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朝晖基于“气、痰、瘀”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经验
2022-11-15巫玉童方朝晖
巫玉童,方朝晖
1 安徽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 安徽合肥 230031
2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安徽合肥 230031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疾病,由多种原因引起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进入血液,作用于整体组织器官,引起的甲状腺毒症[1],主要临床表现为纳亢、消瘦、心悸心慌、气短乏力、畏热多汗、交感神经兴奋增强等,伴有不同程度甲状腺肿、眼球突起甚至眼睑闭合不全、视力下降、手部震颤、颈部血管杂音等[2],可发生甲亢性心脏病、昏迷甚至危及生命[3]。笔者有幸跟随方老师门诊,现将其病案经验举隅如下。
《外科正宗·瘿瘤论》[4]中提到:“夫人生瘿瘤之症,非阴阳正气结肿,乃五脏瘀血、浊气、痰滞而成。”历代医书中有关于瘿病的记载有很多,气、痰、瘀壅结是瘿瘤发生的主要病机[5]。方老师总结发现,现代人甲亢发病的病机也符合以上观点,本病总体上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气郁、痰凝、血瘀壅结为标,以肝经阴血亏虚为本。长期焦虑抑郁,情绪骤变,肝郁气结,失于条达;气滞痰凝,发生瘿肿,凝聚于目,最终导致眼球突出。气郁日久,极易化火,肝火亢盛,灼伤阴血,见烦躁不安、易怒;火热迫津,津液外泄,则见汗多;素体阴虚,或火郁伤及心阴,心阴虚致心失所养,可见心悸、心烦、少寐;肝阴亏虚所致筋脉失养,虚风内动,可见手指及舌体颤抖。
病案举隅
1 案1
张某,女,51岁,2018年5月30日初诊。主诉:“心慌气短伴乏力1月。”患者于1月前起无明显诱因渐出现心慌气短,活动后明显,自觉周身乏力,双下肢明显,剧烈运动后加重,易疲劳,怕热多汗,情绪紧张,焦躁易怒。遂于当地医院就诊,查甲状腺功能(具体不详),诊断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予口服甲巯咪唑(15mg qd)、美托洛尔(12.5mg qd)、地榆升白片(4粒tid)、杞菊地黄丸(8粒 tid)治疗至今,周身乏力未见明显好转。现患者自觉乏力,易疲劳,寐中惊醒时偶有心悸,无明显胸闷,2018年5月29日甲状腺功能示:TSH 0.122mU/L,余无异常,现为求进一步诊治来我科门诊就诊。病程中患者经期延长,LMP:2018年5月18日,行经10日,周期正常,量色正常。刻下:无畏寒发热,无头晕头痛,无胸痛咯血,无呼吸困难,无腹泻,纳食可,睡眠一般,时有惊醒,二便调,头发油脂偏多,近1月体重未见明显变化。四诊合参,舌淡红有齿印,苔薄白,脉细数。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断:瘿病(气阴两虚证)。治疗:予黄芪30g,生地黄30g,麦冬15g,五味子12g,玉竹15g,茯苓20g,茯神20g,酸枣仁30g,柏子仁15g,合欢花12g,桂枝12g,瓜蒌20g,夏枯草10g,熟女贞12g,金樱子10g,覆盆子12g。共10剂,1剂/d,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西药继服,另嘱患者注意休息,忌碘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2018年6月12日二诊。患者诉神疲乏力好转,现偶有心慌、胸闷,夜寐不安。纳可,二便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数。中药原方去五味子、茯苓,加桃仁10g,红花10g。15剂,煎服法同前,嘱患者经期停药。西药甲巯咪唑续用。
2018年7月1日三诊。患者诉心慌胸闷症状较前明显好转,余无不适主诉,纳寐可,二便调,月经正常,舌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复查甲状腺功能:TSH 0.22mU/L,FT3、FT4在正常范围。心率87次/min。血常规及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方朝晖教授认为效不更方,前方续用半月,煎服法同前。嘱患者坚持服药,注意饮食起居,忌碘饮食,定期复诊。
