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征研究

2022-11-12刘名如

戏剧之家 2022年18期
关键词:艺术歌曲作曲家听众

刘名如

(苏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苏 苏州 215131)

在我国的艺术歌曲构成体系中,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最具有文化底蕴和审美特色的形式。古诗词艺术歌曲以我国古老的诗词内容为歌词,配上了具有民族化特色的曲调,进行了生动地创编和演绎,赋予了古诗词新的艺术表达方式。因而,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具有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审美价值。这也成为古诗词艺术歌曲与众不同的文化魅力所在,在广为传唱中经久不衰。笔者结合自身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析和演唱,对其内涵的审美底蕴和审美特征进行分析。

一、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底蕴

我国的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独特的文化意蕴。因而,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是文学与音乐的天作之合,彰显了与众不同的文化审美。古往今来,这些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品不仅给人以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也为声乐艺术创作涂上了最浓厚的中华文化色彩。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作品,在作曲家高超的作曲技法和演唱者行云流水的演唱技巧的诠释下,在中国声乐史上写下灿烂的一页,同时也将大众艺术审美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事实上,中国古诗词本来就极富歌唱性,古代的诗歌流传途径很大程度上来源于歌姬的吟唱,文学作品与优美的旋律词曲搭配出来的艺术歌曲声乐作品,使我国古诗词的意蕴得到更好的阐释。所以,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和产生,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传统思想文化,又与新时代的发展坐标相吻合,用声乐的手段将古诗词的美学内涵发扬光大,不仅使听众得到文化的熏陶,还能对古诗词的美有了更轻松愉悦的体验方式。

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民族声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将五千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学瑰宝与声乐艺术完美地结合,更深刻地展示了我国古诗词与音乐之间的美学元素,拓宽了传统中华文化的发展方向。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价值极高,这些优秀的作曲家深度把握古诗词的艺术格调、写作环境、平仄韵律等元素,利用高超的作曲技巧,把我国古诗词的吟唱性发挥到了极致,两种艺术形式相映成趣,也产生了全新的审美特征。这些优秀的艺术歌曲声乐作品不仅体现了作曲家的审美取向,更呈现出情境之美、情感之美、感知之美的审美特征。笔者将以几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为例,从这三个方面对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审美特征进行剖析。

二、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特色

(一)独特的情境之美

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将审美性延伸到更高的艺术境界,作曲家将风雅的古诗词注入音乐创作之中,词曲得到完美契合,把诗词的内涵用优美的声乐旋律展示出来,使古诗词的审美情境和美学意蕴特征得到更强烈的表达。

我国古诗词在创作之初就设定了优美的审美情境,在作曲及和谐的旋律搭配下,以曲歌之,以曲诵之,使我国古诗词的审美情境特征更为凸显。这些沁人心脾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感情真挚、含蓄深情,用声乐的声、韵、调等音乐元素去演绎经典的诗词意境,并将我国古诗词的情境之美融合在动听的曲调和曲式旋律之中,产生了新的审美意蕴。

例如,艺术歌曲《月满西楼》是作曲家苏越根据词人李清照的代表作《一剪梅》谱曲而成,歌曲采用传统五声调式和七声调式相结合的作曲方式,将诗词的意境之美彰显得淋漓极致。在温婉轻柔的音乐旋律中,仿佛李清照在眼前乍现:深秋的夜晚,李清照催发兰舟,独坐舟头,表情凝重,眼望一江秋水,叹流水落花,鸿雁传情,却无法疏解心中的思念之情。歌曲旋律在鲜明的小调风格里,深切地流淌,民族风格的编曲,演唱者柔美的民族嗓音,将歌曲的情境推向高潮。作曲家苏越利用舒缓的音符,逐步将更深情的旋律引入到歌曲的副歌部分。此时,李清照在内心中的呐喊,被演唱者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这首艺术歌曲所展现出的柔美意境即刻转化为诗词作者的心境:皎月移动和流水泛波,落花随着兰舟在江面飘零,由静到动,整个夜都在和思念一起涌动……歌曲随着诗词的情境慢慢流淌,将诗词的美学意境推向新的彼岸,直达听众的心境。

