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党精神在新时代党员干部党性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2022-11-13马怡菲荆晓静
马怡菲 荆晓静
(1.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苏州 215100;2.中共上海市普陀区委党校,上海 200063)
党性是一个政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党性修养是共产党人的终身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尤其重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教育,指出“党性是党员、干部立身、立业、立言、立德的基石”。当前国内外的严峻考验,对党员干部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要着力把建党精神转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身遵循,从而更好地走好新时代的赶考之路。
一、价值意蕴:伟大建党精神贯穿干部党性教育的始终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32个字的丰富内涵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一把金钥匙。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特质的生动写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思想优势;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政治优势;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精神优势;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强大的纪律优势和作风优势。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高度凝练,具有丰富的党性教育价值。
(一)筑牢信仰之基:引领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放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也是保持党的团结统一的思想基础”。党的一百年来,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重大创新成果。当前,仍有部分党员干部把共产主义的信仰置之脑后,党性观念淡化,甚至与党离心离德,最终走到人民的对立面,其根本原因就是理想信念缺失。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中,引领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要筑牢党员干部如山的信仰,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去;增强党员干部对党的理论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做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毕生追求者,让马克思主义绽放真理之光。
(二)把稳思想之舵:砥砺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不动摇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从红色小船到微微巨轮,中国共产党的努力和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自中国共产党诞生之日起就已经形成,伴随着党不断发展壮大成熟,并一以贯之体现在党的全部奋斗之中,是贯穿我们党百年奋斗史的一条主线。中国共产党从初建时期的58名党员发展到现在的全国9000多万名党员,成为世界上唯一长期执政的第一大政党,正是源于一代代共产党人对初心使命的坚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尤其是当前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和攻坚区,有些党员干部缺少担当作为,甘于落后,缺少做事的劲头和勇气,其根本原因就是对初心使命不够坚定。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中,砥砺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不动摇,要促进党员干部坚守政治品格,强化政治责任,涵养政治品行;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接续奋斗。
(三)汲取力量之源:锤炼党员干部应对困难挑战不退缩
“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今天的美好生活,是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英勇斗争打拼出来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但并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而是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到了艰难时刻,任务就越艰巨,就越需要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气魄,推进党的新的伟大工程的建设。然而在现实社会中,有些党员干部享乐在前,遇到问题往前推,遇到考验往后退,担重责、解难题、化风险的意识和能力不够,其根本原因就是缺少革命精神、缺乏坚强的意志品质。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中,锤炼党员干部应对困难挑战不退缩,要加强思想淬炼,做到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发扬英雄气概,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实现自我革命。
(四)坚持纪律之严:激励党员干部践行宗旨意识不停步
党员的忠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上先进性的体现,是党组织得以生存的基本条件,对党忠诚最首要的就是要严格党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不负人民就是要有人民至上的理念和担当。自党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就坚持把忠诚刻于人民之间,对党忠诚是不负人民的先决,不负人民是对党忠诚的价值归宿。历经百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始终坚持一心一意、一以贯之、表里如一、知行合一。然而,仍有一些党员干部被“围猎”,滋生贪污腐败,存在“四风”问题,其根本原因就是党的宗旨意识淡薄。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干部党性教育中,激励党员干部践行宗旨意识不停步,要鞭策党员干部始终讲党性、守党纪,坚定政治立场,以坚强党性取信于民、引领群众;强化党员身份意识,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为实现人民美好生活而奋斗。
二、路径探析:以伟大建党精神滋养新时代干部党性修养
建党精神是干部党性教育的关键内容,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干部党性修养,需要不断创新融入党性教育的途径,实现建党精神的教育性转化与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相对接,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党史学习教育新格局。
(一)教育内容上:融入四大内涵,提升党性教育的政治化水平
一是以“理想信念”为基本内容,强化党员干部理论修养。理想信念是总开关。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成果的理解,学习党的各项政策,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更好地形成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行、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理解;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增强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理想信念的坚定信仰者。
