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赵梅伯对创建西北音乐院所作贡献研究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西北西安办学

高 阳

(咸阳师范学院 音乐学院,陕西 咸阳 712000)

坐落于西北重镇西安的私立西北音乐院是由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歌唱家赵梅伯先生创建,该校成立于1943 年8 月,1944 年底获教育部批准备案,1945 年该校原拟改为独立学院并迁往北平,但未获批准,遂于1946 年停办,共历时三年,招收学生近百人,这所学校是西北地区第一所音乐专科学校,以培养人才,提高西北音乐教育,为大众社会服务为宗旨。西北音乐院的成立不仅为中国音乐薪火传承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陕西乃至西北地区音乐教育落后的局面,更是在广大西北各族人民当中树立起了拓展音乐教育事业的鲜明旗帜。

一、艰难草创、勤勉办学

1942年悄然离开上海的赵梅伯先生原本计划经由西安前往重庆,后在胡宗南将军的盛情挽留下,留在了西安,并在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西安第一中学原址上创办西北音乐院。赵梅伯出任院长,胡宗南及陕西省政府主席祝绍周夫人刘宦女士出任董事长。初创期的西北音乐院困难重重,首当其冲的就是经费问题,作为一所私立大学,西北音乐院不同于公立大学能够获得国家经费的支持,资金都需作为院长的赵梅伯自己筹措,虽在胡宗南等人的帮助下,募集到了办学所需的经费,但为了合理使用这来之不易的经费,将钱花在该花的地方,赵梅伯在办学之初尽量缩减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在学校的设置上仅设立教学和行政事务两个管理部门,分别管理教学、师生生活和住宿工作。只是到第二学年的中期按照教育部的规定不得不设立了“训导”机构,但也只安排一人管理。这样就使得大部分的经费被用在了与教学息息相关的设备的购置、教师的薪资、学生的补助等方面。另外,乐器和师资也成为困扰赵梅伯先生办学的两大难题,虽然当时的西安处于大后方,但其邻近敌占区,时常会受到敌机的轰炸,原本就处于贫困落后的局面,再加上遭受战争阴霾的影响,经济更为萧条,很多商铺停业关门,必要的生活用品都很难买到,更不用说中西乐器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赵梅伯想尽各种办法,通过自己的声望和影响,采取友人赠予、租借和从它地购买等方式获取了7 架钢琴和15 架风琴,而小提琴、大提琴、管乐、二胡和琵琶等乐器则多由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筹备。除此以外,赵梅伯先生还用有限的经费购置了唱片、书籍、乐谱、留声机等教学设施,这些设备的取得基本满足了教学所需。在师资方面,曾在上海、北平工作过的音乐教师大多去了经济条件和教育条件较好的重庆、成都等地。西安的音乐教师十分稀缺,虽然如此,赵梅伯先生坚持宁缺毋滥的原则,他一方面在当地寻找优秀音乐教师和外籍音乐家,同时争取其他地方的音乐教师来西安工作,在他的努力下,一支由高水平的中外专家组成的教师队伍组建起来,马革顺、何其超、郑廷一、马思琚、马思逊、王绍先以及外籍音乐家米良等人相继来到西北音乐院,共同构筑起了这所学院的基石。应该说,西北音乐院的建立离不开赵梅伯先生和广大师生的辛苦付出,同时也和胡宗南、祝绍周、西安市市长陆翰芹等人的鼎力相助分不开,正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才有了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音乐专科学校在西安这个有着厚重文化积淀的古城的建立。

二、扩大招生、专注教学

西北音乐院虽然只有三年的办学时间,但其招生规模却与日俱增,除第一年秋季招考只招收十余名学生外,在随后各种途径的招生中学生人数不断增加,到学校停办时在校人数已达百人以上,这样规模的学生人数在当时是十分少见的。另外,针对报考学生中部分来自本地,部分来自沦陷区的特点。在招生方式上学校采取了灵活而切实可行的方法,除通常一年一度的秋季招考外,允许随时流亡来西安的学生通过考试插班进校。据当时文献记载,许多经过千辛万苦流亡来西安的学生,相当多被赵梅伯先生无私地收留下来,这其中就包括张树楠,他原是北平师范大学音乐系的一名学生,因战乱而来到西安时,西北音乐院的招生考试已经结束了,但赵梅伯先生发现他的声音条件很不错就破例招收了他,并安排他担任了声乐组助理。像这样的情况在西北音乐院还有许多,由于这些流亡而来的学生大多家境贫寒,生活难以维系,因此,学校既要负担其学业所需的费用,还要负担他们的生活费,而对于本来办学经费就捉襟见肘的西北音乐院来说实属不易,从这点也可以看出赵梅伯先生强烈的事业心以及其爱惜人才、多出人才的迫切愿望。

效仿国立音专的西北音乐院在学制上设置五年制专修科和三年制师范科,专修科有声乐、理论作曲、钢琴、弦乐和民乐五个专业。除理论作曲外,其他各专业均为个别授课,在授课教师的安排上,学校根据每位教师自身所长,分别由马思琚教授钢琴和大提琴、马思逊教授长笛、关筑声教授小提琴、王绍先教授二胡和琵琶、马革顺教授视唱练耳、何其超教授乐理和和声等音乐理论课,而声乐和合唱两门课程则由赵梅伯院长亲自教授。教师们在教学上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努力教好每一名学生,让他们都能学有所成。据曾在那里就学的李石根回忆,赵梅伯先生在教授合唱时十分认真,从选曲到发声训练,再到指挥各个环节一丝不苟,特别是在选曲上他从不随意,而是考虑学生的实际演唱能力,并根据曲目调节声部配合,从而使学生能够较好地驾驭整部作品。另外,在狠抓专业课教学的同时,音乐院不放松文化课的教学,除开设中国文学语言课外,还开设了外语等课程。总之,正是在这些富于进取、年富力强、富有经验的教师带领下,西北音乐院的教学工作才能有条不紊开展下去。而在学习方面,由于西北音乐院的学生大都出身贫寒,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条件,他们抓住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认真学习,勤学苦练,努力付出。每到冬季古城西安异常寒冷,由于没有取暖设施,衣服单薄的学生们手都冻僵了,为了练琴每到中午他们将蒸馒头时用的热腾腾蒸锅水取来捂手,手一暖和,又开始了艰苦的练习。正是通过辛苦的付出才能换来丰硕的成果,学员中很多像张树楠、郑宝恒、许芝兰等人后来成为了我国音乐界和教育界的栋梁之材。

