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建设

2022-11-14黄梦芸

活力 2022年16期
关键词:特色国家建设

黄梦芸

(贵州装备制造职业学院,贵阳 551499)

一个国家的经济是其外在的核心竞争力,是属于物质层面上的,可以通过具体可感的数字去衡量。而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神向导,是一个国家的内在和灵魂,对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物质上的缺失、身体上的疼痛尚可以补偿、医治,然而,精神的匮乏、价值的扭曲则难以治愈,甚至会导致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我国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狂人日记》和杂文《灯下漫笔》中很好地诠释了国民精神状态对于社会和国家发展的决定性意义,“吃人者”与“被吃者”互为转换,“暂时做了奴隶”与“想做奴隶而不得”两个时代交替进行,这就是封建社会的整体面貌,其根源在于国民的麻木与愚昧。因此,国民的精神状态和价值取向关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决定了整个国家的生活面貌,以及国家的国际形象。由此可见,文化建设对于国家的繁荣富强来说至关重要。

文化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软实力”成为衡量文化建设的标准,逐渐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之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发生全局性、根本性转变,文化自信的因子在人们的意识中普遍蔓延,国际舞台出现了更多的中国声音,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影响力明显提升。中国要充分利用“全球化”这个机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升和增强我国‘软实力’的世界影响力,稳固国家文化建设的根基,传播当代中国的价值观念,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文化与文化软实力理论溯源

一提到“文化”,人们的头脑中顿时会闪现五彩纷呈的阐释,“文化”对于人们来说是既远又近的,远是因为人们看不着也摸不到,近是因为它总萦绕在人们的周围,与其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文化元素:在学校,人们每天都要接受来自文化的熏陶,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在业余时间,人们看电影、看小说、刷微博,一直都在无意识地和文化发生着碰撞,接受来自不同文化的价值引导,逐渐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价值判断、立场和观点。这些都充分体现着文化的魅力,它使人们不得不去接近它,受它的启迪与引导。文化是在不断的质疑和探索中形成的,用于引领整个社会的精神风尚。同时,文化的内涵不是固定的、僵化的,而是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而发展的,在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文化会适应它,并为它不断地发生改变。

文化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大体上来看,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作为观念形态的,与经济、政治并列的,有关人类生活的思想理论、道德风尚、文学艺术、教育和科学等精神方面的一切内容。”也就是说,文化是人在与社会接触后形成的一种抽象的、精神上的价值理念,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集中体现,它与经济物质形成对立的两个方面,但它们在某方面能达到契合。它们都与人产生了交涉,同时服从于人的管治,只是二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经济属于物质这一最基本层面,而文化主宰着人的精神世界。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人民对生活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物质生活层面,对精神生活的追求和欲望也在逐渐上升。现如今,精神世界的空虚、形形色色的网络思想意识形态的误导等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困扰。因此,丰富精神文化生活、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取向应成为人们自身建设和国家建设的重点。在我国,主流文化集中体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主流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古老而悠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内在的显著优势,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流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必须结合新时代的特点做好传承工作,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相结合,结合自身实际不断丰富和发展文化特色,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现国家的文化魅力,并占据一定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的文化,文化软实力指一个国家的文化体现出来的凝聚力、吸引力、影响力。“软实力”作为文化的一个评判标准,在文化领域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它指的是一种发展,而发展的实质是孕育新事物,促进新事物产生,并取代旧事物的过程。文化对于推动人的思想转变和精神状态的酿造作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人们日常行为和价值取向的风向标,内在的思想文化内涵共同构筑成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能够较好地团结各族人民,树立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并使人们为实现目标而同心协力。因此,文化软实力的作用在于推动社会向前发展,是通过个人的文化修养得以提升的,并反过来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与实质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根据中国的国情来设计的,是一种用于指导和引领社会的总体价值取向和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意识形态,它处于运动变化的发展过程中,是一种与时俱进的、适宜当代社会的价值标准和价值评判,用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给人们以强大的精神支柱,从而使人的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涉及精神层面的方方面面,来源于源远流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得以丰富和升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发展内容“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也就是说,文化建设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和强有力的文化立场,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立足本土,同时结合中国实际,并面向世界,关注物质文明建设,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向前,使二者同向同行,共同为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添砖加瓦,丰富其内涵,筑牢其根基;另一方面,要结合实际进行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将成果较好地运用于领导、决策、思想建设、个人生活和品性塑造等方方面面,使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都留有文化的足迹,丰富人们的思想,赋予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以前行的动力。

