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韩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现状对比

2022-11-13

戏剧之家 2022年14期
关键词:韩国

叶 璐

(重庆对外经贸学院 重庆 401520)

对于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来说,首先,事情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小细节,事件中人物与人物的行为、心理有一定的虚构调整的空间,但是事情的主要人物与开始、发展、转折、结局等,一般是不能随意更改的。其次,每一个被改编的“真实事件”都具有巨大的矛盾冲突点,这是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的最基础且最重要的点。比如,《中国机长》中民航机组成员面临空中险境,拼死救下全部乘客;《我不是药神》中的主人公面临救人、利益、法律等各方面的压力。

中韩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大体符合以上两个标准,但在电影的主题、叙事特征和视听风格方面,中韩两国存在很大的差异。

一、中韩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主题对比

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些电影以《闫瑞生》《张欣生》为代表。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作品以历史战争题材为主,如《焦裕禄》《开国大典》《建党伟业》等,这些电影重现历史,树立社会榜样,带着强烈的主旋律色彩。与此同时,以第六代导演王小帅、贾樟柯等人为例,他们带着人文关怀与个人视角,关注着社会中边缘人物和个体的生存状态,先后拍摄了《十七岁的单车》《小武》《三峡好人》等一些聚焦社会边缘人物和普通个体的影片,这些影片以“独立电影制作”的方式,呈现出鲜明的个人主义艺术色彩,但很难在商业影院上映,传播范围较窄。

放眼现在,真实事件改编的商业电影作品也不断涌现,如2014 年陈可辛执导的“打拐”题材电影《亲爱的》,以2011 年“微博打拐”事件为蓝本,上映后获得了超过3 亿的票房。电影《湄公河行动》(2016),根据2011 年震惊中外的“10.5 中国船员金三角遇害事件”(湄公河惨案)改编,由香港导演林超贤编剧并执导,收获了超过10 亿的票房。另外还有《夺冠》《中国机长》《我不是药神》等一系列宣扬勇敢、坚强、正义的电影在影院上映,这些电影的票房都很高。

1926 年,韩国导演罗云奎自编自导自演了电影《阿里郎》,这部电影讲述了韩国“3.1 抗日独立运动”期间,一个大学生被捕,他在被拷问的过程中遭受了各种酷刑而精神失常,最终被杀害的故事。《阿里郎》在当时受到了韩国人民的追捧,也被誉为“韩国历史上第一部批判现实的影片”。在《阿里郎》的影响下,韩国出现了大批民族现实主义电影作品,如《东方破晓》《无主渡船》《马夫》等。在20 世纪60-70 年代,韩国电影完全被政府控制,成为政府的传声筒。20 世纪80 年代中期,韩国政府废除了原有的电影制度,颁布了新的《电影法》和《实施令》,实行了独立电影制作制度。于是,韩国电影的许多限制被解除,各种社会问题、法律问题、政治问题等都被搬上了韩国电影的银幕。比如根据历史人物和事件改编的电影有《华丽的假期》《南营洞1985》《辩护人》等;还有根据犯罪案件改编的作品《黄海》《熔炉》《回家的路》《韩公主》《梨泰院杀人事件》《举报者》等,《韩公主》《熔炉》都涉及孩子(或学生)被性侵的内容;《举报者》以记者为焦点,探讨了政府利益与事实真相之间孰轻孰重的社会矛盾……另外,还有根据体育赛事改编的电影《我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举起金刚》《朝韩梦之队》等。

从上文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作品主题侧重于历史事件与人文情怀。特别是历史事件的改编,从《平原游击队》到《闪闪的红星》,再到《孙中山》《开国大典》……这一系列电影塑造的人物、情节、思想逐渐变得僵化、扁平化,陷入老套的说教形式,让观众感到审美疲劳。现在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开始多元化,有个体书写《我不是药神》《解救吾先生》《中国机长》,也有集体书写《烈火英雄》《中国医生》,还有国家书写《夺冠》《我和我的祖国》等。同时,大部分作品都带有一定的主旋律色彩,故事都有相对成功或圆满的结局。

韩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也有很大一部分与历史事件有关,其中包括韩国和朝鲜之间的关系、军事政治独裁与民主思想的矛盾等,这类电影多数从社会底层小人物着手,展现弱势群体面对社会巨变过程中遭遇的司法不公、社会道德歪曲等事件。与中国电影对历史事实歌颂赞扬的主旋律不同,韩国电影倾向于对历史的批判与反思,带着观众一起面对历史的灰暗节点。

二、中韩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叙事特征对比

韩国电影近几年受到好莱坞的影响,犯罪电影的叙事模式呈现出类型化的特征。类型电影有三个基本构成元素:“一是公式化的情节,二是定型化的人物,三是图解式的视觉形象”。我们可以发现,韩国根据犯罪事件改编的电影基本具有较为固定的情节模式和定型化的人物形象,这些通过惊悚、犯罪等元素吸引观众观看的电影承担着类型片最大的特点即娱乐性。

真实事件改编“犯罪电影”的“受害者”一般是“社会弱势群体”,他们可能是学生、女性或者其他承受身心伤痛与压力的个体,他们的生活充满无助,苟延残喘地活着。比如《熔炉》里受到性侵的孩子;《南营洞1985》里在独裁统治下经受了22 天残酷拷问的民主运动人士金钟泰。“施虐者”手握金钱与权力,他们自以为高高在上,不尊重生命与民主,对待弱势群体如对待蝼蚁一般。同时,在电影中,他们表现得非常阴险狡诈,总有各种各样的办法逃脱法律的制裁。例如《辩护人》里,“施虐者”利用权力将无辜的证人变成有罪的逃兵,让观众唏嘘不已。

