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琵琶独奏曲《春蚕》的演奏研究

2022-11-12孔沫涵

戏剧之家 2022年18期
关键词:刘德海乐声春蚕

孔沫涵

(东北农业大学 艺术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6)

琵琶独奏曲《春蚕》思想内涵丰富、表现形式独具特色,是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现代琵琶艺术作品,创作者将个人情感与艺术理想融入乐曲之中,在描绘出西部壮美风光的同时,思考各类常见的人生观念,宣扬了无私奉献的民族精神。创作者刘德海选取了我国西部少数民族的民歌作为艺术素材,运用了全新的演奏技法,强化了琵琶演奏艺术的表现力与影响力。

一、琵琶独奏曲《春蚕》的艺术价值与时代意义

琵琶独奏曲《春蚕》是我国著名艺术家刘德海先生创作的经典音乐曲目,这一经典曲目以李商隐创作的古诗“春蚕到死丝方尽”为母题,抒发了自身对艺术事业的不懈追求,赞扬了历代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体现了创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创作者刘德海在琵琶独奏曲《春蚕》中使用了多种具备新颖性的演奏技法,选取我国西部维吾尔族民歌作为蓝本,融汇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的民间艺术素材,让琵琶曲《春蚕》带有鲜明的民族风情与欢快、明亮的艺术特征。创作者引用了我国西部地方民歌《牧羊曲》,模拟了这一曲目高亢嘹亮的音色,并在乐句中添加了多个琵琶的颤音,形成强弱结合的艺术风格。《春蚕》这一经典曲目吸收了常见的左手演奏技巧,在乐曲结构、尾音处理等方面借鉴了西方音乐曲目,体现了创作者兼收并蓄的艺术理念,满足了时代对琵琶演奏艺术的要求。这一经典乐曲充满动感的旋律描绘了春蚕从破蛹而出到吐丝的一系列生活化艺术意象,将创作者自身的艺术观、人生观寄寓其中,通过描述一个富有思想内涵的原始生命行为,形成以点带面的表达效果,歌颂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与历代劳动人民的奉献精神。

琵琶独奏曲《春蚕》的乐曲结构连贯自然,其艺术风格贴近现实生活,能够在不同方面触动观众,重塑观众的艺术观。创作者刘德海将中西乐器演奏技法熔于一炉,让我国古代民族音乐表达方式和西方音乐思想进行深度结合,展现了新时代琵琶乐曲的艺术鉴赏价值,例如创作者通过使用弹剔双技法,演奏出音响效果较佳的双琵琶音,巧妙运用对比性较强的演奏技法,突出不同乐段中隐含的音乐情绪与艺术情感,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二、琵琶独奏曲《春蚕》的段落结构分析

(一)引子部分

《春蚕》的引子部分主要是没有明确调子、节拍稀疏的散板,创作者选用了我国维吾尔族的民歌作为创作素材,使用琵琶模拟西部乐器鹰骨笛的音色,弹奏出悠扬、婉转的乐声,让观众体会到西北地区雄浑壮阔的戈壁景色。演奏者应当正确使用轮指技法,左手揉弦,右手弹奏,演奏出带有颗粒感的清晰乐声,为后续阶段的乐曲定下基调,通过灵活调整拨弦力度,突出不同乐句之间音色、音量的差异性。轮指技法能够模拟鹰骨笛的乐声,且具备较强的穿透性,演奏者可用左手按弦、揉弦,让音色变得坚硬、有力,并在引子部分的第三、四小节使用上弦音技法,和弱奏轮指技法演奏出的乐声相结合,逐步推高后半段的音乐情绪,形成富有韵律感的情感高潮,在乐曲《春蚕》引子部分的第五、六小节,情绪逐步走低,轮指力度逐步减弱,演奏者必须使用节奏较慢的剔弦演奏法,弹奏出带有金属质感的乐声,描绘春蚕缓缓吐丝的景象。

(二)慢板部分

创作者在《春蚕》的第一乐段使用了复调演奏手法,选择以泛音为开端,采用由弱到强的演奏形式,模仿由远及近的人物说话声、马蹄声。在第一乐段第四小节后,创作者使用了滑音演奏技法,模拟骆驼、马等动物在沙漠中行走的脚步声,描绘出富有张力与艺术韵味的景象。在演奏滑音时,表演者必须使用左手压紧琴弦,让右手演奏出的剔弦音更具力度,突出音色的沉重感,强调滑音的变化过程,在演奏强的滑音后调整右手的演奏位置,奏出力度较差的低沉音调,突出不同乐句之间在音色、演奏力度等方面的差异。为了让此段音乐具备更强的层次感,作者要求在本段最后的第七、八小节使用剔抹弹法,腕部带动手指在琴弦上发力,食指、无名指按压三、四弦,演奏出带有较强力量感的乐声,并逐步转入先强后弱的乐句中,在哀婉、平静的音乐情感中结束本段演奏。