三、雄厚师资、优秀学子

师资的优劣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有着多年教学经验的赵梅伯深知这点,在教师的选聘上他秉公处理,不徇私情,无论是谁都必须参加考试,合格后方能被聘用。胡宗南曾介绍监察院某位高级官员的夫人来校任教,但经过考试后,赵梅伯对她的专业水平并不满意,便未聘用。正是有着严格的选拔制度,西北音乐院的教学实力才不逊于当时任何一所音乐院校。经选拔后的专业音乐教师共14 人,其中专任教师9 人,兼任教师5 人,除院长赵梅伯和意大利教师米良毕业于国外高校外,其余教师都毕业于上海国立音专和北平师范大学等国内知名高等学府。在他们当中既有从事多年教学工作的老教师,还有初次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才俊。赵梅伯是著名歌唱家,音乐教育家,1905 年生于浙江奉化,1921年考入沪江大学,1929 年考入世界著名音乐学府之一的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音乐学院,成为了第一位学习声乐的中国人。1936 年学成回国的赵梅伯受萧友梅院长的邀请担任上海国立音专声乐系教授及主任,在国立音专期间他一方面将西方音乐作品介绍给学生,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和推动中国新音乐运动。1943 年,他来到西安创办了西北音乐院,除了繁重的日常管理工作外,它还承担了声乐和合唱两门课的教学工作。马思琚,我国著名的大提琴演奏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1920 年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10 岁时开始学习钢琴和大提琴,1939 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专,是我国第一位大提琴和钢琴演奏双科生。1942 年她以两门主科全优的成绩提前毕业,1943年她受赵梅伯先生的邀请赴西北音乐院任教,担任钢琴和大提琴教师。在教学上她严格要求,既教书,又育人,精微细致循循善诱,注重启发培养学生的演奏技巧和音乐表演能力。关筑声,著名音乐教育家,小提琴演奏家,作曲家,北京人,幼年时家境虽然败落,但他学习音乐非常认真、努力,来到西安后,在保育院从事音乐教育工作,并在西北音乐院兼职教授小提琴,培养出了王宗德等多名优秀学生。

西北音乐院在短暂的三年办学时间里,培养出了许多优秀的学生,许芝兰、向大勋、郑宝恒、王寿庭、张树楠、张引、王宗德等在新中国成立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做出了突出的贡献。王寿庭1941出生,河南省虞城县人,自幼他对音乐就有着浓厚的兴趣,自学了二胡、萧、笛等乐器,并曾向张季让先生学习二胡的演奏,1943 年为了在音乐上进一步深造,他考入西北音乐院,求教于二胡演奏家王绍先,在老师的严格指导和自己的勤学苦练下,他的二胡演奏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不仅技巧娴熟精湛,风格古朴典雅,细腻纯净,韵味独特,将乐曲深刻的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建国后先后在河南省艺术学校,郑州师专,河南大学等学校任教。张树楠,我国著名歌唱家,曾就读于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之后辗转来到西安,就读于西北音乐学院,师从赵梅伯先生,毕业后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教师。解放后,先后在中央音乐学院、中央歌剧团工作。1958年在中央民族乐团担任独唱演员,擅长演唱富有不同民族特色的作品。其代表性曲目有陕北民歌《踢绣球》《脚夫调》,内蒙古民歌《草原晨曦圆舞曲》和新疆民歌《明白了,咱们的玛丽亚》等。

四、注重实践、普及音乐

赵梅伯先生注重教学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实践。他经常组织师生进行各种形式的音乐演出,从创办到停办的这三年时间里西北音乐院在西安举行了多次音乐会,既有教师音乐会,也有学生音乐会以及为庆祝活动而举办的音乐演出等,例如,小提琴教师关筑声举办了西安第一场也是水平最高的小提琴独奏音乐会,这场音乐会关筑声演奏了巴赫的《G弦上的咏叹调》、勃拉姆斯的《匈牙利舞曲》、萨拉萨蒂的《流浪者之歌》以及他自己作曲的《小舞曲》和《愉快进行曲》等作品。另外,教师马思琚先生举办了两场钢琴音乐会,学生张树楠也举办了独唱音乐会,1944 年为迎接英国访华团的到来,西北音乐院还专门排演了一场音乐会,与此同时,郑宝恒组织的广东音乐小组,经常走出西安到宝鸡等地进行演出,为当时较为荒凉的大西北普及国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总之,这些音乐会专业性强、水平高,为难得一见高水平演出的西安人民提供了一场场优美的精神大餐。

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于社会。作为西北地区唯一一所音乐专科学校的西北音乐院,在赵梅伯先生的带领下虽然办学时间短,办学条件十分困难,但其对音乐文化落后的西安乃至整个西北地区音乐知识的普及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对我国高等音乐教育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经由这所学校培养出的毕业生解放后成为了我国音乐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

猜你喜欢

西北西安办学
西安2021
Oh 西安
一座西北小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西安人的歌》突如其来?
西北不惑
西北望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