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剧《汤显祖》及其“杜丽娘”角色的艺术表现探析

2022-11-12方明智

戏剧之家 2022年15期
关键词:柳梦梅临川杜丽娘

赵 昊,方明智

(1.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建 福州 350109;2.福建人民武装学校 福建 福州 350007)

一、刚正不阿汤显祖及其“临川四梦”

汤显祖(1550—1616),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若士、清远道人。汤氏祖籍临川县云山乡,后迁居汤家山(今抚州市)。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天资聪慧,21 岁便中了举人,早有才名。他不仅于古文诗词颇精,而且能通天文地理、医药卜筮诸书。34 岁中进士,在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主事。

汤显祖一生洁身自好,保持着高尚的人格、洁白的操守。面对当朝首辅张居正的招揽,他言“吾不敢从处女子失身也”,令张居正勃然大怒;他尊重文学,不屈于权势,大胆地揭露“文坛盟主”剽窃旧章,移花接木的假道学文风;他揭露腐败,创办书院,他目睹当时官僚腐败,悲愤上书《论辅臣科臣疏》,以致被贬放南荒,却在徐闻建“贵生书院”,提出著名的“贵生理论”;他施行仁政,劝农劝学。在遂昌“去杀戮,罢桁杨,减科条,省期会”,放监狱中的囚犯回家过年,元宵节让他们上街观灯,把人间变为有情天。万历二十六年,朝廷派税吏来遂昌扰民,开采金矿,无力劝阻恶政,他怒道“赖是年来稀骏骨,黄金应与驻台高”,愤然弃官,回临川度曲。家居期间,一方面希望有“起报知遇”之日,一方面却又指望“朝廷有威风之臣,郡邑无饿虎之吏,吟咏升平,每年添一卷诗足矣”,后逐渐打消进仕之念,潜心于戏剧及诗词创作。

在明代文学史上,汤显祖是对后世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在他的多方面的成就中,以戏曲创作为尤。这些剧作不但为中国人民所喜爱,而且传播到英、日、德等很多国家,被视为世界戏剧艺术的珍品。他与同时代的英国莎士比亚并称为“东西方两座戏剧文化高峰”。其戏剧作品“玉茗堂四梦”(又称“临川四梦”)更是为后人所熟知。“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南柯记》。

在这四部作品中,对世人影响最大的当数《牡丹亭》。其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因梦生情,由情而亡,又因爱死而复生。作品中汤翁使用“离魂”手法,在当时引发了极大的轰动。中国传统魂魄说认为魂魄神形是可以分离的。魂和魄的暂时分离,灵魂离开肉体的羁绊,进入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是离魂文学的无边魅力。正是这些精英文学中的具有哲学思辨色彩的理论和中国古代民间的鬼魂文化,为离魂类文学题材作品提供了文化繁衍环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留下了瑰丽光芒的优秀作品。

二、音乐剧《汤显祖》的戏剧艺术特色

在汤翁逝世400 年之际,由上海音乐学院携手江西省抚州市政府联合制作出品了大型音乐剧《汤显祖》,该剧由编剧陆驾云基于汤显祖的生平史实,借鉴汤显祖戏剧作品“临川四梦”中的情节,与汤显祖喜欢梦境,以叙事手法讲述了汤显祖一生的几段重要经历。剧本巧妙地将汤翁的“临川四梦”的戏剧情节植入其中,全剧以汤显祖不断升华的至情观为主线,追求“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的“至情”,以其旷世巨作《牡丹亭》作为连接,以音乐剧的形式在舞台上还原一个不被人们赏识的中国戏剧大师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形象。