再如,作曲家王喆根据先秦名作《蒹葭》创作了同名艺术歌曲,由著名民族女高音歌唱家雷佳演唱,在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中一经亮相,便引发观众的强烈反响。这首饱含先秦文人风雅的音乐作品,把先秦时期纯美的滨水意境展露无遗:河边白色的芦苇、深秋的白露、凝华的白霜……在白色的主色调下,一幅萧疏清冷的画面油然而生,也为感物伤怀奠定了极佳的意境基础。在雷佳的深情演绎下,秋水依然、烟波浩渺、身着白衣的爱人、一水相隔,相见难,思念更难的意境浮现在听众眼前,使听众不单单把《蒹葭》理解为一首相思的情歌,而是通过优美的旋律进入全诗构建的审美意境之中。

(二)深厚的情感之美

我国古诗词是诗词作者的情感体现,诗词作者将真情实感融入字字珠玑的诗句中。或相思或伤感,或热爱或憎恶,或欢喜或悲愤,都是在含蓄中抒发胸臆。而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展示诗词情感之美的基础上,丰富的作曲技法将这种情感得到畅叙幽情的表达,把诗词作者的内心情感吟唱了出来,更容易引发听者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获得更多情感上的共鸣。

例如,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村晚》,体现了宋代诗人雷震对乡村生活的依恋之情,被作曲家白诚仁在轻松童稚的音符中尽情地抒发和表达,将一幅乡村山水画浮现眼前,音韵与诗词情趣盎然。歌曲如画外之音,宁静致远,在连绵的声线中,促进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变化:作者厌倦喧嚣、心向田园的质朴情感油然而生,塑造了一幅真情实感的乡村晚景图。

再如,作曲家根据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创作的同名艺术歌曲,把辛弃疾登临北固亭时,对国家危难、壮志未酬的遗憾尽情吐露。这首艺术歌曲充分运用长旋律、慢节奏、和声外音等高湛的作曲技法,在浑厚的歌声中展现辛弃疾对孙仲谋、廉颇等历史英雄的崇拜和歌颂之情,也把辛弃疾那种渴望回归故土、期盼万民安居乐业的情怀展露无余。

作曲家高为杰先生一直致力于中国古诗词的音乐创作,并为听众带来优秀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赠别》是高为杰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抒发惜别之情的诗作,是古人惜别情感的真诚流露。为把这种情感体现得更加深情,歌曲把古典美学与现代元素结合,和声进行既鲜明又缥缈。跨度较大的音程和富有民族特色的倚音和滑音的巧妙运用,把离别的情感润色得更显性和生动。比起单纯地朗诵,惜别这种情感宣泄得更令听众感同身受。在这样的艺术表现下,诗歌所体现的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与艺术神韵更为突出,为我国古诗词、音乐艺术爱好者架起情感的桥梁。

(三)深刻的感知之美

普通的听众,大多没有受到过专业的音乐训练,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欣赏也大多依靠直觉。所以,音乐作品的好听与否,普通听众更多的不是去研究作曲的技法和演唱的专业性,而是自身审美的直觉性,而恰恰是这种审美的直觉性,成为了广大音乐创作者最高的美学标准:雅俗共赏的声乐作品才是打动人的作品。在这一方面,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具备了先天的优势。因为,歌词来源于听众耳熟能详的诗词作品,再融入朗朗上口的音乐旋律,更容易达到音乐的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我国古诗词声乐作品从音乐的本体出发,仅仅有严谨的结构和完美的形式是不够的。旋律追随诗词吟诵性、节奏追随诗词语言韵律性、和声寻求意境营造的色彩性才是更高的美学目标。

