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淮海戏青衣演员的综合修养探寻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淮海戏青衣唱词

马 洁

(江苏省淮海剧团 江苏 淮安 223000)

青衣是中国戏曲中旦行的一种,也是淮海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可或缺的行当之一。一位淮海戏青衣演员的综合素养就像是他的“心脏”,是其艺术演绎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从核心上讲,淮海戏青衣演员的表演功底是否深厚,与他们的综合素养息息相关。对于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素养的重点解读,是一个全面化、系统化的研究过程,本文将对此进行深入思考。

一、淮海戏表演的艺术风格

(一)淮海戏取材的区域性和时代性

淮海戏对于其发源地的民众而言,理解起来是十分轻松的。因为它所演唱和表达的内容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小故事,与群众的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台词也充满了浓浓的乡音乡情。例如《王婆骂鸡》,讲述了李玉花失手误杀了一只公鸡而被公鸡主人王婆破口大骂的故事,这看起来就像是发生在自家门口的琐碎小情,更易于深入观众内心,增强认同感。另外,在传承方面,淮海戏致力于继承和发扬本地的风土人情,并且还注入了时代特色。例如:《小板凳》《站花墙》等作品,虽然描写的是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小故事,但它们都是实实在在映射出改革开放、社会主义新时期新生活的优秀作品。

(二)淮海戏中的行当和唱腔

淮海戏在初期只能被归为小戏,刚开始只有两个角色行当,被称为二小,分别是小旦和小丑。之后又增加了小生这一行当,于是被称为三小。随着各个剧种之间的相互影响,淮海戏中的角色才逐渐得到细化。其中包含三个角色行当:旦行、生行、丑行。旦行,主要都是女性形象,会根据年龄、性格、身份的不同作出分类,如小旦、花旦、老旦、青衣、彩旦等;生行,主要都是男性形象,其中包括小生、老生、文武生、娃娃生等几个门类;丑行,俗称“小花脸”,它是淮海戏中最特别的存在,因为他们幽默风趣、活泼可爱、平易近人,台词也十分生活化,深得人们的喜爱和欢迎。淮海戏中的旦行,以表演农妇角色居多。比如《回娘家》中的著名淮海戏演员许亚玲,她运用柔婉含蓄的唱腔和深情的眼神,把自己的单纯真诚和对丈夫的爱恋表达得淋漓尽致。又如著名青衣演员吴玲,通过自己日积月累的演唱表演经验,造就了独具一格的唱腔形式。尤其是《皮秀英四告》中的《四告》《认夫》两折特别经典,运用饱含地域特色的独特唱腔演绎人物,韵味十足。

(三)淮海戏表演中的乡土气息

淮海戏拥有撩人心弦、摄人魂魄的艺术感染力。早期的淮海戏,说唱为主要艺术形式,人们沉迷于淮海戏的魅力之中,尤其是它的琴弦声,仿佛拥有“勾魂术”一样,让人百听不厌、无法自拔,这就是“拉魂腔”的由来。为什么淮海戏有这种独特的魔力呢?首先,唱词取自民间语言和俚语,内容通俗易懂,亲切感十足;其次,内容取自民间小故事,表演的是农民生活中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代入感极强。比如,淮海戏的保留曲目《王婆骂鸡》,迄今为止依然经久不衰,每次演出都会收获欢声笑语和阵阵掌声。

二、淮海戏青衣演员的综合素养

(一)文化素养

文化素养是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素养中的首要素养。当下,任何领域都注重文化的培养,文化知识永远是一切的基础。提到文化一词,人们首先想到的一定是书本上面的文化知识,然而文化不止于此,它给人类所带来的精神财富是不容忽视的,无论是从广义层面还是狭义层面来讲,它都是极具内涵的。文化素养的高低会严重影响演员理解剧本和剧本中的角色,所以即使学习戏曲讲究童子功,也一定不要疏于对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演员们需要增强学习意识,刻苦学习文化知识。被誉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的梅兰芳先生,在文化素养方面也是造诣颇深,不仅在美国巡演时荣获了美国波摩拿学院和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这两家高等学府授予的文学荣誉博士学位,还在苏联演出访问时会面了斯坦尼拉夫斯基、布莱希特、高尔基等几位著名的戏剧大师和文学家,为其日后的文学创作奠定了基础。梅兰芳大师的成就如此璀璨夺目,着实令人羡慕,他的文化素养带来的巨大影响不容小觑。即使我们无法与梅大师相提并论,也不应忽视自身文化素养的提高。

(二)艺术素养

艺术素养是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素养中的其二素养。艺术素养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不仅要满足人类对美的鉴赏需要,还会在人类精神世界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艺术可以分为:造型艺术(即视觉艺术或美术,通过人的视觉感官及相应的审美手段去传达和接受审美的艺术,还可以细分为:绘画和雕塑、建筑、书法、摄影)、表演艺术(音乐、舞蹈、曲艺)、语言艺术(主要指诗歌、散文、小说等不同体裁的文学)和综合艺术(通过视觉、听觉感官及相应的审美手段共同活动来传达和接受审美的艺术,主要包括戏剧、戏曲、电影、电视等)四大类。戏曲艺术属于综合艺术的门类,所以戏曲演员们理应提高自己的艺术素养。比如,文学素养有助于对唱词的解读;音乐素养有助于对唱腔和伴奏的解读;舞蹈素养有助于表演动作的美化;绘画素养有助于对戏服和妆容的把控;雕塑素养有助于对道具的应用;建筑、园林素养有助于对舞台布置的领悟等等。有些戏曲表演艺术家还会根据戏曲内容或者角色的需要,在台上直接写字、绘画,这对于演员的艺术素养也是一种极大的考验。毋庸置疑,淮海戏青衣演员的艺术素养是必不可少的。

