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新疆开放大学为例

2022-11-13郭玲玲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创业项目意愿教育

郭玲玲

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研究——以新疆开放大学为例

郭玲玲

(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工作处,新疆乌鲁木齐,830001)

2020年至今,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两次参赛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取得一定成绩,进而掀起了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的高潮。对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路径的研究,从创新创业教育历史推进过程和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内涵及价值的探析入手,结合2021年新疆开放大学各分部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调查数据,发现新疆开放大学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对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理解较为狭隘、师资发展滞后、创业热情高涨但实践创业学生不多等现实问题;要从学校层面树立创新开放的教育育人理念、加强校企合作、优化课程设置、成立专门工作室、培育创新创业价值观,从学生层面针对不同学生群体分类提出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路径。

开放教育;创新;创业;能力提升

一、问题的提出

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要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和素养培训,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信息服务[1]。在教育部的支持下,2020年,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初次参加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1银5铜的好成绩;2021年,国家开放大学办学体系参加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得5金8银16铜的好成绩。这表明,开放教育在创新创业方面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参加创新创业大赛,不仅能展现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水平,推进开放教育教育改革,锻炼队伍,而且也弘扬了创新创业正能量,帮助学生锤炼意志品格,增强实干本领。

目前,学术界关于创新创业的研究视角主要集中于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2]、价值观的引领[3]、创业型教育师资[4]、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5]、创新创业能力评测[6]、创业教育的实现路径[7]、创新创业基地建设[8]、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9]等,但已有研究主要聚焦于普通高校学生,对于开放教育群体关注不足。但开放教育办学体系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表明开放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仍十分值得关注。本文以新疆开放大学为例,从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的现实困境出发,剖析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发展路径,以进一步提升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二、开放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价值

(一) 开放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

2010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首次正式使用“创新创业教育”的概念。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讲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10]。2015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了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布局。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不均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11]。2021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从国家十余年来关于创新创业的提法来看,创新创业是时代大势,创新创业教育也是我国教育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综合概念。对于创新创业教育概念的理解,本文采用王占仁等人的观点,“广义上的创新在本质上指的是现实的人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12],我们理解创新时,应该从广义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创新不一定与技术有关,甚至根本就不需要是一个“实物”[13]。广义的创业,本文采用安徽省委宣传部印发的《全民创业读本》上的概念,“创业是人们为了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而进行的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创造财富、谋求发展的实践活动”[14]。从概念分析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关注的是人和实践活动。其实,创新创业教育本质就是实践教育。提出实践教育学主张的当代著名教育家鲁洁认为,“教育是人之自我构建的实践活动”[15],“教育所期待的不仅是在实践活动中力图去超越现存的生存环境,努力创造更好生活的人,同样也是在思想和意识中不断去探寻人的存在意义、理想和目的,寻求精神和思想超越的人”[15]。鲁洁先生倡导在实践活动中去超越,何尝不是一种以生活为根基的创新。本文基于实践活动的本质和基本规律,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包含两个维度的教育内容:一是精神教育,目的在于激发教育对象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实践操作能力教育,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5]。

理解开放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我们首先要分析开放教育学生的特点。开放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和职业教育,开放教育兼有成人教育与网络教育的双重特点。开放教育学生均为成人学生,大多已就业[16],其在工作经验、生活阅历、社会实践等方面具有独特性。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开放教育学生来说,是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维持现有工作,提升工作能力,收获职业幸福感,进而得到晋升。教育是要培养“大写的人”[17],成就人,通过培养人而展现可能生活,使生活变得更美好、更值得去过”[18]。创新创业之于开放教育学生,属于职业规划的内容,学生在现有岗位上提出有益于工作的新技术、新方法是创新;有了更好的职业规划之后离开现有岗位进行个人生产经营、组织管理的实践活动,就是创业。对于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是职业选择。结合以上概念,本文将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的内涵概括为:职业人为了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发展和创造的实践活动。将开放教育中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界定为:保证职业人拥有为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进行发展、创造的实践能力教育。

(二) 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价值

一是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契合“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的时代需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的新年贺词中说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现实需求,也是新时代的需求。开放大学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守正创新,砥砺奋进,才能更好地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

