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研究

2022-11-14齐子姝郭利敏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22年3期
关键词:环节工程专业

齐子姝,郭 磊,赵 熠,郭利敏

(吉林建筑大学,长春 130118)

1 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国家进行工程专业认证是客观、公正和科学地评价受评学校专业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其专业教育的发展。有利于国家和行业对高等学校工程专业教育的宏观指导和管理,保证和提高专业的教育质量,使其毕业生符合国家规定的申请参加注册工程师考试的教育标准。人才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真正核心的发展动力,国家的创新发展要依靠高校培养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目前我国供给侧改革日益完善深入,高校就业已处于市场选择的前沿,意味着高等人才教育培养应具有更高需求。而目前阶段,高校在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需高等院校、大学生及全社会的共同有效努力,实现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的人才培养的革新。

近些年来我国部分工科高等院校人才教育培养体系更多注重理论教学,而实践环节内容和形式的设置都相对简单空泛,对专业相关部分的建设和针对性改革不够深入完善。面对困境,一些高校在保持专业定位特色优势情况下,深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方案;依托国家和省部级各级科研平台,有效突破人才培养层次水平;深入课堂教育改革过程并关注课程体系过程建设等创新思路方法,由于没有完善措施保障其顺利实施,使学生符合当前单位企业用人需求,提高就业竞争力仍存在障碍。本文首先分析新时期高校在实践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并提出工程专业认证背景下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方案及实施路径,提升毕业生的创新应用能力。

2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工科高校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实践教学环节是工科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部分,特别在完善科学教学体系和革新教学内容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从当前高等学校工程教育体系面临的争议、市场经济下人才预期价值偏差及实践教学成效角度来看,存在以下问题。

(1)高校工科专业理论教学内容更新与实践能力培养需求应良好地衔接。部分高校在教学实施过程中,专业知识教育仍停留在教材上,只关注专业理论知识的灌输,但往往忽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及应用。在新时代背景下工科专业特色应具有技能性和实操性,但目前缺乏实践教学环节对理论内容的加强巩固和拓展,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创新思维,不能有效实现教学改革目标。

(2)实践教学过程设计不合理、不严谨,未能达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际要求。其一,部分实验实践教学内容仍参照理论知识仅仅进行简单重复的练习,未能有效启发学生独立思考,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模式的培养。其二,当前高校实验中心或实践场所甚至创新平台基本学生课内学习场所,特别缺乏与相关学科专业的联系与拓展,限制了学生某一个学科或专业的思考学习,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教育。

(3)目前工科高校教师的选拔大多重视学历及科研能力,而忽视了工程素养及实践能力。高校从教的青年教师往往理论功底强甚至具有留学背景,但仍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将实际工程对象和创新研究结合应用;教师学习阶段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多为参观和施工安装实习,很少有机会充分了解工程系统真正的运行方式;部分优秀学生的毕业论文里也没有完整系统的设计;教师为了晋升职称、申请基金项目,也没时间去做工程实践;做的横向项目缺乏结合实际,很少深入探讨。以上种种原因导致青年教师难以培养工科学生创新应用能力。

(4)缺乏科学合理的实践环节评价方式。目前,高校教学实验实践环节成绩评定基本采用报告结合答辩的形式,这种一直沿用的评价方式,很难真正反馈教学实践效果和激励学生。部分高校没有将科技活动、技术创新、科研任务等与产学结合、科教协同育人平台以及实践教学机制相结合,无法提高人才培养目标达成度和社会满意度。

3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工科高校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改革路径

3.1 注重实践教学内容比例,科学优化课程体系

工科改革和创新教育方法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产出为导向,将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纳入职业从业教育及文化素养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形成多层次、全面的创新课程体系,实施实习实践环节带动创新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并不断更新训练模式及具体实施模型。

3.2 健全平台体系,建设科创基地、文创空间和创业教育基地

拓展常规实验内容,增强与科研相结合的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推进校院两级大学生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工程,建设文创空间,密切与校外企业、孵化器、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共建大学生创业教育基地,推动校企协同育人。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争取外部资源,完善基地条件,加大指导支持力度,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场地、人员、经费、制度”四到位,发挥基地的聚集效应和辐射效应,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良好的硬件设施和完备的软件服务。

3.3 提升师资水平,增强青年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鼓励教师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和指导相关实践

明确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等方面的主体责任,加大对教师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支持力度。积极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专业培训与辅导,提升创新创业教育能力和水平。探索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与途径,避免“硬着陆”、促进“软融合”,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加强优秀导师队伍建设,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选聘知名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行业专家、投资人、优秀校友等作为校外导师来校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指导和培训,帮助学生了解市场与资本,引导学生将专业技术逻辑和市场逻辑紧密结合,提高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水平。

3.4 强化管理和保障,优化体制机制

根据社会和产业人才需求调整优化专业设置,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重要指标纳入人才培养的质量考核标准体系;进一步落实创新创业学分管理办法,优化创新创业学分的考评机制,设置创新创业奖学金,对于在创新创业方面取得突出成果的学生在评奖评优、毕业生推荐等工作中给予优先考虑;支持学生休学创业,实施学分制管理和弹性学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的监督、评价、反馈、改进等质量保障机制。

