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X 证书制度下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内生驱动力不足的研究

2022-11-14谢沐倩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胜任办学校企

谢沐倩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南宁 530005)

0 引言

随着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加速转型和升级的发展阶段,劳动力供给侧的矛盾日益凸显,因此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社会所需的高技术技能人才迫在眉睫。2014 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首次明确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地位。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2019 年,国务院又出台了《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推动校企全面加强深度合作”,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以下简称“1+X 证书制度”)工作。国家相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作出了重要的战略部署,这也意味着加强校企合作,创新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已成为国家意志。

1 相关概念阐述

1+X 证书制度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制度设计。其中,“1”为学历证书,全面反映学校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的综合能力。1+X 证书制度不仅是人才培养改革的政策问题,还是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的实践问题,更是职业教育理念和价值选择的问题。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其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内生驱动力是指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它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本质原因。胜任力模型是指对组织或企业中的某一个职位,依据其职责要求所提出的,为完成本职责而需要的能力支持要素的集中表示。它是将某一工作中成就卓越与成就一般的人区别开来的深层特征。

2 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内在驱动力不足的原因

2.1 短期投入成本高

1+X 证书制度下,企业作为其中的办学主体,最大的利益诉求就是实现人力资源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无论是顶岗实习还是招聘,企业都会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岗前培训,使其更高效率地为企业服务。对员工培训就会消耗一定的人力、物力、财力,企业作为追求利润的经济组织,最终目的还是效益最大化。目前,部分学校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企业各个岗位的需求,短时间内很难给企业带来经济价值。苏州大学教育学院冉云芳博士在其撰写的《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成本收益研究》一书中提出,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前3 个月都处于亏损状态,从第4个月开始才进入盈利状态,第9 个月才能收回前期投入的所有短期成本。这就导致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极易受到短期成本的影响。

2.2 长期收益低

当今社会学生所学知识体系仍旧与实际工作存在差异,尽管1+X 证书制度已经在多个地方的多所学校启动,但由于启动时间较短,还需要时间研究磨合,加之不同规模、不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差异性较大,未能真正意义上满足各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学校的人才培养水平没有达到企业的用人标准,这就导致不管是学生还是企业都存在心理落差,学生因此频繁离职,而且不断重复岗位招聘也对企业在时间成本和经济成本上产生了较大影响。根据调查,2016 年大学生毕业离职率为34%,这从侧面反映了当前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学生的留任率不高致使企业长期收益低,这也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内生驱动力不足的深层原因。

2.3 参与地位低,合作机制不健全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主体,日常经营运作基本与教育无关,既没有体系化的教育资源,也缺乏相关的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因而在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意见往往被学校忽视。此外,校企合作机制仍不健全。当前,我国实行“政府主导、行业参与、学校实施”的现代校企育人教育模式,尚未设立专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构,校企之间一旦发生矛盾纠纷,往往只能向行政部门申诉处理,但往往处理流程冗长,效率低下。企业育人选配和成本抉择难题是现实条件制约,在任何企业中,高级技术人才都是稀缺资源,承担着创造高价值的工作,让这类人才花费精力和时间指导学生,会导致其用在生产工作中的精力和时间减少,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生产效率,提高企业的运作成本和用人成本。同时,企业育人也缺乏向学徒传授真才实学的内在动力。

2.4 相关利益者责任缺失

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给予了政策支持,也提出了鼓励措施,但真正落实到地方时仍然存在不足。中央与地方在推进校企合作的途径方面多限于舆论宣传,缺乏落到实处的政策优惠和补偿机制,如财政投入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政策等。政府相关政策落实不到位,培训评价组织不够重视,学校与企业缺乏深度交流,企业参与热情不高。这些政策利益相关者投入积极性不高,缺乏社会责任感,使得1+X 证书制度还只是流于形式。责任缺失也是导致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动力不足的原因之一。

3 增强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内生驱动力的对策与建议

3.1 建立成本分摊机制

在1+X 证书制度下,企业与学校都是办学的主体,双方在合作办学的过程中都有各自相应的权利与义务。企业提供场所实践,学校输送学生实习,从而达到合作共赢。在这个过程中,建立成本分摊机制是解决企业因短期投入成本过高而合作动力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比如,企业与学校达成合作协议后,短期投入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可以与学校按比例分摊。企业根据学生培训实践后的表现建立激励机制,以此激发学生为企业创造价值的积极性。企业希望学生实习后能留任并忠于企业,学校希望学生就业率提升,学生希望经过培训实践后在企业获得更高报酬,针对这一情况,只有建立起成本分摊机制与激励机制,才能使各方利益最大化。同时,政府还可以设置针对学生的专项补助基金以及针对培训人员的经费专项补贴,按比例分摊给企业,以此避免企业因短期投入成本高以及长期收益低的压力而导致校企合作内在驱动力不足。