(三)戏剧素养

戏剧素养是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素养中的其三素养。淮海戏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在我国戏曲界占据着重要地位。所以淮海戏青衣表演艺术,更应该从各个剧种中取其精华、虚心学习。比如话剧表演中的情感表达和动作展现、外部动作和内部心理动作的平衡、对导演叙述的解读等等,都值得借鉴学习。我国戏曲在初期时并没有导演,属于“演员中心制”。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戏曲实行“导演制”(借鉴于话剧),淮海戏也跟随脚步实行导演制。因此,为了不断进步,就应该不断学习,话剧中的长处应该得以借鉴和学习,领悟导演的创作思路和创作目的,角色分工明确,妥善处理好自己分内之事,使得演员与导演的关系越来越融洽,在合作中迸发出新的创作灵感,这是非常有必要的。毋庸置疑,戏剧素养对于淮海戏青衣演员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视的。

(四)戏曲素养

戏曲素养是淮海戏青衣演员综合素养中的其四素养。戏曲素养就像是建筑的地基一样,可以说是每一位淮海戏青衣演员都应该具备的。戏曲素养的内容组成部分如下:

1.戏曲文学素养

需要演员能阅读、理解、诠释剧本整体内容的各个方面(如选题、主旨、角色、故事、环境、矛盾、感情等)和艺术形态的各个方面(如构架、体裁、唱词、方法、类型等)。唱词是一首戏曲的核心内容,所以演员们一定要反复阅读唱词,从而对唱词有自己的解读,这样才会把人物刻画得更加细腻。要想成为优秀的戏曲演员,就要先学会准确解读唱词的中心思想以及宾白的深刻含义,由浅入深,争取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积累和对人物的理解而编写或者改编具有独特风格的唱词,这属于戏曲演员的基本功。比如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教育家郝寿臣先生,有一次表演竟然也出错了。那天,即将上台表演的郝寿臣还在为演出做最后的准备,然而令他没想到的是,在他登台之前,他许久未见的远方好友请他喝酒,盛情难却的他于是多喝了一些,结果在即将上台时还满身酒气,也许是酒精在作祟,也许是郝寿臣先生还想再喝两口,舞台上刚一开口就说了胡话,他唱道:“酒!”但令人庆幸的是,他很快意识到了自己的失误,并且临危不乱、随机应变,化解了危机。观众们多数也是不明就里,有的甚至还觉得这是一次精彩的改编,台下一片叫好。另外一位是淮海戏一代宗师谷广发,不但会编写,而且还会导演,是个十足的淮海戏全能型选手,绝对是吾辈之楷模。

2.戏曲音乐素养

综合体、板腔体和曲联体这三大体制都是属于戏曲中的唱腔,淮海戏青衣演员为了给观众展现出更好的听觉效果,是一定要牢牢掌握这些唱腔知识的。在表演过程中,需要他们既可以完美演绎自己行当中包含的不同类型的唱腔唱段,又有创新能力,探索出新的唱腔,这样才可以为今后创立艺术流派创造无限的可能。天下绝对没有不热烈勇敢地追求成功,而能取得成功的人,换句话说,不付出努力就想获得成功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一定要以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前提,再去发展创新。

3.“四功五法”素养

四功指的是唱、念、做、打,五法指的是手、眼、身、法、步。“四功五法”是淮海戏青衣演员一切表演的基石,把中国戏曲的特点和淮海戏剧种的特点相结合,只有熟练掌握其中的要领,方可在舞台上面收放自如、如鱼得水。毋庸置疑,淮海戏青衣演员的戏曲素养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可有可无的。

三、结语

在淮海戏发展的漫漫长路中,青衣演员在其中一直是一个重要的存在。对于所有演员而言,为了让淮海戏得到更好更长远的发展,就一定要牢牢掌握淮海戏表演的艺术特点,并且还要不断加强自己的综合素养。所以,青衣演员可以分别从文化素养、艺术素养、戏剧素养、戏曲素养这四方面着手,循序渐进地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为今后淮海戏的创新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和保障。

猜你喜欢

淮海戏青衣唱词
青衣覆雪
崔父三迁:向南,向南,一袭青衣惊鸿初见
博采芬芳酿花蜜——“风流三部曲”唱词创作谈
茶文化背景下淮海戏唱腔艺术的传承研究
1961电影、1978舞台艺术片《刘三姐》的唱词文本研究
淮海戏的保护与传承探讨
明代戏剧唱词“白”范畴非原型颜色词研究
广西壮剧南北路唱词押韵特点之异同
对淮海戏男唱腔女性化问题的一点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