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其实也是对诗歌的一种吟诵,只是将单纯的普通话发音,变成了音符的发音。为此,很多优秀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作品更多地采用传统五声音阶,力求吟诵和旋律上保持诗乐的一致性。在旋律起伏上,大部分以级进为主,跳进为辅,开句往往波澜不惊,但富有一种含蓄的情感力量,随着旋律的平稳延伸,歌曲旋律与诗词的高潮彼此呼应,相辅相成;台湾音乐人梁弘志根据苏轼名作《水调歌头》创作的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但愿人长久》,与其他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多采用民族和美声唱法不同,这是一首专为流行唱法创作的艺术歌曲作品。歌曲的旋律更适合现代听众的审美习惯,结合流行音乐的曲风,再配合王菲空灵的嗓音,大量三度音程的上下行应用,引发出一种轻盈隽永的审美直觉,让听众一听到开句,便耳目一新,这种审美直觉随着歌曲副歌的和声和节奏的切割,把这首经典的宋词用特别的感觉从容地吟诵出来,这种直觉性的审美感受,让听众印象极为深刻,同时也为我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新的方向。

中国古诗词是律动化的中国文学,这也是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作曲家在从事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时,也充分考量了诗词格律与音律之间的关系,两种艺术语言如何律动,才能产生最直接的艺术效果,引发听众的审美直觉,都是每个优秀的作曲家在创作时最先考虑的问题。因此,一首优秀的中国古诗词作品在诞生伊始,在字词对应上,往往通过一字一音的“诵”与一字多音的“吟”交替结合,错落有致,并根据诗词的格律来断句,使作品的张力直接显现出来,一开句便符合听众产生审美。高为杰根据李白的五言绝句《静夜思》创作的同名歌曲,便是如此。这首歌曲将唐诗的平仄和音乐的高低起伏巧妙结合,将音符的时值和吟诵的节奏进行巧妙地搭配,在五声音阶的主旋律推动下,这首仅有20 字的小绝句旋律丰满而又富有律动性。作为一首儿童都耳熟能详的古诗,在音符的映衬下,意境更加明显,美感更为直接,从而使听众沉浸其中。

还有源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歌曲《大江东去》,作曲为民国初期的作曲家青主,这首歌曲用雄壮悲愤的旋律和男中音粗犷的嗓音深情演绎。从整首来看,作曲家青主根据诗词的特性来进行节奏安排,将节奏与诗词的韵律相结合,并以简洁的节奏呈现出诗词的韵律美。听众最直接地感受到词作的气势雄伟和旋律的跌宕起伏,又从中感受到曲作者在乱世中的复杂心境。青主还努力借鉴西方音乐的作曲方式,把苏轼在原词中表现的情感用西洋化的音符抒发出来。此外,这首艺术歌曲注重原词的吟诵性,以词作的内容为先,词作的格律为辅,打破了诗歌声韵的藩篱。用直抒胸臆的激情演唱尽情地表现了词作的内涵,更好的激发了听众的审美情绪,使其直接感受到了文学和音乐两种艺术碰撞带来的火花。

三、结论

总而言之,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声乐演唱的美学佳作,动人旋律令人流连忘返,同时还是中华诗词艺术的另一种审美途径。通过声乐的多种技法,这些优秀的音乐作品的情感在演唱者声情并茂的嗓音中呈现出来,把中华传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中国古诗词之美也更加有的放矢。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创作题材中的高端之作。不管是古韵悠悠的传统作曲技法,还是与时俱进的现代作曲技法创作出的优秀作品,都重塑了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新的美学特征,使古诗词的审美爱好者和声乐的审美爱好者得到共鸣,在音乐的律动中展示中国古诗词的意蕴,展示更加高雅的艺术姿态,使传统中华文化得到新的美学突破。这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在节奏、和声、音符的精心雕琢下,旋律、诗词、意蕴浑然天成,更好地展现了艺术歌曲情境之美、情感之美、直觉之美等审美特征。

猜你喜欢

艺术歌曲作曲家听众
艺术歌曲《望终南山》的演唱分析
小小作曲家
青年作曲家危阳简介
“拨乱反正”时期的艺术歌曲创作
让听众“秒睡”的有声书
著名作曲家杨天解
好太太都是好听众
谈艺术歌曲《忆秦娥·娄山关》的钢琴伴奏
浅谈黄自艺术歌曲的民族性
老年听众需要电台长篇连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