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以中南大学为例

2022-11-13傅晓燕侯先绒李瑶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4期
关键词:中南大学英语课程核心

傅晓燕,侯先绒,李瑶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以中南大学为例

傅晓燕,侯先绒,李瑶

(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长沙,410083)

21世纪的中国教育,聚焦于核心素养培养,对大学英语课程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针对新的形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树立核心素养培养理念,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加强大学英语类课程的建设,构建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同时,针对大学英语教学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及现有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关键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路径与教育教学方案。在教学资源建设,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构建,“教、研、学、赛”一体化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机制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的探索与研究。实践表明,全方位、体系化的课程建设,能有效提高大学英语教育质量,培养具有核心素养的国际化人才。

大学英语;核心素养;课程建设;方案;成效

随着全球化程度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21世纪的国际竞争已由浅层次的基于生产力水平或工业化水平的竞争,转向了更深层次的以人才为中心的竞争。什么样的人才能融入未来社会和参与国际竞争?哪些知识能力和素质能确保个人幸福的同时推动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是各国教育部门和教育研究者都在认真思考的问题。21世纪的中国教育已从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转向以核心素养培养为核心。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和质量要求,推动跨学段整体育人、跨学科综合育人”[1]。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北京发布,提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并指出核心素养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并细化为“健康人格”“家国情怀”“国际认同”等十八个方面[2]。核心素养的提出及其具体内容和要求的细化,契合了新的时代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为21世纪的中国教育“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3]指明了方向,彰显了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利于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同时,对我国各阶段的教育体系设计、课程改革、教学教研、评价管理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大学英语教育在核心素养培养中的作用与地位

作为我国教育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英语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济腾飞和中国成功融入世界、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那么,英语教育将如何满足新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2018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将高中英语教育如何“立德树人”落实到培养“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项核心素养上,并对各项素养的内涵、属性及其关系以及育人价值做出了相当明确的说明[4]。英语课程不仅应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与技能,还应当促进学生的心智、情感和品格等方面的发展[5]。作为延续中学英语教育的大学英语教育,无疑应与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现无缝对接。大学英语教育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即运用英语表达和思维的能力,如在适当的情境中理解、沟通与协调的能力,同时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化、思维和品格方面的素养。教育部颁发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明确指出,大学英语应兼顾工具性和人文性功能。“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增强跨文化交际意识和交际能力,同时发展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6]

作为语言学科,大学英语承载着厚重的人文因素,能潜移默化影响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大学英语教育承担着培养学生的文化品格、跨文化能力和思辨能力的重任。大学英语课程面向全体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开课时间长,所占学分比例大,课程相对稳定且有一定的延续性,在提升学生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一系列教学研究与改革创新,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一门工具性的外国语言,也能为学生实现个人理想信念、参与和服务社会发展、提升跨文化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决策能力奠定基础的综合素质[7],从而为培养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和谐发展的人创造条件。因此,如何在原有大学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处理好核心素养与课程体系的关系,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目标组织课程教学,综合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文化品格,适应“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已成为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的关键和重点。

二、培养核心素养的教育教学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近年来,为了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国家发布了一系列指导性文件,制定了新的政策,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双万计划”、“六卓越一拔尖”计划、“一流课程认定”等不仅为高校的专业建设提供了政策支持,也为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和教师发展提供了平台。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内容与形式单一,教学方法相对陈旧,教学效果难以提升;基于不同成长经历、不同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理论课教学无法与现实应用相结合,语言知识学习与语言应用能力脱节,学生不能学以致用,学了多年英语却不能阅读外文文献,不能用英语探讨学术问题或介绍本国文化、从事涉外工作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科素养及后续学习与研究能力的提升,最终影响其专业发展及核心素养的全面提升。针对以上问题,中南大学课程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的教学研究与课程改革实践:探索大学英语课程在培养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如何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责任意识、学习能力、跨文化能力等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启智润心;构建了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开设一系列新的大学英语课程与课外研学项目,改变了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搭建起高中英语教育与大学英语教育、大学英语语言教育与高年级专业英语学习之间的桥梁,为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服务社会与参与国家建设打下基础。

