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2022-11-13龚雪娇
龚雪娇
(北京泰民同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1500)
资金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也是整个公司正常运行、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企业应首先认识到资金管理的重要性,并重点关注当前资金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并考虑合理的解决措施;其次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现金流量及收支必须高度重视起来,建立完善、科学合理且切实可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来规范资金运营与业务开展;最后应该制定出一套行之有效并且可实施性强的资金管理模式与方法,以确保其能够在财务管理中发挥作用并能保证企业资金安全完整,起到提升企业资金使用效率的根本目标。
一、高效的企业资金管理重要性分析
(一)资金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基础
资金是企业最宝贵和稀缺的资源,其生产与扩大再生产都离不开日常的资金运营,资金运行的整个途径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企业资金流转一般是“资金投入——资金周转——资金回收”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市场环境变化剧烈,企业经济效益因此普遍下滑,企业资金回收周期增长,前期支出款项较多,故而对企业的资金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当前形势下通过合理挖掘分析财务数据,进一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从根源上增强企业在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也就成为当下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这也使得资金的高效利用成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的关键所在。
(二)良好的资金管理有利于企业价值实现
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升企业的使用效率,从而降低资金占用水平。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可以通过现金流量分析和资金结构分析进行资金分析,通过对其使用状况、结构及周转速度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有效控制,发挥资金对企业生产运营的支撑作用,从而实现企业的生产与销售,实现更多的资金回流,从而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商品价格、销量、回款速度由市场决定。因此只有加强对于资金流的预测与规划才能使公司获得更多利润;由于客户的偏好与市场需求将直接影响库存周转,还会作用于企业的投资收益和营运资金回流。因此,在企业逐步扩大经营规模、投资多元化发展的过程中,外部价值链上的利息关系也更为复杂,需要更完善的营运资金管理体系,协调外部价值链的利益关系,提高资金营运效率。企业应以提高经营性现金净流量为中心,通过对其预测与规划的有效控制,可以将公司所需筹集到的各种资源配置起来并加以利用和分配来加快资金周转,以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节约资金成本。
(三)实现企业资金结构优化,确保企业安全
企业的资金一般来源于负债与股东投入,其比例称为资本结构,企业要注重提高资本利用率以达到增加股东财富为目的。合理的资本结构既可以保证资金的有效利用,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资金成本,该指标一般通过资产负债率来体现。不同的行业一般有着一个较优的资产负债率,企业应根据行业指标进行参考。此外,企业负债也分为长期负债和短期负债。长期负债偿还周期较长,短期负债偿还周期较短,因此其合理组合可以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企业的资金管理也必然包括这些内容。良好的资金管理能够使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得以优化、资本运作能力得到加强以及实现公司整体的盈利水平,负债水平确保在安全线以内。
二、当前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问题分析
(一)企业资金管理模式应用不到位
当前,常见的资金管理模式一般包括分散管理模式与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两大类,集中管理又包括资金结算中心模式、财务公司管理模式等。分散管理模式是最初始的资金管理模式,各分支企业各自管理资金,不需要总部的统一审批;资金结算中心是一个企业或集团的所有支出均通过总部统一安排。在资金结算中心条件下还存在着分中心管理模式的使用,即总部授予分公司一定的权限,在权限范畴内,分公司可对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财务公司主要是指特大型企业集团设立财务公司作为集团内部金融机构来进行资金的统一管理。根据各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实际情况,大多数企业采用了统一管理的模式,由于其实际执行的制度与流程不够完善,导致各相关模式的执行存在着不到位的情况。例如集中资金管理模式是在企业内部设置独立的营运资金管理中心,专门负责资金周转和支出审批活动,但无法对企业的资金进行统一调度。又如在结算分中心的权限范畴内,分公司可对业务活动中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这激发了企业分公司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但在一定程度上,其降低了总部对各级企业资金的管控能力。再如对于集中管理的部分企业,资金虽均由总部统一管理,但未设置专门的财务公司或相关的部门来负责资金事项,加大了集团总部资金阶段业务办理的工作量,给总部的资金财务管理带来较大压力,导致资金管理未能达到预期水平。
(二)企业融资来源与模式不合理
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是影响资金管理模式发展和完善的重要因素。从企业融资来源来看,我国大多数企业都存在着过度依赖银行贷款这一现象。由于我国较多企业长期资金缺乏,客观存在着融资冲动,因此部分企业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融资与闲置并存的情况。
从企业融资模式来看,我国目前大多数是向金融机构借款等间接融资方式,绝大多数企业还未能实现通过资本市场等模式进行直接融资。间接融资成本较高,但是由于存在着金融机构作为中介,因此企业相对接触较多,但相应其条件也较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借款人提出的附加条件也较多,普遍存在着“嫌贫爱富”的情况,导致急需资金的企业存在着融资困难。而直接融资在我国当前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撑,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企业往往都是比较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目前相对还不现实。
