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几点思考

2022-11-13林炳清

大众投资指南 2022年22期
关键词:企业财务国有企业财务

林炳清

(莆田市民生实业有限公司,福建 莆田 351100)

国有企业目前所处的经济和经营环境都在不断变化,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企业内外部风险控制作用越来越弱,各种条件对企业风险控制能力也越来越强。当前,国企不能仅靠“等、靠、要”的传统思维来经营和经营,而要主动迎接市场的竞争,做好升级及转变工作,提高自身竞争能力。同时,企业有关人员也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和理论知识,制定相应对策,以提高我国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价值

(一)财务风险概述

企业的运营业绩取决于企业运营能力,这与企业经营业绩有很大的关系。从整体上讲,企业的财务风险分为两类:外部性和内在性。财务风险包括政治、经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企业的内部风险是由于企业自身原因造成的,如生产经营、投资融资、组织人事管理等。财务风险在企业的运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利润的分配。

(二)国有企业强化财务风险管控的价值研究

1.有利于保护国有资产安全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企业的生产和运营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同时,我国国有企业的发展历史也因其自身的历史原因而产生了诸多的问题。在当前复杂的市场形势下,如果企业出现了财务风险管理不当,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很有可能造成企业的倒闭,从而造成整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的紊乱,从而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和社会的稳定。因此,加强对国有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保证国有资产安全、提高资产回报率、增强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支柱的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有利于加强企业竞争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结构失衡问题日趋严重,特别是能源消费过度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在财务管理上,从供给侧改革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财务管理、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建立风险预警体系等控制手段,实现对生产经营的全过程监控,防止财务隐患,提高企业资源优化配置效率,不断发展和壮大企业实力和国有经济。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现状

(一)全面预算管理工作不到位

首先,关于预算管理的问题。全面预算是国家预算管理的起点,全面预算是否科学、是否合理,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国企的全面预算管理。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一些国有企业在编制预算时走走“过场”,导致预算不可行,甚至致使预算管理以失败结果高告终。其次,在执行总预算执行上,国有企业在执行预算执行中,预算执行纪律不强,超预算支出问题屡有出现,使得预算管理起不到应有作用。最后,预算考核方面,有一些企业在完成了预算执行后,没有做好总结。对绩效良好的部门,缺乏奖励和奖励,而对绩效不佳的部门则没有相应的处罚,奖惩不明确,导致了整体预算管理的严肃性降低。

(二)法人治理的结构有待加强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与现代企业界的需要,国企曾多次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阶段,随着国有企业现代组织架构的初步成型,国家的企业的法律和人治愈显的科学、合理。但从客观上来说,国有企业的企业治理结构仍有改进空间。这主要因为许多国企内部都受到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制度的影响,一些国企内部也有一些与完善企业的治理结构不符的地方。例如,董事长兼任总经理,董事长一人决策,国企内部高层管理不到位。如此一来,“董监高”的三权分立并不能实现。因此,企业在投资决策、营销政策制定、商业信贷政策等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盲目性,很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流动性。

(三)内部控制的管理有待提升

内控的作用是建立在国企经营战略目标基础上,确保国企经营战略目标真实性、可靠性,保障国有资产的增值和增值。对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考察,发现其内部控制环境不佳,信息孤岛严重,内部监督缺失等问题。首先是对环境的内部管理。国有企业的内部控制还不健全,这就造成了我国企内部控制的缺失。其次企业内部存在着“孤岛”的信息。国有企业内部各个职能部门的关系“本位”,导致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交流不顺畅,有些问题不能及时、高效地传达,从而导致了内部控制的失败。另外,缺乏内部管制。我国企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关注程度较低,内部审计的独立性较差,内部审计工作也没有相应的支撑,从而导致了我国上市企业的财务报告风险。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缺失的原因

(一)管理机构不完善

企业治理是一种对企业内部监督、激励、风险分配的一系列工作安排,企业治理结构不健全,治理机制不能有效地发挥作用,比如股东会股东人数不足、重大事项无法表决、监事会缺乏代表性、监事会缺乏代表性等问题,导致企业所有者缺位,“三会”流于形式,监事会形同虚设。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是企业的基本问题,将直接导致企业的重要财务活动的决策过程出现混乱,进而导致决策的错误和低效,极有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严重的财务风险事件。对于国有企业而言,一旦出现了各种财务风险事件,便会导致国有企业的整体抗风险能力下降,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很有可能会让企业资金链断裂或者是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这样在国有企业开发新业务时,就有可能因资金不充足而导致业务进展受阻,无法在短暂时间内创造可观效益。

(二)风险管理系统缺失

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设立,其目标就是要对各种资本的合理使用进行监控,以维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和生产效益为目标。然而,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使得资本的进出与流动缺少监管。另外,尽管有些企业已建立了相关的制度,但是由于行政权力过大,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很多问题,使其难以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从而产生了风险。

(三)财政部门功能不足

财务风险管理不仅仅是由财务部门负责,而是由各业务单位共同努力来实现的。企业的财务功能不应仅仅局限于对财务数据的记载与反映,而应加强对风险的监控与控制。但是,由于企业管理层缺乏对财务功能的充分了解,导致财务部门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监管,及当前的企业财务信息披露的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是虚假的,这就给企业的风险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四)缺少风险识别管理机制

