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改善策略
2022-11-13骆远婷
骆远婷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京财经分院),南京 211100)
0 引言
2014 年,教育部提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学校与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实现对学生技能的培养,促使学生学习的知识与技能满足岗位需求,提升学生实践技能水平,使学生成为企业、社会需要的人才。然而,校企合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育人机制。
1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现状
1.1 提升学习兴趣,但理论知识不扎实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校企协同育人,增加了学生进企业的机会,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流程、工作环境、岗位职责等。企业提供真实票据与账簿,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兴趣得到提升。然而,在真账实训中,由于大多数学生表现出理论知识不扎实的问题,企业师傅需要重新梳理与讲授知识点。
1.2 树立学以致用理念,但学以致用不及时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的学生先接受学校教师的理论与技能教学,再接受企业师傅的真账实训指导,如此实训中涉及的财务软件可以在实务中真实运用,实训中的企业经济业务也是真实工作所面临的。在企业师傅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完成岗位工作,树立学以致用的理念,但是由于实训主要集中在四年级,学生平时没有接触财务软件,前期教师在教学中缺少对财务软件的介绍与演示,也缺少相对应的模块化实训,学生不能及时学以致用。
1.3 重视岗位技能,但职业素养培养不全面
学生在企业师傅和专业教师的指导下,能够认识到岗位技能的重要性,在真账实训中认真学习并运用岗位技能,了解作为财会人员的职业道德,但对于职业素养没有全面的认识,自然在职业能力方面也有所欠缺。文章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的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学生在课堂或者实训中的学习能力、执行能力和合作能力得到锻炼,但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而且学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2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层面
学生自身是影响其学习效果的内部因素。首先,专业知识难理解,学习方法不得当。五年制高职学生主要是初中毕业生,会计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初步学习时存在理解难、应用难问题,大部分学生对概念直接进行熟记,而不是结合企业业务进行理解,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中偏向直接记忆重点内容,在真账实训中容易出现理论知识掌握不扎实、举一反三能力弱等现象。其次,缺乏梳理知识点的意识和能力。在真账实训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复习不到位,没有自主、系统地整理相关知识,课上比较依赖企业师傅梳理知识点。最后,与教师、企业师傅主动沟通少。在理论知识学习中,学生很少主动向教师请教,一方面是不愿意提问,另一方面是习惯问同学,只求结果,不求过程。在实训中,学生课后不主动和企业师傅沟通交流,仅靠课中导师巡视发现问题,但企业师傅精力有限,只讲解共性问题,导致学生容易忽视自己的问题,给予教师和企业师傅的反馈不完整、不及时。
2.2 学校层面
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下,学校是重要的参与方,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外部因素。学生产生学习问题的原因与以下几方面有关。第一,课程安排上育训结合不够。前期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没有配套实训教学,缺少模块化实训,导致学生不能及时“学以致用”。实训课程集中在四年级,前期教学过程中没有运用实训软件、真账,在后期实训中,企业师傅要反复纠正学生在软件操作上的问题,影响学生做账经验的积累。第二,实训室不够仿真。一些学校主要在通用机房开展实训、实践,每台机器上装有不同学科的实训软件,学生获得对职业、岗位职责的直观认知主要依靠参观企业和实习,而进企业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这就需要在实训过程中融入情景教学,实训室仿真的工作环境可以搭起教学与岗位实践之间的桥梁,也有利于企业师傅开展校内教学。相较于在机房进行真账实训,仿真实训室中的真账操作更有利于学生分岗操作、了解岗位职责等。第三,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由于多种原因,教师很难在企业长期实践,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不同阶段的账务处理情况,实践的企业类型也不能包含各行各业,教师对校企合作的企业生产过程、经营流程及财务软件都不熟悉,很难和企业师傅达成教学上的默契。教材上的专业知识更新滞后,而真账实训却是紧跟时代步伐,教学内容不能前后连贯,教师将实训完全交给企业师傅,很难开展模块化实训。
2.3 企业层面
企业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另一重要外部因素。一是考虑到企业工作安排,企业师傅教学时间受限。企业师傅除了有教学任务,还承担着企业本职工作,有的企业师傅本职工作量大,勉强抽出时间完成实训教学,很难与学校课程同步。有的企业基于“谁有空谁上”的原则选派师傅,实训课程师傅不固定,学生与企业师傅课后交流不方便,学习情况反馈不及时。二是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有待提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传帮带”有一定区别,企业师傅需要既当实务操作的“师傅”,又当职业教育的“教师”,然而企业没有安排相关人员对企业师傅进行教师岗前培训,企业师傅缺乏对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系统性学习,因而在教学方法上拘泥于讲授法和演示法,很少开发理论知识与企业项目、业务相关的案例,也很难将职业素养教育融入实训教学中。三是企业在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制定方面的参与度不够。企业会派代表参加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会议,但是对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后续修订参与很少,组织企业师傅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学习的次数也比较少,执行人才培养方案时,企业层面的考核往往也是交给学校,企业师傅很少参与课程标准的制定,容易忽视课程所要达到的素养目标。
