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风险管理视域下国企内控体系建设的优化策略探讨

2022-11-13付桂芳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2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国有企业经营

付桂芳

(泰安东岳山庄有限公司,山东 泰安 271000)

一、风险管理的相关概述

所谓的风险管理,指的是在结合外部风险环境的同时,分析具体的经济效益,并通过有效的措施实现平衡。而想要取得良好的风险管理效果,涉及多个环节和流程,其中最主要的是风险识别与风险控制。风险识别是指评估与预测企业潜在或即将面临的风险,分析风险对企业的具体影响和破坏。风险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其不确定性,企业在遇到风险时,很难第一时间做出正确应对,对于风险的破坏性很难做出准确判断,容易对企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为了保障企业的经营质量与效益,就必须做好风险识别。企业要采取科学的方式,量化风险的破坏性和影响程度,才能在风险来临时降低损失,甚至完美的规避风险。而风险控制则是建立在风险识别的基础上,利用已经掌握的风险类型、程度等信息,有针对性采取应对措施,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有时也能规避风险。由于风险的不确定性较强,所以针对企业面临的风险,也要准备多套不同的风险应对方案,在风险真正到来时,结合风险的破坏性和类型,选择最适合的应对方案,才能有效处理风险。企业的风险管理,要以良好规避风险作为目标,加强对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坚持企业核心的政策和方针,在此基础上调整企业的发展规划和方案,用合理的修改与优化,改善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才能有效规避企业的风险,降低风险对企业造成的损失。如,企业在风险管理视域下,人才战略计划的实施,就可以尝试引进多样化的人才,设计出灵活、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用完善的奖惩机制保障员工工作质量,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等。

二、风险管理视域下国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原则

(一)全面控制

全面控制是国企内部控制的前提,在全面控制的基础上,内部控制建设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在国企经营发展阶段,内控体系无法发挥出其全面性,在无形中也会为国企带来潜在的风险,甚至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在现实生活中,因为细节处理不够严谨,导致企业经营出现严重问题的案例数不胜数,国企在日常生产经营中,也必须控制好各个环节的业务活动,在确保内控体系全面性的基础上,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才会有所提升。此外,国有企业必须控制好经营全流程,管理好具体的生产、经营环节,才能充分管控企业的人力、财力、物力资源,建设适合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和控制措施,将全面控制原则贯彻到国有企业的各个方面。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还要涉及对企业员工的管理控制,借助对基层员工、管理人员的控制,员工的工作质量得到保障,国有企业的内部分工也会更加明确。

(二)适用性

国有企业内控制度的建设,需要着重关注内控方法及理论的运用,将内控体系当作企业管理的系统模式,深入分析与探究,才能有效衔接企业的内部考核、财务等具体环节,让企业各部门能够互相合作与推动,构建完善的内控制度,获得理想的内控效果。由于国企经营生产的领域、规模存在差别,因此企业内控体系的建设也要彰显出特性,一味模仿其他企业的内控体系,并不能取得满意的内控效果。因此,必须立足于国有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坚持个性化原则的前提下爱,才能发挥出内部控制的功能。由于国有企业的特殊性,各项工作及规划的特征也有所差别,所以必须要结合国有企业的业务特性和实际情况,才能确定内部控制的重点及标准。如,小型国企如若一味模仿大型国企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模式,耗费的人力、财力和物力会逐渐影响企业的主要业务和日常经营。因此,国企内控制度必须立足实际,在具备适用性的前提下,满足过去风险管理的实际需求,才能为国企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