在实际操作中,很多企业都没有建立起一套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包括风险识别、风险预警、风险控制和风险处理等。我国国有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存在缺陷,其原因有:首先,不同企业、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出现不同的风险,建立适合自身实际情况的风险识别和管控指标体系比较困难。其次,很多企业忽视了日常的风险信息采集,缺乏对各种业务和财务风险的认识和判断。此外,长期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的生产、运营、融资等主要依靠监管机构进行管理。由于我国目前的风险管理体制尚不完善,各部门职责不清,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量化风险管理预警指标缺失,加上监督不力等原因,导致了财务风险无法被有效地识别和及时疏导。

四、国有企业财务风险管控的路径

(一)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工作

首先,要强化国有企业的预算管理。原因在于,全面预算管理能够有效地配置国企的资源,集中企业的整体实力,实现预算管理的最大化。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质量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其次,在国有企业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时,各部门的协作关系尤为突出。强化财务各部门的总体预算管理。作为全面预算管理的主体,各个职能部门要积极配合,共同推进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于正在发展中的国有企业而言,做好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对国有企业按部就班地落实各项业务极有益处,可以切实增强国有企业预算管理成效,避免在后期执行相关业务时出现预算超支问题,切实维护国有企业内部资金安全。

(二)进一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国有企业应当依照现代企业模式,在符合企业法律规定的情况下设立董事会、经理、监事等组织。董事会负责企业的发展战略,总经理负责企业的战略实施,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目标负有主要责任,监事会负责企业的工作。国有企业要切实把握好平衡和成本效益的原则,强化对权力的监督,对重大问题的决策,要采取科学论证、集中决议、上报备案的办法。在有关的重大投资、融资决策等涉及企业资金流动性的风险时,要广泛征求广泛的意见,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建议,不要一意孤行。

同时,需要优化内部治理工作,在我国现行的企业法律法规中,我国国有企业应当按照现代企业模式设立董事会、经理、监事等组织形式。企业的发展策略由董事会负责,总经理负责企业战略的实施,为了切实实现“平衡性”和“成本—效益”,国企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管。在重大投资、融资决策等涉及企业资金流动的风险时,要充分听取各方意见,特别是专业人士的建议,而不能一意孤行。同时,要健全企业的管理体制,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明确企业与各级的管理关系,实行分类管理、分级授权、专业化管理等。负责重大投资项目的审批和监管,部分产权管理和融资,改造传统业务,发展战略性新兴业务,培育核心竞争力,提升国有企业的经营水平。

(三)不断提高内部控制的质量

1.建立风险辨识指标,加强风险控制

通过对企业的现实分析,选择合适、匹配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进行科学的组合,建立一套合理的、有效的风险识别、分析和计量系统,分析企业财务风险与预测的偏离,并给出预警信息,使管理层能及时了解风险的真实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在选择指标时,应充分考虑以下几点:一是与行业、发展阶段、发展战略与目标相一致。二是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包括企业文化、发展战略和规划、治理结构和效率等。通过对企业融资风险、项目投资风险、生产经营风险及收益分配风险等因素,需要进行全面性分析,构建较为完善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指标体系。三是在确定指标和指标时,要充分调动财务机构的积极性,调动资产管理等方面的积极性,确保指标科学性。

2.收集企业财务风险案例及信息,强化内控质量

及时掌握相关行业财务信息、行业整体风险情况,有助于企业调整风险指标,提高风险管理体系的预警和时效性。企业应当广泛搜集国内外同类企业财务风险失控,进而引发财务危机的事例,或采取有效的风险控制措施,及时改善财务状况,避免财务风险的发生,并对案例中所涉及的财务资料进行分析,吸取其中的成功与失败经验,为企业持续改进财务风险管理体系、有效实施风险控制提供了更为直观、有效的指导。

3.监督生产经营及财务状况,增强内控效果

企业必须充分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资本结构和变化。在对外融资的时候,要根据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来决定贷款的规模、期限和方式。通过企业的日常运营积累来解决融资问题,在日常运营中要注重积累留存收益,同时要注意控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避免杠杆作用的过度放大。对闲置资本进行投资,首先要对投资对象、项目进行全面的可行性分析,并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制订科学、合理的投资计划,以保证投入资金的安全性,并将其收益纳入一定的范围内。在生产和运营中,能够实时地跟踪反映供需关系、收支状况和现金流量状况的各种指标和变化情况,从而适时地调整生产和运营战略,增加资产回报率。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各种企业发展中,财务风险管理均属于一项重要的工作。对国企来说,正处于转型和升级的关键时期,必须积极应对财务风险的提升与优化,从而在新的经济环境中保持持续的竞争力和稳定性。国有企业在制度建设和完善、方法应用、人才引进上要积极适应新形势,不能死板地照搬。为了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期待着通过各方努力来提升国有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增强对财务风险的控制,以及对财务风险的管理方式和方式的创新。

猜你喜欢

企业财务国有企业财务
新时期加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思考
如何做好国有企业意识形态引领工作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去杠杆与企业财务绩效
关于企业财务分析的探讨
水利财务
企业财务风险的防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