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泗州戏唱腔特点与演唱风格研究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18期
关键词:泗州戏花腔演唱风格

梁 瑞

(安徽师范大学皖江学院 安徽 芜湖 241000)

安徽泗州戏,原来也称作“拉魂腔”,最早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泗州戏最初并不是在安徽地区发源的,而是在江苏海州一带流行的一种地方曲调,是当地民众发表丰收喜悦之情的太平调。一些民间戏曲大家将这一曲调进行艺术加工,形成了拉魂腔的曲调。这些戏曲大家再通过四处卖唱将其带到了其他地区,并不断吸收当地民间戏曲素材,由此最终形成了安徽泗州戏的拉魂腔体系。也正是基于泗州戏的发展历程,其唱腔中不仅有北方戏曲的澎湃激昂,也有南方戏曲的婉转柔情,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不仅重视对泗州戏唱腔传承人的培养,也注重剖析泗州戏的唱腔特点,探究泗州戏演唱风格的传承和创新,保留泗州戏传统唱腔,还应与时尚音乐元素结合,创新泗州戏演唱风格,以符合当代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真正实现泗州戏的可持续保护。

一、安徽泗州戏唱腔特点

安徽泗州戏唱腔特点分析,主要从当前主要的三类泗州戏唱腔方式展开探讨,包括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具体如下:

(一)基本腔

安徽泗州戏唱腔中基本腔是最常表演的一种形式,也是保留泗州戏传统曲调的一种唱腔。泗州戏基本腔不仅融合了其起源地江苏一带的太平腔调,也吸引了其他的曲调,如若花鼓调、民歌、旱船舞等多种民间音乐元素,逐渐发展形成了现在我们所听到的基本腔。基本腔的特点是上下句的对句结构,唱词主要是四、六、八句,整体的曲调相对平稳,且调门多采用宫调式和微调式。泗州戏基本腔的这一音乐特点与其发展历程有着深刻的关系,其最初主要是由农民所创,卖唱的人进行艺术加工发展,这些人的文化水平相对不高,其曲调和唱词多以简单易记、朗朗上口为主,那么上下对句结构就成为了基本腔的突出特点。随着泗州戏的表演内容逐渐发展丰富,人物情感表现趋向复杂化,对于基本腔的运用也更为灵活。泗州戏基本腔不仅包括男腔,也有女腔,其中男腔基本腔特点表现为平稳,符合男子伟岸的形象。而女腔基本腔则表现得相对曲折且多变,展现的是女子的委婉明丽等。

(二)花腔

泗州戏中花腔也是重要的唱腔之一,但与基本腔不同,花腔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实际的泗州戏表演过程中,为了使得表演内容更为丰富,曲调更为优美,会在基本腔中加入花腔,使得整体的曲调变得更为丰富多样。花腔的特点是乐句长短不一,有长句,也有短句。泗州戏花腔包括两种:第一种是色彩性花腔。这是一种专用的戏曲腔调,表演者可以根据演唱剧目的情节和曲调变化,灵活选择合适的花腔,如扬腔、平腔、老公调、哭腔等。例如哭腔男女都可以演唱,但也有所不同,泗州戏男哭腔与京剧的苦头有一些类似,而女哭腔与农村妇女的啼哭声类似。第二种是程式性花腔。这是一种程式化固定的唱腔,一般主要是在泗州戏中来表达特定的情感。一般而言,泗州戏程式性花腔主要有哈弦、停腔、起板、起腔等。例如哈弦是一种传统调门,主要是一些无明显节奏感的吟唱,不过这一腔调的使用已经很少了,只有一些老艺人会使用。还有起腔也被称为送腔,其唱腔的曲调表现较为奔放有力,且能够适应多种板式速度,在泗州戏演唱中多在中间使用,用来配合表演。

(三)专用小调

泗州戏唱腔中还有一种专用小调,融合了多个地区的民间小调、通俗歌曲等音乐元素,不断吸收借鉴发展出了专用小调。在泗州戏演唱中专用小调是在特定的环境背景下演唱的一种唱腔,其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京剧的曲牌相似。同样的泗州戏查勇小调的运用也是为了配合表演动作,营造相应的氛围,以更好地感染观众,是一种重要的泗州戏辅助表演方式。在泗州戏表演中,专用小调长度一般较长,甚至可能是较为完整的曲牌,也是集各种曲调形成的一种唱腔。泗州戏专用小调也有多种形式,如和尚调、大八板、柳青娘、进花园调、游场、过河调等。泗州戏表演中专用小调的使用,主要是在一大段的唱段中插入,也经常被用来当做一些特定场景的背景音乐。例如进花园调原来是一种民歌曲调,通常是传统戏曲中的背景音乐元素,多通过齐唱等形式展示出排场。

综上分析,发现泗州戏的唱腔主要是基本腔、花腔、专用小调,但其唱腔特点也呈现出明显的特色,其中最为突出的是变与不变的融合,并逐渐形成对立统一的关系。具体来说,泗州戏的唱腔表演过程中,不变的是泗州戏固有板式,也就是基本腔结构是不变的,不仅拖腔风格固定,且唱词格式也是不变的。但泗州戏还有一大特色是灵活性,也就是灵活运用花腔和专用小调,将其与基本腔糅合,结合表演者的即兴表演,形成丰富多变的唱腔曲调。