外语课程团队在2014年结题的省级项目“以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为平台,构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模式”基础上,以中南大学开放式精品示范课程建设为契机,以一流课程建设为引领,开展了“面向新工科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构建与完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构建与评估”“大学英语多元立体交互教学模式研究与构建”“基于跨文化能力培养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与研究”等项目的研究。经过整体规划、科学统筹,外语教学团队对中南大学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方案进行多次撰写与修订,制定了2016、2018、2020年版大纲,对大学外语教学模式进行全面的改革,具体包括:牢固树立改革观念,全面深刻领会核心素养提升的重要性及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迫切性;积极研究核心素养的基本内涵和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大学英语课程的建设方向,广泛学习本土经验,积极探索校本策略;围绕一系列教学研究项目,采用文献资料法,了解教育改革政策与指导思想,学习相关教育理论,提高教师团队在教学理念上的认识水平和教学研究水平。通过问卷调查和访问访谈,了解大学外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师生的困惑、需求、教学习惯等。以比较研究的方法,对比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学生在不同学习环境下的学习情况,比较各学习要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程度和影响原因,对比各项改革措施对学习效果的影响,对比改革前后学习者的学习投入和感受等。同时,采用测试法、定性和定量混合分析法,对大学外语教学改革的效果进行检测与评估;以问卷和访谈调查及教学过程中收集的各项数据为基础,借助统计学技术,进行大学外语教学实证研究。总之,课程团队在教育理念更新、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与环境建设、教学模式创新、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

三、聚焦核心素养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

(一) 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核心素养培养意识

与传统的教育观念相比,核心素养理念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以外的情感、思维、观念等方面的改进,关注学习者的全面发展和对其终身学习产生的积极影响。因此,在研究过程中需注重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核心素养培养意识。中南大学外语教学团队深入学习和领会《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及“三全育人”的相关要求,深入探索立德树人与核心素养培养途径,重构大学外语的教学目标,致力于以提升核心素养为目标的大学外语教学研究,共获得各级各类教学研究与课程建设、教材建设项目50多项,并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包括获得省级课程思政项目3项、校级课程思政项目10项,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与示范团队4个,获得多项省级、国家级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奖。

(二) 改革课程设置,构建完善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

文秋芳基于“全人教育”理论,提出“关键能力说”,指出高校外语课程中需要培养以语言能力为核心的创新能力、文化能力、合作能力、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等核心素养,并研究设计了六种关键能力的测量公式[8]。中南大学外语课程团队通过研究核心素养的内涵及关键能力培养的途径,针对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在2012年版培养方案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的基础上,进行修订、调整与重新规划,制定了2016年版、2018年版、2020年版方案,构建了包含“语言基础课、语言技能课、文化素养课和语言专业课”四位一体的大学英语新课程体系,开出了基础阶段和高级阶段大学外语类课程近30门(见图1),实现了通用英语EGP(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和专门用途英语 ESP(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的融合与平衡发展,解决了大学英语教什么的问题。同时,采取课程学院定制的方式,实行普通班、艺体班、国际班差别化课程设置及个性化选课制度,解决了学生学情特点与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

(三)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创建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

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需要,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加强了与课程体系相配套的教学资源建设。以学生投入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为依据,对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与大学英语教学效果的相关性及主要机制进行研究[9]。运用建构主义和联通主义等学习理论,建构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大学英语泛在学习环境,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学习资源与交互环境。中南大学教学团队共建设大学外语类慕课9门、编写多模态新形态教材多本、建设网络学习平台及与课程配套的教学资源库多个,实现了信息技术与大学外语教学的深度融合,解决了学生对教学资源的个性化需求问题。

图1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四) 恪守课程建设金课标准,提升大学英语系列课程教学质量

配合课程体系的建设,中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团队以“两性一度”的金课标准进行大学外语系列课程改革,建成了“大学英语一”“主题英语”“综合英语”“商务英语”“中西文化专题”等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多门。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课外研学[10]、文化项目体验活动[11]、商务谈判实训、新闻采访采编、涉外活动或国际会议志愿者承担、跨文化案例创作与评述等形式提升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语言转向主动运用语言,同时深入了解社会,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保障与提升了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解决了大学英语怎么教和理论学习与实践技能脱节的问题。

(五) 狠抓教学竞赛与学科竞赛培训指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中南大学大学英语课程团队积极组织与培训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师在参赛过程中主动研究教学方法,相互学习,在教学能力上得到较大提升。同时,课程团队积极组织与选拔学生参加各级各类英语学科竞赛,如演讲比赛、大学生英语竞赛、写作阅读大赛、口笔译大赛、跨文化能力大赛等。通过备赛培训和赛场历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通过竞赛活动,在师生中营造争先创优的氛围,从整体上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整体方案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学研究与实践整体方案