中国戏剧和音乐剧分属东西方两个不同的艺术形式,虽然二者都是“歌、舞、剧”三者并重的综合性艺术,但是却给人们截然不同的感受。音乐剧《汤显祖》在艺术表现方面充满挑战性,该剧立足“倾情原创、中国风范”,将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融入现代、西方的时空元素,贴近当前国际化与民族化、现代化戏剧与音乐剧的内在互动,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原创音乐剧。戏剧是音乐剧的基础,现代人对汤显祖的理解,可能只停留在其戏剧创作上的成就,对其人物性格和内心情感了解甚少。音乐剧《汤显祖》采用了“古今对话”和“反观历史”的手法,在古代部分,选取汤翁一生几段重要的经历,巧妙植入他的“临川四梦”(《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创作心路,全面而深刻地再现了汤显祖不寻常的一生,他化个人情爱为天地大爱、坚守理想、持己高尚、不计一己之利害一时之得失,矢志报国为民,始终做出对得起历史的悲剧英雄选择。

音乐剧《汤显祖》以讲中国故事的戏剧形式,以双重戏中戏嫁接了汤翁作品与生平,展现汤显祖为人为政真感情、真率人、真诚心、真功业,揭示了他通过戏曲来阐述的“至情至性”理念。

音乐是音乐剧的灵魂,音乐剧《汤显祖》由两幕八场构成,共有31 支分曲,曲目风格多元,歌剧中更是在昆曲之外,加入了汤翁同时代的傩戏、宜黄戏等戏曲和民族音乐元素,同时配上现代爵士、说唱等流行音乐语言,在音乐上,音乐剧《汤显祖》将多种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结合,使用了大量兼顾通俗和高雅的唱段,从古风、戏风、现代风的音乐创作上做到古雅结合现代,既满足中国审美,又突破甚至超越百老汇的固有模式,在配器、旋律上都凸显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风范。

舞蹈是音乐剧的载体,舞蹈在音乐剧中推进故事发展,是戏剧冲突的重要表现手段,人的肢体语言始终是音乐剧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感源泉和重要表现手段。《汤显祖》在舞台呈现上,除大量的唱段外,还有出彩的舞蹈表演,创作团队充分考虑明代特定时期的风俗习惯、风土人情,尤其是在舞蹈中融入了具有当代特色的傩舞、禾秆舞等多元风格。用大量的舞蹈烘托气氛,更让舞蹈带有故事性,通过中国风视觉性的舞蹈艺术,加强音乐剧戏剧表现力,推进剧情的发展。

音乐剧是舶来品,《汤显祖》在创作之初,就旨在将中国文化风范与音乐剧相融合,同时抓住音乐剧受众群体是当代人,使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讲述汤显祖,从纪念汤显祖的现实意义出发,本剧创作者采取“双重戏中戏”结构,用音乐剧来讲汤显祖,较之重温“临川四梦”的昆曲演出,是一种更具时代感、国际范、创造性的纪念,是一种更能悟人性、壮人生、伟人格的纪念。音乐剧《汤显祖》继承了汤翁的浪漫主义表现手法,深刻挖掘出主人翁的“至情”的现实意义,分别十年的男女主人公海若、馨安在汤显祖至情观的影响下,恍悟爱的真谛,照亮现实人生。尽管生活在四百多年前的汤显祖还不可能为当时的青年指出一条现实的斗争道路,然而他的艺术描绘已使当时的青年妇女从杜丽娘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从她的朦胧的理想中得到鼓舞。音乐剧《汤显祖》以“古今时空穿越”的“戏中戏”方式,精妙地把“临川四梦”与汤显祖的人生主张融为一体,呈现古代戏剧和现代音乐剧的对接:现代音乐剧没有停留在传统戏曲《牡丹亭》中柳杜的浪漫爱情故事,在该剧中融入了比昆曲更全面丰富地体现中华民族音乐戏曲艺术的审美经验,在台词和唱词方面,也使用了俗称为“半文半白”的方式,将古语和现代词汇有机结合,用写实的手法来写戏,旨在讲述汤显祖创作心路,探索背后的深层含义,一步步对其“化个人情爱为天地大爱”的人生情怀观念中的“大爱”做了全面地阐述,准确塑造了值得中国人骄傲的文化伟人的新形象。