“救助者”与“施虐者”对立,他们一般是律师、老师、记者等,他们的职业看似有着强有力的社会话语权,但在金钱权力交杂的现代社会中显得渺小尴尬。从另一方面来说,“救助者”是社会进步的代表,他们通常具有民主精神,敢于向政治独裁和社会丑恶发出挑战,比如在《熔炉》中,美术老师姜仁浩同人权组织的工作人员一起奋力帮助受到侵犯的孩子们。

而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在叙事上虽然没有类型化,但是不同的题材具有一定的共同点。根据历史事件和人物改编的电影,如《开国大典》《建国大业》《建党伟业》《百团大战》等作品都站在国家的叙事立场,历史人物众多,他们都是国家意志的符号代表。就算是人物传记类的电影《焦裕禄》《孔繁森》等,往往呈现出“高大全”的扁平形象,并未深度挖掘这些历史伟人“接地气”的一面。

犯罪案件和普通人的特殊经历改编的电影将叙事的重点放在了对人伦亲情的关注上。这与中国的文化历史背景以及电影政策和管理体制有关,中国社会关注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从人的亲情、友情、爱情等多方面了解人的生存环境,这种思维模式或多或少在中国电影中有所体现。

除此之外,受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的影响,中国电影中对性、暴力、血腥等的描写都比较含蓄,或者避免对这些情节进行描写。但犯罪案件大部分都与性、暴力、血腥等相关,因此电影创作者往往选择以“受害人”的亲人或朋友为主线,架构出一个表现人性情感的故事。比如,电影《亲爱的》虽然以“打拐”作为电影的宣传主题,但是在叙事创作上几乎通篇在描写“寻找”这一亲情人伦主题。影片中省略了孩子在人贩子手中的挣扎,新的家庭如何对待这个被拐来的孩子等现实问题,也因为这些问题在影片中并未呈现,所以电影的戏剧冲突在一定程度上被消解,《亲爱的》其实是一部赞颂亲情的影片。

然后便是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结局美化,《盲山》的原型故事是一个女孩被拐卖到山村,为了逃出来,她杀了自己的“丈夫”,但最后自己也被判死刑。但在电影中,女主角白雪梅并没有杀害自己的“丈夫”,她的父亲带着警察来救了她。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在结局上的处理与韩国大不相同。

三、中韩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视听风格对比

中国第六代导演创作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视听语言风格带着中国特有的含蓄感,画面讲究诗的意境和悠远,镜头语言以远景构图和长镜头居多。《可可西里》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广阔的高原,电影有一处场景是行驶的车队,镜头由远及近,最后透过车窗看到高原的美丽景色——陆地只占整个画面的五分之一,远处的高山和蓝天各占五分之二,视野开阔,并给人神秘的感觉。但同时画面并不稳定,镜头微微抖动,一方面是为了真实感,另一方面也预示着这宁静美丽的景色下的危险与挑战。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长镜头是“过河追捕盗猎分子”。日泰队长一声令下:下水!巡逻队员迅速下水追捕。这个长镜头完整记录了队员为抓捕盗猎分子脱裤下水的全过程,青藏高原的气温极低,氧气稀薄,队员既要克服严寒又要忍受大脑供氧不足,拼命奔跑追赶盗猎分子。这个长镜头真实再现了可可西里武装巡逻队的艰苦生活,也展示了可可西里这个辽阔、苍茫、神秘的地方。

近几年上映的《我不是药神》《烈火英雄》《湄公河行动》的视听风格发生了转变,展现出典型商业片的视听语言风格,似乎完全摒弃了艺术风格化的视听呈现,因此,近几年的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都以内容取胜,视听语言的呈现形式并不为观众、电影专业人士津津乐道。

韩国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受到好莱坞的影响,经常以悬疑、惊悚与犯罪为娱乐点,因此在视听语言上呈现出强烈的真实感和戏剧性。但同时韩国导演依旧秉持了各自的视听艺术选择倾向,结合快剪辑、大中小景别多角度切换,例如罗宏镇导演的《黄海》,电影主人公在三分之二的电影时间中都处于搏斗和杀戮的场面,镜头处于摇晃不安的状态,景别以中景、近景为主,剪辑节奏很快,将暴力美学演绎得淋漓尽致,斧头、钢管甚至肉骨头也变身为致命的武器,血浆迸溅,即使隔着电脑屏幕,似乎都能闻到刺鼻的血腥味,强烈冲击着观众的眼球和大脑。这种过度刺激的暴力血腥场面,在中国的电影审查制度中难以通过。

四、总结

通过对比中韩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主题、叙事特征、视听语言,我们可以发现,韩国这类电影拥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票房保障,并且通过对国家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省,让韩国大众对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有所思考,推动着社会文明、民主公正的进程。

中国的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创作也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但大多数仍带有主旋律色彩,部分电影结局与事实有差别,比如《盲山》。从某种层面来说,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依然单一,中国社会的问题和痛点被忽略、隐藏起来。在对我国国家荣耀、集体奋斗、个人光辉进行书写的同时,我们也要有触碰社会残酷问题与人们内心伤痛的勇气和魄力,发掘真实事件改编电影的巨大潜力。在使真实事件改编电影作品拥有较强的市场吸引力和票房保障的同时,通过对国家历史和社会现实的反省,让大众对自己身处的生活环境有所思考。与此同时,在真实事件改编电影商业化的同时,形式与风格的艺术化也应该受到重视。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让中国真实事件改编电影进一步实现真正的多元化。

猜你喜欢

韩国
韩国之行话感悟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韩国进入共享出行时代
在韩国走马观花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山东省一韩国经贸合作交流会”在韩国首尔成功举办
2013年韩国电影观察
揭秘韩国流
韩国的K1A1主战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