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财务分析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思考
2022-11-14舒彦
舒彦
(四川悦衣美萱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00)
一、前言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我国作为重要的经济实体,经济发展水平正逐步提升。在大众创业的背景下,新成立企业的数量逐渐增多,企业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并且在生产经营中面临越来越多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和管理,提升对财务分析的重视。文章主要阐述财务分析为业务决策提供的具体策略。
二、财务分析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准确、全面地反映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
财务分析结果不仅可以从整体上反映企业实际运营管理状况,如企业实际的获利水平、偿还水平等,而且可以反映企业在经营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和瓶颈。在未来的企业管理中,财务分析将发挥不可忽视的指导作用,可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为改进和调整企业管理方法提供指导。
(二)有利于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企业经营管理也是如此。企业长期监测和评价自身的经营情况,能够总结出基本的管理规律。科学、全面地分析企业实际的财务情况,可以更加客观地展示企业实际的经营水平和管理业绩,为企业制定正确的经营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参考,最大限度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
(三)有利于企业有效规避潜在的经营管理风险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机遇与风险并存。企业发展规律与其发展速度呈正比,企业金融活动的开展与资金流动也是如此。一旦出现投资失误和管理滞后的问题,就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经营风险。财务分析可以更加系统、全面地展示企业在具体经营活动中的支出和收入情况,提升企业发现经营管理问题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有利于帮助企业更好地规避风险。
(四)有利于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
企业要想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必须重点分析财务信息中的本、利和量。企业经营人员开展财务分析可以准确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和制定完善的制度并适时调整,从而在生产经营管理中扬长避短,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支出,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为企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指出明确的方向。
三、财务分析的内容
财务分析主要是指以历史财务报表数据为基础,应用一系列科学的方式制定科学、完善的财务指标,最终出具财务报告的过程。具体来说,财务分析工作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
企业的偿债能力包括企业长期和短期偿债能力。偿付能力是反映企业具体财务状况的重要指标。深入分析企业偿债能力,可以充分反映其持续经营发展的能力和经营管理风险,对预测其未来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分析企业的经营效率
企业的经营效率是指企业资产在特定时期内实际的经营效果,以及在单位时间内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完成质量和数量。企业经营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对分析企业的经营管理能力发挥着积极的指导作用。
(三)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
企业获利能力又被称为资本增值能力和资金增值能力。通常情况下,获利能力是指企业在一段时间内实际的收益能力。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开展的最终目标是利用最小的成本投入获得最高的经济收益,因此企业实际的获利能力与其经济效益和经营质量密切相关。
(四)分析企业的营运能力
营运能力比率是企业实际资产管理情况的重要衡量指标,反映企业资产利用效率,其中包括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在企业经营发展中,应收账款和存货所占流动资产比重大,是企业提高盈利水平的根本。因此,分析企业营运能力,就要分析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可以通过存货周转率反映企业存货管理的业绩。通常情况下,周转的次数越多,企业资产利用效率越高,但这并不意味着存货周转次数越多越好。存货周转次数越多,存货水平越低,很容易因缺货而丧失销售机会。企业管理人员在制定存货周转次数的过程中,要重点分析应付账款、应收账款、存货三者间的关系。同时,管理人员要考虑行业总体发展态势,分析企业应收账款与现金需求之间的关系。
四、财务分析的方法
财务分析方法有很多种,企业应根据实际经营情况和主营业务,合理选择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比率分析法以企业财务数据为基础,确定相应的百分比,然后进行有效对比,准确找出其中存在的差异。而因素分析法是一种定性的分析方法,是数据使用人员根据自身的需求选择研究对象,并根据数据实际的变化对数据进行分析。在评价财务分析方法时,要重点考虑企业自身的特征和实际经营情况,从多个方面、多个角度进行综合考量。一方面,使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的方法综合评价与判断企业实际的经营效率、获利能力,进而掌握企业实际的财务状况,为后续财务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重要参考;另一方面,对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情况和各个部门业务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分析,制定相应的财务报表,将综合绩效评价方法和具体价值评价方法有效地融入整个体系中。
五、财务分析中的问题
(一)财务人员水平不足
财务分析是一项烦琐、长期的工作,专业性特征明显。一般情况下,企业要派遣具备相关资质的工作人员负责财务分析工作。但实际上,很多企业为了降低经营管理成本,会聘请缺乏工作经验和非专业人士开展财务分析工作,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工作的实践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导致财务分析工作仅停留在表面,无法充分、全面地展现财务分析工作的意义和价值。除此之外,部分财务人员严重缺乏职业能力和专业素养,在开展本职工作时经常出现松懈怠慢和相互推诿的现象,在实际财务分析中出现严重的失误,与财务分析的本质相违背,这严重阻碍了财务分析工作对企业经营决策发挥作用。
(二)财务分析方法单一
现阶段,部分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仅仅依靠比较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无论哪一种财务分析法,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传统的财务分析方法落后,工作结构固定,具有明显的单一性。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和市场发展目标的变化,这种财务分析方法应用效率低,并且企业并没有在实际经营管理中及时创新和优化财务分析方法。除此之外,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中,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经营情况和现实发展趋势,科学选择相应的财务分析方法。但实际上很多企业并没有做到这一点,这大大降低了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果。
