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新一轮准格尔太阳
—— 新准能纪实
2022-11-12贾鸿彬
■ 贾鸿彬
一、2021年冬的第一场雪
2021年冬的第一场雪,在11月的第一个周末之夜开始琼飞蝶舞。6日清晨,鄂尔多斯高原一派银装素裹。大地朔风凛冽,而空气多了几分清新和湿润。虽然是周六,但因喜悦着瑞雪带来的美妙,不少人还是早早来到矿山公园,尽情嬉戏、游乐,放飞在冰雕玉砌的树林间,徜徉在冰清玉洁的旷野中,享受着新准能愚公移山创造的绿水青山,“咔嚓”“咔嚓”抓拍不停,抓捕冰魂雪魄的美妙瞬间,定格高原煤海的冰雪之乐。
此时,准能集团上下,则是另一番忙碌的情形。党委书记、董事长杜善周,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勇,一大早就开始了雪情调查,了解各单位具体情况。早调会上,杜善周强调,各单位要针对雪情统筹安排好近期安全生产,各级领导干部要主动靠前指挥,确保采煤不停,保供不止!越是搅天风雪、朔风凛冽,准能人越是要确保煤炭的供应。这是新准能服务“国之大者”责任担当的最好体现。
把风雪的呼啸声,变成冲锋的集结号。100多平方公里的准能土地上,面对冰雪严寒,每一位准能人都如同一块熊熊燃烧的煤,奋力托起热力四散的新一轮准格尔太阳。
准能集团是国能准能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简称,系国家能源集团子公司,位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是集煤炭开采、坑口发电及煤炭循环经济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集团拥有年生产能力3400万吨/年的黑岱沟露天煤矿和3500万吨/年的哈尔乌素露天煤矿(两矿井田面积108.06平方公里),以及配套选煤厂、96万千瓦装机容量的煤矸石发电厂、年产4000吨氧化铝的中试厂等系列企业,承担着“能源供应压舱石,能源革命排头兵”的神圣使命。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剥离作业面 ▲
2021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国内经济快速复苏,电力供需形势逐步紧张。根据全国能源信息平台发布的消息称:到了8月,广东、江苏、云南、四川、内蒙古、吉林等多省实施有序用电、临时停电、拉闸限电等限电措施。1月至8月,全国全社会用电量5470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较2019年同期增长15.36%。
根据Wind数据,2021年1月至8月,我国原煤产量26亿吨,同比增长4.40%。而同一时期,我国火电发电量3.87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60%,增幅明显高于煤炭供应增幅,导致重点电厂煤炭库存量处于偏低水平。截至2021年8月底,我国重点电厂煤炭库存量4584万吨,同比下降37.21%。我国现行电力供应结构中,煤电占比较高,电煤供需紧缺,自然导致煤炭价格迅速上涨。而煤炭价格迅速上涨,自然又导致煤炭供应紧张。
电力与居民生活及社会经济活动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运行的基础。没有电,社会就会停摆,生活就会凝滞。在我国,电力供应作为公用事业,其价格具有极强的政府管控属性。作为工业能源和大宗商品的煤炭却早已实现市场化定价,煤炭价格主要受供需波动影响。随着电力供求关系、市场结构的变化,电价形成机制虽然不断调整,从政府指导电价到“煤电联动”机制,再到目前的“基准价+上下浮动”的适度限制性市场化价格机制,但电价并未实现完全市场化,电价不能够随着煤炭涨价而涨价。
这一轮煤炭价格上涨是从2021年3月开始的。自3月初CECI沿海指数报收于584元/吨全年低点后,煤价一路波动上行,9月突破千元大关,10月甚至涨至每吨2000元以上。煤炭价格居高不下,煤电企业燃料成本大幅上涨,但难以有效向外疏导,企业亏损严重。
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对能源保供高屋建瓴地提出了要求。7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在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背景下,要稳增长,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助力中小企业和困难行业持续恢复。9月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会同有关部门深入产地、港口调研,重点督导有关省区和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现状,有关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进度,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是否全覆盖,中长期合同履约程度,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是否到位,以及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落实情况等。国家能源集团明确表示,将综合施策、多措并举,全力以赴打好能源保供攻坚战。
9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召开党组会,学习传达国家发改委东北地区电力保供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国资委电力保供有关会议精神,专题研究能源保供工作。国家能源集团要求所属企业要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能源供应“稳定器”和“压舱石”作用,坚决守住能源保供底线,全力保障民生使用能源安全。
在10月1日的准能集团早调会上,杜善周就贯彻落实9月29日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会议和生产运营计划平衡会议精神,做好国庆假期安全生产经营各项工作作出要求。他从要确保安全环保形势稳定、确保生产组织形势稳定、确保疫情防控形势稳定三个方面,对保供工作做出了具体部署。准能人要重实干、勇担当,用更加安全高效的生产运营,确保保供任务完成。
因为保供,准能人聚成了一匹蒙古马,在鄂尔多斯高原上奋蹄不止,穿越黑夜,拥抱黎明,去托举新一轮准格尔太阳。严寒早已被他们用勇毅切开,汗水哪里又会畏惧冰雪?
在黑岱沟露天煤矿,矿长钮景付一早就来到了矿区。为快速恢复生产,他第一时间下令启动抗冰雪保生产应急措施,迅速安排工务设备清理采场、运输道路、排土场的积雪。
电力是矿山的血脉,一切的运转都靠这条血脉的畅达。作为一名党员,又是生产一线的班组长,供电班组运行三班班组长史瑞峰这一天更忙了。在采场的各个作业平盘,总能不时见到他矫健的身影。面对雪天严峻的安全生产形势,不管是电铲走铲、倒跨台阶电缆还是重新敷设电缆等工作,他都时刻督促职工严格按照标准化流程作业。在作业现场,他经常和班组的同志们一起动手,做各种各样的体力活。作为一个“兵头将尾”,史瑞峰觉得,最好的安全管理就是亲力亲为。在如此的冰雪严寒之下自己的手和班组兄弟们的手搭在一起,让血脉连接,就能绷紧安全的弦,就能让冰炭同炉,让每一颗炭烧起来,融化煤海百丈冰,让一台台电铲在寒风中挥舞不停,保供不止。
进入四季度,黑岱沟露天煤矿运煤道路上轰鸣声不绝于耳,运煤卡车一辆接着一辆。为了保供,运输队合理安排值班人员,做好原煤、岩石土方运输等工作,确保生产任务按时完成。
运煤班组是露天煤矿所有班组里面安全风险最高、安全压力最大、工作最苦最累的班组,而作为运煤三班班组长的房军,11月6日一大早,便来到采场观察积雪后的运煤道路、检查运煤设备。有的人会觉得,运煤道路是天天走的,大家都熟悉,没有必要小题大做。但房军却不这么认为,载重200多吨、300多吨的卡车不停碾压,一天下来,路况是会发生变化的。一场大雪飘落,路面冰冻湿滑,上下坡、交叉路口、破碎站涵洞等关键点都可能发生变化,安全隐患会增多。这个时候就要特别留心了,只有先行查看,才能发现隐患,及时排除。有些地方虽然没有隐患,但是需要重点防控。运煤卡车行驶到那里,驾驶员就要格外小心。
一遍细致巡察过后,房军在班前会上,将重点管控位置一一告诉当班司机。运输队统筹组织,合理安排运输车辆,确保运煤卡车和煤铲匹配,让风雪中的生产多了多重温情与温馨。
煤矿作业,安全就是生命,所以,安全比泰山还重。在完成保供任务的同时,更要在安全管理中再“加码”。在安监站办公室,安监站站长贾学军告诉我。
煤炭保供 ▲
2021年入冬的第一场雪飘落之前,黑岱沟露天煤矿安监站就积极组织安监员到生产现场进行全面检查,重点就中巴车和指挥车及其他车辆接送人员、爆破作业、卡车运输、边坡巡查这4项重大风险工作进行检查,但凡有风险隐患的区域和薄弱点,他们都逐一进行检查。同时,该矿安监员及时发现和纠正现场作业职工的不安全行为,重点查处酒后上岗、脱岗、睡岗和违章作业等行为,并做好不安全行为统计和原因分析工作,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严防由于人的不安全行为导致的各类事故发生。下雪前,安监员共发现各类隐患9处,相关科队及时进行整改,确保了雪后安全生产。
到了中午,新闻中心的记者驻足黑岱沟露天煤矿的观礼台向下瞭望,只见露天作业现场繁忙有序,巨型电铲、钻机在各个平盘里作业,一辆辆满载原煤、岩石的重型卡车轰鸣而过,露天煤矿在皑皑白雪的映照下,愈发生机勃勃。
2021年入冬第一场雪的雪后清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矿长苏二换根据气候变化情况,优先安排储煤场装车,确保煤炭接续稳定,并及时调动现场工程设备对道路进行抢修,第一时间恢复上煤干道正常通行。
自三季度恢复外委剥离生产以来,哈尔乌素露天煤矿通过加强外委人员管理、布置重点工程、安排集中检修等措施,积极克服人员紧缺、设备不足、雨季湿滑等因素影响,三季度产量顺利完成计划量。进入10月,该矿积极协调外委施工单位进行产能优化与调整,通过优化采排道路、加强道路维护、降低排弃高度、压缩非生产时间、及时安排重点工程推进等措施,加大煤炭产量,平均每日完成剥离量8万立方米,超日进度计划2万立方米,外委剥离生产进度持续走高。
