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建设研究
2022-11-13周奥鞍山市千山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周奥 鞍山市千山区社会事业发展中心
引言
财务分析有其特殊性,在事业单位中依旧保有特殊性。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建设,财务数据应在管理与决策环节中提供相应支持。因此相关工作人员应从事业单位的特点出发,主动联系单位实际情况,考虑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的四种方式,思考在事业单位中可行的财务分析体系建设途径或方法,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工作,使事业单位在会计制度下的转型能够平稳顺利。
一、财务分析内容与方法
(一)财务分析基本内容
财务分析的主要过程,抑或是分析的关键方面就是研究资金,在事业单位中也是如此。研究其政府投入、运用效率、收入支出情况、成本预算的核算以及结余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反映出的情况进行整理对比分析,了解事业单位在经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以及政府对于事业单位的投入资金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并就产生的问题着手解决,对下一步工作如何开展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建议。同时财务分析强调了分析的系统性和实用性,兼顾了系统性和实用性,才能真正从财务分析的数据信息中发现产生的问题。
(二)财务分析基本方法
财务分析基本方法主要有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根据分析的不同目的,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从实际情况以及可行性出发,使用因素分析法及趋势分析法较为方便。因素分析法,是根据指标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数量上明确各个因素对于指标影响力。包括差额分析法、连环替代法、指标分解法等。差额分析法是把每一种因素所出现的标准数量或者实际数量进行差额计算,找出对分析主体的影响程度。连环替代法主要是用实际出现的数量代替标准数量,以此测量出各个因素对财务相关指标所产生的影响。趋势分析法,主要是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以产生的差异来反映事业单位经济信息的变动,在Excel等各类图表中可以直观看到分析的数据情况。
二、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必要性
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深化,政府财政专项支出比重的逐年下降,对于事业单位而言,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对自身发展具有战略性意义,支持单位自身价值提升。由于国家财政专项支出比重逐年下降的压力,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需要分析必要性支出与运营保障性支出,制定资金合理运用方案,让每一笔资金发挥最大作用。事业单位在内部管理过程中需要结合多方面进行,也就是说单位的财务状况是管理决策考虑的一部分,健全完善的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更全面更系统地为财务分析提供可能,为事业单位决策者的合理决策提供了更明确的参考依据。特别是“三重一大”等重要事项,要使相关人员对资金运用情况清楚明了,会计制度下财务分析体系可以提供更加科学有效的信息支持;基于外部环境考虑。事业单位的资金要公开透明,切实的相关利益人员为单位的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故有权利了解资金的运行情况,事业单位也有责任和义务为相关人员提供真实明确的财务数据信息。因此,会计制度下的事业单位财务体系建设需适时做出改变,为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更多选择。
三、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方式
(一)计量属性分析
在会计制度的要求下,事业单位并非是简单的进行资产计量,而是存在一定属性,其中包含了现值、公允价值、重置成本、历史成本和名义金额这五种方式。并对选择计量属性也做出了相应规定,规定要求计量属性保证所确定的资产金额能够持续可靠计量。会计制度中为资产核算提供了计量指导和范围要求。同时,对资产的具体特点在财务分析中也要斟酌,依照不同的属性,相对应的选择适用于事业单位的计量手段,以复合规定要求为前提表现出符合实际的资产信息。对考虑选择计量方式的因素,应结合资产本身特点,这一特点主要有两方面的分类,一类是资产的来源,从不同途径纳入单位的资产其核算方式不一样,例如由社会人士赠予渠道纳入企业的资源,要从现值、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和名义金额这几个重要方面考虑;另一类是资产的流动性,通畅这种情况采取历史成本计量法,资产价值摆脱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而非流动资产的周期长,价值浮动比率大,如房产等,需要根据不同时期资产价值做出对应选择。财务工作还需服务于事业单位的管理决策,财务分析信息能够为单位决策与管理提供数据支持。事业单位对于资产管理的要求,对于资产计量方式的选择方向具有参考意义,在制度下,正确选择与事业单位资产管理工作方向和事业单位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计量方式,才能更好地为单位决策者提供更直接的数据参考。
(二)资产运行分析
以实体形式存在的资产不会永远保持新鲜,这就意味着老旧资产需要进行折旧工作,必要时还要进行摊销,会计制度对此也提出了相关要求,从某种角度来看,不同时期需要会计工作人员进行相应分析工作。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员工格外注意一定时期内的资产效益程度,以使用效率与价值作为分析重点。从使用效率来看,分析内容包括运用程度及运行时长,在其有限的寿命时限内发挥最大价值,这就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做好资产登记工作,了解资产磨损程度以及预期寿命,精密控制使用效率。从价值角度来看,需要分析资产在某一期间运行产生的价值程度,在这一分析方式中需要考虑能否匹配折旧所带来的摊销成本,假设其产出价值高于成本,说明其效能得到了充分发挥,防止效能未能得到充分发挥,资产运用效率处于较低层次。
(三)成本匹配分析
收入成本的匹配是会计制度下另一种分析方式,权责发生制是财务会计的计量基础,此时收入与成本不再是简单地使用现金流为根据进行核算,而是对收入和成本的实现时间是否相符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这是区别于以往制度的最大不同点。在会计制度下,着重注意三方面的分析:首先是收入成本比率的横向对比分析,寻找可参考的项目作为对照,以收入成本的比率进行分析,从不同方面中找出不足,有针对性的优化成本比率;其次是要对利润与成本之间进行效率分析,将一个项目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收入支出比率对照,利用因素分析法判断影响因素并进行分析,以便了解同一项目在不同时期产生的效益。最后,是本量利分析,即成本对收入的所作贡献度分析,主要是考虑到固定和变动成本对于收入的影响大小,固定成本在限定期间内是不变的,关键在于对变动成本的分析,可以利用连环替代法,分析收入与某一变动成本之间的影响,找出主要影响因素,精准调整,提高收益。
