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APP”模式下的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策略

2022-11-14左家凤

商业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瑜伽体育课程

左家凤

(安徽体育运动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合肥 230052)

新一轮体育课程改革力求用情境化、生活化、活动化、趣味化学科育人的课程设计,突破原有课堂中知识技能传授学科知识中心论的藩篱。新时代,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设计不断开拓边界,生活教育、智慧教育、生命教育、混合式教育、生态教育等新型教育模式应用力度与宽度日益增长。但是,在新理念新方法新工具融入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同时,也对原有教育生态结构造成新的冲击,提出了更多的发展要求。因此,这就需要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积极转变思维理念,探索合理应用新工具、新技术、新理念创新课程教学模式的逻辑理论与操作路径。

一、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推行“互联网+APP”模式的时代背景

(一)高校体育教育信息化建设趋势

近年来,与高校体育事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不断出台。从《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到《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这些政策文件既为新时期体育教育和产业发展规划了新的蓝图,同时也为新时期高校体育教育教学描绘了新的图景,即在工业社会4.0时代和教育信息化2.0时代交织的特殊背景下,利用基于网络技术、信息技术、数字技术的原生态构成和具体产物,来重构高校体育教育教学育人形态,拓展体教融合空间、方法以及主体,全面改善体育教学基础设施与人才培养模式。

(二)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内涵式发展需求

内涵式发展是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时代主题,是高校瑜伽课程发展的主导性要求,主要作出了以下要求:在内部生态上,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应关注内在教学质量的提升,坚持“强化特色、创新发展”的原则,落实好立德树人、传道授业的育人任务,通过打造生活化趣味化的瑜伽课程教学情境、建构指向运动技能深度学习的瑜伽课程教学评价体系、改进瑜伽技术动作教学方法等措施,促进学生瑜伽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形成;在外部环境上,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应着眼于外部支撑关系的调整优化,及时对接前沿数字科技,形成多元主体支持、丰富资源共享的良好生态,不断拓宽和加深瑜伽课程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增强体育发展内生动力。

(三)瑜伽类APP繁荣发展

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在线健身市场规模达3697亿元,同比增长17.5%。预计2022年我国在线健身市场规模将超4000亿元。随着在线健身行业市场的全面火爆、社会公众体育健身意识的日益高涨,以及国家对体育产业事业的政策支持,瑜伽类APP迎来更多生存机会和发展空间。从当前瑜伽类APP发展情况来看,瑜伽类APP数量较多,包含每日瑜伽、健身瑜伽、fittime、瑜伽宝贝、练瑜伽、莫比瑜伽、恋练、UTeacher、辣妈瑜伽等海量APP品牌,且瑜伽类APP服务功能日益完善,包括线上课程、瑜伽电商、垂直社群和线下教学业务等业务,打造出个性化瑜伽训练定制、高清教学视频、身体健康调理、瑜伽身体能力测评、导师语音指导等多场景功能,为高校瑜伽课程教学推行“互联网+APP”模式提供了平台优势。

二、“互联网+APP”模式下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的优势体现

(一)汇聚外部瑜伽数字教育生态资源

在线教育资源是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变轨超车的重要支撑。面对在线资源建设层面,“互联网+APP”模式师资力量众多,课程资源丰富且形式多样,包括阿斯汤加、哈他、流瑜伽、阴瑜伽等类型瑜伽课程,提供智能课表、在线答疑指导、好课推荐、名师课堂、零基础入门等方面的教学资源,涉及直播教学、新形态瑜伽资源、电子课件、一对一教学等多种类型。对于高校瑜伽课程教学而言,“互联网+APP”模式有助于以互联网技术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的充足,构建新型的在线教育资源储备,加强高校师资与业界师资相融合。

(二)赋能瑜伽教学构建多样化应用场景

“互联网+APP”模式兼具“教育”和“信息化”的属性,覆盖瑜伽健身的教、学、考、管全流程。依托“互联网+APP”模式,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可借助瑜伽类APP、互联网技术,开创混合式瑜伽课程教学合作“新空间”,在线上还原教师传授、师生交流等真实场景,设计开发更多复杂瑜伽教学情境,建立走向深度学习的多次性多元性的教学评价体系,实现教学场景的多情境交叉与在线场域共建,打造“高校主体、互联网支持、APP参与”的新型教育方式,为创新基于互联网的瑜伽教育服务新模式,推动学生瑜伽知识与运动技能水平由零散到完整发展,乃至构建“三全”教育教学体系提供新的解决路径。