(三)企业资金管理手段不科学
近年来,一些企业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后许多企业更看重销售方面的资金使用,每季度及每年的资金预算都在固定的模式下进行,影响了预算效能的发挥。资金的预算在企业管理层普遍不受重视,多数以模式化的预算形式为主,缺乏动态编制与有效分析。从资金管理信息来看,虽然部分企业设计了资金管理计划,定期进行监控,但往往还是通过人工的方式进行分析,高效的资金管理系统投入实际使用的还不够典型,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应用较少。因此对于企业无法及时地收集资金信息,使得企业集团经济活动中资金闲置问题较为突出,限制了企业的发展。
(四)企业资金的全过程管理不到位
内部控制作为现代化管理学的产物,合理应用有利于确保企业管运转的高效性。企业往往倾向于关注外部扩张与经济效益,却忽略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重要性。如前所述,资金贯穿于企业价值创造的全过程,而资金的全过程管理在部分企业做得是不到位的。例如销售与收款作为企业的核心业务,由于资金交易频繁,容易滋生各类财务风险。销售部门是一家企业的灵魂。为有效强化企业竞争力,销售人员往往具有多种权利,不可否认这么做会极大地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但诸如财务舞弊、谋取私利等问题屡见不鲜,对资金链的运行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进而损害了企业的社会公信力。
三、当前强化企业资金管理的主要路径
(一)健全企业资金管理模式
新时期通过资金管控体系进行企业的分公司、子公司的资金归集和统一调度管理,能提升企业整体利用效率,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在企业的资金管理模式方面,应综合分析企业的规模、业务、资金流转特点,采取合乎要求的资金管理模式。
一是要减少分散资金管理的使用。除了单体企业自然形成的分散管理模式外,对于多个企业形成的集团或总部型企业,均应采用集中管理模式。二是要合理考虑采用资金集中管理类型。对于大多数较大规模企业,可以考虑资金集中结算模式。此时企业应设立专门的资金结算部门用于资金的调度与管控。又如对于分支公司规模较大的企业,可以考虑通过分中心结算方式。分中心管理模式是资金结算中心模式应用的重要内容类型,该模式下,企业总部授予分公司一定的权限,在扁平化管理模式下,企业实现各成员闲散资金的统筹管理,这对于资金的高效应用具有重要作用。三是根据企业业务需要科学采取备用金制。为了规避资金集中结算影响效率,对于部分分支机构或个别岗位,可以核定合适金额的备用金,按备用金模式管理,定期进行检查备用金的完整性。
(二)拓展企业资金4来源并完善融资方式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根据自身的情况,合理评估资金需求,并对融资方式进行改进。
一是要重视融资渠道多元化发展和创新性建设工作。除了用好传统的银行借款等间接融资手段外,要重视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当前,在资本市场中存在着多种多样的筹资方式,例如发行股票、专项债券、资产证券化、应收账款保理等方式企业都可以积极尝试。当然,这些类型对企业本身有着政策上的要求。
二是企业要强化自身建设,增强自身实力,提升自身征信水平。结合大多数企业当前只能通过金融机构融资的实际情况,企业应从实际出发,避免快速扩张冲动,在发展初期稳健运行,确保企业自身的风险可控与良好的征信水平,使企业的融资成本最优。
三是避免盲目融资。企业应克服融资冲动,合理排布生产经营计划与资金流转,使企业的资金缺口降到最低,尽量以自有资金来满足短期资金需求。企业还要注重资金计划的稳健性,避免激进式投资,即防止以短期资金来源满足长期资金需求,吸取部分企业在以前通过短期借债投入回收期较长项目导致企业破产的教训,切实在获取到长期资金后方可启动资本性投资。
(三)提升企业资金管理的科学程度
一是生产精益化思想的应用。例如,采用物资动态零库存的方法,在不减少预期采购计划的情况下,实施月度或短期的动态库存清零,从而帮助企业降低库存资金的占用,提升生产计划的灵活性。二是风险管理精细化思想的应用。通过全面收集经营风险信息、编制风险清单、细化风险等级及风险成本等级,从而帮助企业有针对性的、分级别实施风险管理措施。三是方法精细化管理的应用。企业应对资金预算编制方法与执行落实到位,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性与预算执行的刚性并存;加强对融资方式选择上的灵活性以及适应性等方面加以改进与优化;从源头上减少企业经营风险发生可能造成损失并提高自身实力的因素,从而使其能够有效地控制企业资金风险带来更大收益。四是资金管理的全面性应用。企业要求全体员工参与运营资金的管理,推动运营资金管理理念渗透到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制定有针对性的存货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管理制度、现金流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投融资管理制度、运营资金风险管理制度等,从各个角度来加强对运营资金的控制和利用,提升运营资金管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四)强化企业资金的全过程管理
一是要从资金管理维度分析。分析现金流集中度、流动资产集中度、风险集中度等指标,从而反映企业现金流的风险分解现状,并逐一考虑相应的对策。结合企业日常财务分析,向管理层输送质量可靠的信用信息和财务信息,优化企业的资金回笼率、应收账款增长率等指标。
二是资金相关指标管理。例如资金与存货、应收账款周转都具有此消彼长的紧密关系,故而控制资金并不是仅仅关注到货币资金这个点上,而应考虑与流动资金相关的全部资产类型。例如企业应关注仓储物资流转情况是否正常,应结合长期的生产经营实际建立合理的最佳进货批量。结合行业内的一般运行流程,建立合理的应收账款回收周期,确保资金回收及时有效,避免坏账损失。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应做好客户资信评估,特别是对长期关联的客户依据交易量大小设置信用交易额度,从而保障新老客户的长期信用管理。
三是设置投资评估指标。这要求企业从项目前期投资、项目投入运营、项目后期利润分配方面设置相应的财务监督指标,从而便于管理者优化投资融资措施、降低投资风险。例如企业可设置信用评估专员、项目尽调专员等岗位。这要求企业依据内控制度,对风险管理部门设置二级岗位,使其负责项目尽职调查、投后管理等相关职责,确保企业的投资风险有效控制。
四、结论与建议
企业资金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加强对企业进行资金管理工作时应做到合理有效地规划和使用,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也要注意防范风险并提高效益。企业应立足于资金在价值链中的重要作用深入分析,健全资金管理模式、完善融资来源与方式,提升资金管理的科学程度,并通过强化企业资金的全过程管理,以提高资金管理的效率,减少企业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及长远发展筑起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