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文化对高校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探究

2022-11-15孙庚欣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22年5期
关键词:思想信息大学生

张 静,孙庚欣

(天津国土资源和房屋职业学院,天津 300270)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青年。”网络文化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步入人们生活、学习当中,它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人们对待不同社会问题的看法。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也带领着时代不断迈向新局面,网络对人们的思想看法、价值观、对待问题的思考方式都产生了影响。尤其在高校,网络的传播速度快,学生群体密集单一,学生的思想意识极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因此,如何在复杂的网络环境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帮助青年大学生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教师工作的永恒课题,也是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指出要加大对网络教育的推进,要时刻做好校园网络文化的管理,加强网络文化的引导,不断净化网络空间,学会利用网络平台积极引导学生。

一、当前网络文化现状

网络文化是基于网络平台而产生的文化,是网络技术和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依赖网络技术,在网络空间产生,是文化活动、文化方式、文化产品和文化观念的集合。在网络文化中体现着社会文化,而在“互联网+”的背景下,网络文化也形成了其在行为、产品和思维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一)网络文化涉及面广、参与度高

二十一世纪是网络的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提高,网络信息容量不断增大、传播速度快、沟通零距离等优势深受当代大学生的喜爱,“低头族”已经成为高校上课的常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截至2020年6月30日,中国网民达到8.02亿,其中手机网民为7.88亿。网络文化的快速传播给青年们带来了正面、负面不同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要充分了解网络的两个方面,运用好网络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育人的关键。

(二)网络技术给社会生活带来的便利

互联网的快速崛起颠覆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通信技术带来的高可靠、低延时特性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这场信息革命的浪潮不断取代和衍生出各种新事物,从而重塑了经济、文化和生活形态。不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借助网络可以高效快速地交换各种信息,从网络的海量数据中搜寻出有价值的数据,一天的信息收集能力甚至可以超过旧时代一年乃至十年的收集数据总和。互联网极大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只要你想,甚至可以同地球上任何一处的人们进行面对面沟通和交流。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各种依靠IT技术支撑的新型行业也随之产生。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教学和远程诊疗等行业正在极大提高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效率,为我们提供着前所未有的便利。

(三)网络文化给社会生活带来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人们只要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就能得到益处。如果利用不当甚至被个人或团队恶意使用,则可能酿成更大的灾祸。例如时下很多新闻论坛和视频网站发布各类文字和影音资料,既有积极向上的,也有庸俗乏味的,应该说网络文化产品良莠不齐,甚至很多媒体平台的价值取向已经发生偏移,它们崇尚放任自由个人解放,对年轻人心智会产生不良的影响。比如一些青少年热衷于一些寻宝盗墓题材的电影电视,而为了投其所好,一些主流视频网站上线的盗墓连续剧、电影能有十几部。甚至部分青年大学生沉迷网络,不能自拔,久而久之影响身心健康的发展,特别是一些游戏中充斥着血腥暴力和色情内容,其构建的虚拟环境使玩家对真实与虚幻产生了混淆,造成其偏激自闭的心理,很难融入现实社会,危害可见一斑。

二、网络文化对青年的不良影响

如何灵活地运用互联网技术,形成良好的网络文化,对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实际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当前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

(一)网络文化信息“垃圾”影响学生身心健康

网络中的垃圾信息很容易导致青年对认知的判别,网络不像报纸杂志在发布前层层审核,网络是“没有围墙的大学”,由于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很难做到对每个人发布的信息进行逐一核实。大学生正处在“拔节孕穗”期,对一切新鲜事物的辨识能力还不足。此外,在多元化的影响下,容易形成善恶观念的不分。一些低俗信息也很常见,如无聊的娱乐信息、黄色信息、暴力信息和虚假信息等。大量的负面消息充斥着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导致了部分大学生道德水平不断下降。

(二)西方“文化侵蚀”对学生思想产生的影响

自进入互联网时代以后,西方敌对势力就用各种技术手段,大力推行网络文化侵略,还有像文化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等正在侵蚀着青年们思想。特别是西方不良思潮的渗透和干扰,借助互联网平台,大肆渲染、放大、歪曲社会热点问题,混淆视听,严重侵蚀了思想尚未成熟的当代大学生,对我国社会秩序造成严重影响。如2019年香港暴乱事件等社会重大事件中,很大一部分都受到了境外力量的煽动和影响。他们利用各种社会热点发挥作用,破坏稳定,利用互联网平台煽风点火,造成很多青年大学生无法辨别真伪,影响大学生群体的思想稳定,并破坏国家秩序。大肆宣扬西方民主,使青年们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会使他们陷入冲突和混乱,也使一些大学生倾斜其价值观,甚至对社会主义道路、信仰和民族都会产生怀疑,动摇信心,渐渐误入歧途。

