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外声乐作品演唱的歌唱观念和方法探索

2022-11-12杨延文

戏剧之家 2022年3期
关键词: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杨延文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陕西 西安 710068)

目前,音乐教育专业的师生在声乐演唱和教学中,在西洋美声唱法和民族传统唱法之间存在一定分歧,主要表现在审美导向、发声理论、训练方法和表演形式等方面。有些学生在演唱声乐作品时要明确鉴定自己演唱方法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其中一些学生热衷于音色明亮的民族唱法,有些人喜欢腔体通畅、声音圆润的美声唱法。在两种唱法上,一部分认为中西方声乐艺术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有俩种截然不同的表达方式,存在很大差异性,一个人不能同时兼任两种唱法,另一部分认为个人的歌唱技能有足够的张力容纳两种演唱方法,使之互相融合和互相借鉴,取长补短。

笔者认为,不论哪种方法,歌唱者需要根据自身条件,保持开放、融合的歌唱观念,充分把握和融合不同技巧的演唱方法,能用真情实感来演绎适合自己的作品才是核心。歌唱的技术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本末倒置。本文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该如何更好地演绎和表达不同的声乐作品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以期为声乐教师如何在规定学制内培养出与国家需求相符合的音乐教育专业人才提供一定参考。

一、坚持声乐演唱的正确审美导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强调:我们要尊重艺术规律,尊重审美差异,但在艺术质量和水平上敢于实事求是,对不良的文艺作品、现象、思潮敢于表明态度,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敢于表明立场。中国民族声乐种类繁多,不同地域孕育不同的语言和唱法,它是中国文化中一座伟大、绚丽的艺术宝库。而美声唱法产生于17 世纪意大利的佛罗伦萨,西方声乐作品也种类繁多。对声乐学习的审美导向问题,我们需批判借鉴现代西方声乐理论和声乐演唱技术的优秀遗产,不仅要做好西方声乐艺术作品与西方声乐理论之间的中介,也要做好中国声乐作品和声乐理论之间的中介。每位声乐工作者和演唱者都要依据自身的条件,熟练掌握中西方歌唱的理论和技术,吸收全世界音乐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为本国的音乐文化创新服务。习总书记对新时代文艺从业者指出:“新时代文艺从业者要坚持正确方向,坚定文化自信,不搞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不套用西方理论来剪裁中国人的审美。”每位歌唱者要善于从中华音乐文化作品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保持对中国音乐文化的高度自信,使自己演唱的作品成为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精神力量。这是我们每一位文艺工作者和声乐教师都应该有的使命。

二、声乐演唱的可塑性和科学性

美声唱法19 世纪传入中国,如今美声唱法在我国已经得以普及。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在相互借鉴的基础上,已经形成了各自的演唱规范。但两种唱法在歌唱的声音、表现形式、表演风格等方面具有差异性,这就要求演唱者具有开放的歌唱观念和灵活的歌唱方法来协调各种机能运作,调整腔体,演绎好不同唱法的作品。我国能同时自如地演唱中外各种不同风格的声乐作品的歌唱家有很多,比如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既能演唱民族类声乐作品《红楼梦》影视剧的组曲,还能演唱《纸醉金迷》《夜莺》等西方美声唱法的作品,在中西方声乐演唱技巧方面驾驭得精确而灵活多变。

艺术不是需要科学化才美的,但美的艺术一定是科学的。我国著名声乐大师吴其辉总结美声唱法时说:“一是科学的发声训练以及歌剧表演所需的技巧训练;二是歌唱语言即吐词;三是行腔,也就是演唱乐曲时候应该注意音乐的线条。这三方面结合起来就能搞清意大利美声唱法的精髓。”吴老师把意大利美声唱法与中国戏曲唱法两种声乐技巧相结合,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得到提高。如:关注元音a、e、i、o、u 的练习,要求学生在发音时口型纵向多于横向、放下喉头、充分直立后咽壁,拉长咽腔管,增大口腔容量,使声音具有很强的穿透力。让学生用京剧唱法中吊嗓i 母音结合美声唱法中的u 通道有很好的效果,这些都是为了练习每一个音高和音强在身体上的平衡感。i 母音的口腔空间小,位置靠前声音容易集中,而u 母音口腔空间充分,声音比较放松,二者结合能找到恰当的、舒服的声音的着力点。美声唱法咬字吐字有模糊不清的状况,而京韵大鼓咬字吐字很清晰,二者结合演唱出清楚咬字吐字的声音。任何美好的声音的发出,一定具有共同的科学的准则,就是依照相应的艺术审美标准,运用最直接的方法达到最佳效果,歌唱机能的适应性要强。