4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的主要举措

吉林省某地方学校是一所以工学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理、文、管、法、艺、经等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重点建设高校。现有本科生15 000 余人,在过去的近20 年内,其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在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采用了以下人才培养改革举措。

4.1 对标人才培养目标,定期优化培养方案

为适应建筑行业转型升级和工程认证背景下人才培养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分别于2013 年、2017 年、2021 年由教务部门组织开展修订完善专业培养方案的相关工作。新方案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着眼行业发展前沿,重构了课程框架体系。开设建筑设施智能化、建筑环境CFD 技术、暖通空调综合检测技术等跨学科专业选修课,整合相关专项课程设计为综合课程设计;引入工程新技术、新规范,开设建筑新能源等专业前沿选修课;根据学校地处严寒地域的特色,适度增加高效热能供给部分的教学内容。

4.2 建设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系列“金课”

建立一批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的创新创业选修课程,拓宽学生视野,提升学生能力。合理取舍专业基础课、专业课教学内容,整合相关课程重叠部分,开展系列课程建设,建成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暖通空调等6 门省级精品课程;不断创新授课方法,采用慕课、翻转课堂、云课堂、微课、混合课堂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以省级精品课为基础打造4 门校级金课和1 门省级金课;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驱动,实现实验室全面开放,开发科技创新实验项目22 项。编写适应课程改革需求的专业辅导教材5 部。

4.3 加强学习过程管理,规范创新创业教学关键环节

强化教师课堂教学主导作用,加强学习过程管理,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强调对课前预习、平时作业、课外阅读、课外讨论和期中考试五个环节的考评。严把毕业出口关,不断完善毕业设计(论文)管理办法。充分发挥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作用,不断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创业就业助理、班级创新创业委员三级管理体系功能,形成齐抓共管、全员参与的工作局面。

4.4 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将双创教育融入教育教学体系

通过“互联网+”“挑战杯”和“节能减排竞赛”等综合竞赛增强学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科技发明、团队合作、实践操作能力。通过“CAR-ASHRAE 学生设计竞赛”“美的空调设计竞赛” 等专业学科竞赛坚实学生理论基础知识,加强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开发和使用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对复杂建筑环境问题进行预测和模拟,并加以验证的专业综合能力。近5 年来,本专业学生参与各类省部级以上竞赛和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121 项,400 余人次,获国家级和省级奖励47 项。

5 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保障体系及成效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作为校、院、系三级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一环,建环专业制定了6 项教学质量保障文件,建立覆盖各教学主要环节的质量标准,实施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采取定期和随机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和教学基本建设的过程进行全程监督监控,定期检查贯穿期初、期中、期末三个教学时段,随机检查主要以专项检查形式开展。

5.1 建立课堂质量保障体系

实施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和学生课堂质量信息员制度,对教学大纲、试卷、授课等重点环节进行常态化检查评价。近5 年在学生评教和督导检查中,专业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均达到优秀等级。

5.2 构建实践教学环节校企协同保障机制

聘请知名公司、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企业家、技术专家、投资经理以及省内外优质的创新创业师资来校开展创新创业讲座和报告。设立了由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和专业教师组成的督导组,对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监控。校外实习基地指导教师评价本专业学生上手快、能力强、善创新、质量高。

5.3 强化监控结果反馈环节,构建教学质量闭环体系

利用学校质量监控数据,定期组织教学讨论;通过座谈形式加强师生沟通、校企沟通;实施学业预警制度,督促学生自主学习。综合分析校内外评价结果,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提升的激励机制。通过积极参与优秀教学团队评建、教师讲课比赛,提升了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

通过进行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制度,结果良好。专业建立了系统完善的就业跟踪反馈机制。采取调查问卷和走访等方式开展调研工作,年均发放问卷300 余份,走访毕业生80 余人次,走访用人单位30 余次。用人单位反馈资料显示: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独立工作能力较强,能够较快胜任专业工作。毕业生从事本领域工作占比95%以上,许多优秀毕业生成为本领域技术和管理骨干,部分受到国家、省和地市级表彰。思想作风朴实、适应艰苦行业能力强。毕业生在中交、中建等大型国企参与“一带一路”等援建项目多项,在工作中表现出吃苦耐劳等良好的品质。

在2019 年专业认证反馈中,评估专家组对人才培养给予高度评价:政治思想教育与学风建设卓有成效,毕业生具有热爱祖国、关心社会、努力学习、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毕业生在系统性和空间概念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学生积极参与工程师注册活动,在国内建筑设备工程界发挥了组织和引领作用。

6 结语

本文以面临的问题为导向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下高校创新人才培养进行研究,提出了实践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路径。以吉林省某地方高校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通过近20 年的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加强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具有积极成效。对毕业生培养质量进行跟踪调查和外部评价,结果良好。毕业生在业内相关领域走上重要工作岗位,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环节工程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必要的环节要写清
在农民需求迫切的环节上『深耕』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子午工程
现代学徒制管理模式及其顶岗实习环节
工程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