3 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学习效果改善的策略
3.1 学生改进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效的学习方法将知识内化。在专业课程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各种实物票据、账簿面前,学生要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尝试将理论知识与实物、账务处理程序联系起来,在技能运用中分析业务,透过业务理解会计知识,运用会计知识对业务进行处理,再回到技能运用,而不是割裂地学习。在遇到难以理解的知识点或者技能操作不熟时,学生可以向身边的同学和教师寻求帮助,在班级的小组中进行合作学习,不是“照搬照抄”,而是在同学的指导下,理解知识点或者完成技能操作后重新独立完成,积极主动向企业师傅请教问题,而不是等师傅发现问题。在学习过程中,根据课后评价与作业反馈及时查漏补缺,而不能“一拖再拖”、积累问题,要及时梳理知识点,巩固知识点,清晰地将业务与知识点对应起来,课后反复练习,重视与岗位相联系的技能训练,提高学以致用的 及时性。
3.2 教师提升“双师型”素养水平,完善学习评价体系
首先,教师需要树立良好的职业教育观念,注重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际案例设计岗位任务,帮助学生理解业务、掌握理论、学会技能,从而纠正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其次,教师要多途径参与实践,提升自身技能水平。目前,很多企业提供线上的财务软件、财务信息化培训,教师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充分利用校内仿真实训室,弥补自身企业实践经验的不足,积极争取企业实践机会,成为“双师型”教师,参与实训教材的编写,构建“岗课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开展模块化实训,减轻企业师傅的工作,帮助学生及时“学以致用”,真正实现“岗课证”的融通。 最后,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完善学习评价体系,基于学习平台及时得到学生学习效果。教师可通过课堂评价、作业评价、小组评价、展示评价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通过工作评价、企业师傅点评、客户评价等方式综合检验学生技能应用的效果。构建学生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表达能力和执行能力评价体系,全面监测学生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变化。
3.3 企业师傅转变“双”观念,注重全面发展
企业师傅一是要转变传统“带学徒”的观念,适应教学模式。企业师傅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要有传授经验的好方法。企业师傅的教学方法不能拘泥于讲授法和演示法,要尝试应用情景教学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和案例教学法等,丰富课堂教学形式。二是要转变培养的理念,从企业岗位需要转为人才全面发展的需要,注重学生职业能力、通用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工匠精神的传承、正确价值观的树立。首先,企业师傅要通过培训学习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改变以企业师傅讲授、演示、纠错为主的传递式教学方式,转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式教学,课堂中尝试问题导向、项目探索、任务驱动等方法,鼓励学生合作学习、自由探索、积极展示。其次,企业师傅可充分利用网络学习平台开展线上教学、指导与交流,灵活地选择授课时间和授课地点,搭建起与学生讨论交流的桥梁,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此外,企业师傅要与教师合作开发技能讲解、软件操作等数字化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及时学以致用。最后,现代学徒制不仅仅是培养企业岗位需要的人才,更是培养社会、国家需要的人才。企业师傅在传授技术经验时也要传授人生经验,引导学生树立职业发展意识;在培养技能应用能力时,也要培养通用能力、社会能力和发展能力,如适应能力、协调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4 加强校企合作
3.4.1 合作制定课程体系
从企业岗位工作中提炼出典型的工作任务,确定职业能力点,融入1+X 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核标准,重构专业课程体系,分模块、分等级制定课程标准,做到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课程标准与职业要求对接,帮助学生从实际工作中理解会计知识,将知识与技能应用到实务中。此外,紧跟财务会计的发展,融入大数据课程,整合教学平台,使用企业真实或仿真软件平台,开展模块化育训结合教学,校企共同编制与产业需求、岗位职业标准和1+X 证书标准对接的教材,契合模块化课程。
3.4.2 共建“环境仿、工作真”的实训室
将单一的技能实训室打造成有企业特色的实训室,仿照企业工作环境,数字化传递真实的企业运营流程,运用企业真账软件开展真账实训。要注重实训室功能的多样化,打造智慧学习环境,既能进行单项技能实训,也可以进行岗位综合实训。“环境仿、工作真”的实训室是企业师傅和教师实训教学的场地,能够更好地将技能与岗位结合、能力与工作任务结合、理论知识与实务操作结合,有利于学生直观认知其未来的职业,也便于开展情景式教学。基于互联网搭建校企数字化平台,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等信息实时传送进课堂,也可录制视频作为数字化资源。同时,企业师傅可以进行网络教学,直接在工作现场开展专业教学,借助企业真账软件,学生同步完成专项技能训练,打破校企合作的时空障碍。
3.4.3 支持企业师傅教学工作
企业师傅既是企业员工又是学校教师。企业在工作量或者工作时间上可给予企业师傅一定的弹性空间,以便于企业师傅可以灵活地授课,兼顾教学和工作。学校可给予企业师傅一定的薪酬与激励,调动企业师傅教学的积极性,在教学上帮助企业师傅成长,提供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方法的培训服务,提高企业师傅的教学能力。校企共同支持企业师傅教学,以保证企业师傅队伍的相对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