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新经济条件下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的“绿色”出路

2017-04-24赵丽红邢晓芹

西部资源 2016年6期
关键词:土地复垦持续发展露天煤矿

赵丽红 邢晓芹

摘要:内蒙古西部,分布着丰富的煤炭资源,以露天开采方式居多。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巨大,煤炭资源利润急剧下滑,使得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步履艰难,形势日益严峻。为了寻求出路,在抓好煤业主体,并延伸煤产业的产业链的同时,通过土地复垦技术的工程措施,寻求二次创业的新生存之路,使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展现新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露天煤矿;土地复垦;持续发展

1. 抓好煤炭生产基础,支撑和掩护露天煤矿产业战略转型

在内蒙古自治区,露天煤矿的资源储量的有限性决定了煤矿露天开采时间的有限性。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露天采坑的煤炭生产能力,将随着年限的延长,出现煤炭资源由多到少,开采的深度由浅到深,开采的难度由易到难,从而直接陷入生产劳动的条件越来越艰难,投入的生产费用越来越高,利润却越来越低的现实中。因此,露天煤矿要抓住经济下行的契机,再难也要及时转型,谋求发展以某一种或几种产业为龙头的多元化发展之路,寻求二次创业的新生存之路,使露天煤矿展现新的发展前景。

2. 以武家塔露天煤矿为例

武家塔露天煤矿是神东天隆集团公司骨干煤矿之一,1994年开工建设,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2006年通过改扩建将生产能力扩大到300万吨/年,目前开采1-2和2-2煤层。

2.1 煤矿概况

地形地貌:工矿用地15000亩,地形特征为斜坡状,高差为128m,地形复杂,沟谷纵横,属毛乌素沙漠的南缘,大部分被风积沙覆盖。

水资源:矿区东界是乌兰木伦河,最大流量为9760m3/s。

气象:气候属典型的半干旱、半沙漠的高原大陆性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357.3mm;年平均蒸发量2457.4mm,是降雨量的5~11倍。冰冻期长达半年之久,最大冻土深度可达1.71m。春冬季风大,最大可达10级。风向多为西北。

土壤类型:分布有地带性土壤和隐域性土壤。风沙土是主要土壤类型,只能生长耐旱、耐贫瘠的沙生植物,风沙土广泛分布是生态脆弱的标志。

2.2 开展的土地复垦工程措施

开采前,自然地貌为15000亩的沟梁峁壑,土地属性全部为“荒沙、荒山、荒沟、荒滩、荒坡”的五荒地,不具备耕种条件。

开采后,一是通过煤矿露天开采,改变了原始地貌,在排土过程中注重表层覆土厚度,形成的大量地势平坦、表层覆盖土层厚度在1.5米以上的土壤。二是利用排水泵将采坑积水排到复垦区内,沉淀池(用电来源于矿用变压机),沉淀后的清水用于生产、消防洒水和灌溉用水,然后再用小功率水泵抽送到复垦区农田内。目前,供水管网及地面喷灌系统已经投入使用。三是现有排土场复垦区范围土地平整、总体规划、道路修整以及道路防风林带的建设,排土场土地复垦区的主要植物种选择为紫花苜蓿、沙棘、柠条、沙蒿、沙柳、杨树、油松、樟子松等、待土壤熟化后可进行农业生产。

2.3 复垦区总体规划

划分为五个种植区域:绿色蔬菜区、枸杞种植区、葡萄种植区、文冠果种植区、沙棘种植区。

道路修整:目前复垦区种植区域主干道已用水泥硬化3.58公里。

生态餐厅:“天池一号”蓄水池、“s型净化水池”等项目已建设完成。该项目全部由矿里职工自己设计并施工兴建。其中“S型净化水池”(水池水源来自采坑内部的积水),对采坑水进行处理后,用于规划区内蔬菜、树木、牧草等的浇灌。40000m2的蓄水池中进行了小规模的水产及家禽养殖。并在蓄水池南部地块进行了山羊养殖和小松树的育苗。

防风绿化带:已经建成道路两旁防风绿化带树木种植数量为:松树5000多棵,杨树15000多棵,育苗小松树2500多棵,垂柳5000多棵,榆树45000多棵,云杉800多棵,紫穗槐50万棵。

种植区内绿色蔬菜基地面积为160亩,2010年该基地产出绿色无公害蔬菜27万多斤;枸杞种植区面积为120亩,现已种植枸杞3万余株;沙棘种植区面积为60亩,已种植沙棘2.5万余株;文冠果种植区面积为230亩,已种植文冠果苗1.8万棵;葡萄种植区内已种植葡萄沟30条,3600多棵。

