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的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探究
2022-11-14高凡凡
高凡凡
(济宁市生态环境技术保障中心,山东 济宁 272000)
市场经济飞速发展背景下,经济资源对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的经营管理影响巨大,相比较而言,私人经济本身具有自利性,更多的是以利润作为目标,公共经济部门则体现出公益性的特征,需要考虑公共目标和社会利益。公共产品的生产和经营需要由政府提供,一般都是委托给相应的事业单位,构建起委托代理的关系,这种代理关系一般是以代理合约维持。考虑到代理失效问题,事业单位在经营管理中,需要做好绩效评价制度的建设,以保证公共服务的效果。
一、相关概念
(一)新制度经济学
新制度经济学是采用主流经济学方法对制度进行分析的经济学,从产生到现在,新制度经济学已经初具规模,衍生出了多个支流,包括公共选择理论、产权经济学、新经济史学以及交易费用经济学等。新制度经济学包含了四个基本理论:一是交易费用理论,这也是新制度经济学中最为基本的概念,交易费用包括了度量、界定以及保障产权的费用,发现交易对象与交易价格的费用、督促契约条款执行的费用的。交易费用的提出对于新制度经济学的发展意义重大,交易费用理论表明了交易活动的稀缺,交易本身存在一定的代价,即资源配置或者说经济效率问题;二是产权理论,产权是一种权利束,包含了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市场交易可以看作是两束权利的交换,交易中的产权束包含的内容会对物品的交换价会产生直接影响;三是企业理论,企业与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手段,两者可以相互替代,考虑到企业管理需要消耗费用,其规模不可能无限扩大,具体限度体现在借助企业方式组织的交易成本等同于通过市场交易的成本。
(二)绩效评价
绩效评价指运用相应的评价方法,对照具体可量化的指标以及相应的评价标准,针对部门绩效目标的实现情况,及为了实现该目标所设置的预算计划执行结果进行的综合性评价。实施绩效评价的目的,是为员工职位的变动提供参考依据,评估其对于组织做出的贡献程度,保证员工薪酬决策的合理性,也可以对员工培训及职业生涯规划的效果进行评估,为工作计划的制定以及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信息支持。绩效评价的方法有很多,如叙述法、排列法、硬性分布法、平行比较法、关键事件法以及作业标准法等,需要工作人员结合实际需求选择相应的评价方法,这样才能保证评价结果的准确性。
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管理人员就利润增长和成本控制间的矛盾进行平衡,对不同利益群体间期望值的矛盾进行平衡,对不同激励模式之间的矛盾进行平衡。借助持续性的绩效评价,相关人员能够了解组织的发展情况,采取有效措施来提高组织的综合竞争力。绩效评价可以帮助管理层判断应该做出怎样职位晋升或者工作提高方面的决定,通过建立绩效评价制度的方式,可以对组织的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帮助组织发现自身经营的差距及产生的原因,促进组织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分析
如果市场环境下,存在着相应的交易成本,则需要通过有效的产权制度安排,保证交易活动的顺利实施。有研究人员提出,借助产权制度安排的方式,能够明确个人在组织资源方面行为的规范性,处理好不同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违背关系合理性所产生的成本,需要由相关人员承担。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在推动绩效评价制度构建和完善的情况下,需要结合自身的绩效成果,承担对应责任,在获取激励的同时,得到数量合理的经营资源。如果从这个角度分析,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比较特殊的产权制度,要求具备明确的绩效责任,否则可能会出现无法合理界定行为人权利及责任的情况。在对绩效评价制度进行构建时应该明确,其实质可以看作对单位组织目标进行优化处理的过程。
将绩效评价制度作为补充,事业单位的交易成本能够得到有效控制,而在实施相关交易的过程中,也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代理失败问题发生的概率。从代理方的角度分析,如果其本身在经营目标方面,与委托方保持一致,则能够实现对于交易结果的准确预测,进一步提高公共产品供给的整体效果,使得事业单位组织目标能够顺利实现。
三、新制度经济学视角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建设策略
(一)明确基本原则
一是治理原则。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在实施绩效评价建设的过程中,最为核心的目标,是规避代理失效问题,确保委托任务的顺利完成。从实践的角度,要求绩效评价信息能够与经济管理目标、绩效评价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关注产权的完整性、排他性和明晰性。事业单位的产品有着其独特使命,不能单纯地以财务指标进行评价,还必须关注非财务指标。治理原则下,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制度建设需要以政府部门作为主导,而细节工作可以交给行业协会;二是可比性。绩效信息的可比性是确保绩效评价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包含了纵向对比和横向对比,而在绩效评价工作实施的过程中,可以从会计核算数据和统计核算数据中,获取可用信息。绩效评价中需要把握好本质,需要避免主观臆断以及测量偏差,考虑到组织的发展变化,想要确保不同时期绩效的可比性,要求评价体系具备较强的稳定性,在对其进行设计时需要具备一定的包容性和适应性;三是成本收益原则。绩效评价制度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信息系统,在实施信息收集、信息存储和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成本费用,基于此,事业单位在针对绩效评价机制进行建设以及推进时,应该坚持成本收益的基本原则,有目的有重点地实施绩效评价,保证绩效评价过程与结果的可控性。
(二)优化评价活动
