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声乐民族唱法的发展起源和演唱情感研究

2022-11-12罗安慧

戏剧之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唱法演唱者民歌

罗安慧

(贵州民族大学 贵州 贵阳 550025)

演唱者利用民族唱法演唱民歌时,应做到准确把握民歌情感。这样既能够增强演唱者个性表现力,还能够使演唱者了解不同作品的演唱风格,提高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要想达成该目标,关键是要对民族唱法的起源和发展历程进行研究,在明确声乐民族唱法特征的基础上,结合民歌情感确定演唱风格和方法,确保充分展现民歌的民族性和艺术性。

一、声乐民族唱法基本特征与风格

(一)基本特征

民族唱法是我国各族人民创造的唱法,不同民族和区域的民族声乐和唱法差异较大,带有较为浓重的地方特色,同时也表达着丰富的情感和内容。在演唱民歌的过程中,演唱者吐字要清晰,并且要注意气息和音调。在用民族唱法演唱民歌时,演唱者所面临的难点主要是如何正确使用气息及共鸣。气息和共鸣关系密切,产生共鸣的前提是保证气息正确,对气息进行正确应用通常会形成共鸣。在演唱的过程中,演唱者需要对呼吸进行控制,在用气时,音调集中,使音色更为嘹亮。此外,民族唱法中需要保持一定的平衡感和协调感。在声乐演唱过程中,演唱者要保持意志和全身气与力的平衡,使声音与音乐达到平衡状态,进一步丰富民歌中的情感与韵味。

(二)艺术风格

民族唱法的艺术风格,主要体现在民族性、时代性及地域性方面:

首先是民族性,受语言、文化差异影响,不同民族所创作民歌的风格,通常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见,民族性是民族唱法的主要特征。

其次是时代性,民族唱法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得更加丰富,这便是其时代性的体现。早期,民族唱法以曲艺说唱、民歌演唱和戏曲演唱为主,后来,以新歌剧、新民歌及西洋唱法为代表的全新民族唱法逐渐为人们所熟知。现有的民族唱法不仅保留了传统唱法的特征,还借鉴了美声唱法所具有的技巧和经验,强调充分利用真假声,使声音流畅度及清晰度达到全新高度。

最后是地域性,不同地区民歌演唱的风格及唱法往往有所不同,例如,南方地区民歌强调灵巧委婉,北方地区民歌则更加狂野豪放。另外,平原地区和高原地区民歌演唱的风格同样存在一定差异,平原地区民歌演唱更加舒畅自若,高原地区民歌演唱特点是响亮高亢。

二、声乐民族唱法的起源与发展

民歌及民族唱法之间存在相辅相成的关系。中国历史悠久,一直以来都有“礼乐之邦”的美誉。民族唱法起源于民间乐曲。商周时期,社会动荡,底层民众生活困苦,他们通过民歌表达内心的苦闷与哀怨,表达的情感比较沉重。汉武帝时期,汉乐府成立,这使民歌获得了传承的机会,而且对其后世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唐朝前期,国富民强,此时民歌所表达的情感,多为赞颂,再加上唐朝开放度较高,出现多民族融合的趋势。如今人们所能了解到的民族声乐,依旧能看到古代民歌的影子。

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历史,总体可分成三个阶段。首先是萌芽阶段,在1900 年左右,他国传入的音乐文化促使我国民族音乐发生变化。该阶段的音乐大多为学堂乐歌以及军歌,之后还出现了工农阶级的音乐,歌颂工农活动及工农革命等。直至1930 年之后,音乐家冼星海等人创作了多部民族声乐作品,促进了民族唱法的发展。其次是成形阶段,基于新中国民族唱法,此阶段有唱法上的争议,未能在西洋及民间等方面的倾向上,得出统一的结论,由此也衍生出多种风格的民族唱法。最后是定名与发展阶段,在唱法定名方面,借鉴周小燕教授观点,分成西洋美声及通俗两类。而发展阶段,则主要集中在20 世纪后期,这一时期产生了系统化的教育模式。时至今日,民族唱法与民歌创作一同变化发展。从广义角度来说,民族唱法包含戏曲、山歌等带有明显原生态特点的唱法,也吸收了新歌剧、西洋民族唱法的特点,形式及歌唱内容实现了多样化。此外,民族唱法还受到人文风俗和语言审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有56 个民族,不同民族创造的民族声乐表现形式有一定的差别。比如,蒙古族的民族唱法较为特殊,在演唱蒙古长调和呼麦的过程中,演唱者要充分利用喉部来对自然界声音进行模拟,音色或高亢或低沉,具有非常强烈的感染力。

三、声乐民族唱法的演唱情感表达

(一)演唱情感的重要性

在声乐民族作品中,融入演唱情感能够展示声乐作品独特的演唱风格,使得不同特征的民族作品融合发展,为观众提供良好的视听感受。演唱情感也可增加整体演唱效果,提高演唱者情感表现力。此外,演唱情感的重要性也体现在氛围的营造中,演唱者加深对作品内涵与情感的理解,可提高作品表现力。