二、安徽泗州戏演唱风格分析

演唱风格也可以称为个人表演风格,是时代背景、民族文化、流派风格、演员个人经历等多方面因素结合的结果。泗州戏流传发展至今已经超过了200 多年,其演唱风格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不管演唱风格如何变化,泗州戏唱腔的特点都保留下来了,凸显出泗州戏质朴的真善美艺术表演风格。在此基础上,总结泗州戏的演唱风格大致可以分为装饰性、说唱性、即兴性等演唱风格,这里对这三种演唱风格进行简要探析。

(一)装饰性演唱风格

泗州戏作为传统地方戏曲,装饰性是其区分于流行歌曲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也是表演者应注意的。泗州戏装饰性演唱风格,是指演唱者通过装饰性的唱腔技巧进行多样的表演,具体表现在音色、速度、吐字咬字、旋律等要素上,使用装饰性的倚音、颤音上滑音、下滑音。具体来说是指演唱者在泗州戏表演中,根据剧情的演进和营造,结合自身的嗓音特点对某个唱词进行音色调整,以达到表达要求的情绪为准。例如泗州戏《卖瓜》中的一段唱词“烈日当头热难当”,其中的“当”主要是用来表达人物的情绪,演唱者需要进行装饰性处理,放开音色唱出较为粗犷的风格,以呈现人物的酷热难耐的焦躁情绪,营造氛围,也能够感染观众的心情。泗州戏装饰性演唱风格,还需要演唱者进行速度装饰、吐字装饰、力度装饰等加工,从而进一步丰富泗州戏的表演内容,真正体现出泗州戏的特色灵性。

(二)说唱性演唱风格

泗州戏来源于民间,其语言在一定程度上会有口语化处理,体现在表演中就是一种“似说非说,似唱非唱”的特点,将说与唱巧妙融合为一体。说唱性演唱风格的泗州戏形成也见证了该种类成长的不易,在当时的年代,一些泗州戏艺人们为了生存,以说唱代替乞讨,三三两两在农村“唱门子”为生。由于当时农村文化生活极为贫乏,说唱性的泗州戏受到了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泗州戏的戏腔优美,语言通俗易懂,多为农村家常之事改编,说唱性的演唱风格使得泗州戏获得了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也是泗州戏得以发展并传承的重要条件。因此,说唱性演唱风格表演者在泗州戏表演中,一般体现在对唱词的加工处理上。泗州戏的唱词具有典型地方语言特色,依字行腔的特点决定了其演唱的说唱性。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说唱性演唱者需要注重咬字和吐字,应保留地方语言的发音规律,咬字靠前,强调韵母,以尽可能地保留地域戏曲特色。直到1930 年,泗州戏的艺人们开始逐渐进入城市,并结合城市群众喜好对唱腔进行了革新,进一步丰富了泗州戏的戏腔。

(三)即兴性演唱风格

泗州戏唱腔的变与不变,要求其演唱也融合这一特点,具体体现在泗州戏表演中,演唱者应根据自身的嗓音条件和演唱技能,对剧目唱句和情节进行个人理解,从而灵活地进行即兴性演唱。即兴性演唱是演唱者的一次二度创作,不同的演唱者有着不同的即兴表演风格,由此形成强烈的个人表演风格。

如上述分析,泗州戏的唱腔特点是将变与不变结合,这对于演唱者的要求也相对较高。一方面,泗州戏要求演唱者必须有较高的唱功,注重字正腔圆的咬字,灵活运用多种唱腔,但应注意声腔的分寸感,注意曲调的节奏感,声调有力却不能过于狂野。另一方面,泗州戏的演唱并不是单一的,需要配合舞蹈进行表演,因此表演者还需要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以配合演唱和戏曲情节的变化,丰富泗州戏的表演内容,以更好地演绎出剧目中的任务,吸引更多的观众。

三、结语

总而言之,虽然安徽泗州戏唱腔有着其独特的特点,且是其戏曲传承保护的重点,然而泗州戏的演唱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民众审美需求的变化,泗州戏的演唱风格也发生了相应的变革,如装饰性、说唱性、即兴性等演唱风格,都是当前较受观众认可接受的几种安徽泗州戏演唱方式。虽然安徽泗州戏的演唱风格发生了很多改变,但传统戏曲演唱方式与时尚演唱风格的结合,也是传承和创新安徽泗州戏的一种有效手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猜你喜欢

泗州戏花腔演唱风格
美学视角下的民族声乐花腔技法研究
地方戏曲传承发展的泗县探索
浅谈美声唱法中花腔演唱的审美
技术重构:从《窈窕淑女》重识音乐剧演唱风格与审美观念的“缝合”
论基础教育对泗州戏的传承
原生态演唱风格的理性研究
探究网络时代泗州戏的传承与发展*
浅谈普米族民歌的演唱风格与技巧
相逢在海边(花腔女高音独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