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2022-11-14杨大威,于钦明,周瑞辉等
深刻把握“两个确立”决定性意义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杨大威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的意义十分重大,影响极为深远。
一、“两个确立”强有力地保证了党中央对全党和国家事业的集中统一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路者,党中央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更要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根本的政治原则、政治规矩,决不能动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这就进一步明确了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明确了第二个百年奋斗路上的引领旗帜。
二、“两个确立”鲜明地反映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意愿和心声
党的百年奋斗史一再证明:什么时期党形成了坚强核心,有正确的旗帜引领,党和人民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否则就可能走弯路、受挫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成就有目共睹,公道自在人心。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归、时代选择、历史必然,完全符合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拥护。我们要增强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努力实现党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两个确立”充分证明了党日益成长壮大、更加成熟坚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带领党中央和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战胜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做了大量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长期保持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实践、这些成就证明:我们这个大党走过百年恰是风华正茂,百年锤炼愈加团结坚强,百年成长更加壮大成熟!所以,“两个确立”既是党更加成熟、更加坚强的标志,也是我们在新的“赶考”之路上胜利前进的可靠保证和动力源泉。
四、“两个确立”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曲折复杂,有许多艰难险阻,有许多风险挑战,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已取得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重大成就。现在是“两个百年”的交汇点,新的百年奋斗目标已经指明,新的长征路已在脚下,新的“赶考”考卷等待我们回答,新的艰难困苦需要我们战胜。必须看到,虽然我们仍处于战略机遇期,但处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种挑战风险也在增多。工作中的困难、事业中的困难、发展中的困难有待我们去克服。这就需要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勇于斗争,善于斗争,经受考验,化解风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副研究员 于钦明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当前,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踏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汲取砥砺奋进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更好地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历史使命,脚踏中华大地,在把握历史主动中展现文化担当,为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龙江篇章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光辉历程,我们首先要弄清楚“文化自信”从何而来。“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必须有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这种文化标识和特有印记具体而言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数千年连绵不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创新之源;二是党领导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革命文化;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了当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是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精神力量的重要源泉。可以说,文化自信在古今社会每一个方面均有呈现,它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屹立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原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支撑。
二、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改革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
《决议》指出,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全面发展,繁荣文艺创作,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人民提供了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粮。对文化产品而言,应秉持工匠精神,凸显中国风格、民族特色、现代气质,把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打造成为富有中国特色、满足群众多元生活需要的文化精品;对文化产业而言,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不断以创意引导供给,做强文化产品优质内容,改造升级传统文化产业结构,激活现代文化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新的文化业态持续创新、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提质增效;对文化服务而言,要进一步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遵循精神文明建设规律,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融合发展新机制,积极探索公共文化服务专业化和社会化运营新模式。只有坚定文化自信,勇于改革创新,才能推动新时代文化发展开创新局面,进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三、坚定文化自信,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增强国际话语权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调整大变革之中,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功能与地位日益凸显,文化影响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广泛而深刻。在各种思潮及文化交流愈加频繁的背景下,谁能占据文化发展的制高点、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快的发展。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今天,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是增强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我们要更加注重国家形象塑造,充分研究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有效方式,通过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形成能与国际交流的对外话语体系,推进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使中华文化在国家传播交流的过程中不仅让外国人听得到、看得到,更要听得懂、看得懂。面向未来,我们要着重讲好中国的故事、中国共产党的故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故事、中国人民的故事,并将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寓于其中,在努力为完善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的伟大进程中,提升文化软实力,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历史主动。应该看到,黑龙江流域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起源和发展过程中展现了自身特色,在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我们要结合龙江实际“立地”,融通中外“结合”,让龙江文化特色更加鲜明,形象更加鲜亮。
龙江振兴发展“时”与“势”
中共哈尔滨市委政策研究室 周瑞辉
