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应用与实践

2022-11-14贺霖

名师在线·中旬刊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主题活动应用实践思维导图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工具。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教师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将各个主题或者事物间的层级关系表现出来,而图文结合呈现的形式也能够将幼儿的思维过程可视化,促使师幼双方更直观地了解思维过程,并增强活动效果。基于此,文章从思维导图与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基本含义出发,结合思维导图的特点展开教学实践,并从整合主题活动信息、引导探究实践活动、推动信息梳理归纳等角度提出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幼儿;主题活动;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2097-1737(2022)32-0017-03

引  言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应为幼儿的后续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协调发展。在幼儿园教学实践中,主题活动是展开幼儿教育的组织形式之一,它具有生活化、系统化、灵活性等特点,能够有效唤醒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参与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但从当前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情况来看,部分教育工作者没有立足于幼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导致主题活动的育人价值得不到有效发挥。针对此,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将思维导图引入主题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中,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探究的积极性,也可以深化主题,实现对幼儿的全面培养。

一、思维导图与幼儿园主题活动

思维导图是一种发散性、辐射性思维表达工具。它主要集合了图形、文字、颜色、结构、节奏、空间关系等多种表达要素,将思维的内容按照不同层级关系的主题词与关键图相互关联起来,围绕中心主题构成思维图,主要由中心图、分支、关键词组成,每个要素都有特定的作用和约定俗成的规则。

幼儿园主题活动是在一段时间内围绕一个中心内容(主题)来组织的教学活动,通过核心话题延伸扩展出与主题相关的语言、数学、空间、运动、音乐、人际等活动,具有综合性、关联性等特点,这种活动形式打破学科界限,淡化逻辑体系,直接指向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兴趣需求,为幼儿迁移延伸更完整、更具整体性的发展[1]。

当前,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思维导图受到了国内外教育工作者的青睐,在帮助教师有效归纳整理教育教学思路、理清思维逻辑,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提升发散性思维、发挥创造性思维、提高理解能力与逻辑概括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基于此,思维导图也成为教师推动幼儿园主题活动创新设计的重要思路。基于思维导图的特点和幼儿园主题活动的要求,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凸显活动的主题信息,让幼儿在活动前明确方向,并获得更加生动直观的信息,调动参与的积极性。幼儿在活动中能够展开多元探究,体验活动的乐趣,并在活动中拓宽主题范围,丰富情感体验。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发挥良好的作用,因此,教师应围绕主题积极设计活动内容,并利用思维导图进行优化,促进活动的有效开展。

二、思维导图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应用与实践

(一)运用思维导图整合主题活动信息

教师的支持是幼儿展开主题探究活动的基本保障。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需要对幼儿探究活动的环境以及所需的材料进行有目的的、系统的整合,并利用有效的教学资源,形成具有可操作性的主题探究活动。教师在围绕主题设计探究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对“应该确定怎样的主题?”“幼儿园以及周边社会环境中有哪些资源可以利用?”“幼儿在活动中可以采取哪些实践方法?”“幼儿已经具备了怎样的知识和经验?”“幼儿对什么样的知识和经验有着探究的欲望?”有一定的了解,这一系列的问题决定了主题的选择,也决定了教师构建知识储备的方向。为了让这些问题得到更加有效的解答,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思维进行“视觉化”处理,以凸显出题,快速理清思路,优化探究活动的设计[2]。

例如,在“垃圾分类,绿色‘童行”的主题活动中,教师开展了“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利用思维导图理清了活动的脉络,并以问题的形式引导幼儿探索知识,包括“我们周围的环境怎么样呢?”“你知道有哪些现象属于环境污染?”“环境日是什么时候?”“环境日有什么含义?”“怎么保护环境?”。带着这些问题,教师引导幼儿开展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一系列活动。通过活动,幼儿发现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行为把“地球妈妈”伤害了,通过观看图片和视频,了解了环境污染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和对大自然的危害,形成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通过这一案例我们可以认识到,思维导图能够形成直观的图示,让幼儿在问题的启发下产生探究知识的动力,也能够让教师优化活动主题,设计真正有价值的问题,并促使幼儿在主题的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

