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研究

2022-11-14张嵘嵘

市场周刊 2022年9期
关键词:数据安全制造业转型

张嵘嵘

(南通工贸技师学院,江苏 南通 226010)

一、 引言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倒逼企业转型,企业发展面临重大挑战。 以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数字科技担起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担,逐渐形成“无接触配送”“智能制造”等数字化新模式,数字经济展现出了强有力的抗击能力和发展韧性,在稳市场、复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指出要抓住契机,稳步推进企业、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我国企业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阶段,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发动机,其数字化程度亟待提高。

2021 年7 月我国工信部于《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文件中明确提出从优化布局、增强网络建设、提升算力、稳固产业链、践行绿色低碳发展等方面入手建设新型数据中心发展格局。 目前,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进程全方位、多层次稳步推进,逐步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的发展框架。 在中央,我国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政策,如《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等,给予地方和企业政策方针、实施标准等方面的引导和支持;地方政府积极响应中央的号召,各省市陆续开展促进制造企业转型的项目,如广东省颁布了《广东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1—2025 年)》,聚焦战略支柱产业集群、新兴产业集群;宁波市深入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决策部署等,形成中央、地方上下联动的发展态势。 同时国内领军企业也进一步深化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海尔集团打造了COSMOPlat 平台,奇瑞建立了机器人公司。 至此,我国形成了中央、地方、企业三级联动的制造业转型体系,为推进我国制造业数字化奠定了基础。

二、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理论体系发展还不够成熟,在实践中数字化转型面临很多困难。 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和零壹智库调查发布的2021 年《中国上市公司数字赋能指数》显示,当前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赋能指数较低,且企业之间赋能指数差距也较大,这意味着我国大多数制造业企业在转型中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转型进度较慢。 下文探讨了我国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中面临的挑战。

(一)数字鸿沟

所谓数字鸿沟是指不同个体、组织、企业等在信息检索、分析和应用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差距。从企业数字化转型层面来说,数字鸿沟是指不同企业在利用互联网数据手段推进企业产业优化升级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差异可能源于生产、管理软件的参差、数字信息处理技术的高低等。 随着科技和数据化手段的更新迭代,数字鸿沟已成为我国制造行业较为突出的问题。 多数企业,尤其是发展年限较长的老牌制造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更易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数字化发展模式的认识不够、对数字化转型的必要性重视不足、对数字化转型的看法较为片面,使得数字化转型难以上下协同。

(二)核心关键技术能力不足

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时代,我国制造业仍存在卡瓶颈的致命问题——关键核心技术能力不足。这一问题首先体现在核心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的对外依存程度仍然较高,比如在电子制造领域,高端芯片自主研发能力不足;数控机床等领域中滚珠丝杠等部件仍依赖国外进口。 其次,关键工业软件、工业操作系统市场存在国外垄断情况,我国工业传感与控制系统主要面向中低端市场,高端市场研发不足。 从这方面来分析,我国本土制造企业核心技术水平与国外先进水平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 在福布斯2020 全球品牌榜上,我国仅有中石油、小米、华为、海尔四家企业上榜。 进一步折射出我国关键核心技术积累不足,核心技术难以支撑企业进一步发展。

(三)数据孤岛

数据孤岛有两层含义,一是代表在制造业中,我国大多数制造企业在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应用上、在信息系统的应用上,还存在着较多异构的、尚未打通的节点;二是不同企业之间的数据分享不够。 出现数据孤岛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在大数据环境下,企业对数据的需求和应用更广泛、更深入,数据规模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传统数据中心的存储不足,导致不同部门的不同业务只能部署在不同的数据格中,甚至同一业务的数据也要存储在不同的设备之内。 其二,多数企业,尤其是老牌企业的思想观念较为保守,在数据互联互通上的顾虑较多,使得企业数据共享到公共平台上的积极性下降,工业大数据系统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

(四)数据安全问题有待解决

对企业来说,保护信息安全尤其是核心数据安全是企业的一项重要任务。 当前,制造企业在数据安全问题上仍存在较大隐患。 工业数据往往涉及研发、生产、销售、运营、服务等多个方面,如果数据发生泄露,会给客户及企业带来巨大安全问题。 同时,如果重要数据被篡改,可能会影响城市、国家安全。 随着云化程度的提高,数据风险进一步加剧,企业敏感数据在生成和传播过程中高度依赖于网络和各类信息处理终端,上传、下载过程中存在较大的泄密风险。

在各种信息窃取手段层出不穷、系统非法入侵、商业数据泄密、漏洞攻击等信息安全事件频繁发生的情况下,企业数据安全已成为突出问题。 数据安全事件的发生会给企业造成巨大影响,数据安全问题亟待解决,数据安全管理已成为制造业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 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路径分析

(一)弥合数字鸿沟,战略协同发展

一方面,企业应牢牢掌握5G、互联网、区块链、云计算等大数据信息技术,进一步推进数字技术与产业的深度融合与集成发展,利用数字化手段完成对生产设施的更新迭代,从研发、生产、销售、服务、运营各环节入手建设数字化转型体系,加速推动数字化车间、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型产业模式的建设与形成。 这些技术能够使相关数据与环节更加精准可控,在规避传统模式所带来问题的同时能够实现推动数据向生产力转变。 尤其是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能够加强不同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多主体联动的发展态势,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此外,数字化产业化的格局离不开龙头企业的标榜示范作用,其应充分发挥带头引导作用,通过优先发展智能化项目、研发新型工业互联网平台,带动更多企业参与到数字化转型之中。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弥合数字鸿沟,实现战略协同发展。 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企业管理层应制定清晰的数字化战略目标与愿景,注重企业文化的打造。 要争做数字化转型的先锋,充分发挥带头表率作用,带领各部门、员工朝着数字化方向迈进。 同时,要注意观察总结不同员工在信息技术技能方面的差异,根据差异投入资金、进行分批培训,通过数字教育的方式,不断提升员工的信息技术素养,推动弥合数字鸿沟。

