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融合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控研究
2022-11-14王跃
王跃
(北京怀柔科学城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101400)
受近几年大环境的影响,国家加大了减税降费政策的实施,由于合理合规的筹划行为可以帮助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节省真金白银,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把合规缴税以及合理节税作为企业税务管理的根本目标。如何应享尽享税收优惠政策,设计最优交易路径,优化公司整体税负,也就成为众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研究方向。由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实践过程中仍然存在税务筹划不系统、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管理手段不够先进和财税人员专业素质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造成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活动中还存在涉税风险点缺乏有效控制的情况。需要尽快采取针对性措施提升自身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拓宽企业利润空间。
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管理的特征
(一)经营模式特殊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模式的特殊性决定了其自身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模式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资金来源、业务性质、结算方式等方面。首先,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主要业务是承包施工建设项目,这就决定了建筑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具有资金投入规模大、项目建设周期长以及资金回笼速度慢的特征。其次,由于施工建设项目较多,大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会选择分级分项目单独核算的财务核算模式,在这种财务核算模式下财务核算工作量大,手工操作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客观性。最后,由于工程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绝大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一般都会采用工程价款分段结算的方式,分阶段确认债权以保障企业资产安全和回款效率。但是工程价款分段结算使得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资金管理和税务管理工作变得琐碎而复杂,在这一较长的期间内,企业发生税务风险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大。
(二)生产活动具备流动性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具备很强的流动性,往往同时进行多个施工建设项目,这些同期开工的项目多分散在不同地区;与此同时,一项大型施工项目也有可能出现跨区域作业的情况。税务管理因自身生产活动的流动性变得复杂,因为不同地区的税务征收管理机关针对具体涉税业务的政策有一定区别。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纳税筹划及税务风险管理工作的难度系数直线上升,特别是跨区域作业模式增加了税收政策解读难度,对税务信息传输效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一)合同管理不规范
当前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合同管理工作有待完善,部分企业存在合同签订时间不准确,流程不规范,合同归档传递不及时等问题,进而影响企业财务部门的正常纳税申报,形成时间差对税费缴纳产生影响,诱发税务风险。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合同管理,提升涉税风险防控水平。一方面,要制定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涉税业务的控制力度。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及合同档案,做到合同管理台账明晰准确,合同档案完整。风险管理部门还要做好合同审查工作,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对项目发包方的资质进行详细审查,在签订合同时,对施工合同的内容、条款、格式、手续也要详细审查,确保在施工合同签订后能够顺利履行。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业务对自身的销售行为进行定性,而在对外签署合同时,准确了解产生的应税行为性质后设计相应的合同条款,是进行节税筹划、把控税务风险的重要前提。
(二)未按规定纳税
1.未按规定预缴税款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未按规定预缴税款是企业经营活动中比较有代表性的税务风险点之一,其主要是由于大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生产活动流动性较强,施工建设项目分布于多个地区,而根据相关政策规定:纳税人提供建筑服务取得预收款,应在收到预收款时,以取得的预收款扣除支付的分包款后的余额,按照规定的预征率 预缴增值税。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办税人员对政策内容把握不准确,未按时缴税,或在收到预付工程款后将该笔款项作为往来款项管理,不进行纳税申报。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办税人员应当加强对税收政策的学习研究,及时在建筑服务发生地或机构所在地预缴税款,同时要注意:采用不同方法计税的项目预缴增值税时的预征率不同,办税人员要根据业务涉及的具体税种,提前做好纳税时间点、纳税风险点的统计分析。
2.未按照规定缴纳印花税
根据相关政策:对纳税人以电子形式签订的各类应税凭证按规定征收印花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一般规模较大,业务链复杂,签订建筑施工、工程采购、劳务分包等合同较多,加上纸质版合同管理难、效率低,越来越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采用电子化的合同,容易忽略电子合同的印花税申报。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经营过程中签订的电子合同,应及时申报缴纳应税凭证对应的印花税。由于印花税征税范围较广、税目较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需要事前准确掌握相关法规条例,避免出现税款滞纳风险。