(二)运用思维导图引导探究实践活动

1.理清思路,帮助幼儿感受、学习事物的发展过程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教师为更好地呈现活动的过程、步骤,可以绘制思维导图,即以主题为中心词,将活动中的内容进行发散,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呈现活动的过程,以呈现活动的脉络和流程。当然,思维导图的呈现形式应符合幼儿的认知能力,确保幼儿能够理解其中要传递、表达的内容,并且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积极参与活动。

例如,在主题活动“变废为宝”中,幼儿要利用废纸盒制作小汽车。教师指导幼儿准备了长纸盒、彩色卡纸、水笔、矿泉水瓶盖等材料后,利用思维导图对制作步骤进行呈现:(1)在长纸盒的一端,剪出一个缺口;(2)将盒舌整理折好;(3)将上口向下折;(4)彩色卡纸剪成小块状,在上面画上人物的头像;(5)将画好头像的卡片粘到盒体上;(6)把矿泉水瓶盖装到盒体下做轮子;(7)给车体尾部加装一个轮子。在思维导图中,教师利用充满童趣的图形进行提示,而幼儿则根据流程图进行自主制作,最终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在这一过程中,思维导图发挥了提示的作用,让幼儿能够了解到活动的过程,并根据提示完成任务,以达到活动的目标[3]。

2.分类整理,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幼儿主动思考、参与活动的过程也是锻炼动手能力、提升思维能力的过程。幼儿的思维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这意味着幼儿发现的问题在很多时候是需要经过教师的提醒和引导才能成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才能让这些问题成为支撑幼儿获取知识的关键。基于此,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分类整理一系列问题,并对已解决和未解决的问题做标注,提示幼儿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让幼儿保持对活动主题的关注度,并拓展知识学习的广度与深度。

例如,夏天来了,幼儿在户外散步时经常会看见蜜蜂在花朵上飞舞。有的幼儿由此展开了关于蜜蜂的讨论:蜜蜂在花朵上干什么?蜜蜂吃什么?蜜蜂会不会咬人?针对幼儿的这些问题,教师围绕“蜜蜂”的主题设计了探究活动,并设计了树状图,按照蜜蜂的体型结构、生活习性、蜜蜂和人的关系呈现幼儿提出的问题,并将问题树状图张贴于班级墙面,让幼儿对已解决的问题做好标记,同时教师也可以在问题旁边记录他们探究的结果。对于尚未解决的问题,幼儿会保持好奇心,通过阅读绘本或者向他人请教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教师利用树状图对主题活动问题进行归类,在无形中给幼儿树立了分类整理与归纳的榜样。

3.引导思考,培养幼儿的思维品质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发散的工具,在图示中围绕中心主题延伸出的内容就是个体思维的具象化体现。因此,思维导图对于人的发散思维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幼儿的思维比较活跃,在探究性活動中喜欢通过发散想象进行拓展。基于此,教师在主题活动中可以利用气泡图,引导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幼儿的思维更有宽度,更加发散。

例如,在主题活动“秋天的旅行”中,教师将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让幼儿以“我调查到的秋天”为线索展开实践,并分享自己的调查结果。在课堂分享过程中,幼儿的观点很多,有的说:“秋天可以出去散散步,看看风景。”有的说:“秋天的天气很凉爽。”随着幼儿的分享,教师将这些与秋天有关的元素都画在了白板上,并将同类型的事物用圆圈圈在了一起,形成一张气泡图,呈现出秋天多元化的特点。接下来,教师给出了秋天中的一些典型的事物,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对秋天中的事物进行分类,并鼓励幼儿在每个类别中加上自己印象深刻的事物。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提示幼儿利用思维导图来表现对秋天的印象。这样的设计可以让幼儿利用思维导图表示不同事物之间分类、整合的关系,促使幼儿运用图形和符号呈现自己的思维,从而提高思维品质。