(四)结构比例分析
净资产结构比例分析的可能性,得益于权责发生制下的收入支出是不是在实际的归属期间进行的归集。与之相关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分析。一是收支要素与资产负债要素之间的交叉影响分析,两者间存有本质关系,收支信息反映了资产负债情况,对收支与资产负债两者关系性开展分析工作;二是对利润、成本、净资产和负债的关系组织进行分析,重点在于哪一因素是影响会计工作的关键,在完善单位组织架构问题中具有参考价值;三是整体性结构比例分析,主要对象是净资产、资产和负债,从发展角度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对资产负债现状提供有效信息;四是结构的综合分析,完整使用杜邦分析体系的指标开展相关工作,以科学态度、客观角度、全方位的分析净资产的来源、资产质量、收入可持续性、成本规范性和可控性,必要时还需要对负债可承受程度进行分析。
四、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财务分析体系建设途径
(一)升级财务管理理念
财务管理理念要紧随时代发展而进步。由于某些事业单位的领导干部以及单位的财务工作人员,在财务方面的理论知识相对欠缺,造成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转变很难及时跟上,对此要积极地响应国家“提升政府现代化财务管理水平”的号召,加强事业单位自身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内生动力。财务管理理念的升级,首先,要创新管理理念。在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下,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服务意识仍需增强,各事业单位在日常工作中应积极主动作为,探求更适合本单位的工作路线,落实好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从而促使财务管理理念的创新。其次,要增强财务工作人员的学习培养。财务工作人员要及时学习先进的、优秀的、新的理论知识和科学技术,才能进一步将财务管理工作做好;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在熟知财务管理的相关要求后,方便将先进的管理理念融合到日常业务中来,共同促进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此外,要进一步完善财务管理模式。随着社会的进步发展,各事业单位也在不断革新,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情况,就要接受一些新挑战。特别是涉及大额资金来往、项目繁重复杂的事业单位,要及时地建立完善一套科学的财务管理分析体系,以科学化、精细化进行经营运转,使事业单位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
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在会计制度下成为一项重要工作。在会计制度下,提高了会计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更客观系统地反映出事业单位中关于财务管理状况方面的信息,怎样保证信息准确性、是否反映出真实的财务情况,关键是要有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建设,需要单位多方面的共同协作。首先,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根据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事业单位需要对现有财务管理制度进行优化完善,形成包含预算业务管理、收支业务管理、政府采购业务业务管理、资产业务管理、建设项目业务管理、合同业务管理等六大经济业务层面的内部控制制度,积极落实全面预算管理、财务分析报告、绩效考核评估等制度的建立,强化制度执行结果,加强制度监督管理。对部分事业单位可考虑聘用第三方专业机构评测单位内部控制状况,以促进制度的执行落地,真正做到补齐短板,防范风险,防微杜渐。其次,加强财务管理团队建设。在会计制度背景下,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好日常的财务工作,还要为单位相关决策提供准确可靠的数据信息支持,预防风险。要实现这些目标,仅仅由一个只有财务管理人员组成的财务管理团队来进行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将相关职能部门的人员纳入财务管理团队中来,才能切实提高事业单位的工作运行效率,推动全面预算管理、绩效考核评估、资产管理维护和资金使用状况的整理分析等工作才能更好落地实行。最后,加强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对于事业单位中存在的工作人员效率低、出工不出力等问题,思考具有更多可行性的考核方式方法,提高考核质量,奖惩分明地推动制度实施,并定期评定执行情况,以防工作流于表面形式。
(三)提升财务管理水平
会计制度的实行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提供了更优方案,相关财务管理人员要抓住机会,积极主动作为,努力提升财务管理水平。一是要规范财务工作的方式方法,努力提高自身财务分析能力,事业单位财务人员需注意规范财务工作的方式方法,严格按照会计制度做好财务管理相关工作。进入新时期,事业单位的财务人员要积极转型,由之前的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学习先进的财务管理工具,提高管理工作效率,为相关决策的制定提供数据支持。二是要加强全面预算管理,提升自身财务管理水平,这对事业单位的运营而言起到保障作用。事业单位在以往的预算管理上已经汲取了一定的经验教训,日后事业单位需将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好,提高预算编制的水平、增强对预算执行控制、提升预算使用效益,不断将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的水平提高。三是要合理优化资产管理,防止造成闲置资产浪费。资产清晰、权属清楚是资产管理的基本要求。事业单位各部门都需要积极配合资产管理部门做好资产梳理清查工作,摸查资产使用情况,适时进行核算,做到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此基础上,着重资产的日常管理,做好资产的后续管理工作,维护好资产的全生命周期,适时对资产进行分析,避免浪费。四是要落实好项目管理工作,适时开展有效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应贯穿项目工作开展的始终,事业单位要积极主动做好项目管理工作,必要情况时制定专门管理方案或制度。项目的申报做到科学民主,注意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合理合情制定绩效考核目标,既要高质量完成项目,也要收获高质量社会经济方面的口碑。
结语
财务分析体系构建对事业单位自身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事业单位在进行项目核算、整理归纳及数据分析过程中,要注重联系实际情况,根据需要的信息来提供财务数据信息的支持。利用制度建设、优化管理模式等手段逐步完善事业单位的财务分析体系建设,发挥事业单位财务分析工作应有的作用,为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人员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