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与自身免疫有关,影响血液系统时多表现为白细胞减少和粒细胞缺乏[6],在西药治疗过程中难免引起肝脏损害[1],中医治疗甲亢,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小,故对该患者审证求因,立法处方。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以虚证为主,该患者虽为甲亢初期,但阴液已有耗伤,本虚标实,属于气阴两虚,病位在心脾肝肾,气虚鼓动乏力,心动失常,故见心悸;动则气耗,故活动后加重;宗气衰少,功能减退,故气短、胸闷;阴液亏少,虚热内生,故怕热多汗。治以益气养阴,活血化瘀为主,辅以健脾宁心,益肾固精。方中生地黄入心肝肾经,甘寒养阴生津,黄芪益气扶正,生用可补卫气,现代研究也表明,其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肿瘤的作用[7],麦冬、玉竹养阴生津,顾护胃气,胃气无损,诸可无虑,麦冬亦可清心除烦,脾胃为后天之本,用茯苓、茯神健脾宁心,加以酸枣仁、柏子仁、合欢花宁心安神。元气不足,脏腑机能减退,肾气不足则冲任失约,经期延长是由冲任之气虚损,不能制约经水所致,用五味子益气生津,补肾宁心,收敛固涩,上可敛肺气,下可滋肾阴,加以女贞子、金樱子、覆盆子滋补肝肾。二诊时患者诉胸闷,考虑久病夹瘀,故加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之品,配伍原方桂枝、瓜蒌,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安神固肾,活血化瘀之功。三诊时病情好转,诸症皆缓,全方标本兼治,中药与西药并用,大大减轻了副作用,疗效显著。
2 案2
许某,女,48 岁,2019年7月21日初诊。主诉:“心慌乏力伴眼突2月”。患者于2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周身乏力、眼睛肿突,偶有心慌不适感,经期提前。2019年7月23日于我院检查甲状腺功能:
TSH<0.01uIU/mL,FT3 41.55pmol /L,FT4 70.08pmol/L;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Ⅱ度肿大;心电图示窦性心律。现为求进一步治疗,遂就诊于我科门诊。刻下:情绪急躁易激动,无畏寒发热,无头昏及头痛,无胸痛咯血,无呼吸困难,纳食正常,夜寐一般,易醒,醒后难以入睡,二便正常,月经连续两个周期提前7天。近两个月体重下降约5kg。四诊合参,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数无力。西医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中医诊断:瘿病(气虚肝郁证)。治疗:予炙黄芪30g,墨旱莲12g,五味子10g,茯苓30g,茯神30g,柴胡12g,茵陈蒿12g,合欢皮12g,炒山栀12g,牡丹皮10g,地肤子10g,炙甘草8g。21剂,1剂/d,水煎分2次,早晚温服。并予口服甲巯咪唑10mg,2次/d,另嘱患者调节饮食起居,忌碘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2019年8月18日二诊。患者诉乏力症状较前好转,偶有心悸、眼睛干涩,月经基本正常。纳寐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弦细数。中药续守前方,去牡丹皮,加密蒙花15g,枸杞12g,养肝明目,全瓜蒌12g,消肿散结。30剂,煎服法同前。西药继服。
2019年9月23日三诊。患者心悸症状明显好转,眼干缓解,仍有情绪急躁易激动,余无不适主诉,纳寐可,二便正常,月经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方朝晖教授嘱患者进行复查,复查结果甲功3项:TSH 0.02uIU/mL,FT3 18.60pmol /L,FT4 25.17pmol /L。血常规未见异常。中药加郁金15g,行气通络,消瘿散结。30剂,煎服法同前。甲巯咪唑续用。另嘱患者适量运动,保持情绪稳定,下月复诊时复查肝功能。
2019年10月25日四诊。复查肝功能未见明显异常。患者无不适主诉,情志尚可,纳寐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近三个月患者体重已恢复至正常水平。效不更方,处方7剂,煎服法同前。西药继用。
2019年11月4日五诊。复查甲状腺功能:TSH 0.21uIU/mL,FT3、FT4均在正常范围。血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心率89次/min。甲状腺彩超示:甲状腺轻度肿大。嘱患者停用中药,予“甲巯咪唑5 mg bid”控制病情,每月复查甲功监测甲状腺激素水平以调整西药用量,注意休息,忌碘饮食,调整情绪。两月后随访患者无不适,自诉复查甲状腺功能正常,予口服“甲巯咪唑5 mg qd”控制病情以防复发。