哈尔乌素露天煤矿6号煤顶部约15米厚的岩石层之上有一层厚度2米左右的5号煤层。由于5号煤层太薄,无法采用爆破的方式将其松动,这也给开采增加了难度,准能电铲等都是超大型设备,根本无法作业。若不制定科学的开采办法,这些浅薄的煤层,就会和被剥离的土层、岩石一样被废弃。纵观全国,煤的储量总是有限的。珍惜资源,把地下的煤应挖尽挖,也是新准能的一种担当。于是,做好5号煤开采工作,采用何种回收技术方案,成为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技术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针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5号煤层起伏较大、地质钻探资料不全、钻探孔网参数大、不具煤矿生产参考性等实际,哈尔乌素露天煤矿成立了精准钻探小组,杜绝浪费5号煤,由穿爆队钻机精准钻探,形成5号煤精准等高线,生产技术部根据5号煤的起伏情况,合理规划采掘设备采掘,精准实现煤岩分离。经过穿爆队钻机精准钻探,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生产技术部地质小组完成了详细的地质资料,形成了5号煤精准埋藏资料和地下图形。生产技术部人员通过现场勘察,进行方案比较,最终确定采用推土机攒堆,液压反铲、前装机铲装煤的方式回收5号煤。在实践中,他们又摸索出通过间隔爆破、间隔装药等有效爆破手段,提高爆破精准度,同时,提升采掘质量,确保5号煤热值符合要求。小型设备灵活调用进入5号煤采装,及时解决断层、起伏较大等不利影响,小型设备出动率逐渐增高。在保障安全情况下实现能收尽收5号煤,确保资源回收率达到96%以上。保供开始以来,5号煤回收超计划80余万吨。第一场雪后,严寒加剧了,5号煤的采掘回收场地却一直机声轰鸣不止。
露天煤矿开采出的煤每天都要从破碎站由选煤厂原煤车间负责运送,冬季雪天对于露天野外作业的原煤车间安全生产来说更是一个严峻的考验,尤其在能源保供的形势下,更是考验着车间每一位职工。选煤厂厂长张建成在前两天就加强输煤系统故障隐患预判,加大检查范围等,做好了应急处置预案,以防积雪形成冰柱引发设备故障。今年6月17日下午,陪同我采访的选煤厂生产技术部副经理曹艳军说到2021年冬天的第一场雪,满脸自豪,他说:“无论从管理者还是一线检运人员,均齐心协力、顶风冒雪、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确保雪天生产任务完成。”
2021年11月6日这一天天刚亮,原煤车间车间主任于龙就通过视频监控,查看各处道路坡段积雪情况。早会上,于龙针对雪量情况、仓储情况、设备运转情况等进行了综合分析,安排布置各项除雪工作,确保设备及时正常运转。早会一散,当班班组就带领装载机进行重点坡段处的除雪工作,对有些结冰路段还喷洒融雪剂,保证指挥车辆能够安全顺利行驶到各设备点和岗位。岗位人员到岗后,检查一遍设备及胶带上积雪、滚筒结冰情况。同时检修人员携带除雪大功率吹风机到达长距离输送机的机尾段,对回程胶带上积雪进行风力清除,并对除冰器、防杂物卷入滚筒装置进行检查或增设。因车间最长的胶带机水平机长有3339米,而且这样长度相当的胶带机就有5台。由于距离长,这些输送机回程胶带上载雪量十分大,所以它们的除雪工作是保证输煤设备及时正常运转重中之重的工作。
设备检查后,5套系统依次采取逆煤流的顺序,逐台启动胶带机进行卸雪、除雪工作。岗位人员于机头溜槽处实时盯控,防止胶带上雪堆积堵塞溜槽。检修人员于机尾处用大型吹风机吹落回程胶带上积雪,并且及时清理走吹落的积雪及清扫器、除冰器刮落的积雪、积冰,防止大量堆积,再次卷入滚筒,顶伤胶带。每条胶带机的积雪清理,都是一次费时费力的工作。尤其长距离胶带的清理,需要起起停停十几次才能完全清理干净。寒风在高原上打着呼哨,身背吹风机的工人劳作中内衣被汗水湿透,等到一个作业段清理完毕,停下来后,很快,汗水冷凝,寒意刺骨。为了让汗水不成冰,很多人背着吹风机,跑步走向下一个作业段。
采访中,选煤厂党委书记刘山林告诉我,最先清理完的输煤系统开始带料生产,然后其他系统的胶带机再进行清理,直至5套系统共34台胶带机全部清理完毕后,大家才停下来。此时,已经是下午1点30分,看着滚滚向前的煤流,大家才想起来,该去吃饭了。
此时,太阳已从云层中探出脑袋。骤雪初霁,苍茫雄浑的鄂尔多斯高原多了几分妩媚,而穿透寒意的太阳似乎拉近了与人的距离,显得格外清亮,分外耀眼,也传达着温情与暖意。经过一个上午的奋战,通往黑岱沟和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的道路都修好了,炸药厂的10台炸药车先后从厂区驶出,下坑作业。开矿离不开炸药,“安全第一,生命至上”一直是炸药厂秉持的作业原则。落雪后的清晨,郭占江厂长就带领专业人员专门沿着作业路线去一趟露天煤矿坑下,全线查看路况,就路面行驶能见度及路况进行勘测,加强设备设施点检,严防设备有一丝一毫的瑕疵。拥有了百分之百的安全保障后,这才有了10台炸药车的先后驶出。傍晚时分,黑岱沟露天煤矿、哈尔乌素露天煤矿的采掘面上,先后响起了雷鸣般的爆炸声,地宫宝藏之门又一次被打开。保供的路,随之在风雪中有序而平坦地向前再延伸。
对于冰雪天气的到来,准能集团各单位前期都制定了预案。
矸电公司提前部署了特殊天气安全生产各项保障措施,持续强化运行和检修管理,加强机组运行参数监视,做好机组参数调整,确保机组设备在最佳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他们加大了重点区域、重要设备、重点环节的巡回检查力度,做到时刻了解掌握设备工作状态,确保机组负荷跟得上、带得满。在严格落实设备检修管理制度上,按照“小缺陷不过班、大缺陷不过夜”的原则,强化过程管控,加大日常维护消缺工作,加强缺陷分析、治理,及时制定防范措施,切实提高设备健康水平。
煤炭经销公司本着“管线无冻堵、发运不停歇、安全全受控”的原则,加大巡检力度,严格落实冬防保温措施,对车门、车底积雪等关键要害部位加密清扫频次,并喷洒防冻液确保外购煤发运正常有序。
供电公司迅速启动雪中特巡行动,组织运行、检修人员对黑岱沟变电站、哈尔乌素变电站等7座变电站及所辖线路开展全方位特巡,确保供电设备安全稳定。
公用事业公司加大对供水设备和管线的巡查力度,及时排除供输水管线隐患;对各类阀门井和管道实施添加防寒膜等保温设施,防止管道冻裂,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生产服务中心及时储备生产防冻液、防尘液原料,安排车辆连夜喷洒防冻液,矿区交通主干道及坑下生产道路均当天清除积雪,可正常通行。
矿山的设备都是钢家伙,气温越低,它们越是冷峻。雪落后,大大小小的设备更是变成了一座座“冰雕”,寒气侵人。设备维修中心杨世英经理告诉我:去年冬天,针对气温下降等原因,准能集团及时调整防寒越冬措施,保质保量完成内燃设备防冻液冰点测试工作。第一场雪降临之前,设备维修中心已完成内燃设备防冻液冰点测试653台。一线维修持续加强对设备加热、预热装置专项检查,确保车间做好对自有设备、承修设备的加热、预热装置专项检查工作,同时针对设备存在的问题进行重点整改;及时为电铲、吊斗铲、卡车等设备加注冬季润滑脂,保证设备润滑良好、运行可靠。认真做好设备结构件检查探伤工作,对于易开裂、易开焊的设备结构件及隐蔽部位进行重点检查、探伤,并及时对异常部位进行焊修、跟踪。最大程度降低环境因素引发的自有设备故障,保证生产作业过程中辅助设备、特种设备、生产指挥车的正常使用,为设备检修提供强有力的硬件保障。降雪后设备维修中心第一时间清除厂区、设备积雪,因为已经最大限度消除了设备故障和缺陷,设备并没有因为风雪而受损,随时可以开启使用。
2022年6月15日的采访中,杜善周董事长告诉我,在2021年10月1日到2022年4月18日能源保供的200天里,准能集团自产煤完成3347万吨,较计划增产363万吨,相当于增加了12个小型矿井一年的产量,竭尽全力保障了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准能人践行“两个维护”,胸怀“国之大者”,诠释绝对忠诚,做听党话跟党走的排头兵,要的就是这样的实际行动。
回眸这200天,9000余名准能人义无反顾坚守、一线职工600个班次日夜奋战、电铲60万次挥臂、卡车20万次往返,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他们筑牢了疫情防线、挨过了冰雪严寒,他们做到了安全生产零事故,圆满完成了党中央、国家能源集团交给的能源保供任务。历经200天的奋战,交出了一份骄人的成绩单。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难关头豁得出来,做攻坚克难的急先锋,要的就是这份成绩单。
2022年6月16日的采访中,张勇总经理告诉我,2021年,准能集团全年自产煤完成5745万吨,增产445万吨。其中,四季度自产煤完成1513万吨,增产177万吨,圆满完成国家能源集团要求的四季度按照1/4核定产能组织生产的保供任务。这些增产的煤炭,一部分销售给外地电厂,执行的是国家的指导价,每吨700多元。还有一部分是销售给内蒙古群众,作为生活用煤,每户2吨,每吨700元。准能集团自己把煤运到销售点,自己付运费,彰显了能源央企的担当。让劳动最光荣的社会风尚蔚然成风,让奉献最美丽道德风气深植人心,做坚守奉献的引领者,要的就是这份担当。
2022年元月已是隆冬季节,鄂尔多斯高原上的寒风有时候让人难以站立。而准能集团劲不松、力不减,持续抓好能源保供工作,实现首月“开门红”。春节期间,自产煤完成125万吨,增产25万吨,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除夕夜,一线职工全员在岗,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万吨火车一列一列从准能装车站驶出,运向港口,送往全国。如果这125万吨煤炭用于发电,可点亮全中国的除夕夜晚。全力打赢能源保供攻坚战,用智慧和汗水,点亮每一盏灯,温暖每一个家,照亮每一座城,做万家灯火的守护人,要的就是煤行远方。
在冬奥会、冬残奥会期间,准能集团自产煤完成435万吨,增产37万吨,讲政治、顾大局,彰显央企“国家队”硬核实力,全面助力冬奥盛会期间的能源稳定供应。一季度,自产煤完成1532万吨,超年进度计划158万吨,提前8天实现首季“开门红”,创近5年来最好水平。
百川汇流,万涓成海;凝心聚力,众志成城。2021年冬的第一场雪,融化在了准能人热力四射的汗水中,镌刻在鄂尔多斯雄浑的历史画卷中。这个冬天,每一名准能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能源保供,他们知道自己肩上的责任。“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做好煤炭、电力等能源保障工作是能源央企义不容辞的职责使命。作为国家能源集团下属最大的露天煤矿企业,就是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伟大号召,在集团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勇担重任、勤于创造,锐意进取、真抓实干,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拼搏姿态,全力以赴采掘,采掘,再采掘!让能源供应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增添更多的准能重量。一列列满载着优质准能煤的火车,滚滚向前,驶向渴望温暖和光明的远方,为人们送去了新一轮准格尔太阳。“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新准能考卷常新,本色依旧,“赶考”永远在路上。能源保供,准能人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天蓝冬暖”的高分答卷!