二是以“初心使命”为核心内容,强化党员干部政治修养。初心使命教育是干部培训教育的永恒主题。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加强对“四史”的学习,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和伟大业绩中形成对自身初心使命的定位,从革命先烈的牺牲精神和不懈奋斗中汲取奋进的力量。引导党员干部深入挖掘知识、理论、思想等背后的深层逻辑,激发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内生动力,明确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意识和价值追求,做初心使命的带头践行者。
三是以“奋斗精神”为关键内容,强化党员干部能力修养。奋斗是新时代的鲜明特征。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新的长征路上还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坚持接力奋斗、共同奋斗、顽强奋斗、艰苦奋斗、永远奋斗;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激励党员干部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激励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练就干事创业的真本领,做伟大事业的不懈奋斗者。
四是以“忠诚担当”为重点内容,强化党员干部纪律修养和作风修养。加强纪律修养是每位党员的必修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忠诚于党,强化党的意识和组织观念,坚定政治立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遵守组织纪律,贯彻民主集中制,规范政治言行。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忠诚于人民,执政为民、不负人民,以人民利益作为最高准绳,争做服务型党政干部,做人民利益的忠实维护者。
(二)教育方式上:围绕三个结合,提升党性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坚持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是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主阵地,是党员领导干部党性锻炼的大熔炉,必须充分发挥党校的主课堂、主渠道作用。将建党精神融入党校的主业主课中,纳入各类主体班次中,集中开展建党精神的学习教育,引领广大党员干部系统学习,发挥主阵地的引领示范作用,当好建党精神教育的引导者、开导者、宣讲者。同时,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坚持党员领导干部带头学,发挥“关键少数”带头示范作用,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日常学习,将建党精神纳入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教育活动中,确保建党精神学习教育有力、有序、有效开展。
二是坚持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党性教育的重要资源,需要厘清建党精神的脉络思路,全面系统地开展教育;挖掘更多丰富的题材,丰富建党精神的资源优势;通过专题讲授、理论研讨、论坛交流、案例教学等形式,开展建党精神的教育,实现理论引领和武装的作用。同时,坚持在“见物、见事、见人”中感悟建党精神,即体验式、互动式学习。“见物”:让学员全面走进党的诞生地,如中共一大纪念馆、南湖革命纪念馆、北大红楼等实践地,目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场景;“见事”:让学员亲自聆听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和初心故事;“见人”:让学员能够和老一辈革命家、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等面对面交流互动。
三是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将建党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推动党史学习教育的开展,首先要有一个基本的要求和标准,按照要求和标准完成基本的规定动作,达到一定的预期成效。同时,由于个体之间存在差异,如年龄结构、岗位职务、知识层次等,个体差异的存在产生了不同的要求,需要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实行多样化的教育。例如,围绕“建党精神”开展青年干部的党性教育、部署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等,增强党性教育的吸引力,提升党员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提高党性学习教育的效率。
(三)教育载体上:完善三个体系,提升党性教育的制度化水平
一是完善新时代党校培训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建设要与时俱进,根据最新要求及时更新。建党精神作为一个最新提出的概念,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尚且处于初级阶段,要围绕“建党精神”深化学术研究,充分利用当前已经发表的文献和著作,丰富党课教材。根据学术界已有成果,科学归纳建党精神的形成基础、逻辑演变、科学内涵、鲜明特征、时代价值等要点,立足于本地区历史资源和发展概况,结合党员干部工作实际,合力推进以“建党精神”为主题的党性教育课程设计开发。
二是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师资队伍。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名师教授开展导读,将建党精神讲深、讲透、讲实。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建设,进行集中备课,培养能够持续开展建党精神的研究者和宣讲者,壮大教学科研主力军。党校系统师资队伍日趋年轻化,要着重发挥青年教师的作用,通过党课竞赛等遴选一批优秀青年宣讲员,生动活泼地讲好建党精神;构建新媒体宣传教育体系,探索党性教育新模式,持续打造情景党课、微党课、路线党课等;注重学习教育平台的搭建,为党员干部打破时间限制进行学习提供便利。
三是健全综合考评机制,为建党精神融入党性教育提供保障。全体党员通过制度化学习才能较好地掌握理论,提高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严格考核制度,细化评分细则,加强对党员干部学习情况的考核,把教育学习情况、党性锤炼的表现纳入个人档案材料,作为干部综合考评、评优评先和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健全约束机制,对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实行严格化管理。同时,健全激励机制,激发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健全综合考评机制,以正确的用人导向保障建党精神的教育成效。
(四)教育旨归上:贯彻一个主题,提升党性教育的实践化水平
学史力行,理论学习教育的旨归在于:在总结经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将理论转化为开拓未来的实践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人民是真正的英雄,中国共产党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作为奋斗目标,坚持推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发展满足人民的需要。我们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就是要把建党精神贯穿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贯穿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转化为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扎实行动,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的能力,转化为奋力开创人民城市建设新局面的动力。
当前,全国各族人民满怀豪情、意气风发地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奋斗目标奋进。党兴则事业兴,党性强则事业强。伟大建党精神是百年大党风华正茂的宝贵财富和精神密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需要从伟大建党精神中汲取奋进的力量,不断增强党性修养,不负伟大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