三、歌唱的不变原则

(一)呼吸要深

呼吸是歌唱的基础和灵魂,是艺术表现的重要手段。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歌唱气息的快慢和多少对声音的音色、音程、音量的控制对歌唱整体形象都有直接的影响。帕瓦罗蒂也说:“掌握不好呼吸,就没法唱出好听的声音,甚至会坏嗓子。”充分说明掌握正确的呼吸对歌唱是十分重要的。以深呼吸为动力来演唱是各种歌唱方法的统一要求。美声唱法强调的胸腹是联合呼吸法是最有效的深呼吸方法。我们古人用的是“气沉丹田”的呼吸方法。两种唱法都是要求身体松弛吸气,将气吸到两肺充满,横膈肌下移使得腹部凸起,呼气时加大了腹腔的压力,使腰腹肌共同协调、横膈肌运作将肺部气息有控制地呼出。丹田之力是歌唱的着力点,又是气息与声音得以配合的支持点。演唱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演唱者如何对作品的风格、语言、审美、声音的色彩及声音高低强弱等的对比处理,最突出的表现就是要气息运用得很深,控制得游刃有余,并有很好的支持。通俗地讲就是歌唱时将身体打开,保持吸气的状态,歌唱通道上下贯通,让气息均匀地、自如而有控制地支持歌唱。

(二)以情带声,声情并茂

《毛诗序》中提到:言之不足,故永歌者。各类艺术的表达方式不同,但艺术表达的都是人类的情感,有些艺术表达情感含蓄,有些艺术表达情感很直接,如诗歌和雕塑。伟大的指挥家杨鸿年教授将音乐描述为:“最触动我们灵魂的艺术,尤其是歌唱。歌唱是表达人类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它具有难以置信的感染力。”一个好的演唱者不仅要有好的声音、好的演唱方法,要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地表达作品的内容。日常学习中如何逐步实现呢?首先要分析作品表现的情境,挖掘作品的内在情感获得感情体验,通过情境理解获得情感上的共鸣,而后将独特的理解有个性地、有技巧地表达出来。演唱时心中要有作品内容情境的画面感,把声音的追求与情感体验二者结合,要达到人歌合一、物我两忘的艺术表现境地才能称为优秀的演唱者。不论演唱哪个国家、什么风格的声乐作品,最后还是情感准确的表达、演唱的深入人心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三)咬字吐字要清晰准确

所谓“字正、腔圆”,在歌唱中是两种不可分割又对立统一的矛盾体。西方声乐作品的语音有两种元素构成:元音和辅音,歌唱主要是唱好元音。元音就是在演唱时气流在口腔的通道上不受阻碍而发出的音,并且能保持延长的音。中国声乐作品的演唱要字正腔圆,首先要做到歌唱语言的准确性。歌唱语言的准确性是由声母和韵母发音的准确性决定的。声母也叫字头,字头咬字要快,要明确和清晰。韵母又称母音,是字音的延长部分。歌声的表现、语言和情感的传达在于韵母的准确与否。其次是要做到语言的歌唱性,演唱者要有美化母音音色的能力、有变化字音音调高低的能力和调节母音力度的能力。最后是歌唱语言的生动性,它包含有语气的变化,如表现铿锵有力,哀怨凄凉等;音量强弱的变化;音色的变化,如柔美、明朗和晦涩等情感的表达。

四、歌唱的可变因素

歌唱的可变因素包含文化观念和语言审美两个方面。一个国家、民族的文化在不断地交融演变中形成鲜明的地域民族特征。中西方音乐文化在社会制度,文化形态,宗教信仰等多方面存在差异。中国音乐表现追求含蓄、中庸和意境的美,而西方追求真实、直露的美。中西方在思维意识和审美标准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性。我们作为中国的音乐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尊重和了解世界多元文化,借鉴和吸收全世界一切优秀的文化成果为本民族文化创新和发展服务,也要坚定文化自信,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国的声乐理论和技术的优秀遗产。

中西方声乐作品的演唱,都要求扩大咽腔及口腔容量的歌唱技巧,需充分调动各个共鸣腔体来歌唱。中国作品演唱横向打开多于纵向,咽腔和口腔容量较小,吐字要清晰,音色较为明亮。而外国作品发音口型纵向打开多于横向,要求后咽壁充分抬起,放下喉头,咽腔拉长,口腔和咽腔打开的空间要大,音色较为暗沉。

总之,对中外声乐作品对比学习,我们不仅要重视演唱技术的提高、对创作背景和文化内涵的理解,还要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去学习、评判和鉴赏中外声乐作品;要发挥声乐工作者、教育者和演唱者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审美启迪作用,增强新时代声乐教育者、表演者和传播者的影响力,进一步提高学习者和听众对中外声乐作品理解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为演唱者、学习者和听众提供更好的精神食粮。

猜你喜欢

美声唱法唱法演唱者
声乐表演中音乐素养对美声唱法的重要性
频谱分析在美声唱法教学中的应用
声乐演唱中弱音技巧的训练与运用
研究美声唱法发展史对美声学习的启示
谈声乐教学中的轻声唱法
跨界唱法的春天——对谭晶参加《蒙面唱将》的思考
当代美声唱法教学多元化模式的思考
声乐钢琴伴奏在与演唱者合作中的协调作用
流行演唱元素在美声唱法中的运用
论我国民族声乐演唱者的舞台形体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