制度是博弈的结果,交易成本的降低主要源自长期交易结果预期不确定性的降低。当绩效评价活动成为事业单位的管理常态,才能将自身的引导作用充分发挥出来,而当绩效评价不断完善,形成相应的制度体系后,需要评价方提供真实准确的绩效信息,要求信息有着很强的公信力,以此来带动收益提高。必须认识到,绩效评价系统的建设是一个长期性复杂性的过程,在实践中逐步完成,具体来讲,应该先做好绩效评价组织工作,对绩效报告进行编制,然后做好绩效评价问题原因的调查,依照绩效评价结果进行奖励或者惩罚。奖励的手段和方式有很多,能够促进正向激励的形成,而惩罚手段则能够对一些不符合预期的行为进行防控,具备反向激励功能。在具体实践环节,需要关注良好习惯的培养,将相应的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基础和前提,通过对奖惩机制的完善,推动单位绩效工作的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也应该明确,组织行为本身存在的惯性可能引发的反对意见,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绩效评价活动的顺利实施。
(三)完善数据库建设
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实施过程中,如果想要真正实现既定的绩效评价目标,则需要从不同的方面进行综合考量,一方面对数据信息进行优化和完善,另一方面也应该加强绩效信息的对比工作,帮助工作人员找出单位经营管理中可能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当事业单位已经形成了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而且实现了绩效评价工作的常态化后,需要推动绩效评价活动的顺利实施,明确绩效变化产生的具体原因,为绩效优化提供可供参考的数据信息支持。想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做好相关数据的整理和保留,这就需要建立起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信息数据库,通过这样的方式,能够确保绩效评价活动实施的效果,实现对于活动成本的有效控制。从事业单位的角度,在开展绩效评价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统计数据做好整理和加工,又或者借助问卷调查的方式,实现数据信息的高效获取,如果数据信息无法通过利润来衡量,则在收集环节,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数据获取的难度较大。在开展实务评价的过程中,很多数据信息都仅仅使用一次,而且评价工作一般都是以客体运营中的特定时间点为中心,这也使得一旦评价者分散,数据也会随之分散,而且如果绩效评价活动在具备相似性的情况下,存在着重复发生的情况,无法形成对于评价客体的系统性看法。而在推动绩效评价制度化之后,能够实现对上述问题的有效解决。
(四)改善激励机制
激励是基于组织绩效评价结果,结合绩效评价的目的,通过激发组织成员能动性的方式,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不管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激励的对象都是组织成员,能够使得绩效评价工作将对应的经济后果体现出来。从这个角度分析,激励本身能够推动绩效评价的顺利实施。
从方便理解的角度,这里假定存在有两个状态类似的组织A与B,其管理者分别是甲和乙,两个管理者同时上任,甲从组织战略着眼,围绕组织的发展实施了日常管理工作,凭借着到位的措施和精准的定位,A组织获得了稳定发展,在遇到外部风险问题时,基本都能够平稳渡过。乙在上任后,采取了与甲不同的管理方式,关注的是对组织现状日常工作的维持,在遇到风险问题时,努力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假定其最终业绩和甲类似,但是因为危机本身的影响较大,乙在其中做出的努力广为人知。从这个角度,在针对两者的工作进行评价和激励时,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情况,一是乙本身在危机应对中的行为和表现使得其具备了较高的知名度,似乎应该比甲获得更多的正向激励;二是虽然两者的业绩类似,乙也在危机中表现出了良好的应对,但是在其领导下,B组织遇到的风险要超过A组织。如果从风险和报酬的角度分析,不同风险的投资中,投资方会要求不同的回报率,风险越大,回报率越高,组织经营成本同样会有所增长,而在同等收益条件下,风险越高,管理人员的绩效越差。因此,甲的绩效实质上要超过乙的绩效,甲应该较乙获得更多的正向激励。
如果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组织管理人员在开展管理活动的过程中,可能会产生敷衍应付的心态,过度的保守与谨慎使得其缺乏对于创新意识,盲目的关注眼前项目的实施,忽视组织的长远稳定发展。事实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存在共通点和差异性,如果不能对其进行有效处理,则可能引发代理失效的问题。在实践中,组织经常会引用相应的声誉机制以及重复博弈,这些都是为了规避代理失效现象,也与组织的发展目标存在十分密切的关联。在绩效评价机构中,相关人员对于风险的认知与偏好,会直接影响组织信誉的形成合格,也会影响最终的激励效果。因此,需要在激励与绩效两者之前,建立关联机制的方式,能够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中,事业单位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其公益性会对社会的稳定产生直接影响,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做好事业单位的改革创新意义重大,这也可以看作是新经济体制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从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角度,事业单位应该立足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做好绩效评价工作的分析,建立起完善的绩效评价制度体系,以此将自身的职能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推动市场经济和公共事业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