二是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符合我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教育部颁布的《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经济社会和国家发展战略需要产生的一种教学理念与模式[9]。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为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而进行发展和创造的实践活动,实践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为我国的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支撑。

三是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满足我国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目标的总体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政策导向和重点要求[19]。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学生发展、提高实践能力的教育,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容之一。

四是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中蕴含的理念表明,创新创业可以成为职业选择的一种方式。同时,创新创业过程中形成的勇于创新、艰苦奋斗等价值观是学生在工作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备素质,符合学生的生活诉求、现实需要。

三、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开放教育体系第一次通过创新创业大赛进入大众视野,是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当时开放教育体系仅27个分部、学院参加了比赛,取得了1银5铜的好成绩;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开放教育体系共计32个分部、学院积极参加比赛,更是再创佳绩,拿到5金8银16铜。较上一届参赛情况,开放大学参赛单位增加了近50%,成绩上也有较大提高,获得金奖数量占大赛金奖总数的9%。然而,成绩不能简单归功于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很大程度上,功劳要给予我们开放教育学生自身及学生自身持有的资源。分析获奖情况,我们发现大多数获奖者集中在某几所开放大学。就新疆开放大学而言,从2020年的不战到2021年的不胜,尽管有了从无到有的突破,但受制于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止步于校赛。

为总结经验,确保在创新创业方面有所成就,在2021年10月,新疆开放大学对全疆办学系统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情况开展调研。

(一) 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的现状

1.样本情况

我们抽样选取了22 000人,有效回收问卷21 978份。表1显示了本文创新创业项目情况调研的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经数据分析发现:在是否有创新创业项目的调查中,仅有1 780人(8.1%)表示有创新创业项目,其中811人(45.56%)注册有公司,969人(54.44%)表示“暂无,尚未注册公司”;20 198人(91.9%)没有创新创业项目;在对没有创新创业项目的20 198人的深入调查中,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占比26.59%,73.41%的学生没有创新创业意愿。

表1 创新创业项目情况调研描述性统计结果

2. 数据分析

表2 有创新创业项目者概括的项目内容高频词汇

表3 有创新创业意愿者概括出的创新创业内容高频词

为进一步了解有创新创业项目者与有创新创业意愿者数据之间的联系,本文对有创新创业项目及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统计,得到表4。有创新创业项目频数的标准差为8.191,表明创新创业项目较为集中;有创新创业意愿频数的标准差为239.787,说明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分布范围较广,创新创业内容较为丰富。

表4 有创新创业项目及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的描述统计结果

本文对有创新创业项目内容高频词与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做Pearson相关性分析,将有创新创业项目内容高频次的频数与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次的频数作为检验变量,得出两者相关性,见表5。方差0.007<0.05,相关性显著,表明有创新创业意愿者与有创新创业项目者之间存在相关。

表5 有创新创业项目及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相关性的后验分布特征

(二) 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创新创业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开放教育学生缺乏创新创业意识。主要表现为:仅有1 780人(8.1%)表示有创新创业项目;20 198人(91.9%)没有创新创业项目,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占比26.59%(5 370人),73.41%(14 828)的学生没有创新创业意愿。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疫情对经济造成了冲击[22];一方面是开放教育学生多为在职,受经济环境的影响较大,且创新创业风险承受力较低,因而保持现状是大多数人的选择;还有就是开放教育创新创业体系未充分建立,教育资源紧缺,师资力量也较为薄弱。就新疆开放大学而言,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师一般是工作人员兼职,同时聘用创新创业方面的专家作为顾问,对创新创业项目指导打磨。受制于体制建设、薄弱的师资力量,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缺乏理论教学,理论指导实践无力,以上短板必然引发开放教育对学生的现实关怀不足。基于此,开放教育学生普遍缺乏创新创业意识。

二是开放教育学生对创新创业概念理解狭隘。新时代创新创业的概念内涵丰富,不仅包含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服务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市场创新、渠道创新等创新内容[23],也包含基于某一点或几点创新而进行的创业活动。然而,从新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主要停留在传统行业,他们普遍将开公司、开服装店、做电商、做餐饮、做美容服务等认定为创新创业,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等方面鲜有涉足;甚至在有创新创业项目者概括的项目内容高频词汇中出现了“单位职工、行政人员”(2.32%)、“教师” (1.68%)等内容,出现了将就业等同于创新创业的误区;同时,有创新创业项目者与有创新创业意愿者都将创新创业简单理解为传统实体创业,狭隘理解概念。究其原因,主要是创新创业教育局限于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范围,社会层面尚未形成创新创业教育的大众认知,缺乏完整的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等。