二、从大柳塔到薛家湾
人的道德品行,影响着人生态度,左右人的行为,决定着生命的成果。好的品行可以吸引好的机遇,带来成功的人生。人的一生中路途漫漫,奋斗者往往会遇到很多挫折,很多人最终不能披荆斩棘,往往会无奈放弃。只有那些伤痕累累而无怨无悔、勇往直前的人,才能走得更远,飞得更高。
杜善周出生在陕北米脂县的一个小山村,家境十分贫困。从出生到上高中前,杜善周从来没有穿过新衣服,有时全家甚至要靠挖野菜过活。他在家排行老七,家中兄弟6个,他上面还有两个姐姐。在杜善周的记忆中,只有大哥偶尔可以穿新衣服,其他兄弟只能穿大哥替换下来的旧衣服。老大穿了,老二穿;老二穿了,老三穿……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轮到杜善周穿的时候,一件新衣服已经是补丁摞补丁。但即使这样,杜善周也会倍感珍惜,因为这一件衣服将陪伴杜善周几年的时光,甚至更长。这样的生活几乎填满了杜善周兄弟姐妹几人的整个童年,但杜善周姐弟没有一个人抱怨过。
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以为命中注定贫穷或一定老死于贫穷的思想。一个人越是害怕贫穷,越容易被贫穷打倒。相反,如果能够坦然面对,去锻造贫穷,便能从中得到很多感悟。在那段时期,贫穷让杜善周学会了珍惜、谦让、坚强以及拼搏。
2022年6月15日的采访中,杜善周说,他一直不能忘怀,漆黑的夜晚,母亲点燃一盏煤油灯,随手用手里的缝衣针轻轻地挑几下煤油灯的灯芯,窑洞里瞬间亮堂了些许。接下来,母亲便在忽闪忽闪的灯光下开始缝缝补补,每天都会到深夜才入睡。
看着母亲操劳完一天农活后,晚上还要熬长夜为大家缝补衣服的情景,当时的杜善周心里种下了一颗勤俭与拼搏的种子。这是在生活贫困环境下,杜善周从母亲与贫困生活的“较量”中学到的。
8岁那年,杜善周走进校园。下课时间其他同学都在忙着游戏的时候,杜善周已经开始独自复习下一节课老师讲述的内容。所以,杜善周在小学直至初中期间的学习成绩都是名列前茅。
梁启超说:“患难困苦,是磨炼人格之最高学校。”的确,这段生活,让杜善周深刻认识到,一个人生命品质的不断提高,即便是“被提高”,也可以成为改变命运的起点。
两个姐姐和哥哥们读完初中就回家务农了。杜善周初中毕业后,父亲不同意他读高中,他的观念是“念书无用”,其实是家里没有经济能力供杜善周念书。母亲当时没有明确表态。此时,杜善周的小学老师找到了母亲,告诉她杜善周从小不但成绩好,而且懂事听话,值得培养。这一席话,最终让母亲决定,即使借债也要供杜善周继续读书。
在这样的艰难困苦的环境下,有良知的人都会努力奋斗的。杜善周当时便立志一定要走出大山,一定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庭条件,让父母过上好生活。
整个高中时期,杜善周给所有同学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因为他是学习最刻苦的那一个。在杜善周心里,不奢求其他,只要能够把书念完,只要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就已经足够了。想到下地劳动、勤俭节约的父母,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只为供杜善周念书,难道自己还能不一心扑进书堆里刻苦学习,还要浪费时间去理会别人的态度吗?
回想这些年走过的风风雨雨,杜善周觉得,如果没有当初父母给予的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软环境”,或许也就不会有现在的杜善周。
高尔基说过:“一个人的价值,决定于他对生活力量的抵抗。”人活在世间,要靠自己的努力过上体面的生活实属不易。杜善周在大柳塔煤矿参加工作5年多时间,一路从工人、技术员、副队长,升职到了综掘队党支部书记。富于戏剧性的是,这条职业晋升之路走得漫长,职位失去却极为迅速。就在杜善周刚上任书记一职未满一个月时,矿上突然做了一个决定,要把杜善周带领的综掘队与连采队合并,而且出乎意料的是,杜善周的综掘队要打散合并入连采队中。
很多人马上表示不同意。但最让杜善周感到吃惊的是,由于合并,杜善周从综掘队的党支部书记,一下子降成了普通工人。因为是矿上的最终决定,杜善周当然是坚决服从。这对于杜善周来说,是工作后遭遇到的第一次挫折。一时间,有些同事开始抱打不平:“小杜,你就甘心继续做工人?完全可以找领导重新安排。”的确,杜善周已经有一段时间不做工人了。因此,杜善周开始认真思考,接下来的路究竟要怎么走。
思索后,杜善周在内心告诉自己:人生短暂,离开一个职位不能代表什么,可能有些人会感觉丢失了“脸面”,但自己要留住自己的“里子”,干什么都是干工作,只要有事情做就行。他告诫自己,既不能一味追求只图享受而丧失品格,也不能用自暴自弃的方式以绝红尘,更不能毫无自信地苟且偷生。于是,杜善周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任凭压力再大,质疑声再多,他只是在行动上认真负责,在态度上任劳任怨,在语言上团结协作,在思想上积极进取。任凭风浪起,稳开逆风船!