综上所述,教学研究团队在原有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对大学外语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进行了顶层设计与整体规划,确立了以完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与课程分类建设一体化、分段进行、有序推进为原则,以开放性示范课堂和金课建设为引领,在课程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优化、课程资源建设、教学方法创新以及教学评价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改革;开展了从课程体系到具体的课程建设、课内到课外、线下到线上、理论到实践等各个环节的研究与实践;充分发挥学校个性、彰显学校特色、突出核心素养培养。中南大学英语教学采用分类教学的形式,根据院系特点将非外语专业的学生进行分类,因材施教,实行个性化和差异化选课。教师根据自身专长开设相应的大学英语类课程,组建课程团队,按照“两性一度”的标准开展课程建设与教改研究,申报各类教改课题和课程建设项目,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大学外语课程体系和一流课程群,形成了百花齐放的教学改革局面。

四、研究成果与改革成效

(一) 取得大量高水平的理论与实践成果

中南大学大学外语教学团队在教学研究、课程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大量的高水平成果:发表了相关论文70多篇,在高水平出版社出版教材11部;构建了聚焦核心素养提升的特色课程体系,建设了基于CBI理论的语言与内容相融合的高级英语系列课程[12−13],建成基于“两性一度”标准的金课课程群,共有14门课程获得国家级和省级一流课程认定,其中,“大学英语一”和“英语演讲技巧与实训”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一流课程,另有3门课程被推荐参评第二批国家一流课程;“中西文化专题”“综合英语”“医学英语阅读”“新闻英语”“实用英语写作”等1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课程;9门大学外语类慕课在多个平台上线,选课总人数达到 60多万,覆盖全国上千所高校,每门慕课均被10至50所高校采用开设SPOC,为兄弟院校的混合式教学提供了优质教学资源。

在教学竞赛方面,1个团队获首届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竞赛特等奖,多次受邀在湖南省和全国性的学术会议上进行课程思政建设主题讲座。课程团队指导的学生在全国各类翻译大赛中屡获大奖,在跨文化能力大赛的省级、国家级比赛中名列前茅。

(二) 构建了“教、研、学、赛”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打造了一支具有核心素养培养意识和教研能力的师资队伍,实现了教研结合、教学相长的目标

“教师是影响核心素养培养落实的重要因素,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转化者的重要角色。”[14]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离不开规范而高效的师资队伍。在研究过程中,老师们加强了对核心素养理论的研讨,明确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核心素养培养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各类培训学习与教研探索实践,掌握了不同核心素养提升的方法与途径,能够结合新的社会经济形态、“一带一路”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教育和培养学生。通过建立以教带研、以研促教、教研结合,以赛促学、以赛促教、教学相长的教学改革机制,将核心素养培养融入教学研究与实践的各个环节,加强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引领,提高了人才培养水平。课程建设与改革方案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能力及产出能力明显得到提高,教师参与各级教学竞赛的积极性高涨,有二十多人次在湖南省高校教师教学竞赛、湖南省信息化教学比赛、湖南省及全国外语课程思政教学比赛中获奖。

(三) 核心素养提升成效显著,人才培养效益明显

外语教学团队通过系统的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得到明显的提高,语言应用能力显著提升。常规班学生的四六级成绩和国际班学生的雅思成绩均得到明显提高,学生出国短期访学及攻读硕博人数逐年增加,每年获得学科竞赛奖励的人数显著增加,获奖级别和比例明显提高。与此同时,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明显增强,学以致用的能力得到提升,在课外研学、竞赛参与、社会服务等方面表现突出。学生踊跃选修高级英语系列课程,积极参与“中非经贸博览会”“中非经贸合作论坛”“中美未来工程与全球女性领导力研讨会”等在湘举办的国际活动及中南大学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的志愿工作和部分翻译工作,表现突出,得到活动举办单位的一致好评。英语俱乐部举办丰富多彩的英文综述会和国际文化节等活动,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自主创立医学学术年刊。学生普遍反映,文化项目体验活动、商务谈判实训、新闻采访采编、国际会议志愿者承担、跨文化案例创作等形式的学习非常有趣且实用,能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社会,思考未来,也使他们的获得感和学习动力更强。评教结果显示,学生对大学英语类课程的满意程度大大提升。