三是创新创业项目多集中在传统行业,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表达出的创新创业项目也多为模仿创业,创新性不足。由表2可知,有创新创业项目者概括的项目内容高频词汇大多为养殖(4.53%)、汽车维修(4.11%)、房地产公司(3.37%)、服装店(3.26%)、传媒(2.74%)、工程(2.53%)等传统行业内容,对互联网(2.11%)、软件开发(2.53%)等科技类产业鲜有涉足;表3中,有创新创业意愿者概括出的创新创业内容高频词主要集中在“超市”(6.47%)、“服装店”(4.81%)、“餐饮”(3.44%)、“娱乐行业”(2.52%)、“电商”(2.38%)等服务业方面;表4中,有创新创业项目及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的描述统计显示,有创新创业项目频数的标准差为8.191,创新创业项目较为集中,多停留在传统行业;有创新创业项目及有创新创业意愿高频词相关性的后验分布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见表5),两者相关性显著,有创新创业意愿者的创新创业思维局限于现有行业,创新性不足。创新创业项目多集中在传统行业,主要是因为传统行业产业链较为成熟,模仿难度低,并且投资收益可预见性强,加之中西部发展不均衡,政策支持力度有差异,这都对创新创业项目的选择产生了影响。

四是创新创业内容较多,但开放教育学生实践创业的能力有待考量。由表1可知,暂无创新创业项目的20 198人中,5 370人(26.59%)表达了创新创业意愿,通过表3可知,有60.1%的学生较为完整、有效地表达了创新创业意愿:其中22.14%的人表达了创业的意愿,5.63%的人表达了注册公司的意愿,但是他们的创新创业热情仅停留在想象酝酿阶段,并不够成熟;其他能够具体表达自己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其创新创业内容主要停留在门槛较低、投资相对较少的传统行业,如超市(6.41%)、服装店(4.81%)、餐饮(3.44%)、开店(3.22%)等,考虑当前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及行业发展成熟度较高等,这种投资传统行业的模仿创业其操作性、实践性都有待商榷。由此可见,开放教育学生尽管创新创业内容较多,但是实践创业能力有待考量。

四、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对策

在对新疆开放大学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情况的调研中,我们发现两类问题:一是已有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不多;二是暂无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针对以上问题,本文从学校、学生两个层面提出建议。

(一) 学校层面

1. 增强学校主体责任意识,创新开放的教育育人理念

自2010年“创新创业教育”概念被提出之后,十几年来,国家的政策支持、配套措施都在不断地完善,高校作为培育人才的主阵地,在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上更是义不容辞。对于开放教育来说,开放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有自己独特的内涵。以新疆开放大学为例,对于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一是学校应增强主体责任意识,加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顶层设计,制定措施强化制度保障,增强实践教育,建立实践导向的培养体系。二是树立开放的教育育人理念,建立崇尚创新、包容失败的教育氛围,培养学生的奋斗、创新精神,启迪和培养学生的企业家精神,引导学生为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业。

2. 畅通教育机制,加强校企合作

创新创业是突破现有资源的桎梏,创造机会或者资源的行为。创新创业教育应该不局限于课堂,要广泛调动企业及其他人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进而有效汇聚创新知识资源;学校要及时收集和发布政府的创新创业信息,形成政府、高校、企业等的资源合力与知识连接。开放大学要积极探索校企双元育人模式,深化校企融合,推进产学研理念深入人心,建立可操作的创新创业教育流程模板;邀请知名企业家、杰出校友等成功人士进入校园[24],就创新创业话题与学生面对面交流,推广成功的创新创业模式,形成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能力培养的长效机制。