半年后,杜善周回到连采队党支部书记的职位上。由此可见,优良的品格是内心真正的精神财富,也能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半年多的一线工人生活,让杜善周进一步养成了一丝不苟的习惯,再次管理团队的时候,也对大家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他的团队对待工作更加认真了,得过且过的情况不见了。又过了一个半年,由于他的团队创造了相比之前更可观的业绩,杜善周被正式任命为连采队长。
企业管理者往往想尽一切办法,通过各种渠道寻找提高领导力的灵丹妙药,杜善周认为,最好的药方就是优良的品德。
一个领导者,纵然有超强的领导力,有优良的品德,但无法让团队其他成员分享,工作成效是不会显著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真正的领导者不是仅凭个人英雄主义,也不是只让自己一个人变得高尚,而是要用炽热的热情感染团队中的每一个人,提高整个团队的士气。那么即便条件艰苦,成员较少,困难较多,同样可以走向成功。
杜善周之所以可以把团队管理得很好,正是因为大家的积极性都能被调动起来,无论是井下劳动作业,还是井下环境建设,团队班子成员之间达成了一致目标。这样的团队能不出成绩吗?所以,当时只要有外面来参观学习的活动,杜善周这个团队便是矿上的首选对象。
在大柳塔煤矿担任队长期间,杜善周曾被派去煤炭行业的一家标杆企业参观学习。看到这个煤矿的第一眼,所有的参观学习者几乎都震惊了:一尘不染的井下通道,干净整洁的锅炉房,整整齐齐的宿舍,挂着白手帕的井口皮带机房……简直让人难以想象,“洁净”两个字在一个煤矿上可以体现得如此淋漓尽致,传统煤矿的“脏乱差”形象被完全改观了。
问题是,为什么人家可以做到,我们做不到?参观学习每年都有,为什么老不见成效?震惊之余,杜善周在心里发问。显然,很多参观的人只是走过场看看而已。但杜善周通过这次参观学习,却感到了一种耻辱!别人不比我们多什么,相同的条件下,别人行,我们为什么不行?显然是团队领导者没有让员工意识到“洁净”的存在,没有为他们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在“脏乱差”的环境下工作,员工的心情必然不好,效率自然不高,业绩一定不高,安全也一定没有保障。
于是,杜善周暗下决心,一定要为自己所在的煤矿继续努力和作贡献。归队之后,他亲自带领大家码放材料,制定行为标准。所有的工作杜善周都为大家做好示范,他利用学习到的经验,结合队里的具体情况,一切都成竹在胸,让大家按照标准严格去执行。
短短几个月后,杜善周这支队伍的工作表现又一次在矿上成为一枝独秀。
在每一个集体中,或多或少都有少量“刺头”。所谓“刺头”,就是在单位里有些个性独特,又不服从管理的人。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喜欢和同事作对,对领导不满,凡是不合其心意的事情,都会成为其“炮轰”的对象。“人才有用不好用,奴才好用没有用”,这句话恰好说明了“刺头”对于集体的意义。“刺头”的存在对于集体而言,并非百害而无一利。有些“刺头”是人才,但却“不好用”,需要领导者去引导他们,只要引导得当,他们就会成为有用之材。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某些棘手的问题,“刺头”处理起来要比别人简单得多。因为“刺头”的性格往往直接和坦率,有种“天不怕地不怕”的气概,敢于去做他人敢想不敢做的事情。如果领导者对“刺头”的优势加以利用,就能够让“刺头”成为集体的得力干将,成为集体中正能量的人物,激发改革的动力。如果一味认为“刺头”给管理带来麻烦,对其置之不理甚至打压,不仅会失去一位可用的人才,还会对集体中其他成员造成心理影响,让所有成员变得惴惴不安,挫伤创新活力。
杜善周在任队长后,来了一个全矿“闻名”的人物,但他并非因为业绩和能力引人瞩目,只因他是大家害怕的“刺头”,全矿“皆知其名”,对他纷纷侧目。他从其他队调来的时候,负责人力资源管理的副矿长对杜善周说:“小杜,你把这个人收下吧!其他队他都待不下去。”领导的指示“盛情难却”,杜善周只好说:“先调来看看吧。”没承想,这一次竟给队上招来一个“人才”。
见到他后,杜善周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怕他,五大三粗是杜善周对他的第一印象,而且他还爱喝酒。此时木已成舟,杜善周也只得接受现实,开始想着通过什么方式“感召”他。想到他爱喝酒,闲暇时就邀请他一同喝酒。
两个人第一次喝酒,就喝了不少。杜善周对他的印象也开始改观,看得出来,他是一个十分仗义的人,并不像其他人所说的那样一无所长。酒过三巡,杜善周开始和他沟通工作上的事情。彼此心知肚明,他从其他队调到连采队,也就是其他队不要他了,但当杜善周说出这个问题时,还是引来了短暂的沉默。随后,杜善周打破了僵局,对他说:“这样吧,你好好干,我提拔你做副班长,明天就上任,别让我失望。”
就这样,原本各个队互相推诿的“刺头”,成为连采队一个班的副班长。质疑声是不可避免的,许多人嘴上没说,但心里一定忍不住疑问:为什么让他做副班长?对于这个问题,杜善周的想法与众不同:他外表看起来五大三粗,一定有力气。给他戴上“高帽子”,他就会觉得“领导这么重视我”,干活自然就非常认真。
事实证明杜善周的想法没有错。连采队当时制定的工作目标是:只要完成当班的任务,就可以提前升井休息。这样的制度十分适合他,荣升“副班长”也使他的积极性瞬间被调动起来。自从成为副班长后,他就像变了一个人,工作十分积极,从不拖泥带水,将自己的一身本领毫无保留地施展了出来,他所带的班生产任务月月超额完成。
一段时间后,杜善周对他的工作态度和劳动成果十分认可。恰逢当时检修班某个班长能力不佳,无法领导检修班,杜善周就想到这个曾经的“刺头”。于是再次找到他,对他说:“我觉得你小子不错,你给我到检修班当班长去,把这个班带好就行,我相信你有这个能力。”
这是一个让人有所畏惧的人,遇到不好好工作的员工,他有自己的手段,能够很好地统领检修班。短短一段时间,他从一个人人惧怕甚至厌恶的“刺头”,成长为集体中一名优秀的员工,成为班里的领头羊。这件事情让杜善周明白:用人要因人而异,利用他的特长,千万不要利用他的短处。人人都有短处,但当一个人把他的特长发挥出来,就等于缩小了他的短处。
1999年12月至2002年12月,杜善周担任榆家梁煤矿筹备组副组长,这个煤矿是神东公司以租赁的方式获得,当时年产量仅有21万吨的县办小矿。杜善周负责巷道掘进和工作面形成的矿建工作。这其实是一块“烫手的山芋”,因为当时有一种说法,“榆家梁煤矿改扩建一年内不能恢复生产”。所以作为榆家梁煤矿的开拓者和建设者之一,如何让榆家梁这座县办小矿井重焕新颜,是他和筹备组另外几名负责人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经过认真研发论证,他们认为突破常规、创新工作方法、采取新技术,完全有能力在矿井原有基础上,打造一座千万吨级的特大矿井。
2000年3月1日,榆家梁煤矿矿井一期工程开工;2001年1月18日,正式投产。杜善周等人仅用了9个月零18天的建设工期,创造了世界煤炭建井新纪录。
2002年12月至2005年11月,杜善周先是担任乌兰木伦煤矿副矿长,后面又任矿长兼党委书记,用不到半年的时间,使其质量标准化工作由神东矿区最后一名一跃成为第一名,成为神东其他单位学习的红旗单位。并将年产60万吨矿井改造为年产800万吨的大型矿井,创出了国产综采设备日产2.45万吨的新纪录,相当于年产800万吨的水平,提前17天完成全年300万吨商品煤的生产任务,实现了小矿贡献大,质量效益双提高的目标。2005年11月至2009年3月,当杜善周再一次回到榆家梁煤矿担任矿长、党委书记时,矿井“十大品牌工程”建设成效显著,各项工作在短短5个月时间内发生了根本转变。
2009年11月2日,神延煤炭有限责任公司成立,杜善周担任党总支书记兼董事长。神延煤炭公司西湾露天煤矿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在同期项目中速度最快、手续最齐全。一是项目“路条”在陕西省发改委上报后,在短短的4个月内,于2011年1月5日便获得了国家发改委批复;二是从项目取得“路条”至2013年11月22日项目获得核准,仅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使项目核准速度在同期项目中处于领先位置。
其后,杜善周又担任神东煤炭集团副总经理、党委副书记等职。
2017年7月25日13时至26日8时,绥德县境内持续降雨,降水量最高达247.3毫米,上游子洲、米脂、横山等县区大面积持续降雨,导致绥德县城境内河道水位暴涨,随后绥德县各镇遭遇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沿无定河和大理河沿线镇村和城区受灾尤为严重。
灾情就是命令。7月31日12点左右,神东集团400多台(件)急需救灾物资和救援人员在杜善周的带领下,抵达绥德,迅速展开施工救援。
根据现场灾情情况,神东负责受灾最为严重的绥德县二康片区和绥德师范片区的抽排水及清淤泥工作。进入救援现场后,连接电源、安装管路、铺设水泵等工作有序开展,抢险救援人员实行“三班倒”,24小时不间断施工。二康片区的联丰大厦地下共3层,其中,地下二层停车场总面积9600平方米,水位已经下降0.7米,现已具备拖车条件。八方大酒店地下停车场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积水已全部排出,正在清理淤泥。绥德师范片区于前一日下午6点50分开始抽排水,通过一夜的紧张施工,地面水位明显下降,清淤工作逐步展开。家美酒店地下一层停车厂于当日凌晨4点淤泥清理完毕。
救援现场,神东救援人员克服了地下停车厂照明不足、泵路堵塞、施工环境复杂等诸多困难,持续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务实、争创一流”的神东精神,确保救援工作高效推进。时至今日,谈到当时的救援,一直在现场指挥,和员工们并肩作战的杜善周还很激动。“神东人是新时期的八路军”“绥德人民感谢共产党、感谢神东人”“神东人就像部队一样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每到一处,灾区群众发自肺腑的感激之言不绝于耳。杜善周表示,“神东作为央企,支援地方抗洪救灾,义不容辞,体现了央企的履责担当”。
失败的企业大致相似,成功的企业各有不同。这是杜善周在苍苍煤海中遨游,从一线工人干起,一直干到董事长得出的感悟。的确,每一个企业家都是独特的,杜善周的独特,在于他出身贫困,艰难求学,从大柳塔下井,一路走来,到神延公司打造了自己经营管理企业的德和文化。
2017年1月,杜善周主持编著的《圣贤论德和——回归生命的原点》《德和的智慧——活出生命的意义》《正说德和——企业管理软实力》《德和2+1模式培训手册》一套四本,100万字,系统论述德和文化的专著由企业管理出版社出版,在中国企业界产生了巨大影响。同为煤炭系统的准能集团的一些员工,也通过网络等,读到了这套丛书的精彩篇章。所以,杜善周还没有调到准能来工作时,一些员工就和他神交了。到了准能,说起德和文化,杜善周和员工们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杜善周是2020年12月29日来到薛家湾的。这一天,准能集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国家能源集团党组任免决定:杜善周任准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法定代表人)。岁末年初,准格尔煤田搅天风雪,水瘦山寒,天气嘎嘎冷。下车伊始的第二天,杜善周就在准能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勇的陪同下,到机关各部室、直属机构和部分单位进行现场调研。此后的半年时间里,他一有时间就深入生产一线进行调研,全方位了解准能的情况。
在国有煤炭系统深耕了30多年的杜善周非常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国有企业进入改革攻坚期和增长关键期,能源行业进入转型加速期和发展窗口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30·60”碳减排目标对能源行业将带来革命性影响。深刻认识新能源发展对煤炭企业带来的巨大挑战,深刻认识准能集团面临的主要问题,针对准能的具体情况,要居安思危,要将准能集团打造成“百年老店”,要从新的战略高度来规划准能未来的发展。
