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乘“舟”驶向情感深处

2022-11-12蒋小兰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22年8期
关键词:文本解读情感体验教学设计

蒋小兰

[摘 要]统编语文教材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进的方式组织单元。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父爱如舟》一文的教学设计,既要围绕文章的情感主线,引导学生理解舐犊情深的人文主题,又要落实语文要素,引导学生品读重点语段,学习掌握作者通过场景、细节表达情感的方法。这样的教学设计,体现了统编语文教材的特点,凸显文本的教学价值,有效提升了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

[关键词]教学设计;情感体验;文本解读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2-0066-03

【文本解读】

《父爱如舟》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二篇课文,作者是著名画家、散文家吴冠中。他自称所写的文章“短笛无腔”,是对原生态的描摹,不事雕琢。本文也不例外。文章以梦为境,以“舟”为线索,追忆儿时父亲卖蚕茧买枇杷给“我”吃、带“我”住旅店逛庙会、雨雪天送“我”上学、凑钱给“我”交学费、摇船送“我”去考试等生活琐事,疏密有致,小中见大,表现了父爱的伟大与深沉,抒发了作者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全文语言平白如话,缓缓道来,饱含深情,感人至深。

【设计理念】

本单元的主题是“舐犊情深”,语文要素是“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教学中,我从“舟”出发,引导学生紧紧抓住难忘的场景,理解父子情深;从“考”入手,引导学生品悟作者的心路历程,进一步体会文章的深刻内涵。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生字,理解“粜稻、初小、高小”等词语意思。

2.明晰课文线索,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通过默读圈画出场景,品味感人的细节,深入体悟父子真情。

3.理解课题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抓住场景描写,品悟细节,体会父子真情;理解课题“父爱之舟”的含义。

【教学流程】

一、紧扣线索,巧妙揭题

1.画“舟”。教师展示简笔画——舟。

2.说“舟”。“舟”这个字意蕴丰富、韵味悠长,经常出现在经典诗词中。出示古诗,师生朗读:

君看一葉舟,出没风波里。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揭题。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也与“舟”有关。请大家齐读课题。

4.过渡。读了课题,你觉得文章可能会写到什么呢?是啊,有小船,父爱……这到底是一条怎样的小船呢?它与父爱又会有什么联系呢?

【设计意图 “舟”是全文的线索,承载着父亲对“我”的期望与深沉的爱。围绕这一鲜明意象先画后说,逐步深入,有效激发了学生对文本的探究兴趣。】

二、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1.寻访线索。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新词和描写小渔船的句子。

2.解析新词。

①教师出示“蚕茧、报考、心疼”等词语,指名读,正音。

②相机点拨生僻词的意思。

“粜稻”,结合字形来理解;“恍惚”“偏僻”,引导学生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来理解;“初小”“高小”,出示词典解释,指名读。

③指导书写“屑”字。

3.交流线索。学生分享描写小渔船的句子。

4.整体感知。出示与小渔船有关的语句,分组读,相机指导长句子的朗读。

【设计意图 快速默读课文,抓住关键语句迅速把握课文内容,是本学期的阅读策略之一。此处这样安排,既是对相关阅读策略的巩固,又暗示学生将目光聚焦于文章的主线索,避免文本松散自由的场景将学生的思维带“偏”。】

三、循线入文,品悟真情

(一)借“舟”品父爱,明课题

1.赏析实写之“舟”。

(1)学生自由交流对这条小渔船的初步印象。(破旧、普通、狭小……)

(2)朗读描写小船的语句,强化认识。出示:

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3)引导学生质疑:“这样一条破旧的小渔船,为什么作者难以忘怀?它到底承载着作者怎样的情思呢?”让学生再次默读描写小船的语句,在深受感动的地方写下批注。

①我又见到了姑爹那只小渔船……总是要借用姑爹那只小渔船。

预设。哪个词语体现了小船在求学过程中的重要?为什么总是用小渔船,而不用其他交通工具呢?

因为小渔船既可以做交通工具,又能在上面做饭、歇息,这就省下了坐车、上饭店、住旅馆的钱。不过,这样父亲就更累了!出示链接,齐读:

“时值暑天……父亲和姑爹轮换摇橹。”

教师小结。桨声欸乃,摇弯了父亲的背。他一路摇橹的辛劳,“我”能忘记吗?

②只是我们的船不敢停到无锡师范附近,怕被别的考生及家长见了嘲笑。

预设。为什么不敢停到学校附近呢?父亲这样的举动,还出现在文章的哪一个场景中?(逛庙会吃凉粽子躲到偏僻处)

教师小结。“不敢停船”“找偏僻处”,父亲的良苦用心,“我”能忘记吗?

③不过父亲不摇橹的时候,便抓紧时间为我缝补棉被……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

预设。读到这句,你眼前仿佛出现什么画面呢?(引导学生想象父亲的神情、动作,用一段连贯的话来表达)孟郊有一句诗改一改,用在此处极为恰当,你知道吗?

教师小结。是啊,慈父粗糙大手缝进的缕缕爱意,“我”能忘记吗?这一条破旧的小渔船,见证了父亲的无私付出和倾心呵护,“我”怎能忘记呢?

(配乐齐读交流的语句)。

2.品味意象之“舟”。

(1)过渡引申。

读到这儿,你觉得这里的“舟”还仅仅指姑爹那条小渔船吗?是的,它已成为父爱的象征了!其实,在文章中,这父爱之“舟”还曾停留过多处,如在客栈中、在庙会上、雨雪天上学的路上等。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找出相关的场景,选择最有感触的细节细读品悟,并写下批注。

(2)交流、点拨。

①客栈中“动心”加钱换房。

预设。结合“我”的家境来看,茶房的提议合情理吗?为何父亲还会“动心”?这番“动心”,让你有什么样的体会?