(三)以人为本

国企内部控制的主要对象是员工,因此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也必须关注员工的需求,站在员工角度上确立内控制度,才能保障内控体系运行的全面性,取得理想的内控效果。而在以人为本的视角下,国企内控体系的建设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学会软硬兼施。员工并不是冷冰冰的机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用合理的引导,帮助员工感受到内控制度的作用与帮助,进而有效优化内控制度。如,同样的工作任务,相较于硬性的指标和要求,激励的方式往往能取得更理想的效果。因此,国企内控体系的建设,需要企业用软硬兼施的方式,通过对员工合理的约束和激励,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才能确保内控体系发挥出应有的效用。另一方面国企内控制度要做好平衡,过度松散的内控制度,无法发挥出内控体系的作用,失去了内控的本质意义,但内控制度过于严苛,也会打击员工的工作热情,国企的经营生产效率也会明显降低。因此,需要在内控体系的建设上,做好松紧的平衡,帮助员工理解内控制度的本质,也让员工有明确的工作目标。结合员工工作能力,合理调整内控体系的预留空间,让内控体系激励员工不断学习与提升,才能构建一个完善的国企内控体系。

三、风险管理视域下国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

结合相关的企业内部控制案例发现,很大一部分企业无法取得理想的内部控制效果,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国企在制定风险管理制度时,没有立足于自身的实际情况,导致风险管理制度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不匹配,风险管理方法相对单一;对风险类型的分析较少,也没有及时分析企业潜在的内部风险;作为国企工作人员,缺乏相应的风险管理意识及理。存在漏洞的风险管理制度,在国企实际经营与生产中发挥的作用必然有限,甚至对企业造成一定损失。

(二)缺少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如果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环境存在缺陷,内部控制效果也会有所体现。在部分国企当中,内部沟通存在明显障碍,国企各个单位的工作信息无法有效传递,作为企业的工作人员,互相之间缺乏联系,协调合作更成了无稽之谈。部分国企没有意识到运营管理与内部控制之间的联系,存在缺陷的产权结构限制了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国有企业的监事会、董事会,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职能。不良的内部控制环境,制约了国企的经营生产。

(三)缺乏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存在缺陷的内部控制体系,进而影响内部控制内容,这也是当前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精细度不足的主要原因。国企内部控制机构设置不科学,国企的内控机构岗位设置、层级设置和人员素质评定等环节的缺陷比较明显,内控人员没能及时认识自身的工作职责,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内控职能。在制定内部控制体系时,国有企业没有结合各类风险进行深入分析,因此内部控制体系的具体内容不科学,很难发挥出风险防控的作用。

四、风险管理视域下国企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的策略探究

(一)确立内控控制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

国企应当意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并确立风险管理在内控控制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随着经营市场的不断变化,国有企业经营发展面临的风险也变得更加多样,制约着国企的生存与发展,在无形中也为国企带来风险。因此,需要确立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让企业各部门意识到风险管理的价值,才能有效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企业各部门员工、管理者能树立风险管理的观念,这样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才能得到凸显。而确立内控控制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需要从三个角度采取行动:第一,将内部控制理论和概念宣传给企业员工,帮助员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为后续内控控制工作打好基础,也调动员工参与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的积极性;第二,利用国有企业的会计人员,集中开展关于风险管理的培训、讲座,确保会计及相关人员深入掌握风险管理的核心;第三,将风险管理、内控体系融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各种活动中,灵活应用内控体系,帮助国有企业结合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合理调整内部控制体系。

(二)加强风险流程操作的实用性

随着国家的重点关注以及各企业意识理念的发展,在内部控制中关注风险管理已经成为国有企业的共识,各层级国有企业都构建了风险管理制度、设计了风险管理方案,但很难发挥出风险管理的真正效用,主要原因是国有企业的风险辨识和风险操作能力大幅降低。因此,企业想要发挥出风险管理的应有效用,首先要保障内部控制制度落到实处。根据企业实际的业务运行规则和具体情况,整合企业的业务流程,开展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才能及时确定国有企业业务的风险点,及时把控风险点降低出现风险的概率,避免国有企业遭受不必要的损失。随着制度越来越完善,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及员工对内控流程逐渐熟悉并接受,国有企业业务的风险管理也逐渐成为规范化的流程,成了员工的工作习惯。其次需要结合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建设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各种行为做出统计与评价。严格的制度与严明的纪律,是落实国有企业风险管理流程的基础,企业才能真正规避经营生产环节的各种风险,即使在真正遭遇风险时,也能尽量降低国有企业的损失,确保国有企业平稳发展。