(三)延迟纳税风险
1.未能及时申报纳税
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容易发生环保税纳税义务发生时未能及时申报纳税风险。这主要是因为企业办税人员对项目情况不了解,业务部门对财务部门纳税工作不了解,财务与业务之间信息不通畅,工作不衔接,造成项目建设未能及时按阶段进行纳税申报,导致企业纳税申报时间较晚,诱发税务风险。
2.劳务收入确认不及时
在劳务收入确认上财务核算口径与税务核算口径存在差异,部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办税人员在进行企业所得税申报时不能妥善处理财务核算与税务核算针对劳务收入确认的差异,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所取得的劳务收入确认时间点处置不当,容易诱发税款滞纳风险。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财务人员和办税人员要加强政策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办税人员要按照相关政策规定,判断完工进度,及时确定当期建筑劳务收入,避免产生收入确认滞后的税务风险。
(四)凭证与发票风险
1.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
虚开增值税发票风险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常见的涉税风险之一,一旦不按规定开具或者不按规定到税务机关代开发票,建筑企业就容易产生接受虚开增值税发票从而面临补缴企业所得税风险。若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取得虚开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该部分发票将无法抵扣,已抵扣的相应进项税额也需作转出处理。如被税务机关认定为恶意接收虚开增值税发票,企业及其相关负责人还需承担刑事责任。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购进货物或者服务时要提高防范意识,严格进行发票审核,从取得票据填制的各项信息内容及加盖的印章,取得票据内容所附清单及有关审批手续等方面审查取得发票的真实性,确保“资金流”“发票流”和“货物或服务流”三流一致。
2.税前抵扣凭证缺乏合法性
根据相关政策规定,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发生支出,应取得税前扣除凭证,作为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相关支出的依据;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在当年度企业所得税法规定的汇算清缴期结束前取得税前扣除凭证。由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工程建设周期长,企业的部分费用支出未能及时取得合法有效的税前扣除凭证,办税人员在工作中可能会将这部分支出费用在税前扣除,容易产生涉税风险。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在业务交易时需注意上游供货商或服务提供商能否按进度支付款项,同时在入账时需注意取得发票是否符合规定、票面信息是否与经济业务一致、是否为作废发票等。
(五)公司内部关联交易风险
内部关联交易风险是指集团总公司与下级子公司之间的内部交易往来所涉及的税务问题,具体表现在低于公允价值转让股权带来的少缴企业所得税风险;利用关联交易不合理转移利润所带来的税务稽查风险;关联方之间违规拆借资金或税务调整带来的企业所得税风险等。关联方之间进行交易在定价政策、结算方式及其支付手段等方面均可通过内部协商来进行选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方式与过程往往比一般的市场交易简单。但是关联交易的合同往往不注重细节,过于简单,虽然从法律角度是合规的,但如果筹划不当,直接或者间接导致国家税收收入的减少,就会给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带来税务风险。
(六)纳税等级带来的企业融资风险
信用是商业市场的通行证,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经营的新名片。在中国信用体系不断推广的今天,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也有了可以量化的诚信指标,纳税信用评价。并且在具体办税过程中纳税信用级别的应用也是非常多的,比如在发票申领、留抵退税、出口退税等方面,A级纳税人都能够得到税务部门的优待。A级纳税人是真正能够在包括税收服务、融资授信等多个领域享受实在的福利。但如果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被评为D级纳税人,不仅影响企业形象,国家政策的优惠拿不到手,还会在经营、投融资等多方面受到限制。因此,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按时、按质地进行纳税,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保证信用等级的基础。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延期纳税或者因工作失误造成的漏缴税款都有可能影响企业纳税等级的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到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信誉和未来融资,甚至造成公司经营困难。
三、形成税务风险的主要原因
(一)专业税务管理人员少与公司业务量增加不成正比
由于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规模逐渐扩大,业务急剧增加。而在人员储备上明显不足,身兼多职现象较为常见,并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业务能力不能满足工作职位的需要,造成税务管理漏洞百出。
一方面,由于缺少系统化、数字化手段管理,财务部门无法及时跟进和了解项目有关信息,纳税数据主要来源于业务部门反馈的业务报告。而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输出口径存在差异,很容易出现账务问题。比如:税会差异。项目阶段性税费申报,与实际税务申报数据不一致,容易产生税务风险。
另一方面,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部门之间配合度较低,存在对业务流程不清晰、岗位责任不明确等问题。财务基础信息的获取往往来源于其他单位、个人和职能部门,部门之间各环节沟通不顺畅、信息传递不及时,都会影响税务管理效率,增加办税人员的时间成本。
(二)税务筹划不系统,缺少有效的税务风险管控机制
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筹划工作是独立的、偶发性的,由财务独立进行测算,并未完全结合实际业务进展进行整体的、系统的规划。一事一议,特事特办,急事急办。没有专门的税务风险管理制度及统一的操作流程,缺乏系统的、有针对性的税收筹划部署,难以有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税务成本,致使税务管理效率低下。