3. 优化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培育

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学校各方面的配合,着重于课程设置与师资培育。在课程设置上,学校要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各学科专业规划建设,将理论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各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实践类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程[24]。以新疆开放大学为例,可在一体化平台上建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微视频资源,此项措施解决的是创新创业知识传授问题,可以在学生中普及创新创业知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创新创业内涵,涵养创新创业意识。同时,继续改革管理制度,出台配套的冲抵学分文件,对学生的专利申请、论文发表等进行学分置换。

在师资培育上,注重开放教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开放教育教师的职后教育,可通过依靠政府政策支持,获得创新创业教育知识和指导资源;与企业合作,通过挂职等形式,了解企业的成功实践,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总结,进而提高师资水平。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师资培育不可能一蹴而就,结合自身办学特殊性,注重产学研与校企合作,并联合众创空间平台、社会研发机构,吸收优秀的创新创业专家、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以及行业翘楚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团队,进而有效培育开放教育学生在现有岗位上进行自主生产经营、组织管理、创造财富、谋求发展的创新创业精神。

4. 树立创新创业价值观,加强创新创业信息服务

创新创业价值观是对创新创业认知和一定社会责任等要素形成的相对稳定的价值取向[3],是个人发展价值和社会责任价值的统一。学校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时,不单单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知识,引导学生树立意识,形成创新创业价值观;还要向学生分享实时的创新创业信息,形成动态更新的创新创业知识库、经验库、信息库。开放教育要走出一条自己的路:根据开放教育学生特点,推动学生在现有岗位上创新或为追求幸福生活、为实现理想进行创业,走好开放教育学生特有的就业再创业的道路。

(二) 学生层面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了学生从事创新创业活动的基本素质,对促进开放教育学生创新创业意愿和创新创业行为的产生都具有重要作用。对学生而言,已有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暂无创新创业项目但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及暂无创新创业项目也无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其相应的提升对策是不同的,本文针对这三个群体分别讨论。

1. 已有创新创业项目学生的提升对策

对已有创新创业项目的学生而言,如何提升自身的创新创业能力,确保创新创业项目走稳走远,是他们关注的焦点。如何提升此类群体的创新创业能力,强化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一是教育学生树立奋斗志向,勇于超越自己,持之以恒,充满韧性,坚持奋斗;二是在实践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直面竞争,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寻求政府、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等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扶持;三是创业坚持。有研究认为,创业成功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创业坚持,创业坚持对创业成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5]。创新创业者在逆境和困境中选择坚持,努力创造更好的生活,成就自己,服务社会,真正让创新创业成为职业选择。

2. 暂无创新创业项目但有创新创业意愿学生的提升对策

创新创业知识素养是创新创业实践的必要条件,只有具备创新创业知识,创新创业能力才能得到提高,进而提升创新创业意愿,增强创新创业成功的可能性。对于暂无创新创业项目但有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而言,在拥有基本的创新创业素养后,一是可选择实践类的创新创业课程来强化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二是要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保持求知欲,博学慎思、明辨笃行,善于发现问题,勇于探索;三是及时关注政府、学校及其他社会组织发布的创新创业信息及扶持政策,积极参加创新创业技能大赛,最终实现由创新思维向创业实践的转化。

3. 暂无创新创业项目也无创新创业意愿学生的提升对策

对于暂无创新创业项目也无创新创业意愿的学生来说,首先是认真学习学校开设的理论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不断涵养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创新活力;其次是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创新创业活动,向知名企业家、杰出校友学习,学习其思维方式、处事风格,开阔视野,遇到问题尽可能突破惯性思维,解决问题时求新求异,进而形成受益终身的习惯和能力,为提升工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使生活变得更美好。

五、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提出的人才培养要求的现实需要,是时代所向。文中提出了开放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对开放教育学生而言,创新创业是在已有工作基础上的职业选择,是为幸福生活和服务社会而进行的有目的的发展和创造;开放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主旨恰是为了保证学生拥有发展、创造的实践能力。笔者相信,经过新疆开放大学办学体系的共同努力,在下一届的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上,新疆开放大学定能勇创佳绩。

[1] 进一步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N]. 人民日报, 2021−10−13(3).

[2] 王游. 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哲学观的思考[J]. 广东社会科学, 2013(1): 112−117.

[3] 宋妍, 王占仁. 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价值观的引领[J].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7(11): 52−57.