2.4 土地复垦资金及来源

自2004年开始复垦以来,累计投入1500余万元资金,进行了排土场的土地复垦。按照每吨煤0.5元计提复垦费用,武家塔露天煤矿生产能力300万吨/年,即每年计提150万元,平均投入在5000元/亩左右,而且后期的养护和维护费用更大,平均每年2000元/亩左右。

2.5 发展规划

现有完成绿化的2000多亩土地,其中部分土地还进行了农作物、瓜果蔬菜的种植。制定了“三步走”的构想对现有土地进行根本性改造,充分利用在开采过程中对原始沟梁壑峁进行了平整的有利条件,将原来的“五荒地”改造成为高经济性、高附加值作物种植示范基地。

第一步:与国内知名的科研院所合作,对排土场生态环境和土壤微生物环境进行彻底改良,在地表重塑适宜于植物生长的光、气、水和环境的完善的生态环境系统,使万亩复垦区治理成为生态完善、生物链发达、实现生态良性循环的小的生态修复区域。

第二步:引种一些耐寒、耐旱、适宜于复垦区环境的高经济性、高附加值作物进行试种,在总结种植技术和经验的同时从中筛选一些好的品种,进行大面積的推广种植,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力争使复垦区恢复治理和土地改良能够实现自给自足。

第三步:对形成种植规模的作物延伸产业链,进行下游产品的加工开发,提高作物的附加值,带动全产业链的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煤炭企业的转型升级寻找出路。

根据现有情况,已经与中科院生态研究中心共同确定八大技术体系建设和整合,具体有:

(1)仿自然地形重构生态恢复土地整治工程技术;

(2)煤矸石保水增肥生态基质复合材料技术研究;

(3)绿肥还田快速熟化分解提高土壤有机质技术研究;

(4)风光互补提水重力流输水高效节水技术;

(5)腐殖酸肥在改善土壤微生物环境中的应用研究及推广示范;

(6)生态型经济作物绿色高效种植技术;

(7)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生物制药技术;

(8)绿色高效抗性牧草制备技术;

(9)建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后期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建立院士工作站。

现在又在和中科院生态环境中心、内蒙古农业科学院、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云东农业投资发展公司等相关单位的全方位合作。

3. 新经济形势下的可持续发展

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转型发展非农经济的优势:

3.1 符合国家政策

建设生态型的农业示范园,契合我国新型农业生产政策。对于有着丰富企业管理经验的露天煤矿企业,能较好地实现农业生产发展与现代科技的结合。

3.2 符合市场需求

绿色无公害蔬菜对于人们日常健康饮食,而种植无公害蔬菜离不开生态化农业的发展帮助。而最重要的是只有在新技术的辅助下,绿色蔬菜才能真正发挥它应有的经济价值和保健功用。在这期间生态农业园的发展自然离不开一系列外在力量,包括农业生产技术的变革和推广,农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思维模式。生态型的农业示范园的开拓可以有效地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紧密结合,在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前提下,增加职工收入,同时又满足了市场需要,是一举多得的新型农业举措。

3.3 发挥露天煤矿的土地资源优势

(1) 大量可利用的土地。虽然该地区沟谷纵横,干旱少雨,但是露天煤矿在开采过程中改变了原始地貌,通过土地复垦工程,复垦已经开采过的废弃工矿用地,形成的大量地势平坦、表层覆盖土层厚的土地。

(2) 该地区的优势是荒山较多,企业职工行动统一的优势,可开发高收益、高附加值的生态果园项目;

(3) 另外该地区畜牧养殖业发展有一定基础,可结合养殖林地放养,打造既有资源的循环利用。

4. 结束语

新经济条件下,面对经济下行和煤炭资源经济效益低的双重压力,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单一的发展和延伸煤产业链,已经很难缓解当前的严峻形势。内蒙古西部露天煤矿发展非煤经济产业,给其他类似的露天煤矿提供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新路。通过土地复垦工程措施,走出一条可持续高效利用的新路。

参考文献:

[1] 杨海燕,杨福英.关于煤矿行业污染治理的思考[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9(08).

[2] 吴景龙.内蒙古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现狀及对策研究[J].煤炭工程.2008(02).

[3] 左治兴,孙学森.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评述[J].中国矿业.2005(10).

[4] 王丽丽.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J].山西科技.2002(01).

猜你喜欢

土地复垦持续发展露天煤矿
《露天煤矿生产技术与安全管理规定》正式发布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吉朗德露天煤矿高耗水量计算
永磁耦合器在露天煤矿破碎站上的应用
广西岩溶塌陷区生态恢复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