4.展现规律,培养幼儿的规划能力

幼儿正处于思维发展的萌芽阶段,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是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必要条件。基于此,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应灵活运用思维导图,引导幼儿潜移默化地实现从整体到局部的思考,初步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习惯,为幼儿将来能够自主规划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例如,在主题活动“一起去春游”中,教师与幼儿一同制订活动方案,并重点围绕“春游应该携带什么行李”展开了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根据讨论结果设计春游清单,并将其中需要携带的东西呈现出来。其中包括“衣物类”,即衬衫、夹克、牛仔服等;“食品类”,即饼干、水果切片、面包、果汁等;“玩具类”,如模型、娃娃以及其他玩具;“药品类”,如抗过敏药、止泻药、感冒药、止痛药、跌打油、创可贴、消毒棉球、风油精等。对于这个清单,幼儿与教师一同讨论,分析是否还有需要补充的内容,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列表清单。在这一教学设计中,教师与幼儿一同探讨,并利用思维导图将信息进行整理,为幼儿提供了从整体到局部逐渐细化信息的过程,有效锻炼了幼儿的思维习惯。

(三)运用思维导图推动信息梳理归纳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记忆工具,它能够将碎片化的知识点系统化,为学习者回顾复习知识提供有效的参考,并加深学习者的印象。基于此,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之后,教师可以围绕主题将知识和信息进行整理,再次强调主题,让幼儿在回顾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完成知识体系的建构。此外,教师也可以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反思和总结,发现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改进。

例如,在“安全伴我行”系列主题活动中,教师针对“预防火灾”这部分内容,引导幼儿在活动中了解关于日常生活中预防火灾的知识,鼓励幼儿发挥自己的创意制作消防车等。在探究后期,教师鼓励幼儿扮演一名“消防安全宣传员”,将自己在活动中所学的消防知识讲述给他人。在这一过程中,为了让幼儿的知识回顾更加有效,教师引导幼儿利用思维导图绘制图形,用直观形象的图形替代抽象的语言,表达自己对消防知识的理解。这样的设计让幼儿有效地回顾了活动经验,唤起幼儿的记忆,为幼儿的安全宣讲提供了辅助,也让幼儿实现了知识的梳理和总结。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能够通过思维导图检验幼儿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发现幼儿学习中的不足以及活动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对主题活动进行适当的优化。

由此可见,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尾声,教师可以利用思维导图对教学过程进行检验和反馈,对幼儿所绘制的思维导图进行优化改进,以增强主题活动的教学效果。

结  语

总之,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思维导图,可以促使幼儿用图画和符号表现事物或故事,让抽象的思维变得形象具体,这一过程既能帮助幼儿聚焦问题,进行发散性思考,激发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又可以帮助幼儿把各种想法归纳总结,从而让思维更清晰、更有条理。基于此,在幼儿园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主题活动的研究,结合实践分析思维导图的应用方法,让幼儿在主题活动中自主探究、深入探究,实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吴巧辉.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探究活动开展[J].教师,2021(24):68-69.

陈镜如.思维导图在幼儿园主题活动分享环节运用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20.

陈超楠,黄曦.运用思维导图助力幼儿园主题活动:以城厢区南门中特幼儿园为例[J].教师博览(科研版),2020(09):70-71.

基金项目:本文系福建省晋江市教育科学“十四五”

规划(第一批)研究课题“思维导图在幼儿园主题活动中运用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JG1451-143)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贺霖(1990.6-),女,福建泉州人,任教于福建省晋江市第四实验幼儿园,保教副主任,一级教师,本科学历。

猜你喜欢

主题活动应用实践思维导图
大悦城实施体验营销案例研究
基于学生综合发展的主题实践活动设计探微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浅议班级课程与主题环境区域的整合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