(三)缺乏财税政策研究
一般税务会计和相关财务人员往往身陷巨量的手工对账、核算等基础性事务中,难以实时跟进并透彻了解税法新规,也难以对本单位税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风险有全局的判断和深入的思考。
四、加强税务风险管理的保障措施
(一)端正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做好税务风险防控的顶层设计
要想做好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首先需要在思想层面上树立对税务风险管理的正确认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具体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工作:第一,税务管理不是财务管理,不单单只是财务部门的单步骤工作。做好税务管理的前提是提升战略管理、经营管理及财务管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做好架构设计,用税收规则影响企业组织架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有针对性地设置税务管理岗位,明确各职能部门在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上的权责归属,配置税务会计专岗并且确认业务部门的税务风险管理责任,使业务线和财务线协调配合,共同参与到税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来。第二,要完善内部控制体系,优化风险管理程序。风险管理作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石,风险管理部门要将税务风险管理作为自身工作的重点,加强税收政策解读研究,梳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涉税业务,将涉税风险因素纳入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程序,针对易发、常发的税务风险制定完善的风险应对预案。第三,要建立税收规则,用税务制度控制税务风险,减少人工成本。做到精准纳税、精准监管。要结合自身经营模式的特点,制定较为完备的财务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为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工作提供刚性约束。
(二)提升信息建设水平,构建业财税一体化管理平台
不同板块间信息流的高度集成共享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实现业财融合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随着“金税四期”工程的上马,涉税业务实现信息化管理也是当前税务征收环境下税务管理工作的必然要求。因此,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业财融合,业务先行。财务人员要了解业务,业务进度与财务数据相匹配,做到数据一致。运用好税务系统数据信息,以税务数据驱动业务,进行业财税一体化集成,消除部门间、系统间、业务间的数据壁垒。第二,要建立强大的跨职能财税数据中心。将重复性的税务业务事项标准化流程化,建立数据间的钩稽比对关系以供分析使用,推动税务工作的标准化、自动化。税务管理从核算到申报纳税的全流程标准化、自动化,有效解决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普遍存在的税务核算缺失、核算不清、缺乏信息化管理手段等情况。第三,要重视涉税信息安全,在税务信息化管理工作中要落实系统权限的管理与分配,对相关工作人员加强技术培训,切实做好财税数据管理中心的运营维护工作,保障企业涉税信息安全。
(三)重视日常合同审核
合同管理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税务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关注的重点内容,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要重视日常合同审核,做好合同后续管理工作。具体来说,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第一,要制定较为完备的合同管理制度,强化对涉税业务的控制力度。财务部门应当建立合同管理台账和合同档案,做到合同管理台账明晰准确,合同档案完整。第二,风险管理部门要做好合同审查工作。在工程招投标阶段,对项目发包方的资质进行详细审查。在签订合同时,对施工合同的内容、条款、格式、手续也要详细审查,确保在施工合同签订后能够顺利履行。第三,风险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合同中涉税条款的审核。第四,财务要参与到合同招标、签订过程中,针对不同项目选择合适计税方式,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明确各项具体业务的税种和具体税率,确定总包合同的结算办理的方式和时限,将税务风险降至最低。
(四)提高办税人员、财会人员的专业能力
一方面,要重视专业税务管理人才的引进,在人才引进环节要进一步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并提升人才聘用标准,要设置公平、公正和公开的准入考核方式,按照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实际管理需求招聘优秀的税务管理人才;与此同时,借助外力,运用好外部中介机构,加强对税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指导,定期组织企业办税人员参与培训活动,认真学习税务管理知识,全面了解税务政策内容,强化企业办税人员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质,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税务管理工作水平。另一方面,税务管理工作与财务管理工作密不可分,在很多情况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涉税业务的基础数据正是来自财务核算环节,因此要提升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帮助企业财会人员建立起财务、税务、法律、金融多层次的知识体系,以便其能够更好地处理国有建筑施工企业财务核算口径和税务核算口径差异等具体工作问题,提升税务风险处置能力。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业财融合模式下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应当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针对当前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涉税风险树立正确的税务风险管理理念,建立完备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合同审核与管理,提升企业财税人员专业水平,切实提升企业的税务风险管理水平,降低企业税务成本,拓宽企业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