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改善胬肉术后眼表状态的疗效观察
2022-11-15陈黛茜袁拯忠陈成春刘艳莉
陈黛茜 袁拯忠 陈成春 刘艳莉
作者单位:1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温州 325000;2温州医科大学解剖学教研室,温州 325000;3浙江省中医院眼科,杭州 310006
翼状胬肉是常见的眼表疾病,是受外界剌激引起的慢性炎症性病变,可引起结膜下良性纤维结缔组织增生,并侵入角膜。目前治疗胬肉的有效方法是手术切除,但手术本身会损伤角膜上皮、泪膜,破坏眼表的稳定性。因此,许多患者在胬肉术后会出现眼红、眼痛、眼干涩、视疲劳等不适症状。近年来,随着中医学的不断发展,中医药运用于胬肉术后的治疗逐渐广泛,且取得一定疗效,为临床上改善胬肉术后眼表状态的诊治提供新的方向以及可持续性的研究。
1.象与方法
1.1.象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浙江省中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移植术患者60 例。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批号:2019-k-080-01)
纳入标准:①胬肉处于进行性发展期,胬肉接近或已经侵入瞳孔区,符合翼状胬肉手术指征;②手术方式为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③未接受过手术及局部药物治疗;④年龄46~75岁,性别不限;⑤自愿坚持治疗6周以上者。
排除标准:①严重眼部烧伤、进行性眼表感染以及角膜病、泪道阻塞、眼睑炎、睑板腺功能异常者;②全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如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等;③严重心、肝、肾、肺功能障碍患者;④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
1.2.疗方法
治疗组行翼状胬肉切除术后,服用地黄除风益损汤,水煎,每日1 剂,分早晚2 次口服,每次200 ml,联合0.1%氟米龙滴眼液滴术眼,每次1滴,每日4 次。对照组术后单用0.1%氟米龙滴眼液治疗。2组分别于术后2、4、6周行角膜荧光素钠染色(Fluorescein staining,FL)、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 test,SⅠT)、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检查,记录各项检测指标及症状积分。
1.3.测指标及症状积分
1.3.1.测指标 FL染色:将角膜分成4 个象限,每个象限0~3分,角膜上皮无着色0分,散在点状着色1分,弥漫点状着色2分,片状着色3分,共0~12分,得分越高症状越重。BUT:15~30 s为正常,<10 s为泪膜不稳定,测量3次,取平均值。SⅠT:检测泪液染湿滤纸长度,10~15 mm/5 min为正常泪液分泌,<10 mm为泪液分泌减低,<5 mm为干眼。
1.3.2.床症状积分 参照中医临床症状积分《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将目痛、目痒、眼眵、流泪、眼干涩、白睛红赤、羞明畏光各项症状分为无、轻、中、重等有序四级,分别按0、2、4、6赋值后计总分用于分析。
1.4.计学方法
系列病例研究。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不同时间段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后,对有差异者行LSD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间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对非正态数据采用相应秩和检验。计数资料行χ
检验。2.果
2.1.般情况
选取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在浙江省中医院眼科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后的患者60例,除去未按照研究方案进行治疗病例2例,共收集58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38眼),其中男17例(20眼),女13例(18眼),年龄46~74(63.3±8.8)岁;对照组28例(38眼),其中男13例(18眼),女15例(20眼),年龄50~75(64.5±7.4)岁。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可有效保证后续研究具有可比性。2.2.组治疗前各项检测指标对比
治疗组与对照组行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治疗前症状积分、FL、BUT、SⅠT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见表1。,number of cases.Data are expressed as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FL,fluorescein staining;BUT,tear break up time;SⅠT,SchirmerⅠ test.