三、音乐剧《汤显祖》及其主人公的时空幻境

杜丽娘是汤显祖《牡丹亭》中的女主人公,与书生柳梦梅因梦生情,由情而亡,又因爱而死后复生,是汤显祖“至情”理念的化身。《汤》剧序幕中,杜丽娘(馨安)悟“还魂记”,引出《牡丹亭》中“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而在第二十四分曲《千秋玉茗,生死相爱》的语出寻常、“意”涉“双关”,全剧走向了一个多重时空交织的结局:先是柳梦梅走向杜丽娘,轻问“丽娘,你生转来了?”次为吴氏走向汤显祖,细语“相公,我们回家”。在音乐剧《汤显祖》中杜丽娘以穿越时空的方式与汤显祖对唱,既表现古典时代才子佳人海若馨安的缱绻爱恋,又淋漓尽致地使汤翁及其《牡丹亭》戏中人物杜丽娘与柳梦梅在剧中呈现出共同的精神气质,即凸显生命个体对本心的坚持并甘愿以生命做代价的勇气:杜丽娘以古代角色出现,融合了昆曲的身段,这出戏创作者安排了两对主人公,两种舞台语言,同步的演绎,要求歌唱(歌、曲)、对白、表演、舞蹈(昆曲戏剧)动作的和谐统一,这也是重现戏中戏,对“戏曲+剧场”音乐剧的可能性的艺术探索。

虽然在《汤》剧中杜丽娘的戏份少,但编剧词曲作者将杜丽娘的出场安排在第十场全剧的尾声,却是承上启下再现汤显祖“至情”,场景“玉茗堂”,柳梦梅(戏曲)唱,“无情无尽却情多,情到无多得尽么?解道多情情尽处,月中无树影无波。”当小松鼠来报“玉茗堂戏台建好啦!一切都回来了!”音乐剧男主人公汤显祖与其戏剧作品《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超越时空的重唱,当汤显祖对杜丽娘(也是对他痴念的吴氏)深情呼唤唱道“爱人,我有多么想要见你”,杜丽娘以戏曲昆曲唱腔深情回应汤显祖(实则是与使她还魂的柳梦梅),“是谁家少俊来近远”【牡丹亭·寻梦·嘉庆子】,汤显祖唱答“命运试图将你我分开,仿佛已过了千秋万年,梦里花落知多少”,杜丽娘用【牡丹亭·游园·皂罗袍】唱词中的一句“原来姹紫嫣红开遍”,表达“春色如许”叩开了杜丽娘少女的心扉,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那痴心一片”“你在我的梦里,你在我的心田”舞台上杜丽娘还魂与柳梦梅,剧中汤显祖梦里与吴氏动作相同,相互牵绕,将爱的永恒展现尽致,“让我们的爱,生生世世,世世生生,让我们的情,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终曲”重现“序曲”,“从无古无今,方生方死”到“我们爱了,就是永恒”,再度体现汤显祖的千古绝唱至情的爱。

汤显祖与莎士比亚同属一个时代的东西文学家,在纪念汤翁莎翁逝世400 多年之后,推出以戏剧为体裁的音乐剧《汤显祖》,具有现实的社会意义,全剧采用的是穿越戏中戏双重结构,在音乐中整合了抚州采茶戏、宜黄戏、梦戏、昆曲等元素,结合现代流行音乐,形成既古雅又现代的风格,在舞台呈现上力求用现代元素演绎展示传统文化精髓,在音乐剧的歌舞剧三要素中整合多种中国传统戏曲元素与现代流行音乐,突破了西方音乐剧演剧样式,是国内中国传统戏剧与西方音乐剧的整合与创新,也是中国音乐剧本土化的成功探索,也让我们预见国内原创音乐剧中国风范的未来。

猜你喜欢

柳梦梅临川杜丽娘
《牡丹亭》梦境对杜丽娘人物形象的塑造与解读
《牡丹亭》之柳梦梅人物分析
“一生爱好是天然”
试论《临川梦》对《牡丹亭》的再现与批评
《惊梦》的情与爱
临川四梦(乡音版)
不一样的《柳梦梅》
临川渡
花开一朵,至情绽放——从弗洛伊德人格结构理论看杜丽娘
潜意识欲望的诗意书写——柳梦梅形象的潜意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