(三)传统“灌输式”教育推波助澜

当前教育者们往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学方法单一、观念陈旧,说教式的教育方式不能适应当代大学生心理特点,致使学生对“思政教育”出现逆反心理。而网络环境下学生更加自由、开放,导致学生在上思政课时抬头率不高,多数学生游走在网络世界里不能自拔。

三、加强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文化教育对策

作为一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如何面对网络环境带来的复杂局面,完成培育合格大学生的重要任务,是当前教育工作的重难点。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高校应积极应对,出新招,找出自己的对策,正确引导和培育青年大学生,使他们成为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和良好道德修养的合格建设者和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一方面,不断加强在道德体系上的建设,做到上下联动,政府相关部门和各校建立联系随时做好舆情监控;另一方面,要加强青少年网络文化辨析能力,倡导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大中小一体化思政教育模式,从基础树立好学生的网络观。

(一)加强对网络信息的正确引导

构建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除了引导和培养大学生文明的上网行为,还要加强网络空间的立法工作,对网络发布内容的监管也尤为重要。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各类网络社交平台的管理力度,并配套完善的有效对策。青年作为高校学生主体,应加强对校园网络的综合治理和监督控制。高校教育者和学生遇到网络事件要敢于发声、正面回应,要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高校应与相关监管部门互相联动,共同把网络空间道德秩序维护好。大学生应树立网络生活中的自律精神,在不超出网络规则的前提下实现自律,并积极促进健康和谐的网络生活。

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舆论斗争,一味地疲于应对往往是防不胜防。各相关监管机构还应继续加大对网络出现的突出问题的治理力度。经常性地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组织和召集志愿者,建立网络信息举报制度。加大清查网络欺诈、造谣、色情、低俗等违背网络道德的一切内容和行为,同时制定与此配套的网络管理细则和道德规范,增加不良行为的经济成本和道德成本,以制度化方式使主流媒体和主流意识在浩大的舆论场中占据制高点,使之不断巩固壮大,进而建立一个晴朗健康的网络空间。

(二)不断加强网络文化的宣传

网络文化是二十一世纪诞生的一种不受地域限制的产物。在现今的校园里,网络己经成为大学生搜集信息、积累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文化丰富多彩,内容形式多种多样,极大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投身其中,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在人们享受着网络信息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潜在隐患和危险,就像是打开窗户的同时伴随着新鲜空气的到来,也伴随着灰尘和沙砾,在网络空间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良的思想,甚至是背离社会的不良思潮。这些消极的信息正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心智发展。此外,西方一些反对势力和不法分子出于不同的政治经济目的,不断觊觎着中国这个庞大的互联网市场,试图通过各种诱惑攻破大学生的心理防线,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渗透,这是导致大学生思想认识出现偏差的主要因素。

大学生对于思想教育的印象普遍都局限于重理论的灌输式教育,而实际上思想教育存在着多种教学手段,其中包括理论学习、榜样激励和直面谈心等,也可以组织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形成社会、学校、家庭三方的联动。在网络应用日趋普及的今天,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面临着崭新的困境。近几年,各高校在新技术和各种新型软件领域进行了教学方法改革。如慕课、微视频、翻转课堂、自媒体频道正被学生慢慢接受。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与网络实现结合是大势所趋,网络将慢慢成为学生们学习思政知识的新工具和交流平台,改革现有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学效果。

此外,在网络平台上利用其便利性的特点也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率,对于一些社会热点及时进行引导和疏通,避免出现更多人员的思想“感染”和进一步“恶化”,进而起到明辨是非的作用,同时,增强独立思考分析能力,不信谣不传谣,善于看清事物的真相,形成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

(三)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网络文化的引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其重要工作,是国家安全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我们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作为思政课教师要加强网络文化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召力,引导学生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武装头脑,真正发挥课程的主渠道作用。同时要守好意识形态工作的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思政课教师应当与时俱进,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强化自身网络知识,在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的同时完善自己的信息化应用水平,通过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思政课的感染力,思政教师要及时关注网络文化,对热点问题积极回应,面对网络中的各种社会思潮、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多种文化现象,要对学生及时进行充分而有效的正面引导。各高校要加强对思政教育工作的力度,积极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方针,建立健全全方位立体化的育人机制。

综上所述,加强互联网平台的管理是当前网络文化塑造的重要要求,只有大胆探索,按照要求逐一落实才能够营造一个良好的网络舆论空间。与此同时,作为高校思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应该与时俱进,紧跟时代脚步,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运用新形式解决新问题,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了解当前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发掘大学生成长潜力。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把握网络文化发展的独特优势,做到有的放矢,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产生的消极影响尽可能地缩小化,做好线上线下全方位育人。

猜你喜欢

思想信息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第十六届大学生年度人物
思想与“剑”
大学生就业趋势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订阅信息
极限思想在立体几何中的应用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展会信息
阿吾(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