在民歌表演中,偶尔会出现民歌情感和演唱者情绪不符的情况,由此而带来的问题便是演唱情感无法得到真实体现。要想使情感艺术效果得到提升,关键是要调动情感想象力,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这就要求演唱者结合民歌创作环境和背景,在想象歌词所描述情境的基础上,通过对情感进行转移的方式,使演唱风格与情感艺术得到充分融合。实践表明,声乐作品打动观众,促使其感同身受的关键是对情感艺术的融入。演唱者应善于把握不同民族声乐作品的演唱风格,通过想象对情感进行表现,根据歌词所传递的情感内涵,选择恰当的演唱风格与技巧,确保自身与听众可形成共鸣,充分融合民歌背景与演唱情感,使民歌情感得到直接表达。

(二)演唱情感中情感融入的方式

1.加强对声部的控制

通过研究声乐发音及演唱特点可知,男生的声部往往比女生低一个八度,男声的特点是粗犷、海纳百川,适合演唱壮阔宏伟的民歌,女声的特点是细腻、柔情似水,更适合演唱柔和的民歌,二者的差异较为明显。但民族唱法并未对女声、男声部分进行明确划分,这主要是因为民族唱法强调真假声混用,同样一首民歌,男声和女声所表现出的韵味并不相同。在声带发育前,男声往往能够达到女声的高度,少数男演唱者为了保存声带发育前的初始声音,选择终止声带发育,这部分男演唱者同样可以演唱高音域民歌。

声部可分为低声部、中声部和高声部,女低音和女中音较少,其声音主要出现在民歌的合唱段落,女高音可进一步分为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及抒情女高音,且都具有极为广阔的音域,可以用民族唱法演唱民歌。男低音和男中音在合唱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男高音则分为戏剧男高音与抒情男高音,其声音所蕴含的情感往往较为浓烈,可使情感得到直接且准确的传递。

2.体会歌词中蕴含的情感

实践经验表明,只有蕴含丰富情感,才能保证民歌演唱以最快的速度打动人心。演唱民歌与朗诵文章相同,二者都需要利用情感对韵味进行表现,以《再别康桥》的咏叹调《一首桃花》为例,从民歌情感来看,《一首桃花》的歌词十分唯美,整体基调内敛且含蓄,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人们仅通过文字就能略微窥见民歌情感。从某种含义上说,歌词所传递的情感就代表了作者的情感,利用民族唱法对这首民歌进行演唱,要求演唱者功底深厚,可准确掌控高音力度强弱,确保情感得到准确表达。从人物情感来看,《一首桃花》选择用桃花比喻林徽因所具有的端庄仪态,通过桃花对女子的相思之情进行表达。民歌演唱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演唱者情感,这就要求演唱者深入分析民歌内容及情感,将真实情感与演唱技巧相结合,使民歌情感得到直观且准确的展示。

3.加强肢体语言的配合

演唱者利用民族唱法对民歌进行演唱时,要想准确表达民歌情感和自身情感,一方面要对民歌演唱技巧加以掌握,另一方面要加强肢体语言的配合。戏曲唱法强调表现,通常伴有丰富的肢体语言;美声唱法强调发声技巧,对肢体语言的运用较少;民族唱法既强调情感表达,又重视技巧的使用,要求演唱者结合民歌对肢体语言加以运用。如何在演唱中借助肢体语言对情感进行表达,自然成为有关人员研究的重点。情绪控制大脑,而大脑控制肢体动作。民歌所传递的情绪通过层层递进到达顶峰时,演唱者的神态及动作,通常可自然而然发生,但演唱者要注意尽量做到融情入境,确保所做出的动作真实且自然。

例如,《孟姜女》的高潮部分为孟姜女哭倒长城八百里,这要求演唱者表现出悲切且凄厉的状态,无论是语气、还是动作均要做到坚韧有力,但要避免出现过大的肢体动作,而是应当紧紧跟随民歌的情绪,做到收放自如[3]。再如《小白菜》这首河北民歌讲述的是失去娘亲的庇护后,小女孩被人迫害的故事,传递的感情以无助、哀痛为主。在演唱《小白菜》时,演唱者应当将自己代入小女孩的角色,做到真情流露,想象失去娘亲的小女孩多么绝望无助,想象小女孩内心的悲愤。在演唱刚刚失去娘亲这一部分时,演唱者的肢体动作应当是拘谨的、幅度较小的,在爹爹迎娶后妈进门后,可通过颤抖的动作表达小女孩的绝望和无力。由此可见,情感对民族唱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有将情感表达与演唱技巧进行充分融合,才能使演唱更加完整,民族声乐作品往往因此而展现出强大的魅力。

四、结论

综上所述,在声乐民族唱法的情感表达中,演唱者要调整演唱情感的融入方式,加强对声部的控制,并善于体会歌词中的真实情感,关注肢体和语言之间的配合度,使得演唱情感被充分表达,展示出声乐作品的民族特征,促进民族唱法的传承。

猜你喜欢

唱法演唱者民歌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藤县水上民歌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
穿花衣 唱民歌
“手舞足蹈”破难点——谈“划唱法”在歌唱教学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