高效原则配置各类资源,不断改进和优化内部工作流程,精简工作程序,减少审批环节,强化服务意识,促进服务效率与质量全面提升,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支撑。
三、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问题
如今,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意识不断增强,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内控管理体系,这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稳定运行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面对大数据时代复杂的市场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在内控管理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与大数据时代的要求不相适应,对行政事业单位效能的提升造成较大的制约,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
(一)内控管理未引起重视
与市场经营主体不同,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是做好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因而,经济效益并非行政事业单位管理重点,由此导致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内控问题与效益问题并不重视,与市场经营主体相比,对内控管理的认识不全面,内控环境相对较差,在内控管理上有所松懈,存在内控管理效率不高的问题。
(二)内控制度尚需完善
大数据时代为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行政事业单位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好内控制度建设、优化内控工作、防范内部风险、提高内控运行效率。而在实践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大数据技术应用不深,在内控制度建设上没有认真研究,没有借鉴相关经验,在完善单位内控管理工作体系上没有下功夫,对工作流程是否合理没有进行严格的评估,有的流程没有改进,与市场实际不相适应。如在职位配置中,由于人员有限,一人身兼多职,不相容职位没有完全分离,内部牵制难以落实,存在运营风险[3]。
(三)内控执行与监管缺位
内控工作能否落实与实际执行有很大关系。从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执行情况看,行政事业单位虽然建立了内控制度,但内控执行是一个薄弱环节。一方面,没有设立专门的内控执行机构,内控工作由各部实施,没有内部检查、督办,核心岗位权限过大,缺乏制约;另一方面,相关制度在实践中未严格执行,如岗位轮换制度,部分单位的核心岗位长期固定,岗位风险较大。同时,内部监督体系不完善,内审职能弱化,相互牵制流于形式,内控作用难以有效发挥。
(四)内控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
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对行政事业单位加强内控管理提供了极大助力。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通过大数据技术加强内控管理,促进内控管理效率提升。然而,从内控管理实践看,行政事业单位大数据技术利用较多,但较少用于内部控制方面,数据信息未实现共享,内控沟通困难,潜在风险较大。以财务系统管理为例,财务系统仅在财务部内部运行,其他部门并不清楚财务状况。在系统操作方面,为了操作便利,操作密码设置简单,密码没有进行保密,内部人员都很清楚,有时相互代替操作,风险隐患较大。
四、大数据时代行政事业单位优化内控管理的措施
(一)树立内控观念,增强内控意识
随着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行政事业单位肩负的责任更大。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牢记职责与使命,保证各项法规政策在实践中得到全面落实。为此,必须树立内控管理观念,增强内控管理意识,强化内控工作责任,打造和谐的内控环境。
1.行政事业单位的领导必须转变管理观念,对内控工作高度重视
内控工作是否落实、落实程度如何,与单位主要领导的态度有很大关系,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带头遵守内控制度,严守内控流程,提升内部操作规范程度,在内控执行中作出表率。为此,单位主要领导必须加强学习,扎实掌握内控业务知识,准确定位内控作用,运用内控制度加强内部管理,推进单位管理制度化、规范化。
2.做好内部培训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要做好内控管理,必须拥有一批熟悉内控政策、制度的专业人员,能够有效执行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结合内部管理的需要,在单位内部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培训,向管理层、核心人员传授内控相关知识,不断提高相关部门、管理人员的内控业务水平,促进内部工作效率提升。
3.加强内部宣传教育工作
要让全体员工充分认识到内控管理的重要性,明确各个部门、相关岗位的内控责任,让全体员工转变内控观念,增强内部意识,严守内控流程,规范内部操作,构建良好的内控执行环境,确保内控制度得到有效实施。
(二)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完善内控管理体系
内控制度建设是内控工作实施的首要环节,建设科学规范的内控制度是内控工作有序推进的重要保证。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应当结合自身职能与市场需要,做好部门职能分工,科学划分相关岗位职责,恰当评估岗位风险点,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还应结合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不断优化、完善内控制度,使之与政策法规相适应。同时,行政事业单位要结合内部管理现状,梳理内控体系,分析业务运行特点,特别是要评估新业务中的风险点,排查旧业务中的风险,对与业务有关的经济活动实施风险管理,落实业务管理责任,全面分析、评估相关经济活动的风险因素和制定风险管控措施,进行系统控制。
一方面,制度建设与管理要覆盖全部业务、所有经济活动,不留“真空”,如建立财务预算制度、落实财务收支审批权限、强化资产管理责任等,确保内控管理目标明确;另一方面,要抓关键,评估重要岗位的履职能力,落实岗位轮换制度,定期轮换一般性岗位,重点监督特殊岗位,不定期调整,加强岗位风险防范,降低岗位风险发生的概率[4]。
(三)完善内控监管体系,加大内控执行力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对内控执行情况开展经常性检查,通过查漏补缺、完善管理,促进行政效能提升。为此,行政事业单位要重视内控监督体系建设,根据自身管理需要,设置内控部、内审部等监督检查机构,实现内控监督常态化,不断提高内控执行力。
一方面,行政事业单位可成立内控检查小组,由单位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定期开展专项督查,检查各部门内控执行情况,出具检查报告,进行内部评估,检验内控执行成效;另一方面,可由内审部开展常态化的监督检查,重点评估制度的实效性、制度执行的科学性、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性等,根据检查结果不断调整、优化内控制度与内控执行体系,使之更加完善,契合管理实际,为行政事业单位各项业务的稳定运行设置一道安全防护网。
(四)引入大数据技术,提升内控管理效率
大数据技术在行政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中的作用日益突出,行政事业单位应当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全面提升内控效率。行政事业单位要引入大数据技术,加强内控建设,强化内控管理。如通过引入大数据技术,实现部门资源的有效衔接、信息共享,促进工作效率提升。大数据技术使行政事业单位的控制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引入大数据技术,整合各部门职能,如重组行政、业务等部门职能,进一步协调业务与财务间的内控关系,构建一套完善的内控制衡模式[5]。引入大数据技术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提高风险评估的精准度,如进行风险预测与防控、查找岗位风险点等,以降低管理与决策的风险性。
大数据技术还可以整合各类平台,再造业务流程与管理流程,促进管理与服务标准化,加强业务管理与经济活动控制。大数据技术可有效衔接业务平台与财务系统、行政办公系统,通过网络整合单位资源,对经济活动加强管控,促进经济运行安全。同时,通过网络系统实时对接,提升内部沟通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使行政事业单位的职能得到更好的发挥。
五、结语
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的业务运行环境与行政管理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控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必须根据政策发展变化的新趋势,充分运用大数据技术,与市场全面对接,不断优化内控管理,提升管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