中南大学毕业的学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用人单位对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给予高度评价。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增强,如会计学专业毕业的学生申同学在写给老师的信中表示,受益于母校的大学英语教育,她在国外读博时,导师对她大为赞赏,称她“为中国的大学长脸了,一到美国就能着手研究,新的项目上手很快”;生物工程专业毕业的孙同学则表示,母校开设的一系列英语课程为他读博期间与外籍导师无障碍交流、顺利进行文献研读与科学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五、结语

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涉及每一位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大学英语教育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立足大学英语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素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等核心素养,对助力“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化工程人才培养、增强我国面向未来的国际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大学外语课程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紧跟时代步伐,根据社会发展动态和时代变化不断调整与完善课程体系,研究新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经过多年的持续努力,中南大学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基于CBI理论的大学生英语高阶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获得第十一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16年),“金课背景下以核心素养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获第十三届湖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2年)。今后需在此基础上做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如:在课程设置方面做进一步细化,根据师资情况和教师研究专长、学生需求和专业院系特点,开设与建设更多外语类特色课程;根据国家需要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需求的变化,对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评估手段等进行调整与改革;加大虚拟教研室建设力度,加大云教研活动开展力度,做到课程团队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大学英语课程与专业英语课程之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与兄弟院校加强合作,相互学习借鉴,共同提高,确保教研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EB/OL]. (2014−03−30) [2022−06−20].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6/jcj_ kcjcgh/201404/t20140408_167226.html

[2]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课题组.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J]. 中国教育学刊, 2016, (10): 1−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EB/OL]. (2016−12−08) [2022−06−20]. http://www.moe.gov.cn/jyb_ xwfb/s6052/moe_838/201612/t20161208_291306.html.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20.

[5] 朱妮娅, 傅晓燕. 基于跨文化能力与核心素养培养的学术任务型教学探究——以思辨协同教学法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 2018, 4(3): 146−148.

[6] 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外语教学指导委员会.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M].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0.

[7] 李悦. 大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 2021, 34(19): 166−167

[8] 文秋芳. 新时代高校外语课程中关键能力的培养: 思考与建议[J]. 外语教育研究前沿, 2018(1): 3−11, 90.

[9] 傅晓燕. 泛在学习环境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研究[J]. 西部素质教育, 2021, 9(18): 4−6.

[10] 傅晓燕, 段慧如. 基于建构主义的“跨文化交际”创新型实验设计[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6, 7(4): 27−29.

[11] 傅晓燕. 基于“两性一度”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研究——以《中西文化专题》为例[J]. 教育现代化, 2021, 8(66): 169−173.

[12] 李瑶, 傅晓燕. 基于CLIL教学理念的大学英语拓展课程教改探索[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4, 5(4): 45−47.

[13] 傅晓燕, 李瑶. 基于CBI理念的“中西文化专题”课程设计[J].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8, 9(2): 156−159.

[14] 林崇德. 中国学生核心素养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7, 15(2): 145−154.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based on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Taking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FU Xiaoyan, HOU Xianrong, LI Y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410083, China)

Focusing on core literacy, Chinese education in the 21st century has higher requirement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In view of the new situa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needs, we set up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cultivation, build a new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system, study the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current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build a good ubiquitous environment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d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s based on Three Criteria of “Profoundness-Innovation-Challenging”, the teaching mode and talent cultivation mechanism of “Teaching, Researching, Learning and Competing” are created. It is proved that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cultivate international talents with core literacy.

college English; core literacy; curriculum construction; scheme; effectiveness

H319.1

A

1674-893X(2022)04−0138−08

2022-06-23;

2022-08-07

全国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新文科视域下以价值引领为核心的大学英语课程建设与实践”(教高厅函〔2021〕31号);2021 年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的留学生汉语课程思政探索”(2021JGSZ011);2020年湖南省普通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文化生态视角下大学英语跨文化教育研究与实践”(湘教通〔2020〕232号);中南大学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项目“‘中西文化对比’课程建设”(2020CSTZ01)

傅晓燕,女,湖南平江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中西文化对比,联系邮箱:fuxiaoyan@126.com;侯先绒,女,湖南石门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课程与教学、典籍英译;李瑶,女,湖南双峰人,中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

[编辑:苏慧]

猜你喜欢

中南大学英语课程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及实践路径
基于OBE理念的综合英语课程形成性评价机制研究
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书法:人是铁饭是钢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Problems and Measures for English Teaching Assessment in Primary and Junior Middle School
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生态批评的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