按:方朝晖教授认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为本虚标实之证,故在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的同时勿忘“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该患者为更年期女性,素体阴虚,阴虚燥热耗气,气虚故乏力倦怠;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加之生活压力较大,长期处于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肝气疏泄失常,日久化火进而更伤阴液,导致心阴耗损,出现心悸心慌;肝郁气滞,津液不运,凝结成痰,故有甲状腺肿大和眼睛突肿的表现。黄芪为“补气之长”,生黄芪善补卫气,炙黄芪善补中气,即脾胃之气,方朝晖教授重用炙黄芪补气益气,患者气短乏力症状得以缓解。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具有促进白细胞的作用[8],墨旱莲、五味子益气养阴,茯苓、茯神健脾益气宁心,柴胡、合欢皮疏肝解郁,炒山栀、茵陈蒿、牡丹皮清热泻火以养阴,牡丹皮为阴中微阳,味苦而微辛,入血分清血热,消阴经伏火,炙甘草不仅调和诸药,还可养血柔肝以宁心,共奏补气宁心,疏肝解郁之效。二诊时患者诉有眼睛干涩,故加密蒙花,枸杞子以养肝明目,并用全瓜蒌加强方中消肿散结之效。三诊时上述诸症明显好转,考虑病位在肝,肝郁难解,加用入心肝经的郁金行气通络,消瘿散结,与柴胡配伍,解内阻之痰郁,调节情绪。患者服用中药三月余,诸证好转,颈部肿大较治疗前减小,甲功趋于正常,体重逐渐恢复正常,并未出现肝损及白细胞减少等副作用,方朝晖教授认为中病即止,此时可停用中药,西药用量递减,现患者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但亦需定期复查,以防复发。
讨 论
方朝晖教授治疗甲亢的患者善用黄芪养阴益气,健脾补中,黄芪还可固表止汗,防汗液暴脱,患者气短乏力症状得以缓解,正如《黄帝内经》中“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黄芪为“补气之长”,有研究表明[9],黄芪不仅可以降低血中甲状腺激素水平,还可刺激骨髓增生进而促进造血因子分泌,具有增强免疫、延长细胞体存活和抗病毒活性等功能,黄芪具有促进白细胞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抑制炎症反应、清除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临证指南医案》[10]中提到:“百日久恙,血络必伤……经年宿病,病必在络”,即我们所说的“久病入络”理论。方朝晖教授在病程较长患者重视补消并用,将扶正药与活血药同时使用,使活血而不伤正,且益于补虚扶正。补虚扶正药常用黄芪、太子参、党参等,既能固护中焦使祛邪而不伤正,又能助脾散精,补中焦之虚;活血破血药常用丹参、当归、红花、川芎等,借活血破血药流通之力,以行补药之滞,使补药之力愈强,使瘀去新生起沉疴。常用麦冬、五味子、生地黄养阴生津清热,可助黄芪益气养阴,制香附、醋郁金、北柴胡疏肝理气。本病病位在肝,肝郁难解,《济生方·瘿瘤论》中就提到“夫瘿瘤者,多由喜怒不节,忧思过度,而成斯疾焉”,故用入心肝经的郁金行气通络,消瘿散结,与柴胡配伍,解内阻之痰郁,调节情绪。夏枯草清泻肝火、消瘿散结,是历代医家治疗瘿病的要药,也是方朝晖教授治疗瘿病擅用之药,其味苦、辛,性寒,入肝、肺经。夏枯草还可抑制骨髓细胞凋亡,调节骨髓细胞代谢、调节免疫,抗炎镇痛[11-13]。本病以“气、痰、瘀”为基础,气行、痰消、瘀血除,正气足病自消。
现代人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因甲亢来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病人也越来越多,中医药治疗甲亢有独特的优势。中医对于甲亢的治疗,不仅有内服益气解郁、化痰活血化瘀类中药,还可以采用这些中药进行体外治疗的方法,类如中药局部外敷、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洗等疗法,内外法联合治疗,很大程度上,提高患者临床疗效,也显示出中医治疗甲亢的多样性。方朝晖教授从“气、痰、瘀”角度论治甲状腺功能亢进,疏肝解郁、理气化痰的同时不忘益气宁心、活血化瘀,并在治疗中对患者从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进行健康教育。门诊日久,前来就诊患者均反馈疗效佳,可以迅速控制症状,大大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标本兼治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