2021年4月8日举行的高层次青年人才座谈会上,杜善周说:煤炭是“工业的粮食”,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基础能源,在我国未来的高质量发展阶段中,能源供应还会发挥兜底保障作用。但我们也要意识到,能源行业当前正面临着产出转化低效、环境污染严重、技术管理手段落后等一系列问题挑战。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正在孕育兴起,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技术加快发展,信息技术与能源产业深度融合,颠覆性能源技术一旦突破,将根本性改变世界能源格局。围绕准能“十四五”的发展、未来长期的发展,我个人的思考是,准能要发展,首先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准能高质量发展;其次要坚持绿色转型助力准能前瞻性格局。按照两矿目前生产能力测算,黑岱沟露天煤矿煤炭储量还能开采20多年、哈尔乌素露天煤矿30多年,准能集团要长远发展,现在就要思考20年、30年后我们怎么办,准能集团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想要转型升级,我们的时间是很紧的、任务是很重的。到准能工作这3个多月以来,我到各生产单位、部门进行了调研,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校进行了座谈,看到了准能未来发展的潜力无限,我们有未来建成的18万亩复垦良田,准格尔旗地下还有200多亿吨富镓高铝矿的煤炭资源储量,这些都是未来转型发展的方向,都大有可为。我们围绕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安全”国家能源安全新战略的要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以国家能源集团“一个目标、三型五化、七个一流”发展战略和“六个开新局”工作思路为指导,立足于准能集团的地区性、行业性、特殊性,进行科学谋划、精准调研和专家论证之后,制定新准能的发展规划。
7月16日,准能集团召开2021年年中工作会。会上,杜善周提出了“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发展规划,即“1217”发展规划。
在2022年6月14日下午的“喜迎二十大,著名作家进准能”创作采风座谈会上,杜善周向我们介绍说,“1217”发展规划的制定,是落实“双碳”目标、引领能源结构转型的需要,是融入内蒙古“三个转型”“四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的需要,是聚焦国家能源集团力争2025年实现“碳达峰”目标的需要,是立足自身实际、推动准能集团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需要;是深度融合“双碳”目标,聚焦主责主业主体,不断提升竞争优势制定的系统完整、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重大实践路径,深刻体现了准能集团“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的战略追求和定位。
“1217”中领跑的“1”,是指坚持依托“一个主体”,就是坚持以做精煤炭产业为主体,旨在筑牢根本基石,是立足之本。“1217”中赋能的“2”和“1”,是指坚持构架“两翼一网”,是新时期实现转型升级的发展之基。
2021年年中工作会上提出“一个主体、两翼一网、七个准能”的发展规划 ▲
一翼是紧紧将低碳循环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产业重心,以绿色生态经济构建为中心,培育新型经济增长点延长产业链,实现过程减碳,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铁三角”,实现终端减碳。另一翼就是将绿色生态经济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创新形成“一基、三山、五重、多园”绿色发展思路。“一基”是目标,打造生态准能,筑牢兴企之基;“三山”是实现路径,即采煤愚公移山、打造绿水青山、缔造金山银山;“五重”是技术保障,即地貌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景观重现、生物多样性重组与保护;“多园”是成果展示,即以“生态+”方式贯通工业、新能源、农牧业、文旅产业链,重点打造准能18万亩绿色生态经济产业示范园,高标准打造美丽中国“准能样板”和建设准格尔国家矿山公园。一网是将准能的资源禀赋、绿色产业、循环经济有机统一,构筑智能微电网,将两翼有机连接。
“1217”致制胜于“7”,即坚持全面打造“七个准能”。“七个准能”的内涵是推进从严治党、全面打造“红色准能”;推进本安建设、全面打造“安全准能”;推进低碳发展、全面打造“生态准能”;推进数字驱动、全面打造“智慧准能”;推进培优增效、全面打造“精益准能”;推进依法合规、全面打造“法治准能”;推进共建共享、全面打造“和谐准能”,是准能集团实现规划落地的务实之举。
“一个主体”是准能可持续发展的立足之本,“两翼一网”是转型升级的发展之基,“七个准能”是实现规划落地的务实之举,三者三位一体、有机结合,体现了准能的本色、特色与角色,是公司打造“百年老店”、指引未来发展的航标,是立足实际、放眼全局的实践路径。
“1217”发展规划是准能集团处于承上启下、爬坡上行关键时期的重要战略规划,是准能打造成可持续发展的“百年老店”,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关键布局,是新准能建设的核心纲要。
三、以德润心、以和化人
准能初建于20世纪70年代,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发展壮大成都市化、园林化的国有骨干煤炭企业,是央企中的佼佼者。准能人打造了“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的文化理念,创造了丰富的企业文化。杜善周上任后,将德和文化理念融入进来,初步形成了新的准能特色的德和文化。运行实践中,准能人大力弘扬“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的德和理念,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涵养企业精神,通过“以德润心、以和化人”,为推进“1217”发展规划落地生根提供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6月17日在选煤厂采访,党委书记、副厂长刘山林告诉我,为了进一步推进德和文化与企业管理实践深度融合,选煤厂党委结合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立贯彻全年的德和文化宣传活动,包括专题培训、文化知识答题、选树“四德模范”及先进集体、打造德和文化主题公园等内容,让“德和文化”根植员工心灵。同时,该厂还通过利用“三会一课”、政工三分钟、微信学习群等倡导全体职工学习“四德四和”,锻造“不怕吃苦、勇挑重担、创新机遇、攻坚克难”的“拼搏精神”。
“只有为人正念、正言、正行,方能汇聚爱父母、爱自己、爱公司、爱社会的正能量,方能立身、处事和谐圆融,方能落细落小落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能爱国家、爱中华,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是《圣贤论德和——回归生命的原点》中的话,陪同我采访的选煤厂生产技术部副主任曹艳军朗朗上口。
选煤厂工会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2022年“精读德和文化·阅享选煤春天”读书分享活动。通过阅读《圣贤论德和——回归生命的原点》《德和的智慧——活出生命的意义》《正说德和——企业管理软实力》等书籍,深入推动“德和”文化建设,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与内涵,助力传统文化落地生根,营造全员读书的良好氛围。
“德和文化润物细无声。在践行这种文化理念过程中,不知不觉间,大家都发生了变化。”选煤厂党委工作部副部长黄威胜由衷地说,“现在杂念少了,干工作更专注了,对家庭考虑的更多了,在同事身上学到了很多好方法。”
独特的“德和文化”凝聚正能量。一场场受益匪浅的座谈分享,一次次直击心灵的真情共鸣,从父母到自己,从企业到国家,从感恩到责任,润物无声爱暖心田,建构起“德和文化”的价值高度。
德和文化如同春风化雨,能涵养年轻人的定力和耐心,是培养企业管理人才的重要抓手。准能集团实施的“1515”优秀年轻干部培养工程,在人才培养机制,人才评价机制、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都融合了德和文化的理念,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充分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洗选二车间党支部在选拔任用年轻班组长时,就是注重历练年轻大学生们做人品德,做事风范,就是要让其在人生、工作的道路上不迷茫,锤炼好的品性和底色。
刘山林告诉我,今年,选煤厂党委本着超前谋划、源头培养的原则,按照各车间现有班组长职数的20%定向核定年轻副班组长职数,突出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原则。重实绩、重品德、重公认,采取“公开竞聘”“师徒结对”等有效举措向年轻职工“压担子”,提高年轻职工助推创新发展、落脚现场实际,培养处理复杂矛盾、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走出了一条年轻班组长培养任用的新路。
另外,选煤厂党委还组织丰富的文体活动,培养年轻职工积极向上的兴趣爱好,传递正能量。组织开展“政治体检”,年轻党员开展“党性体检”,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
文化提精神,精神化力量,力量促发展。选煤厂将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发扬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的德和文化,把选煤人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蒙古马”精神与生产经营安全工作凝聚在一起,激荡团结奋斗的强大正能量,以德和文化为引领,全力推进了安全、高效、绿色、智能的选煤厂建设。
班组建设一直是准能集团的强项,哈尔乌素露天煤矿运输队赵鹏班组的建设更是一枝独秀。赵鹏是个满族汉子,曾经因为班组建设成绩显著,走进人民大会堂,参加表彰大会。他的班组现有职工72人,其中党员2人,青安岗员、群监员共8人,协管员1人,临时负责1人,大中专以上学历48人,管理着78台大型卡车,承担着哈尔乌素露天煤矿1/4的剥离运输任务。他们以“创建安全管理标准化示范班组”为抓手,把加强班组自身建设,提升班组管理水平作为强基固本的长效机制。
在赵鹏班组阵地,也就是办公室,他指着门口的一块圆牌对我说:“这是我们赵鹏班组设计的Logo ,这个Logo的主题是:外部由卡车的轮胎组成,每一个卡车的轮胎代表着一个产组。我们紧紧团结在一个班组中间。为了这个班组对安全、生产、降本、创新等各方面的工作紧紧围绕在一起。中间这个白色代表着学习,学习使人进步,学习才能保安。这条白色代表着创新,只有创新才有进步,只有创新才有动力。红色代表着节约,成本线就是生命线。降本,今后就是我们的基础,红色半圆,代表着安全,安全为天。黑色代表着乌金之海,代表着我们工作现场。那么上面红色、下面黑色就代表着我们安全全覆盖,无死角。卡车轮胎代表着两个眼睛,一个代表公平,一个代表公开。公平、公开地实施我们的绩效考核。”
赵鹏班组创造了“赵鹏工作法”。办公室的墙上琳琅满目,这里有工作方向和目标;班组公开栏上面有工作计划,班组考勤,标准化作业流程和考核细则,班组制度;群众安全监督网员、青年安全监督岗员名单以及急救电话和急救员姓名。
“这是我们班组的荣誉墙。这个荣誉墙中间的蓝色,我们采用的是内蒙的特色——哈达,献给最亲、最近的亲人们,是一种尊重的礼节,祥云是我们内蒙的特点。”赵鹏介绍过荣誉墙,指着另一面墙说,“这块展板是我们班组的绩效考核。我们通过考核细则和评分标准在五个方面进行考核,分别是安全、生产、员工行为、设备机电和加分项。这五个方面进行的考核评定,作为年底评先评优的一个标准。”
在相邻的一面墙上,有一组男人、女人和孩子们开展各种活动的图片。赵鹏告诉我,这些图片记录的都是他们班组成员带着家人,一起去献爱心的内容。“大家平时工作很忙,上班钉在各自的岗位上,没有时间交流。有时候,男人们喝喝酒,还能吹吹牛。但家人们就很少有机会了。班组的人大多数是司机,他们家庭的和谐,对于安全生产至关重要。所以,德和文化中提出的家庭观念,对于弟兄们太重要了。夫妻吵架了,带着情绪来开车,就是安全隐患。通过文化建设,让员工们的妻子、孩子互相熟悉,成为朋友,便于互通信息,互相关心。一起献爱心,大家的品德提升了,相互之间更加和谐了,让很多家庭都成为了亲兄弟、亲姐妹,班组的团队精神就能更强。真正是你能、我能、大家能,准能!”