(三)优化企业权责划分机制

权责划分是落实内部控制的前提,国有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需要用逐级授权和集中控制的方式实现。国有企业借助集中控制,让调配的机动性明显提升,合理优化国有企业内部的人力物力资源,实现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目标。在落实国有企业集中控制时,需要工作人员明确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合理分析各个影响因素,确定个人在开展业务时的权利与责任。集中控制的优势在于,能够明确每个人的权利与责任,让工作人员在保障独立性的同时能够互相制约,用领导授权的方式制约个人权利,防止国有企业的经营发展受到个人判断的影响。而不同于集中控制,逐级授权则是一种分层负责的形式,用完善规范的内部控制体系,来提升国有企业整体的业务能力。统一的业务标准,让国有企业业务的开展及经营方向更加明确,国有企业内部的权利与责任也更加明晰。根据管理者的不同层级,逐级授权让他们承担对应的责任。但逐级授权的实施也需要做好把控,防止个人权利过度,影响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

(四)完善内控管理机制

用完善的内控管理制度,分析国有企业生产经营环节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识别国有企业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开展分析判断,根据风险的类型与破坏性制定有效的处理方案。内控管理部门要及时了解风险信息及动态变化,及时与国有企业其他部门取得联系,深入沟通并共享信息,才能在发现风险的第一时间,让国有企业的各个部门有所了解。站在风险管理角度,财务风险和战略风险是国有企业内部建设最主要的形式。国有企业的管理层在确定发展方向时潜藏的风险就是战略风险,如果国有企业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做出战略规划,国有企业的正常发展就会受到影响和阻碍。而投资、筹资环节面临的风险是财务风险,对国有企业而言,财务风险对现金流的影响极为明显,甚至有出现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国有企业细化各种风险类型,完善内控管理机制,才能从根本上降低出现风险的概率。

(五)完善风险评估系统

国有企业内控管理部门需要融合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管控国有企业的业务全流程,结合不同业务领域和模式,判断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构建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才能保障国有企业的平稳发展。利用信息技术带来的优势,构建国有企业风险信息数据库,从多个角度分析国有企业的业务风险,才能准确找出国有企业业务流程中的风险点。尝试运用全流程监控模式,监管国有企业的各个风险点,规避风险发生的基础上,也能有效控制风险的影响和破坏程度,用全流程监管的方式,提高国有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此外,风险管理也可以作为国有企业内部审计体系的一部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内部审计体系需要承担相应的责任,融入国有企业的具体业务当中,才能有效监管国有企业的各种风险。在内部审计体系的辅助下,提高国有企业的内控管理质量,从各个角度动态监管国有企业的风险。在完善的风险评估系统下,国有企业的经营与发展得到了根本性保障,有效优化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五、结束语

国有企业支撑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而针对当前阶段国有企业内控体系缺陷及风险管理问题,需要国有企业领导者和决策者及时更新管理,意识到风险管理与内控建设的重要性、差异性及联系性,结合外部市场环境与国有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科学、全面的风险管理与内控体系。在落实国有企业具体业务的同时,了解风险情况与具体信息,才能及时规避风险,降低对国有企业造成的损失。坚持全面控制、适用性及以人为本原则,确立内控控制中风险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强风险流程操作的实用性、优化企业权责划分机制、完善内控管理机制及风险评估系统,才能真正优化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及内控体系建设。随着越来越多国企工作人员及管理者意识到内部控制的价值,国企的风险管理和内控体系也会越发完善。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国有企业经营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探讨风险管理在呼吸机维护与维修中的应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护理风险管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
“特许经营”将走向何方?
我省加强烟花爆竹经营安全监管放宽经营限制
风险管理在工程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