2.3.组不同时间段各项检测指标结果分析
治疗2周时,2组间症状积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2.97,P
=0.01),而FL、SⅠT、BU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0.05、-0.37、1.21,P
>0.05)。治疗4、6周时,2组间症状积分、FL、SⅠT、BU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4 周:t
=-4.03、-4.42、5.10、4.16;6周:t
=-2.18、-2.02、2.08、2.31;均P
<0.05)。治疗组治疗2 周与4 周时、2 周与6 周时比较,症状积分、FL、SⅠT、BU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治疗组治疗4 周与6 周时比较,症状积分、FL、SⅠT、BUT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对照组治疗2 周与4 周时、2 周与6 周时、4 周与6周时比较,症状积分、FL、SⅠT、BUT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number of cases.Data are expressed as means±standard deviations.FL,fluorescein staining;BUT,tear break up time;SⅠT,SchirmerⅠ test.,compare with control group,<0.05;,compare with 2 weeks,<0.05;,compare with 4 weeks,<0.05.
3.论
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球结膜瓣移植术能为角膜提供干细胞组织,维持眼表平衡,重建角膜,降低胬肉复发率,因而在临床上广泛使用。但是,手术创伤、表面麻醉药物应用会导致眼表上皮细胞受损,影响泪液的分布,破坏泪膜稳态,形成眼表刺激征。这就成为了胬肉术后出现眼红、眼痛、眼干涩、视疲劳等不适症状的主要原因。因此术后常会应用激素类滴眼液来促进充血水肿消退,减轻炎症刺激反应,但总体疗效有限,且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眼压升高,以及有继发角膜穿孔、青光眼等风险。
本研究发现,翼状胬肉术后加用中药治疗可以减轻炎症浸润,降低激素眼药水不良反应,提升机体免疫力,强化疗效,减少并发症。
本研究中,治疗2周时起,治疗组改善患者主观症状便优于对照组,但此时客观指标FL、SⅠT、BUT比较未见明显差异,说明患者主观症状改善相较客观指标改变更为敏感。治疗4周时起,治疗组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6周时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明显优势,眼表刺激症状明显下降,角膜荧光素钠着色减轻,BUT延长,泪液分泌增多。治疗组组内比较分析,治疗4周时,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均明显改善,治疗6周时可使治疗达到稳定状态,巩固疗效。
分析地黄除风益损汤增效的具体机制为:由于术后伤及白睛、黑睛,使得脉络受损,气血失和,导致腠理不固,风热乘袭,进一步耗损阴津,致血行不畅,瘀热滞留。所以治疗上应以滋阴生津,清热化瘀为主,加以祛风。地黄除风益损汤中菊花、密蒙花清肝明目,退翳消膜;川芎、当归行气活血止痛;赤芍、丹皮凉血散瘀,清热止痛;生地黄滋阴生津,散热凉血;枸杞子、山药补益肝肾;藁本、防风辛散祛风;甘草调和且能止痛。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菊花有较强的抗炎消菌作用。生地黄能抑制炎性介质浸润及血管组织异常生长。赤芍、丹皮、川芎能够明显抑制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加速创面细胞修复,祛瘀生新,促进角膜功能恢复。且丹皮含有牡丹酚,能解热镇痛,抗炎抑菌,提升机体免疫力。密蒙花能够抑制泪腺细胞的凋亡,从而降低干眼症的发生,且对泪腺局部炎症抑制效应好。防风含有挥发油、酚类及多糖类,能解热抗炎、镇静镇痛。甘草具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其抗炎强度弱于或接近于可的松。
综上所述,翼状胬肉术后运用地黄除风益损汤联合氟米龙滴眼液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主观症状及客观指标具有明显优势,能改善分泌泪液腺体的功能状态,提高泪膜稳定性,使泪液基础分泌量增加,减轻炎性浸润,加快眼表上皮修复,达到尽早治愈的目的。
利益冲突申明
本研究无任何利益冲突作者贡献声明
陈黛茜:收集数据,参与选题、设计及资料的分析和解释;撰写论文;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袁拯忠:参与选题、设计和修改论文的结果、结论;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陈成春:参与选题、设计、资料的分析和解释;修改论文中关键性结果、结论;获取研究经费;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核修。刘艳莉: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和解释;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根据编辑部的修改意见进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