(三)中板

第三小节的音乐风格变化较大,从哀婉、低沉转变为活泼、明快,展现了旅人发现沙漠中的绿洲的欣喜之情。创作者刘德海引用了维吾尔族民歌,将三十二分音与小附点乐句融为一体,勾画出节庆时期的欢乐场面,创作者采用了全新的演奏技法,将右手小指按在琴弦的底部,演奏出低沉、柔和的乐调。在《春蚕》的第三部分创作者多次使用了快速打带音演奏手法,这一演奏技法要求乐声具备深沉、踏实的特征,乐调收而不发,弱而不虚,表演者必须使用右手进行灵活、快速地短促演奏,腕部带动手指进行拨弦,中指、无名指、食指可环绕呈凤眼状,让波动幅度较大的乐调支撑起乐曲整体结构,通过节奏面向观众传递快乐、激动的情感。通过合理运用以上演奏技法,创作者在本段的不同小节塑造了多个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让观众了解到新时代琵琶演奏艺术的独特风格。创作者刘德海为本段乐曲设置了前松后紧的节奏,并在重要的乐句中添加了多个重音,让不同小节的乐声带有独特的跳跃感、差异感,乐声起伏鲜明,这一旋律具备突出的民族风格,轮指力度从弱到强,旋律从上到下自由浮动,可描绘出流畅、紧绷的线条感和颗粒感。演奏者应当控制拨弦速度,突出旋律的清晰度,指力应当保持集中,把握发力时间点。

(四)快板

快板部分音乐情感步入高峰,展现出活泼、欢乐的情绪,创作者调整了弹奏琵琶的手型,在本段多数乐句的后半部分添加了重音与修饰音,演奏难度较高。表演者必须做好弱音处理,保证弹奏速度,让音乐情感在回旋反复的旋律中一点点积蓄,在本段的第八、第九小节爆发出来,创作者在这两个小节设置了挑勾演奏技法,左手的揉弦力度随着音乐情绪的爆发而逐步加大,乐声开始具备高昂、悠扬的特点,清脆婉转的连音和浑厚刚硬的重音交替出现,全面释放了音乐情绪。演奏者必须在高潮部分使用左手大力揉弦,保证七连音时间间隔的均衡性,并根据演奏要求调整触弦位置,发出可辨识的音响效果,展现这一经典乐曲的主题,即《春蚕》坚韧不拔、舍己为人的精神与坚定的意志。

三、创作者在《春蚕》中使用的主要演奏技法研究

(一)右手创新演奏技法

创作者刘德海在琵琶独奏曲《春蚕》中使用了右手新创的演奏技法,运用小指抵住弦根食指,中指弹弦发音,演奏者应当控制拨弦力度,根据演奏需要调整手指和琴弦的接触位置,利用指尖部位的侧甲弹奏琴弦,发出的音量小,如金属声,模拟出春蚕在破茧过程中摇动翅膀的立体化音响效果,非常有特色,并且贯穿全曲始终。这一技法的正确使用,必须保证左右手的密切配合,强化个人肢体协调性,通过调整手指的触弦力度、揉弦频率控制音调与音色,模拟乐器特有的音色。

(二)弹挑

弹挑是现代琵琶演奏艺术中常用的演奏技法,具备突出的应用价值,创作者在乐曲《春蚕》中的不同部分大量使用弹挑演奏技法,在演奏过程中使用小指、无名指指尖抵住琴柱,手部固定在扶手位置,演奏出沉闷、没有余音的乐声,这一演奏方法能够缩短琴弦的振动时间,控制琴弦波动幅度,演奏出的乐声简短,声音低沉。在演奏过程中表演者必须让食指和拇指保持交叉状态,环绕为龙眼的形状,食指的指尖必须搭在拇指的指肚部位,且食指的各关节必须保持弯曲状,在演奏过程中食指的第二关节可进行小幅度的摇动或屈伸,带动腕部进行晃动,演奏出带有响亮余音的厚重音声。

(三)山口处拨弦

山口拨弦是不常见的右手琵琶演奏技法,创作者刘德海在《春蚕》中让演奏者使用山口处拨弦技法进行演奏,演奏者右手食指或中指用指肚按住琵琶的山口处,发出极高音的音色,控制食指的扫弦范围,降低拨弦产生的乐声的音量,演奏出清脆、明亮的乐声,突出旋律的美感。例如在《春蚕》的第三乐段中,创作者使用山口处拨弦配合上弦音,打带音奏出点状的不连续乐声,增添乐句的俏皮、活泼,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春蚕吐丝的画面,添加滑音等修饰音,让音乐具备更强的流动性。

四、结论

《春蚕》是现代琵琶曲目中塑造经典音乐形象、使用独创性演奏技法的经典乐曲,本文深入分析了《春蚕》这一经典乐曲的段落结构、演奏技法和情感表达方式,指出了创作者在乐曲中着力展现的勇于奉献、坚韧不拔的民族精神与文化理念。琵琶独奏曲《春蚕》吸收了我国近代以来常用的右手演奏技巧,借助《春蚕》的意象来表现作品的思想,也利用独特的演奏处理呈现了高层次的审美意境。通过合理运用“五指分轮”这一特殊的演奏技巧,展现了春蚕吐丝的行为动机,创作者让琵琶的音域在低八度、高八度等不同的音区内来回切换,演奏出铿锵有力、富有韵律感的乐声,给人以浪漫的情感体验。乐思呼应艺术主题,音响效果上体现了代表劳动人民的春蚕的艰辛与坚定意志,同时减弱了春蚕破茧这一行为背后蕴含的悲剧效果,给人以积极、乐观的情绪。

猜你喜欢

刘德海乐声春蚕
春蚕吐丝做茧忙
琵琶哲人刘德海与他的《哲学笔记断想》
“刘德海音乐艺术周”系列活动举办 83位演奏者奏响《十面埋伏》
丰满而高清晰 LA Sound(银乐声)Deviank(迪维安卡)系列发烧线材
琵琶演奏家刘德海逝世 他改编的《十面埋伏》余韵绕梁
你的乐声
我爱葫芦丝
春蚕1~2龄颗粒饲料育试验初报
对如东县“续春蚕布局”生产的再调查
《梁祝》里的天籁之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