(二)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

核心技术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基本,也展现着企业发展的生命力与前景。 为了进一步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应加大在技术创新方面的资金投入,鼓励与支持研发部门进行智能数据化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严格执行资金使用上的标准与规定。 首先,要抓住核心技术不足这个主要矛盾,制定专项技术攻坚计划,为企业技术攻坚提供制度、资金、人才、资源等方面的支持。 如借鉴国外促进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计划,通过引进优秀人才、成功案例等方式提供技术上的经验与指导。 要进一步加快实施科技成果转化,立足行业优势,实现资源高效应用。 其次,要进一步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加快新一代数据手段的应用,推进工业互联、数字孪生等各类场景建设,通过云平台,摸索出适合自己企业的创新模式和创新路径。 要加快制定技术创新研发等方面的标准,助力智能制造等关键技术的执行,深化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影响力,不断扩展外贸市场。

(三)集成平台促进产业协同创新

在数据开放共享的时代,信息资源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生产要素。 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转变为信息获取、分析处理等方面的竞争。 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初期阶段,为了进一步解决企业的“数据孤岛”问题,提升数据共享的数量与质量,企业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

一方面,应从企业内部出发,采集整合已有数据消除内部信息孤岛,利用最新硬件、软件技术进一步优化存储设备,使用更高级的数据分析方法将数据应用于新项目。 如利用边缘服务器和集成软件堆栈,管理远程站点的工作,在采集数据的同时真正做到保护数据,利用元数据标记新数据,为以后数据处理工作提供便利。 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对企业各项业务流程进行归类整理,并把不同业务系统相连接,秉持绿色、高效的原则构建数据汇聚平台,不断优化企业生产、销售、服务等各项环节,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效益最大化。

另一方面,制造企业应重视聚合、倍增效应的应用,积极接入互联网数据共享平台,切实提高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协同作用,逐渐形成以制造企业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为核心、政府协同治理的新型数据交易共享平台,实现不同要素、产品在不同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共享。 同时,以数据链为基础,利用大数据手段,充分糅合产业链及外部创新要素,提升各制造企业在生产研发、技术水平提升等方面的突破,建设产业链上下协同的研究创造新模式,不断提升平台的专业化程度。

(四)加强数据安全保护体系建设

为了实现数据安全目标,企业可以从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出发对数据安全问题进行风险识别与判断。 首先,在技术层面,通过对突出环节、业务、系统进行风险评估,发现企业在用户管理、流程处理、系统防护、产品研发等方面的问题,针对不同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细化企业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其次,在企业管理上,基于企业制度与标准,对照ISO27001 信息安全体系,配置漏洞分析、渗透测试等技术手段,全面客观地分析核心数据在各种条件下可能泄露的风险与概率,并不断完善企业在制度标准方面的细节。

同时,根据企业风险评估结果,利用现有技术手段,从物理、网络、系统、设施、工业安全等方面出发加强集中管控。 明确各层面所需要的安全技术和机制,充分考虑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与企业战略目标,设定突发情况下安全管理技术演进路线,逐步形成数据安全防控体系。 在建立符合ISO27001 体系标准的数据安全体系后,要进一步跟踪和考量体系运营的效果。 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制造企业才能及时发现风险,并通过制度落实、技术构架等方式达到数据信息安全持续改进的目标,逐步提升企业的风险防控能力。

四、 结语

自2010 年实施两化(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以来,新生代科技与制造企业产品研发、生产、销售、服务等各环节的联系日益密切,工业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 行业内逐渐形成了在生产管理环节企业致力于智造工厂、产品开发上注重智能产品的研发、利用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的新模式、新方向。 工业互联网通过全面互联,赋予制造企业活力,进一步优化升级了我国工业系统。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已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100 余个,如树根互联的根云、美的的M.IoT、徐工的Xrea、华为的FusionPlant 等。 工业互联网系统的不断发展,为我国快速推进制造业产业转型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支撑。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稳步发展,其规模已达39.2万亿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制造业企业转型的机遇与挑战并存。 企业应从实际情况出发,紧跟时代潮流、顺应数字化转型升级趋势,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立足点,加快关键核心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打破瓶颈限制,推进自身数字化转型升级,努力实现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目标,为培育数字时代添砖加瓦。 同时,企业间数字化转型协同联动的实现,有利于叠加、聚合、倍增效应的触发,充分发挥我国互联网大国的优势,为实现制造强国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数据安全制造业转型
重磅!证监会表态:支持房企转型!支持民营房企融资!
统筹发展和安全,加快转型升级
常州钟楼:“老字号”的转型奋进路
冰雪制造业的鲁企担当
部署推进2020年电信和互联网 行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工作
工信部:2021年初步建立网络数据安全标准体系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2019长三角制造业企业100强
数据安全政策与相关标准分享
2014上海民营制造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