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时机关键,议题重要,内容聚焦,全程贯穿着坚定信心的时代强音,始终高扬着振奋精神的强烈基调,处处彰显着鼓舞士气的鲜明导向。
一、以光明前景提振坚定信心
龙江振兴发展前景光明,是由方向、道路、时势决定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会议,多次发表重要讲话,多次做出重要指示批示,为东北地区和龙江振兴发展掌舵领航。龙江振兴发展“时”“势”前所未有。多年来,随着东北振兴战略持续实施,龙江振兴发展底蕴不断夯实,逐步积厚成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谋远略,引领龙江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省委对当前国内国际和我省发展形势的判断把握客观深入,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最重要最紧迫的课题做出回答,对新形势下的目标任务、工作重点进行周密安排,使龙江振兴发展有基础、有条件、有潜力,加快步伐。
二、以理性认知强化坚定信心
龙江振兴发展任务随环境演进而变化,只有对规律、省情和问题有理性认知,才能直面矛盾、正视竞争、补齐短板。理性认知规律是坚定信心的哲理支点。唯物辩证法对立统一律、质量互变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从哲学领域启示我们,矛盾是发展的动力,龙江振兴发展必然面临这样或那样的矛盾,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渐进过程,意味着不断对自身的“扬弃”,必将通过动态变革改造现状,进而展现崭新的样貌。
理性认知竞争是坚定信心的重要保障。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运行机制主要就是竞争。龙江振兴发展时时处处有竞争,务必理性对待、勇毅参与。无论是来自哪方面的竞争,都要敢于置身其中,分析研究症结肯綮之所在,有所为有所不为,找到争先胜出的突破口。
理性认知短板是坚定信心的有力支点。从长周期辩证看待问题,正视“三偏”和“四个短板”,善于潜心研究、上下求索,注重从思想、思路层面破题,把短板弱项的时空维度、影响因素、发展趋向摸清摸透,围绕扬长避短、扬长克短、扬长补短,找到解决问题、补齐短板的可行出路。
三、以厚重底气涵养坚定信心
英雄的龙江人民是振兴发展的最大底气。龙江人民有战胜风霜雨雪等自然考验的丰富经验和坚强韧性,也有抗击外敌入侵等残酷斗争的顽强血性和不屈风骨,有舍小家为大家、不讲条件不求回报的胸怀和品格,也有在艰苦条件下勇往直前、在恶劣环境中乐观自信的执着和从容,龙江人民过去、现在、将来都是可依靠可信赖的伟力。扎实的物质基础是振兴发展的原发底气。现代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粮食总产量、商品量、调出量多年保持全国第一。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省形成了门类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铸就了中国一重、哈电等一批“国宝级”企业和国之重器。这些殷实家底和成长基质是实现振兴发展新突破的既有台阶。突出的比较优势是振兴发展的铿锵底气。我省拥有哈工大等80多所高校、“两院”院士41人,航空航天、深海探测等高新技术毫不逊色。森林面积和湿地面积全国最大,森林总面积、自然湿地面积分别达到2150万公顷、556万公顷。冰雪文化氛围浓郁,冰雪运动群众基础好,同时具有产业、装备、人才等优势。这表明,我们拥有的很多东西是别人没有的,有的甚至是别人难以企及的,我们完全能够继续发挥优势,并在挖掘、嫁接、融合优势中激发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以战略定力熔铸坚定信心
在千帆竞发的发展态势下,保持战略定力尤为重要。要有准确定位的战略定力。龙江振兴涵盖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方方面面,务必树牢系统观念,在全国发展的大格局中考量发展定位,在国家区域发展的大战略中谋划发展蓝图,对充当什么角色、发挥什么作用、保持什么心态、采取什么举措心中有数,立足实际求奋进、立足现有求提升。要有严谨精细的战略定力。持之以恒落实“五细”要求,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倡导精细化工作态度,善于耐心专注地挖掘一个领域、一个环节甚至某一项工作的深层次的内容。热爱龙江、建设龙江、心系龙江是生于斯长于斯的每个龙江人义不容辞的使命。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
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 李琳琳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深刻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强调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独立自主、和平发展,为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拓展了人类文明发展进步的广阔空间。
一、坚持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坚持将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核心内容,充分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先进性和优越性,符合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趋势。人民至上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始终遵循与坚持的根本立场,体现出了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逻辑关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与官僚资本主义,实现民族独立、实现人民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实现和巩固全国人民大团结,建立和巩固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为国家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领导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开创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带领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充分证明,党来自人民、依靠人民,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一立场是党百年奋斗的基本经验,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展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强大生命力。
二、倡导和平发展的共同价值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核心价值体系建构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普遍共同价值原则之上,表现为中华民族普遍的感知方式、价值取向和生活状态,是中华民族“安身立命”“血脉传承”的丰富内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和”的理念始终传达着普遍的、确定的秩序原则,这种文化视域下的共同价值是具有普遍性的,能够积极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不同文化治理中建立共同价值目标。党的百年奋斗始终秉持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和百花齐放的开放性,积极推动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共创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为核心理念的中华新文明逐渐成熟,展示出文明互鉴、互利普惠的天下情怀。作为一个历史悠久、地域广袤、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显著特色。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在推进国家现代化治理的过程中,突出强调发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优势,加强统筹兼顾与协调发展,不断推进全方位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升,打造共建共治共享新局面,增进公共利益、维护公共秩序,真正实现了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惠及人民,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的路径选择。
三、探寻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发展理念和秩序原则,这一理念原则坚持将生存价值与发展价值统一为共同价值,并以现代化发展为基础重构世界发展规范和交往秩序。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还要通过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联动,共享发展机遇、共担风险挑战、共建公平秩序,这种新高度的现代化,必须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旨归。中国历史性地解决了千百年来困扰中国人民的绝对贫困问题,为全球消除贫困、保护人权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指引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坚决反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积极倡导不同文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丰富和发展,积极倡导不同文明对人类共同价值的认识与追求,为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文明秩序,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