3.2 校企共建人才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是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在1973 年提出的一个关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概念。1993 年,美国学者莱尔·M.斯潘塞(Lyle M.Spencer)和塞尼·M.斯潘塞(Signe M.Spencer)提出了“素质冰山模型”来解释胜任力模型。他们把胜任力分为内隐性胜任力和外显性胜任力。“内隐性胜任力”映射的是职业道德,“外显性胜任力”映射的是能力素质。基于胜任力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已经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手段。为使学校培养的人才满足企业各个岗位的需求,建立起共同的话语体系,校企共建人才胜任力模型尤为重要。它既有助于提高企业人才结构的合理性、科学性,又有助于增强学校培养人才的适应性。人才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需要企业和学校从协同育人的角度共同确定胜任力的要素和权重。企业和学校可以从人才的供应和需求出发,通过问卷调查法、事件访谈法、职能分析法、绩效法等多种方式采集信息,分析样本数据,从而确定人才胜任力要素与权重。人才培养必然与劳动力市场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企业是最接近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的参与者,没有谁比其更了解市场需要何种类型的技能人才。因此,校企共建人才胜任力模型以满足市场需求更具职业教育办学意义。

3.3 优化劳动力用工制度

为减少企业人才流失,提高学生留任率,企业优化劳动力用工制度尤为关键。对企业长期收益而言,一种稳定有效的用工制度能够降低企业培训后的人才流失风险,对人才的约束产生一定作用。完善的用工制度和稳定的劳动关系是企业与员工建立长久劳动关系的基石。企业应该规范用工制度的建设,明确双方在劳动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制定出高产出、高收入的效益薪酬制度,减少不必要的劳动纠纷,以及因薪酬问题导致的人才流失风险。同时,制定惩罚措施,如员工违约后需支付违约金等,以减少企业的损失。优化劳动力用工制度是降低学生流失率、增加企业长期收益的有效办法。

3.4 树立平等地位意识,建立健全合作机制

随着国家政策相继出台及1+X 证书制度的推行,校企合作进入新的篇章,企业作为双元育人的主体地位日益提升,从“参与”转变为“引领”。当前,学校需要改变旧的思想,正视时代发展这一历史进程,重新树立学校与企业平等的主体办学地位意识,充分尊重企业在办学中的主观能动性,积极采纳其提出的意见与建议,从而真正构建一体化育人格局。

3.5 制定相关激励政策

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离不开政府的有力支持,最重要的是有法律保障,完善的法律法规能为企业保驾护航。我国政府应该积极尝试新的职业教育投资体制,拓宽投资渠道,将补偿机制和优惠政策相结合。首先,中央和地方政府应该建立多渠道、多方式的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如财政投入、社会捐赠、设立企业培训基金等。其次,对于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积极性高的企业给予多重鼓励。一方面给予税收优惠和减免,包括税收减免、立项优先、贴息贷款等;另一方面可以授予荣誉称号,这样不仅能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积极性,还能增强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除此之外,政府还应根据不同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差异性构建不同的政策体系,对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地位和合作模式给予指导性的建议和相应的政策鼓励。

4 结语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历程来看,无论经济社会背景如何变化,企业始终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主体。不管是获取人力资源、技术资源,追求经济利益还是提高知名度,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都是为了获取支撑企业长远发展的核心要素。当然,企业也会因自身规模、所属行业类别、人力资源结构等基本特征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的驱动力。1+X 证书制度是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措施,是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制度设计,企业作为政策相关利益者之一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文章从各方面研究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校企合作的情况,发现短期成本高、人才留任率低、长期收益低以及相关利益者责任缺失等都是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内生驱动力不足的原因。根据发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建立成本分摊机制、校企共建人才胜任力模型、优化劳动力用工制度以及制定相关激励政策等相应的解决办法,以完善和推动1+X 证书制度落到实处,从而培养现代应用型人才。

猜你喜欢

胜任办学校企
软件工程胜任力培养及实现途径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新形势下如何增强会计从业人员职业胜任性
基于胜任力的人力资源管理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校企合作五反思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