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全面预算管理效率提升措施研究
2022-11-14许俐莎
许俐莎
(广东培正学院会计学院,广州 510830)
前 言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管理活动,也是企业进行内部管控的主要方法之一。其可以分为事前筹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考核三个阶段。该项管理活动是对企业未来某一特定期间的生产与经营目标进行合理的预测与规划。全面预算管理促进企业对战略目标的实施进度进行监管和调控,严格控制企业各部门的开支,并同时对完成效果进行考核。全面预算管理追求对企业未来活动的精确化预算,并以提高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为根本出发点,是企业实现高效财务管理的有效保障。
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全面预算管理是组织机构必备的重要管理模式之一。无论是什么岗位的职员,都需要培养全面控制的思想。尤其是企业的管理者和财会人员,需要将全面预算管理的目标作为其工作的出发点,并同时掌握与之配套的管理控制方法。
一、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的意义
(一)企业实现各阶段发展目标的保障
企业无论是在初创成长阶段,还是在高速扩张阶段,都需要制定与发展阶段相匹配的目标,包括长期目标、中期目标、短期目标。然而,企业制定的各阶段的发展目标并不一定完全适合企业的当前发展,这主要归结于市场经济条件发生变化的可能性,从而对企业的判断能力造成了干扰,制定的目标可能不再符合实际发展的要求。因此,企业需要结合环境中的变化因素,对发展目标进行及时的调整。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帮助企业对发展目标的实施进度进行及时的跟踪和分析,从而严格控制企业的开支,并预测企业的现金净流量与盈利情况。
(二)促进企业资源配置的优化升级
企业拥有的资源是相对有限的,如企业的资产组合、管理人才、品牌形象、知识产权等。特别是那些小微企业,拥有的这些资源可能更加紧缺。因此,无论何种规模的企业,都必须对其资源进行充分的、合理的配置。然而,在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践中,往往存在资源配置缺乏效率的情况,资源配置的低效直接导致资源的浪费。例如,制造型企业对原材料的过度采购造成一系列的后续问题。因而,企业需要借助全面预算管理方法实现对企业资源的全面管控,统筹好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的合作关系,让其资源配置符合实际生产和经营情况,减少或者避免资源被严重浪费和使用效率偏低的情况。通过编制预算指标数据,并将预算的过程进行规范化、系统化,企业能够明确化分职能部门应达到的资源使用效率要求。这也显示出全面预算管理是组织机构对资源进行调配的源头。
(三)促进企业持续提高经济效益
全面预算管理工作重点关注企业成本的控制问题,对于收入和支出的各个环节,企业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把关。通过严密的预算管理体系,企业的管理者能够及时地、充分地了解各部门、各环节的客观动态数据。信息的准确、快速传达能够提高管理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可能性。在正确指导方案的指引下,各基层部门才能尽可能地达到执行效果的最优化,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从局部到整体的全面提高。
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全面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1.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效率欠缺
尽管当前众多企业加强了对于预算管理技能的学习和培训,但全面预算管理组织效率欠缺的问题依旧显著。例如,财务部门制订的预算计划与采购部门、生产部门、销售部门的基础预算匹配程度不高,从而可能导致业务链条上的其他各部门对于财务部门的预算表现出消极的合作态度,且各部门之间还可能会产生沟通、反馈滞后的问题,进而造成预算计划的可行性下降,企业对于实际业务的管控能力减弱,效率降低。
2.企业职员预算执行工作随意性较大
各部门的预算执行工作未能得到有效的管控约束。部分职员在执行预算任务时,随意性较大、缺乏监督,未能严格地按照计划目标实施工作。例如,生产车间的一线员工存在浪费生产物料的问题,但浪费行为却没有被及时地发现和整治,日积月累,进而导致企业生产成本显著增加。同时,企业职员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也缺乏应有的竞争意识和争优态度。散漫的工作状态必然造成预算管理工作的完成效果欠佳。
3.预算编制过程专业化程度较低
企业预算编制的过程存在专业化程度较低的问题。
首先,编制的预算未能与企业的生产与经营实际情况相匹配,预算的目标不够清晰,部分数据存在模糊、不具体的问题,抽象概念、含糊的数据难以在后续实践中提供准确的参考价值。其次,预算编制的过程缺乏专业人员的监管和把控,负责预算工作的职员自身的专业能力较低,缺乏专业的预算管理技能和方法,并且应具备的职业敏感度和敏锐度也偏低,对出现的一些异常数据无法做出准确的识别和反馈。
4.预算程序的信息化技术程度较低
当前,依旧存在企业仅仅编制单一的电子表格的问题。工作人员仅对预算数据进行简单的登记、录入、保管。这体现了这些企业对于预算程序的信息化建设的忽视。预算程序的信息化技术程度较低,表现在企业依旧使用落后的预算数据处理系统,而这些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飞速发展的经济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企业的数据在初始的处理阶段就已经落后,预算数据的时效性和可用性也被大大降低了,最终导致企业的职能部门无法及时地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企业预算管理的效率也被严重降低,难以实现计划的预算管理目标。
(二)全面预算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
健全的预算管理体系是企业实现各阶段预算管理目标的重要保证。但是,部分企业为了节约人力成本,没有设置专门的、独立的全面预算管理部门,取而代之的是把预算工作单独交给财务部门进行,且没有对相应的管理责任进行严格的界定。这就可能直接导致当预算工作出现问题时难以追责到责任主体,不利于职员工作谨慎性的提高。全面预算管理组织体系不健全,当有预算工作需要决策时,企业也面临着专业考评和决策欠缺的问题。
2.预算考核责任机制不完善
预算考核责任机制是全面预算管理工作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企业职员预算执行行为的随意性主要归咎于企业缺乏有效的预算考核责任机制,或者该机制的建立缺乏科学性和完整性。预算管理工作执行偏向于形式主义,进而无法完成预算目标。此外,企业没有建立合理的奖惩机制,因而职员的消极工作行为问题没有得到良好的考核和解决,企业的预算管理质量难以提高。
3.预算编制改良的投入比例较小
企业在预算编制的建设上给予的重视程度偏低,在预算管理工作中的时间、资金、人力的投入,整体是处于较低水平的。例如,在编制方法选择上,过于单一的编制方法并不一定适合所有类型企业生产实践,否则极易造成企业忽视当下市场的需求,进而导致预算管理工作与企业外部的环境不相融合。投入不够意味着企业的预算管理建设工作难以有科学完整的规范体系作为支撑。
4.管理层对预算信息技术更新的认识不足