(三)推动瑜伽教学智慧化生活化转型发展

如何将体育课程与移动互联网语境有机结合,是体育教育者无法回避的一个现实问题。“互联网+APP”模式能够将高校瑜伽教学或学生瑜伽体验置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中实现,增加瑜伽课程的趣味性、参与性,克服因环境因素对学生瑜伽学习积极性、瑜伽实体课堂教学实效性带来的短板限制。以每日瑜伽为例,当新用户注册之后,APP会向用户询问“你的性别(男、女)”“你当下的体型接近于(偏瘦、偏胖、匀称)”“你的目标体型(健康匀称、线条紧实、肌肉饱满)”“你所处瑜伽阶段(新手、初级、中级、大师)”等个人身体状况与瑜伽运动期望,生成私人的运动方案,并为用户提供多样化、立体化、局部化的针对训练。如此一来,既可帮助他们独立完成活动,也可推进他们的自适应学习。

三、“互联网+APP”模式下的高校瑜伽课程教学路径——以每日瑜伽为例

(一)树立混合式模式的教育理念

混合式教学强调的是在恰当的时间应用合适的技术达到最好的教学目标,这与布鲁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的思想和目的不谋而合。为了推动互联网+APP模式在高校瑜伽课程教学中的应用,高校瑜伽课程教师要意识到“互联网+APP”对瑜伽课程教学效果的功能与价值,形成混合式模式的教育理念,勤学勤看学科类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理论成果、典型案例、实践设计,积极进行“互联网+APP”模式的教学框架设计或课题调研,确保教育理念不掉队;也要勤用善用会用瑜伽类APP,熟悉并掌握瑜伽类APP的服务功能与使用技巧,探索适宜瑜伽课程课题教学或在线教学的视频资源、图文资源、个性化测评工具以及趣味性游戏。

(二)打造开放发展的课程内容

首先,设计建构性学习的课堂环境。针对瑜伽课程教学目标与课时安排,把握课程内容组织、设计的层次性和关联性,对APP内的练习精讲、每日一听、动作库、零基础入门、名师课堂等海量资源进行筛选评估与应用,讲述清楚其中的关键节点,走向小单元知识结构教学,并将体态评估、体式小优势、测评中心引入课堂教学,创设复杂运动情境,让学生明确自身当前瑜伽水平,丰富课堂教学氛围。其次,基于网络的在线教学。按照与教学安排同步的原则,以每日瑜伽、即时通讯软件为教学工具,在综合考量班级学生兴趣爱好、身体素质、瑜伽水平等情况的基础上,带领零基础的学生学习APP首页界面零基础入门知识,科学选择冥想放松、柔韧提升、体态打造、借鉴提升、每日一听等模块资源,为学生推荐名师课堂上的优秀教学资源。借助APP涵盖的社区功能,以个人界面中的我的结伴功能为指向,开展项目的网际协作学习,引导学生创建或加入小分队,实施具有针对性或合作性的瑜伽项目练习。同时,在进行APP网络在线教学时,也要向学生提出问题,带领学生按照预先选择的瑜伽资源进行每日学习,并录制每日练习的视频,通过分析录制视频中学生瑜伽舞蹈动作流畅性、吃力程度、展现效果,提供讨论和合作学习空间,并积极进行在线答疑、评测。

(三)构建多元导向的评价体系

“互联网+APP”模式下的高校瑜伽课程教学要中注重数据驱动作用,关注学生的瑜伽锻炼过程,强化激励与发展功能,把学生在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数据信息纳入考核评价指标,建立面向学习过程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具体而言,以档案袋评价为评价手段,以课堂学习和APP学习过程为数据收集来源,将学生学习过程与学习效果为指标,引导学生定时定项的展开测评。在瑜伽APP场域中,向学生推荐每日瑜伽APP,依托瑜伽APP自带的测试工具,利用个人界面中的测评中心和练习界面的参数数据,展开对学生瑜伽技能水平的测试,将其中的累计时长、练习天数、消耗千卡、体态测试(颈部、肩部、背部、胯部、腿部等)、综合测评(身体柔韧)等数据纳入档案袋;收集APP个人界面我的等级模块的相关信息,将签到、完成课程练习、浏览课程内容、完成计划练习、完成一次结伴、帖子被举荐等数据纳入档案袋;除此以外,也要将学生在实体课堂之上的发言次数、发言内容、阶段成绩、作业和自测的成绩等学习信息作为评价依据。

四、结语

高校瑜伽课程教学应用“互联网+APP”模式,是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创新举措,也是提质增效的有效方法,能够促使学生在记忆、理解已有瑜伽课程知识与动作框架中同时,获得对瑜伽理论、艺术和技术的理性和感性的认知,提升对瑜伽艺术的心理和行为投入。因此,高校瑜伽课程教学理念应当树立线上线下相结合、丰富和拓展课程意义的混合式教学理念,推进“互联网+APP”的渗透教学。

猜你喜欢

瑜伽体育课程
山羊瑜伽
原始感瑜伽工作室
Hello White瑜伽馆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迎接瑜伽日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我们的“体育梦”
自行车的发明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