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供应链金融视角的企业融资问题研究探究实践
2022-11-14吴然
吴然
(咸宁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湖北 咸宁 437000)
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近年来也高度关注我国企业发展。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资金短缺、融资渠道不畅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就会导致企业发展受限。供应链金融这一新型融资模式的应用可解决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推动企业的发展与价值增值。
一、我国企业融资问题
(一)融资渠道单一
企业自身资金积累是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运营资金的主要来源,一般企业进行内源性融资的占比较高。相对于大规模企业来讲,我国中小型企业普遍存在着现代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的问题,缺乏技术创新性,筹资水平有限,特别是在进行外源性融资时存在较大困难,企业核心竞争力普遍不高。大多数企业都会通过银行贷款的方式进行融资,但只是依靠银行融资又会存在一定困难,因此部分企业便会将方向转向小额贷款市场,但此种方式存在较大风险。所以说融资渠道单一是现阶段我国大多数企业融资时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融资成本较高
我国企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且普遍存在着规模、资金能力有限的问题,所以在申请银行贷款时,可能会因为自身信誉度偏低,财务信息精准度不高等问题,银行部门拒绝给予其贷款。即便是可以获得贷款,企业在贷款时也需要支付抵押、登记费用、公证费用、利息等多种费用。此外,一些企业不得不运用资产市场方式来获取资金,虽然这一方式较为便捷,但因民间融资渠道普遍利率较高,导致企业在今后运营和发展时面临着较大压力。
(三)创业板作用有限
很多企业在贷款时都存在着一定的限制,如企业自身有紧迫贷款需求,但在实际贷款时却存在着额度小、笔数高,且贷款时间较短的问题。为了对企业融资需求更好地进行处理,我国也进行了企业版的开通,为其融资提供证券市场融资平台。但因不同企业在规模、涉及领域及发展速度上存在一定不同,导致企业融资处理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针对这一问题我国进行了上市创业板的开展,虽然能补充主板市场,但因创业板具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要求,需企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所以往往会拒绝一些企业贷款要求。
二、供应链金融概述
(一)理论概述
供应链金融理论是指借助现代技术,在互联网平台上捆绑供应链上下游的各类企业,包括大规模主导企业与中小型企业,通过对这些企业资源进行整合与利用,将其共同纳入供应链体系当中,进而形成商业生态网络系统,实现信息、物流及资金一体化。银行在为企业提供金融产品和融资服务模式时,也会将供应链系统产生的数据、信用等级作为依据。传统融资模式主要是固定资产为抵押,而供应链金融的出现使得这一传统模式得以改变。资金是推动企业经营发展的润滑剂,而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出现,也使得很多小型企业在创业或发展中面临的融资约束减少,提升了资金流转速率,简化了融资的步骤,提升了企业的经济运行效率以及运融资成本,使得我国整个产业生态链能处于良性循环状态。
(二)供应链融资模式
1.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上下游两个企业在提货时选择赊销方式时就会产生应收账款,而在此过程中一旦应收账款收回较为困难,或者是出现坏账风险,被赊销企业就可能会出现现金流断流,导致其资金无法周转。因此上下游两个企业便可就应收款进行抵押融资,但必须要求企业双方进行真实合同文件的签订。
2.保税仓融资模式。这种模式属于预付账款类融资。采购方会先行支付一部分的金额贷款,将其作为押金,而供应链金融机构则会将全部货款支付给供货方,供货方会根据合同要求给采购方发货,当货物到达后其将会成为融资抵押物。此种融资模式中,融资担保的基础为采购方对供应商的提货权,因此其一般会被应用在采购阶段。
3.融通仓融资模式。若商品商场大于实际需求产生过剩,或是因为库存周转速度较慢,就会导致企业出现货物积压,经营成本也会因此增大,且不利于资金流通。企业为了缓解自身存在的资金压力,就会通过货物抵押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利用货物来进行套现。存货融资因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具有深度特征,因此也有着多种不同的方式,较为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一是静态抵质押。静态抵质押是指企业抵押的货物有固定存储位置或是不移动。当企业将其合法拥有的资产作为抵押物时,金融机构会委托物流公司来管理和存储这些抵押物品,而在融资过程中不允许发生货物交易。企业在偿还贷款之后,才能将这些融资货物赎回。二是动态抵质押。金融机构通过估值抵押物的价值,将最低限额设置为阈值,阈值以上的货物企业是可以进行处置的,用做出库融通或是以货易货;阈值以下的货物等同于静态抵质押,企业无权处置。此种方式相对于静态抵质押来讲具有一定的灵活空间,一般会用作于便于价值核算、货物品类统一、库存稳定的产品企业。三是仓单质押。其可分为普通仓单质押与标准仓单质押两种。标准仓单质押一般适用于有降低自身经营风险需求的企业客户,此种模式流程简单,费用成本较低,且具有较强流动性。
三、供应链金融的优势
(一)可增加商业银行利益
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可有机结合核心企业与中小型企业的信誉度,核心企业对中小企业贷款负有责任,这样若中小型企业无法按照相关规定还款时,就会对企业间的合作关系造成不利影响,甚至会导致其与核心企业停止合作,进而对供应链信誉度造成不利影响。这种机制的设立可对中小型企业有效进行约束,使银行贷款风险得以降低。其次,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与物流企业可以监督到贷款企业的财务及物流状况,且此种监管会持续整个过程。这样银行可对贷款企业的经济信息、发展潜力、经营状况等全方位进行了解,快速判断其信用水平,避免出现错误信贷决策。此外,商业银行为企业融资的难题在于风险控制,而在供应链金融模式之下,商业银行可从全新的角度分析企业融资方案与风险,通过对其在供应链的商业活动、信誉度等进行重点考察,结合资产评估做出正确的信贷决策。同时,商业银行还可根据供应链盈利、销售情况,动态改变融资利率及贷款数量等,也可迅速预判可能出现的亏损情况,并进行解决预案制定和实施,减少银行出现坏账死账的现象。
(二)可促进企业进一步发展
供应链金融模式的实施,可解决企业与金融机构这两者之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因此也有利于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一些中小型企业无法提供足值的不动产抵押品,其动产所占比例较多,仓库存货比重较大。而供应链金融体系中除传统不动产抵押业务之外,将金融业务处理分为三大类业务:预付、存货、收款。而这三项业务符合我国中小型企业的实际情况,使其可将存货资产作为融资抵押。另外,供应链金融业务还可有效解决我国中小企业存在的信用担保问题。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讲,可借助核心企业信誉度,为自身进行信用担保。中小企业与核心企业两者处于长期合作关系,因此其在业务上处于共同发展的状态,而通过借助于自身合作的核心企业信誉,可解决其自然银行贷款时存在的信用歧视现象。