[4] 王占仁, 常飒飒. 欧盟“创业型教师”教育研究[J]. 比较教育研究, 2017, 39(6): 20−27.

[5] 王占仁. 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J]. 高校辅导员, 2018(1): 18−21.

[6] 白秀银, 李忠阳. 基于数据挖掘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测评系统设计[J]. 现代电子技术, 2021, 44(20): 37−41.

[7] 孔洁珺, 王占仁. 以文化为载体的大学生创业教育实现路径[J]. 中国高等教育, 2019(10): 43−45.

[8] 崔艳艳.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基地建设的现状及路径优化[J]. 教育与职业, 2021(19): 63−67.

[9] 夏雪花. 新时代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途径探析[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21(8): 136−140.

[10] 习近平. 在欧美同学会成立一百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 2013−10−21(002).

[11] 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 人民日报, 2020−10−30(1).

[12] 王占仁. 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义与周边关系论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8(1): 21−26.

[13] 彼得·德鲁克. 创新与企业家精神[M]. 蔡文燕, 译.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14] 中共安徽省委宣传部理论处. 全民创业学习读本[M].合肥: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06.

[15] 孙莉. 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逻辑、问题与路径[J]. 教育与职业, 2021(20): 66−71.

[16] 郭玲玲, 严菊婷, 李春艳.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与分析——以新疆广播电视大学为例[J]. 新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1, 25(3): 14−18.

[17] 鲁洁. 道德教育的根本作为: 引导生活的建构[J]. 教育研究, 2010(6).

[18] 檀传宝. 成就大写之人的教育学——鲁洁教育思想素描[J].教育研究, 2021(4): 153−159.

[19] 孙绵涛, 李莎. 提升教育改革效能, 完成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大历史任务[J]. 教育与教学研究, 2021, 35(1): 62−72.

[20] 孙清兰. 高频词与低频词的界分及词频估算法[J]. 中国图书馆学报, 1992(2): 78−81, 95−96.

[21] 张雪梅. 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的主题分类表构建及主题分布规律研究[D]. 长春: 吉林大学, 2018.

[22] 洪竞科, 王小苑.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中国经济波动与减排效益研究——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J]. 工业技术经济, 2022, 41(1): 132−141.

[23] 知乎. 知乎话题·创新创业[EB/OL]. (2021−11−25) [2020−02−22]. https://www.zhihu.com/signin?next=%2F.

[24] 辛冲, 陈新, 李琳, 等. 实践类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和创业行为的影响——基于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9(2): 103−117.

[25] 翁清雄, 杨渊, 赵海媛. 创业坚持研究综述与展望[J]. 创新与创业管理, 2019(2): 74−87.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open education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Taking the Open University of Xinjiang as an example

GUO Lingling

(Students’ Affairs, The Open University of Xinjiang, Wulumuqi 830001, China)

Since 2020, the national open university system of China twice took part in China Intern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 ”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and made certain achievements, then open university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research focuses. The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open university students’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starting from the historical promotion process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onnotation and value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open university. Based on the survey data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of open university of Xinjiang students in 2021,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igh-frequency words with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and willingness to innovate and entrepreneurship are described and counted. At the same time, taking the frequency of high frequen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and the frequency of high frequenc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willingness as test variables for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it finds some problems in the Open University of Xinjiang, such as lagging teacher educa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sufficient knowledge transfer, lack of practical care for students, narrow understanding of the concep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nd lack of innovation, high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 but few practical entrepreneurial students, etc.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of open university students from two aspects it establishes, one is from the school level, by clarifying the education concepts of innovation and opening, strengthening cooperation between universities, optimizing the curriculums, establishing special studios and foster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values. Another is from the student level, proposing countermeasures according to different groups.

open educatio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bility improvement

G640

A

1674-893X(2022)04−0079−09

2022-01-05;

2022-05-30

郭玲玲,女,河南滑县人,新疆开放大学学生工作处讲师,主要研究方向:教育技术学、远程教育研究,联系邮箱:822104900@qq.com

[编辑:何彩章]

猜你喜欢

创业项目意愿教育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农民工城市落户“意愿—行为”转化路径及其机理研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西藏大学农牧学院首届大学生创业项目通过立项资助
创业生态及孵化器深耕“互联网+”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