在哈尔乌素露天煤矿停车场,赵鹏还带领班组的同志现场为我们演示了22步点线点检法。这种专门针对大型矿用卡车量身定做的检验法,明确了重点,简化点检程序,使点检能够最大程度地为生产发挥实效,由原来的221项,其中巡检52项,车体底部142项目的点检项目,规范成22步点线点检法。时间从30分钟,优化为5分钟,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赵鹏工作法中,蕴含了丰富的班组文化建设内容。采访的时候,负责接待我的是矿二级业务主管来庆秀。这是一位爽朗、精干的知识女性,赵鹏他们这些人都亲切地叫她“来一级”。“一级”是她的相关职称,虽然她是领导,但工人们和她在一起,没有丝毫的拘束。
采访中,为了节省时间,我拍下了来庆秀笔记本上一页内容,将照片名称标注为“来一级的笔记本”。这页内容写的是“新班组建设”,分别为新理念、新使命、新目标、新任务、新方法、新模式等6个方面,条理清楚,内容详实。谈到德和文化,她说:“德和文化对我们的班组文化建设,能起到一个引导作用。我们在班组建设中推行四德四和,这能引领我们班组文化建设向更深层次发展。原来我们的班组文化建设,尽管很丰富,但在班组建设中占比不够高,口号性的东西多,概念堆砌多,系统性不够。而德和文化立足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德为美,以和为贵’,系统性强,可操作性也强,深入浅出,亲和力更强,便于在职工中开展。我们哈矿苏矿长、全书记已经酝酿了德和文化进班组的系统实施方案,我们正在着手实施。”
经过3个多月的施工建设,2021年10月14日,位于准能集团原发电厂厂区入口南侧的人行天桥正式具备通行条件。原发电厂厂区入口南侧是103省道,道路上车流量大,而电厂出入人多,20多年来,每年都有人因车祸丧生。新天桥是准格尔旗薛家湾镇首个装有电梯的人行天桥,它的通行,将结束20多年来每年都会上演的悲剧,行人可以不紧不慢地从容通过马路,不用再进行穿越车流的“极限挑战”,过往的车辆也能有条不紊地行驶,不必担心马路上突然出现的“不速之客”。
人行天桥横跨103省道,采用“H”形桥梁平面布置跨越现状“T”字路。主桥全长19米,宽3.4米,设有遮雨棚,两侧设置两部步梯和电梯,方便行人通行。该桥通行后,将实现人车分流,为道路交通畅通和市民安全出行提供保障。人行天桥立面为钢结构包铝板,并采用半敞开式现代风格,将立面风格与结构形式进行结合,整体造型新颖灵动,让人眼前一亮。后期还要加装亮化工程,届时中心区将新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为了建设这座天桥,群众呼吁了20多年。有关方面早就规划了,但由于市政工程管理权限等问题,迟迟不能施工。杜善周上任后,了解到这段路的“夺命”情形,心情非常沉重。他主动“出击”,协调各个方面,让大家形成共识。采访中,说到这,他还是有些激动:“这是解决群众的‘致命’问题,是天大的好事,就是一切为了人民,是值得花钱,值得做的。”
建成人行天桥,保障职工通行安全 ▲
协调好各个方面后,2021年6月30日天桥正式动工建设。在施工过程中,基建工程管理中心面对地下管线错综复杂、现场施工作业面狭小等重重困难,积极进行沟通协商、人工勘测和方案改进,最终,于8月22日完成主桥吊装,10月14日具备通行条件。
在人行天桥西下方,扩建了非机动车道。道路通行后,向南行驶的非机动车再也不用与机动车“抢道”了。同时,在不远处的树林中,即翠微里游园东侧和这条新扩建道路之间也搭建了木栈桥,很好地解决市民因龙王桥车流量大而不得已绕行的烦恼。
人行天桥是准能集团献礼建党100周年的重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它的建成可有效地满足中心区人口不断增长的需要,缓解省道严重的交通拥堵现象,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保证行人的安全通行,更使居民们出行及上下班既便捷又安全。开通那天,市民们纷纷上桥,拍照留念。准能作家杜永先女士,饱含深情地写下了中篇报告文学《通往幸福生活的天桥》,以记载这件功德无量的民生工程。
2021年的薛家湾,是繁忙而欢乐的一年。准能集团共有222项工程实施,其中有提质增效的技改技革项目,更有万众期待的民生工程。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暨“风华百年路 奋进新时代”红歌汇演 ▲
为满足职工及家属文体活动及休闲健身需求,切实改善职工文体活动环境,准能集团在原灯光球场处建造集篮球、网球、乒乓球比赛训练功能于一体的全封闭智能恒温气膜文体馆。气膜馆工程于2021年6月1日具备使用条件。同时还对旧电厂进行改造建设职工健身场地。职工健身场地包括千人看台、田径运动场以及旗台,总用地面积达到23737平方米。其中,占地面积最大的为田径运动场,该场地由7797平方米沥青混凝土、7138平方米水泥混凝土、6083平方米透水砖构成。7月1日,这些工程全部完成建设。
准能 准能
准能 准能
万众一心向前行
迈开坚定的步伐
哎嗨哎嗨呦
跟着党 跟着党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勇于奉献创新争先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准能再现草原雄风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准能 准能
准能 准能
科技环保新节能
我们同心同德
哎嗨哎嗨呦
紧跟新时代 紧跟新思想
准能事业绽放光明
勇于奉献创新争先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准能再现草原雄风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准能 准能
准能 准能
高举红旗团结紧
艰苦奋斗好传统
哎嗨哎嗨呦
开拓务实好作风
准能践行初心使命
勇于奉献创新争先
生态文明绿色发展
准能再现草原雄风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准能再现草原雄风
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中国梦
2021年7月7日晚,准能集团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风华路,奋进新时代”红歌汇演活动中,由杜善周作词的准能集团司歌《准能》唱响,现场演职人员和观众齐声高唱。准能人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准能力量的响亮誓言在薛家湾响起。
四、新准能的“准能探索”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才是硬道理。习近平总书记说:“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2020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加快煤矿智能化发展的指导意见》,这是科技创新战略对煤矿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明确了煤矿智能化建设的总体要求、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建设的决策部署,推动了智能化技术与煤炭产业融合发展,提升煤矿智能化水平,促进我国煤炭工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集团积极落实国家相关要求,在行业内率先发布《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快速启动包括准能集团黑岱沟露天煤矿在内的9个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建设,全面推进煤矿智能化建设。
2022年3月,杜善周在《中国煤炭工业》杂志发表了《大型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的“准能探索”》一文。“作为国家能源集团的骨干企业,准能集团主动扛起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稳定供应的重大职责,自觉担当大型露天煤矿科技创新策源地的使命,在制定煤矿智能化建设顶层设计、攻克设备智能化关键核心技术、打造煤矿智能化建设标杆工程等方面,全面布局煤矿智能化技术研发和产业发展,为全国大型露天煤矿智能化建设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文中,杜善周如是说。
煤矿智能化是煤炭生产力和生产方式革命的新方向,是煤炭企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新准能的探索方向。近年来,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高度重视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2022 年 1 月 24 日,山西省能源局对外发布《山西省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导手册》,给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具体明确的方案。2022年初,中煤平朔集团建设智能卡车调度系统,进行卡车无人驾驶、钻机无人值守等工业试验,对通过智能化来提升煤矿安全做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为推动大型露天煤矿智能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营造了良好氛围。尽管有了这些有益的探索,但目前中国煤矿智能化建设工作仍存在研发滞后于企业发展需求,智能技术装备保障不足,系统间信息交互难、实时性差、数据利用率不高和高端人才匮乏等问题。
杜善周深知,智能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螺旋上升的探索过程,其发展不仅受制于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发展进步,同时还受煤炭资源赋存条件、工艺方法、地理位置、现有信息化水平等因素的制约,多种模式并存是当前煤矿智能化的发展途径,因矿施策、示范先行是当前煤矿智能化的建设方法。
在推动实施“1217”发展规划的框架下,准能集团成立了智能矿山建设领导小组,杜善周亲自担任组长,组建了专业机构,从技术、人员、资金、措施和完成时限等方面,对智能矿山建设总体实施计划进行统筹研究和安排部署,主动请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聚焦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5G通信、人工智能等技术与煤炭开采的深度融合,规划出一条“单机装备智能控制、多机装备智能协同、管理系统交互集成”为核心的煤矿智能化“准能探索”之路。