四、供应链金融融资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健全的政策体系与法律法规
现阶段我国有关于动产担保物权方面的法律法规还有待进一步健全,而这也导致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在实际操作时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此外,监管部门现阶段对于供应链金融的认识依然只是单纯地停留在流动资金属性层面,但对于其核心价值、信贷技术以及风险特征这几方面了解比较有限,也未投入到此项工作的规范、引导和监管中。
(二)缺乏完善信用评价体制
供应链融资模式中关注的是企业贸易真实背景及与之相关联核心企业的信用水平与综合实力。银行会对借贷企业的供应链整体信用状况进行评估。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信用中介机构以及信用征集系统的建设依然还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因此无法有效的归集和准确评估需融资企业的信息。
(三)信息共享程度有待提升
融资业务需要较高的操作成本,而其信息技术建设水平会直接影响到企业融资的操作成本。现阶段在单证出帐、应收款项等各环节中都呈现出了劳动密集型特征,而这必然会直接损害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经济性。
(四)核心企业缺乏较强的供应链管理意识
目前,供应链金融存在着松散现象、边界模糊的问题。核心企业在对供应链成员管理的过程中,并未进行完善制度的建立,部分企业虽然也会进行制度建立,但却为切实将其落实下去。在对核心企业的资信引入时,供应链融资也缺乏相应的利益激励。此外,一些成员企业缺乏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归属感,因此在构造供应链声誉效应时会存在较大困难。
(五)服务模式单一
供应链金融的核心在于使更多处于供应链的中小型企业能获得核心企业的“外溢”信用,使自身信贷可得性得到提升,从而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推动供应链财务运行效率提升。但因现阶段我国在实践供应链金融业务的过程中,依然是以银行为主导,所以国家的相关政策也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效果。
五、解决方法
(一)构建有序金融发展环境
因缺乏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导致此种模式在我国一直处于起步阶段。规章机制的缺失导致供应链各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不同程度制约,进而影响到供应链金融模式的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会涉及多种项目,而物流与制造类企业也要借助于法律机制来交流与传递相关信息,这样在出现民事纠纷时便可借助法律机制有效约束和应对。因此国家应尽快对相关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进行完善,为金融供应链模式的实践创建有序的发展环境。
(二)政府部门应进行融资信息服务平台的创建
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可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更加便捷,而通过积极贡献融资信息平台,可实现各类信息的共享,确保信息能在第一时间内准确地传达给相关企业。同时可将企业的经营运行及发展情况及时传递给银行机构,可使企业与银行间的关联性得到提升,避免信息不一致现象发生,推动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顺利运行。
(三)银行需加强业务创新,健全风险机制
现阶段应用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方式具有借款期限短、周转速度快、变现容易特征。所以作为银行机构,一定要积极地进行业务创新,设计出更多具有利润增长点的金融产品。此外,还要进行整套预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对风险机制的建立健全,减少目标供应链出现恶性循环的问题。
(四)物流企业应进行信用机制的建立
仓储物流等相关信息需要物流企业来提供,其在供应链金融业务开展时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因物流企业在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发展阶段,所以存在着较多小规模物流企业,这些企业普遍存在信息透明度不高、管理有待完善、财务管理不佳的问题,继而对需融资企业的信用度造成不利影响,使供应链金融发展受到制约。所以必须要有效整合我国小型物流企业资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信用机制的建立。
(五)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政府要积极进行信息共享机制的构建和完善,通过公共金融服务链平台的建立,使企业能通过这一平台进行信息交互,并为企业提供信息流、资金流以及物流服务保证,有效衔接物流、信息流与供应链金融服务,确保各项信息能实时共享,对信息不对称问题进行有效解决。
(六)提升企业工作者风险防范意识
想要进一步推动我国企业发展,就必须要解除其冰冻状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相应处理措施的制定。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在某一环节出现漏洞,都会直接影响到下游企业。因此企业职工一定要具备较强的风险防范意识,并要加强与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其建立起良好合作关系,实施动态监管,供应链金融模式运营情况,避免出现运营风险。此外,供应链金融模式是一项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性工作,所以相关企业之间要保持良好沟通,并要构建其友好的合作管理模式,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供应链发展。
六、结束语
总之,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当下,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发展。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存在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等问题,可尝试采用供应链金融模式对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进行解决,以此来推动企业进一步发展。但是想要全面的处理供应链融资问题,只是依靠于某一核心企业是无法解决的,还需在国家政府、金融企业、物流企业的共同协调之下,解决供应链金融融资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我国企业融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