从短期来看,加大对企业预算信息系统的建设投入,可能在某段时期内会耗费企业一笔较高的资金。例如,新预算处理软件、硬件设施的购置和安装,预算职员新课程、技能的培训和学习等,这些都要求企业加大财力、物力、人力的投入。如果只是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效益,且为了节约技术投入的成本,企业的管理层就难以做出加大对预算信息系统建设投入的决策。但企业的长期发展是建立在新技术基础建设之上的,从长远的发展来看,升级更新后的预算信息系统将给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企业解决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建议和对策
(一)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
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可以有效地提升预算管理的质量,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首先,企业应该结合自身的发展规模,对各个部门的职责和岗位数量进行合理的规划、设置。其次,企业可以设置独立的、专业的预算管理部门,或者设置专门从事预算管理工作的专员岗位。企业的预算需要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综合性的编制方法。经过这种模式的多次的沟通和综合平衡,企业才能够最终完成预算数据的制定,并在企业的最高领导层进行审批确认之后,形成正式的预算方案,逐级下达给各职能部门。最后,企业的管理者在预算管理的工作中要发挥指导和监管的职能,需要定期去核查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的完成效果。鼓励预算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积极地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开展针对关键工作问题的会议讨论与分析,同时及时地处理收集到的反馈意见,从而在企业内部形成企业管理层与基层员工良好沟通的机制,以实现各部门工作的高效合作和完成。
(二)对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升级
合理科学的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职员工作的积极性,促使全面预算管理质量获得提升。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进行优化升级,首先,需要在预算考核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目标相融合的基础上,建设预算考核制度。其次,企业需要设计出能够显著调动职员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激励机制。企业管理者需要督促各部门的成员明确自身岗位的职责,将其作为预算考核指标设计的参考因素。具体而言,企业可以将负责预算工作的职能部门的职责与权力作为建立考核指标的基础,将考核结果与员工的薪资待遇建立直接联系,以构建出更加高效的、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最后,在全面预算管理考核机制运行的过程中,及时跟踪运行的实际效果,并与预期效果进行对比。对于那些可能不能有效发挥激励效果的考核指标,企业需要对此进行及时的原因分析、修改和替换。
(三)加大对预算信息化体系建立的投入
企业需要加大对预算信息化体系全面建设的投入,包括资金、技术、人才、设备等。预算信息化体系的建立对企业预算管理水平的优化升级有重要的支撑作用。在当前的企业竞争中,技术力量的竞争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因此,预算体系的技术系统建设是企业实现高效预算管理工作的保障。企业可以借助大数据、区块链等高新技术,将其与企业的预算工作系统相融合,让技术促进工作效率的提高。同时,企业还需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进行整合,利用信息技术系统对预测工作的进展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地发现、报告和解决在预算管理体系各流程环节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此促进管理人员对预算执行动态信息进行及时的掌握和分析,从而提高企业在处理应急问题上的管理效率。
(四)增加对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性
企业营业收入的预算工作在全面预算管理中处于核心的位置。加强对营业收入预算的有效性要求企业做出充分、详尽的市场调查,在客观的数据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各个阶段的营业收入做出合理的预测,从而制定出合理的经营活动方案。企业成本费用的预算工作在全面预算管理中也具有较高的重要性。加强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性要求企业以其预算期内的销售和生产预算数据为基础。企业预算部门的职员需要编制与本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有关的预算,包括直接材料预算、直接人工预算和制造费用预算。企业在进行成本费用预算工作时,需要将多种合适的预算方法相融合。同时,企业需要依据其实际生产需求,选择与企业发展战略相匹配的预算模式,以加强成本费用预算的有效性。另外,企业还需要对预算进行实时监控,以实现对营业收入和成本费用开展预算的价值。
(五)强化企业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学习
尽管预算是需要由专业预算人员进行编制的,但是预算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全员的参与配合。因此,企业的所有职员都有必要加强对全面预算管理的认识和学习。
首先,企业各层级的管理人员需要发挥带头学习的作用,及时树立创新式观念,并且积极参与到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中。其次,企业需要在全范围内改变落后的、低效的工作方式,同时开发和试验创新型工作模式。例如,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和经营情况,适时地调整预算工作安排的周期性。增强对预算管理各项细分任务的重视,提高关键管理人员的预算实践水平。最后,企业还可以利用外部资源,如新型的预算编制模式、成功的管理经验等,倡导全员积极参与,不定期为职员举行相关的培训活动。
结 语
总体而言,全面预算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企业管理活动。开展全面的预算管理工作,是组织机构强化管理模式、提高市场竞争实力、促进经济效益明显改善的长期任务之一。在当前市场条件下,企业需要解决的全面预算管理问题还是比较显著的。技术方法成为提高全面预算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企业需要结合实际的生产经营条件,建立和完善与其战略目标和长期发展相匹配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管理意识层面,建立管理者优先学习和引导、全员动员参与的模式是促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的基础保障。企业需要把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其加强内部基础性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明确预算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切实加强领导,以促进预算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