无人驾驶卡车混编装车作业 ▲
同时,遵循国家能源集团《煤矿智能化建设指南》初、中、高三级智能化建设标准,对智能化采煤、智能化采剥、智能化穿爆、智能化选煤等初、中、高级建设内容进行了规划,到2022年底实现选煤厂100%智能化、固定岗位100%无人值守、煤矿智能化技术及建设100%覆盖;2025年将建成包含25台智能电铲、200台智能卡车、1000台智能辅助设备的多设备集群智能系统,实现全面感知、实时互联、分析决策、自主学习、动态预测、协同控制,拥有统一高速网络、统一管控平台、统一数据中心、多元化应用系统的大规模、高水平的世界一流样板智能露天煤矿。
大型露天煤矿智能化关键在设备,核心在智能,这就需要装备制造企业、科研单位从设计之初就介入到整个智能化建设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技术支持,延伸智能设备制造产业链,从主要提供产品向提供产品与服务转变、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推动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准能集团以生产实际需求为根本,以单机装备、专业系统智能化为突破点,先行先试,加强与中煤科工、中国矿业大学、华为、航天三江等科技领先企业的强强合作,建立深度协同机制,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对准能集团智能化技术难点进行联合研发攻关。
2021年4月29至30日,杜善周和副总经理曹勇一行访问航天三江,就智能矿山建设方案和党建结对共建与航天三江进行交流座谈。
航天三江党委书记、董事长冯杰鸿,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谭千红,副总经理张哲等接待了杜善周一行。座谈会上,双方听取了智能矿山建设方案和党建结对共建实施方案,并对合作项目交换了意见。冯杰鸿感谢准能集团对航天三江一如既往的支持,他表示,航天三江将全力以赴,按时、保质完成准能无人驾驶矿用卡车项目订单;后续将与准能集团携手创新,共同推进准能智能矿山建设,勇当原创技术的策源地、现代产业链的链长,共同打造智能矿山示范样板;借助党史学习教育的契机,双方携手开展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推动交流进一步深化,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杜善周说:“准能集团与航天三江合作多年,通过这次调研,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央企的使命担当。当前,准能集团正在全力推动煤矿智能化技术发展,加快露天煤矿矿用自卸卡车无人驾驶改造进程,希望航天三江能将最新、最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到准能集团智能矿山建设中,同时通过党建结对共建活动推动双方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至此,准能无人矿用卡车的改造驶进快车道。
当前,数字经济时代全面开启,数字化转型成为很多企业拥抱数字浪潮、提升竞争力的手段。作为国内领先的煤矿企业,建设智慧煤矿,已是“必选题”。在全国诸多的智慧煤矿中,“智慧准能”尤为引人瞩目,被誉为行业“五星标杆”,这主要是因为“智慧准能”做到了“1549”。
“‘1549’是四个数字,代表准能集团的四大能力,同时也代表准能在打造智能矿山上的四大创新。” 准能集团副总经理曹勇是这么解释的。
具体来说,“1”指的是准能集团是全国产能第一的露天煤矿,目前准能集团下的两大煤矿年产量能够达到6900万吨煤,如果转换成为用电量,可以满足深圳全市3年用电。
“5”有双层含义,一方面指的是“智慧准能”应用了5G技术,同时准能5G智能矿山项目投资金额也高达5个亿,其中,5G网络建设投资1.06亿,无人矿用卡车投资3.9亿。曹勇说:“5个亿的投资规模,充分体现了准能集团在推进智慧矿山建设上的决心。”
如果说“1”和“5”代表准能集团的实力,那么“4”则充分体现了准能集团的创新力,“9”代表增效带来的成本降低。在“智慧准能”的建设过程中,准能集团成功打造了四大创新方案,以求解决无人驾驶业务需求量化、5G基站精准规划、5G应用协同、高效运维管理等核心问题。
“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业界普遍认为,5G高速率、大带宽、低时延的特点,将为传统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强势赋能。然而对于很多矿山企业而言,如何建设真正面向需要的5G网络、如何充分发挥5G的技术特性、如何将5G真正融入生产和管理?是巨大的挑战!
为了找到上述问题“正解”,让5G赋能煤矿数字化转型,准能集团和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强强联手,精准聚焦痛点、需求,总结了四大5G创新方案,彻底解决了大型露天煤矿山5G网络建设问题,在5G创新应用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21年9月2日,准能集团与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举办党建联合活动暨准能露天煤矿5G智慧矿山创新示范项目签约仪式。
在与会领导、来宾的共同见证下,杜善周与谷红勋共同签订了《党建联合共建——我为群众办实事党建联合活动方案》,中国电信鄂尔多斯分公司负责人分别与准能集团两矿负责人签订了《国家能源集团准能露天煤矿5G智慧矿山创新示范项目》,与会领导共同启动了“5G+智慧矿山联合创新实验室”。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通过创建“5G+智慧矿山联合创新实验室”,共同实现矿场工作区5G全覆盖,打造全国示范标杆项目,共同探讨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智慧矿山发展之路,解决特大露天煤矿5G网路部署和应用的相关难点和问题,建设“5G+无人驾驶、远程控制”等规模化场景应用,实现国内最大型5G露天煤矿智慧化转型,还将形成该类场景下5G建设的标杆方案和研究成果,为未来其他类似场景的基础网络建设和应用提供经验和依据。
签约后,准能集团以职工中心区至两矿的140G双环网为基础,进一步部署5G基站,推进所有办公区域、矿区4G、5G专网的全覆盖。应用5G核心网本地部署,SA组网架构一步到位,严格保证核心网安全、可靠,同时运用5G超级上行技术,确保所建专网满足30G以上流量的流转能力,满足露天煤矿山智能化运营对于容量、时延、数据安全的需求。
与中国电信组成联合创新体,以“5G+智慧矿山联合创新实验室”为载体,引入鸿蒙、数据中心、大数据、AI等领先的ICT技术,在卡车无人驾驶、设备远程控制、物联网数据交互上发力,推进解决特大露天煤矿5G网络部署和应用的相关难点和问题,建设“5G+无人驾驶、远程控制”等规模化场景应用,实现国内最大型5G露天煤矿智慧化转型。
启动5G智慧矿山联合创新项目 ▲
“准能5G智能矿山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我们将在未来几年中持续推进相关工作的落地,加速整个集团的数字化转型步伐。” 曹勇介绍说。
“大型露天煤矿5G网络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准确量化无人驾驶业务对5G需求。”准能集团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武国平透露,准能5G智能矿山建设团队对生产流程、终端、场景等进行了全面梳理总结,开创性地使用了中国电信推荐的数字建模技术,将业务对网络的需求进行精准量化。以矿用卡车举例,团队构建了矿用卡车3D模型,分析车载终端组网,利用视频I帧碰撞模型和等效容量算法计算出无人驾驶矿用卡车的网络SLA需求。同时,将矿用卡车模型导入矿山3D高精度地图中,动态还原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业务路线,准确输出整网网络需求。
明确了需求,下一步就是网络规划。相比较城市,大型露天煤矿区的环境复杂许多,并且分布着上千个设备,矿坑内部也高低不平,纵深达180米,相当于60层高楼。更为特别的是,随着施工进度推移,矿坑每个月要向前推进40米,基站需频繁搬迁。显然,传统的办法无法解决上述问题,中国电信和华为公司联手创新性地采用了3D地图仿真技术,打造厘米级精度、信道级覆盖、比特级速率的规划方法。“相比人工规划的方式,我们将矿坑内的基站扇区减少27%,节约资金近500万元,且覆盖率提升19%。” 说到这些,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负责准能集团项目经理刘国军很自豪。
规划完成后,5G网络与应用的协同成为重中之重。准能无人驾驶涉及5G+视频感知、5G-V2X融合应用、5G架控双模式三类主要场景,内含视频、控制、管理、状态四种数据,需按照业务优先级别分类施策、分级保障。为此,准能5G智能矿山在业内创新性地提出了车内组网与车外5G协同的方案,依据3D建模梳理车内组网,将四类数据隔离成四种切片,针对性满足不同数据对于带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需求,真正达成应用和5G的深度规模适配。
无人矿用卡车驾驶业务是个“黑科技”项目,自2018年5月国家能源集团批准立项以来,在准能不断地探索发展。项目于 2020 年 4 月开始启动,是全国最早一批开展露天煤矿无人驾驶试验项目。该项目共有七大模块系统,涉及5G网络搭建、软件控制平台建设、大吨位卡车无人驾驶改造及辅助生产设备的一体化协同运作的系统,覆盖技术领域广,协作配合的单位、部门、人员众多。在项目组的积极推进和全体技术人员的协作配合下,经过长达4个月的反复测试和验证,终于在 2020 年 8 月成功完成了第一台无人驾驶卡车的改造。从这一台卡车自动驾驶功能测试成功,到2020年底单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1台电铲顺利完成无人运输调度系统联调测试,再到2021年5月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有人驾驶卡车、电铲、推土机成功进行混编作业运行测试,直到如今实现多台无人驾驶矿用卡车与电铲多工作面同时编组运行作业,每一步,准能都留下了深深的印迹。令准能人自豪的是,这些印迹,有很多会成为未来的“准能标准”。
在航天三江、中国电信内蒙古分公司等通力协作下,到2021年底,准能集团已经安装 5G 配套铁塔 37 座,敷设光缆 89km,完成了36台卡车无人驾驶线控和电气改造以及4台电铲、多台工程辅助设备协同作业系统的改造。虽然与三步走的规划稍微有些差距,但准能的智能化无疑已经初具规模。鄂尔多斯高原的冬天总是寒风凛冽,在近零下30°的环境下,改造后的30余辆无人矿用卡车再也不惧严寒,在复杂的矿坑中穿梭,与电铲、推土机等设备高效协同;矿区另一边,工人坐在温暖如春的操控室里,紧盯屏幕,有条不紊地操作着遥控杆,这就是爽歪歪的智能化!