实质又称为本质,是事物所具有的特有属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之实质,即这一建设与其他建设之所以存在不同的特征。具体说来,包含以人为本、“双百”方针、改革创新、文化传承、文化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围绕“人”来发展,时刻关注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把大众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坚持为大众服务,选择群众比较易于接受的文化和具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内容,引导人们建成利于自身也利于社会发展的价值体系,提高自身的识别能力,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文化所带来的福利,促使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多样化,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打下良好的精神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形态,展现个性化的特色,这起到了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积极作用。“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不能采取极端的方式,甚至采取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在中国,首先要彰显独具特色的文化底色,并将此不断地传承和发扬光大;其次,针对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的文化差异要兼容并蓄,给予其足够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进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光添彩,为文化之花浇灌水分和养料。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改革创新的方针,创新对于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懂得创新的人能够抢占新机,懂得创新的企业可以在千变万化的竞争和挑战中站稳脚跟。对于国家而言,创新也是国家兴盛的关键所在。创新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增添新的光彩,注入新的血液。然而,创新的唯一途径是走进生活,贴近群众生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与时代同步伐,从身边的点点滴滴中进行观察,汲取丰富的水分和养料,只有这样,创新的土壤中才能长久地开出鲜艳的花来。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继承优秀传统的原则。从时间上来说,文化是一条连接过去与未来的链条,具有承前启后、承上启下的特征;从空间上来说,文化是没有范围、没有国界的,文化是世界的,也是全人类的。在文化的洪流中,人们不能随波逐流,要立足当下,从实际出发,翻开历史的文化图景,打开通向世界的门窗,选择利于自身发展的部分加以吸收,铸就文化强国。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对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进行管理,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坚守,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文化内容冲击着人们的视野。因此,必须提高自身的分辨能力,对纷繁复杂的文化信息进行有效的整理,并身体力行。要以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约束自己,不断规范自身的言行,大力弘扬中国精神,以民族复兴大任为己任,将个人的梦想与中国梦相结合,使中华文化展现出长久的魅力和时代的风采。对于国家而言,要充分采取多种措施,如法律法规、文化体制改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推动文化公益产业的发展,为广大人民提高丰富的精神食粮。

三、如何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

根据我国国情提出的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是党和人民的迫切要求,更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重大战略。时代的强音叩响着中华大地,加强自身的文化建设是时代的需要,更是自身发展的需要。

首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体现在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上,坚持党的领导是开展一切工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障。党的百年奋斗历史表明,中国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人民才能幸福,社会才能欣欣向荣,国家才能走向富强。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坚定不移地跟党走,听从党的领导和指挥,在党出台的一系列与文化相关的指导性文件和规范性文件的引领下,沿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不断丰富和发展。只有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形态中分清主流和本质,找准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而确立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软实力的提升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域的最新情况。意识形态决定了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前进道路,因此必须用好马克思主义文化这一向导,使文化的发展符合中国实际,并能够使大众受益。守好网络意识形态阵地,营造风朗气清的网络空间,大力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意义,发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旗帜鲜明地抵制西方国家“普世价值”的诱惑和各种错误思潮的入侵。学校教育要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结合网络思政教育,让学生时常感受文化的浸润,使民族文化的精髓在学生的心中埋下真善美的种子,更好地指导学生的言行举止。

最后,要树立一个共同的理想,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没有理想、没有信仰的民族是可怕的民族。没有了理想,就意味着失去了精神食粮,丢失了奋斗目标,民族将失去凝聚力,成为一盘散沙。邓小平在《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经常教育我们的人民,尤其是我们的青年,要有理想。”时代青年要以民族复兴为己任,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肩负起国家文化发展建设的重任,把民族的共同理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朝着这个目标不断地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将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有机结合,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也使个人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

结 语

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软实力的提升,关乎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当今社会的发展处在极其关键的节点之上,办好中国的文化事业,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的文化,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互鉴,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也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猜你喜欢

特色国家建设
多部门:建设农村公共厕所要避免盲目建设、重复建设、过度建设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2009年热门特色风味小吃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