②逛庙会时给“我”买热豆腐脑,回家后糊万花筒。

预设。“我”并没有开口央求父亲买吃的、玩的,为什么父亲还要给“我”买吃的,又为“我”做玩具呢?从“觉得我太委屈”“理解我那恋恋不舍的心思”这两个细节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③雨雪天“背”我上学。

预设。从“路滑难走”时背“我”上学这一细节,你认为这是一位怎样的父亲呢? “他扎紧裤脚……陪嫁呢”这一句,是“我”眼中父亲的形象。为何时隔多年,作者依然如此清晰地记得呢?

简介作者的画家身份,点出画家观察视角的独特,鼓励学生今后阅读作品时要有意识地关注作家的写作风格,学会欣赏多姿多彩的文学作品。

3.小结课题含义。

这条小渔船时隐时现,将散落在场景中的父爱一一串起。现在,你明白了题目的含义了吗?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4.过渡。

其实,贯穿全文的还有作者一路求学报考的经历,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

【设计意图 作者已赋予“舟”这一意象以父爱的内涵。引导学生深入品味细节,一方面有效地落实单元的语文要素,另一方面又将这些生活场景载入了泛化的“舟”上,丰满了父爱内容,串联了全文,使学生对课题含义的理解愈发明晰、深入。】

(二)借“考”体子情,悟题意

1.梳理求学历程。

请大家快速读课文,圈出作者求学的几个重要节点。想一想:求学报考的经历中,隐含着父子之间怎样的情感呢?

2.交流板书。

初小、高小、师范。

3.体会作者的情感。

求学路上父亲一路相伴,有苦有甜,有笑有泪,这些滋味萦绕在“我”的心头。在73歲高龄时,这种滋味作者仍然挥之不去。让我们一起来品尝品尝吧!

4.赏析重点语句。

(1)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

预设。回忆一下,你曾经因为撒娇、发脾气、打架而哭过吗?能具体分享一下吗?

的确,这样的哭是因为自己的要求未能满足,是为自己哭;而父亲回家后“我”偷偷地哭,却是因为想起了……想起了……这一次的哭,是心疼父亲的哭!说明“我”长大了。

在生活中,你品尝过这样的新滋味吗?

(2)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不逃学。

我唯一的法宝……报考无锡师范了。

预设。父亲对“我”有怎样的期望呢?你父亲对你有期望吗?为了实现他的期望,你是怎样努力的?在你努力的过程中,有没有因为怕吃苦或其他原因想放弃过呢?那作者呢?求学的过程中,他有没有过这样的念头呢?你从哪里看出来?为了不让父亲的期望落空,你仿佛看到——(引导学生说)

清晨,伴随着鸡鸣声——

深夜,烛影晃动——

别的小朋友在玩耍,他也想玩一会儿,可是想到——

教师小结。为了不辜负父亲的期望,“我”只有好好学习。面对如山的父爱,“我”无以为报,只能以刻苦的学习、优异的成绩来回报,这就是他唯一的法宝。

……

5.小结。

品味着“我”求学途中的百般滋味,无论是一次心酸的哭,还是将考试作为法宝来回报,流露出的回报父爱的孺子情怀都令人感动。

6.让学生再说一说对文题新的理解。

【设计意图 理解文题 “父爱之舟”要抓住场景、细节,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一环节选择求学报考途中的场景、细节来理解、体验、分析,让学生真正领悟“子爱父”的深情,从而对文题的理解更深入。】

四、总结全文,迁移运用

1.总结。

父爱如舟,单薄的船身、破旧的雨篷,串起那绵密深沉的父爱;孺子情深,从初小到高小,再到无锡师范,一路求学报考从不落榜,这份“法宝”终于回报了父爱!

2.小练笔。

爱,不一定要惊天动地;爱,可能就藏在某一个细节里。回忆家人关爱自己的一处场景,用一段话写下来,注意抓住细节来体现。

3.学生分享交流并修改小练笔。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方法进行写话实践,进一步培养他们从生活场景中抓取细节领悟情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父母、亲人的感恩之心。】

【设计总评】

本课教学,我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学习。一是铺垫到位,紧扣明线,层层递进,突出“舟”这一意象的丰富内涵。画舟、说舟、品舟等环节,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在纷繁错杂的场景中抓住关键线索。通过整体朗读—交流小舟外形—质疑小舟在作者心中地位——体会小舟所承载父爱的教学流程,逐步深化学生对小舟的体验、理解、感悟,使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二是另辟蹊径,抓住辅线,点面结合,理解作者那苦学报恩的孺子之情。梳理作者求学途中的重要节点,使学生将流动的场景串联起来理解。“新滋味”是学生理解的难点,点拨时先引导学生发现它与“撒娇”“发脾气”等情感的不同之处,再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生命中品尝过的类似的滋味,加深了学生与文本的情感沟通。最后的小练笔,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使学生既理解文本的内容,又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获得语文素养的提升。

[ 参 考 文 献 ]

[1] 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 吴冠中.短笛无腔[M].北京:新世纪出版社,2004.

(责编 韦 雄)

猜你喜欢

文本解读情感体验教学设计
对文本解读与课堂操作四个“度”的把握
浅谈交互设计在工业设计中的运用
谈音乐欣赏活动中学生情感体验的激发
情感教育是思想品德课升华的金钥匙
高中数学一元二次含参不等式的解法探讨
立足文本,给中职语文阅读教学搭建解读支点
“仿真物理实验室” 在微课制作中的应用
注重体验,促进成长
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分析及改善建议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