2021年12月3日至4日,第四届“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总决赛在深圳落幕,“准能集团5G智能矿山应用实践”荣获二等奖,将5G+露天煤矿山的应用实践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无人矿用卡车运输,仅仅是新准能智能化建设的一个华丽侧影。
6月17日,在黑岱沟露天煤矿智能矿山生产现场,采访中我们看见,测孔机器人现场调试工作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当中,职工王卿作为钻孔验收人员,面对刚刚接手、还在试用阶段的这台“微型小车”还有点不适应。“以往都是用皮尺逐个测量,听声辨水深,现在用一台测孔机器人逐个走一遍,一个炮区的孔深、孔内水深数据都有了。”看得见的是工作强度的降低,看不见的是生产效率、工作质量的提高。使用测孔机器人后,不仅工作量减少了,孔深测量效率较以前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以往需要10多个人协作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2人就能完成。现在,王卿在测量孔深任务的同时,还以测孔机器人为契机学习智能矿山知识,为智能矿山智能穿爆技术出谋划策。王卿说:“在科技不断进步的当下,我们露天煤矿人也有为科技进步做贡献的吃苦精神。”2020年,为保证孔深测量机器人研发项目的顺利推进,王卿带领研发人员扎根现场,不畏坑下高温、风沙等艰难条件,利用午休时间与机器人开发人员对作业现场实际情况深入交流,目标只有一个:将测量孔深机器人设计成符合露天开采现场环境、能够高效保质地完成现场孔深测量任务。
这样的智能化生产,在黑岱沟露天煤矿的各个生产环节,都在应用,而且一段时间就有所扩大。智能化在各自的领域创造着不一样的价值,也让整个露天煤矿在技术革新的道路上越走路越宽。
采访中,我们在设备维修中心加工制造车间内,看到一台13米高的庞然大物正在自由地“舞蹈”,一道道焊缝在卡车厢斗里游刃有余、来回往复,形成一条条绚丽多姿的“彩虹”。
炮孔智能测量机器人 ▲
这位“舞蹈女神”就是矿用大型设备结构件自动焊修机器人,她的诞生凝聚了维修人无数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为解决现场焊接人员工作劳动强度大、作业环境复杂的问题,加工制造车间的技术人员从基础需求出发,考察了多家焊接机器人制造厂家,制定了详细的功能配合实施方案,研发了专用配套的辅助机具,经过一年多的现场适应性测试,自动焊修机器人目前已实现卡车厢斗、电铲提升滚筒、导向轮孔等自动焊修功能。她能够灵活自动跟踪焊缝,进行自适应焊接,自动调整焊接参数和在大空间范围内实施焊修作业,极大地改善了工人劳动条件、提高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看了她的焊接速度和质量,现场的焊工师傅开玩笑说:“机器人引进来,老师傅说拜拜。”
看着设备维修中心的焊接机器人,选煤厂的总工程师乔治忠有些“不服气”。他是一名 “老选煤人”,见证了选煤厂由年产1200万吨商品煤到6000万吨商品煤的历史飞跃,如今负责选煤厂的智能化建设工作。虽然选煤厂的智能化建设起步晚,但为了解决长期存在的煤炭在线质量检测难题,他斩钉截铁地对大家说:“先进技术就是生产力,我们厂的煤炭质量检测必须要有,对于陌生技术不要怕,不懂咱就自学,自学不懂那就想方设法请教他人,直到弄明白它!”
通过调研学习,结合选煤厂装车检验系统的实际,选煤厂管理人员大胆尝试应用国际在线检测先进成果,实现外运商品煤在线质量检测实时指导装车,实时反馈商品煤煤质数据,解决了煤质化验滞后实效性差的问题。智能装车系统实施后,煤炭在线检测设备应用于配煤装车环节,指导工作人员在线装车,提高装车合格率,优化产品结构,使装车合格率提高了近10%~15%,外运商品煤质量得到了极大提升,树立了产品品牌,同时也促进该技术在行业的推广应用,为选煤厂智能装车建设工作起好步、开好局,保证智能化建设工作顺利开展。
创造效益一直是企业永恒的话题。为了尽量减小对原有生产的影响,保证收益,时任选煤厂生产技术部经理的刘利波率领团队,几日几夜蹲守在生产线上,经过谨慎分析、周密研究,决定从主洗工艺统一的哈尔乌素选煤厂着手,开展智能干选技术攻关。
刘利波团队的辛勤付出结出了累累硕果。智能干选系统如期投入使用,成功突破了分选精度降低的瓶颈,小时处理量300吨,年处理能力可达150万吨,实现了精煤、中煤、矸石三产品分离。分选后的精煤平均发热量 5200千卡/千克、中煤发热量3000kcal/kg,矸石带煤率≤3%。智能干选与重介浅槽联合工艺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安全效益和品牌效益,帮助准能集团抢先占有市场,赢得先机。
全体准能人齐心协力的拼搏与奋斗,在智能化建设与转型升级上不断发力,造就了准能集团智能化建设蓬勃发展的新局面,用新准能业绩映照了“准能探索”。
马连沟公园原是选煤厂生产区域内的一片荒川场,现在被选煤厂打造成了一个路径通幽、花繁树茂的烟柳繁华地。在湖畔采访时,湖对面的山坡上飘来一阵歌声。
漫瀚调调本是准格尔旗生,
我爷爷唱曲儿是后辈辈人。
大清朝的圣经开垦的风,
刮来了种地的伙计汉族的人。
蒙人的土地汉人的工,
同吃一股股泉水好交情。
灌一鳖鳖烧酒炖一锅锅荤,
打一黑夜拼火弹一夜琴。
地掌柜的丝弦地伙计的心,
蒙古曲儿汉词稀罕死个人儿。
沙梁梁上亮音沙圪堵堵听,
漫瀚调调自有后来人。
……
这是漫瀚调。喜欢听民歌的我,在网上曾经多次听过。那奔放、苍凉的蒙古短调,融合进陕北、山西民歌的风味,充满浓烈的西北地域特色。准格尔的漫瀚调是中国民歌花坛中的一道奇葩,她是汉人进入蒙地,特别是山西、陕西一代由于商贸往来,蒙歌汉曲相互融合,互有感染,逐渐形成的新的歌唱形式,传承至今。现在,她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文化精粹。这种精粹,是文化融合的结果。从创新意义上说,融合就是创新。准能的智能化,是各种力量的融合,也是各种文化的融合。新准能,就是新融合。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这句出自《诗经·大雅》中的格言,是杜善周所喜爱的。它道出了守正与创新、继承与发展的统一关系。准能集团成立46年了,从稚嫩的幼苗,已经长成了参天耸立的巨树。这棵巨树枝繁叶茂,其冠也博,其杆也挺!在新时代丰沛的阳光雨露下,这棵巨树如何继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青枝绿叶怎样再伸高、再加长,去抚摸蓝天的额头,去和白云交流诗意的遐想?
在2022年7月26日的公司年中工作会上,杜善周指出:新时代的新准能,立足过去46年形成的良好基础,发挥现有的优势特长,要通过深化系统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实现好中加好、优中再优、新中更新。新准能蕴含着实施新规划、聚焦新目标、弘扬新文化、培养新队伍、焕发新面貌、创造新业绩的“六新”内涵,新在“势”上,新在“道”上,新在“质”上,新在“量”上,新在“变”上,新在“象”上。“势”是全面把握发展大势,“道”是精心谋划兴企之道,“质”是致力推动质的飞跃,“量”是坚持做好量的积累,“变”是转变发展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象”是铸就世界一流品牌形象。众“新”荟萃,准能常新!
创新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是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需要,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需要。新准能的新使命、新内涵、新变革是把自己融进了全国发展变革的新格局。
中国共产党的先哲李大钊曾云:“大凡新命之诞生,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是的,创新是破茧成蝶,创新是壮士断腕,创新既是解放思想又是崇尚实干,既是系统推进又是重点突破,既是只争朝夕又是久久为功,既是一枝独秀又是共享普惠……新准能用创新推动固有经济从外延式扩张向内涵式发展上升,摒弃旧的发展模式,摆脱路径依赖,丢掉速度情结,真正实现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目标,再造新准能,奋力托起新一轮准格尔太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