(三)财务分析制度不完善
很多企业在财务分析方面,并没有制定完善、严格的规章制度。在这种情况下,财务人员只能利用以往的工作经验摸索和分析。缺乏完善的财务分析流程和高效的管理制度,会阻碍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贯彻和落实,不利于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效果。
(四)财务分析理念落后
在旧的商业模式下,财务管理人员会重视核算,忽视分析。长期以来,企业财务管理人员一直保持着核算思维,虽然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不得不转型,但仍然保持着这种惯性思维。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时,只停留在表面,立足于狭隘的财务分析,只停留在对历史报表的分析上,预测工作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为人们提供的信息缺乏准确性,不能与企业的实际发展同步。因此,企业作出的决策只能停留在过去,无法取得明显的效果。总体而言,这些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是企业财务人员工作理念落后。
(五)信息工具的应用不到位
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是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必然要求。在信息时代,企业要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打造信息管理平台,实现财务管理升级,更加全面地收集和处理信息数据。在物联网时代,管理信息系统是企业发展的标配,但很多企业对信息化理解程度不够,并未有效利用信息工具指导资源配置和优化。企业信息化建设涉及的范围广、投入较多、风险大,虽然很多企业提升了对信息化建设的关注度,但由于培训力度不足,严重缺乏专业人才,因此无法适应信息化工具管理需求。以往财务分析工作的数据来源单一,仍然以参考传统报表数据为主,大部分市场信息来源于业务部门的收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在财务分析工作中主要结合市场信息,数据来源多元化,但缺乏信息化工具的支持,因此无法跟上市场发展节奏,不能满足大数据发展需求,财务分析效率较低,财务分析工作存在一定的滞后性,结论过于片面,缺乏参考性和前瞻性,无法为企业决策提供必要的支持。
六、财务分析的管理建议
(一)提高财务人员的水平,保证财务分析的全面性
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影响财务分析水平的重要因素。为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企业必须加大对财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力度,适当增加财务部门的财务分析师人数,将重要事务委派给专业能力强的人。同时,保证财务分析人员持证上岗,从而保证财务分析工作的专业性。企业还应加大对财务人员培训力度,定期或不定期组织财务管理培训活动,从根本上增强财务人员的专业能力,及时奖励优秀的财务人员。可以利用职务晋升、进修、绩效、福利补贴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的积极性。除此之外,要不断提升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职责和职业要求的认知水平,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和归属感。针对那些在工作中严重缺乏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的人员,要督促他们改进工作中存在的不足,通过持续学习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从而强化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效能,提升财务分析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二)优化财务分析方法,保证财务分析的科学性
企业在开展财务分析过程中,要根据自身的经营现状和发展需求选择科学、有效的财务分析方法。因此,在开展财务分析之前,要全面分析和调查企业实际发展状况。传统的企业财务分析方法具有明显的局限性和单一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企业要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激励制度,积极创新和发展财务分析工作,并给予财务分析工作足够的支持,持续增强财务分析创新能力。在具体的财务分析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以及不同的业务类型,合理判断和筛选财务分析方法,而不是局限于单一的财务分析方法。
(三)完善财务分析制度,保证财务分析的有效性
在开展财务分析工作前,要制定科学的工作规划,建立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在制定财务分析管理制度时,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要重点考虑企业日常经营情况,有效衔接财务分析工作与日常经营管理工作。在日常经营活动中,有效运用财务数据,从整体角度看待财务分析的作用,充分考虑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立足于企业顶层设计战略,为财务分析的有效开展提供正确的指导。其次,与相关企业对标,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将企业财务制度建设与同行业先进企业比较,积极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根据企业自身发展情况,开发一套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分析系统。最后,根据企业的实际经营行为,灵活优化调整财务分析措施。一个企业的发展是多变的,因此,企业在制定财务分析制度时,必须结合企业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一旦企业发生重大事故,如调整组织结构、并购重组等,要适当调整财务分析措施和财务管理制度,从而保证企业财务分析工作的合理性。
(四)改变财务分析理念,保证财务分析的合理性
企业要重视财务分析在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在思想层面,从传统管理转变为数据管理、系统管理。首先,要做好财务知识培训,不仅要培训财务人员,更要包括企业全体员工,使他们认识到业财融合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管理环境。财务分析人员要在宏观层面掌握市场行情,清楚企业在行业发展中的定位,明确经营方向,并了解企业在发展中所需的资源。在微观层面,明确企业人员配置、产品和客户情况,明确如何布局才能为企业发展提供支撑。除此之外,在财务分析工作中,不能局限于财务数据,要向非财务数据拓展和延伸。
(五)提高信息化水平,保证财务分析的先进性
企业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与大数据的全面对接,为决策提供即时信息。在财务分析中,数据处理是重要的基础,因此从事财务分析的管理会计必须是专业的信息化人才。信息化过程就是优化管理的过程,也是流程再造的过程,为此,企业要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水平,通过提升信息化水平提升数据分析质量和效果。同时,企业要在管理系统中设置非财务信息资源,借助先进的技术,将网络大数据直接集成到系统中,形成分析管理报表,实现管理会计资金流、网络化、信息流等一体化,使数据信息处理工作朝着自动化方向发展,经营决策朝着科学化方向发展。
七、结语
财务分析是企业制定经营决策的重要基础和支撑,在大数据时代,企业要保证财务分析工作与时俱进。一方面,要改变传统的财务分析模式,强化财务指标分析,制定完善的财务分析制度;另一方面,要紧密联系业务,真正实现业财融合,不断提升财务人员的专业水平和职业能力,从而提升财务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