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街书会看中原曲艺文化的当代转型

2022-11-12

戏剧之家 2022年2期
关键词:书会马街曲艺

刘 伟

(平顶山学院 河南 平顶山 467000)

马街书会是一个以民间说唱艺人说书亮书为特色的庙会型民间曲艺盛会,具有鲜明的中原曲艺文化特色,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原民间曲艺文化的活化石。2011 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社会主义文化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每年一度,盛况空前的马街书会对我们理解中原曲艺文化的内涵,提供了极具代表意义的范例。

近年来,马街书会在传承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被誉为“中国十大民俗”、宝丰“曲艺之乡”和宝丰“中国民间艺术之乡”。这不仅呈现出曲艺文化在中原地区的演变规律,也反映了社会变迁与民众选择力量的互动,完成了从传统的曲艺表演空间到现代多维发展文化空间的当代转型。

一、马街书会概述

马街,位于中原腹地平顶山市宝丰县。根据马街村民和本地学者的说法,马街书会是伴随着马街村的古庙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三)而产生的,因火神庙的香火延续而兴起,距今已有700 多年的历史。书会的鼎盛时期在清朝中期,后虽因天灾人祸、战乱频发,曾一度萧条,但却从未中断过。20 世纪80 年代以来,传统书会迎来了新的繁盛时期,受到了国内外专家和各大新闻媒体的广泛关注。

每年的农历正月十三,全国各地的民间说唱艺人,不期而会,说书亮艺,以书交友,用说唱的形式开展独特的曲艺汇演,数十万观者齐聚马街,故称马街书会。

书会的曲种众多,有河南坠子、道情、三弦书、大调曲子、大鼓书、评书、琴书等,以坠子为最多,曲目有大小之分,曲种应有尽有,规模壮观,形成了民间说唱艺术家竞艺炫才的宏伟奇观,对中原地区的曲艺文化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二、马街书会传统运行模式及文化形态分析

马街书会在历史的进程中,经历了早期的萌发期、近代的整合期与当代的多样化发展期,其间,艺人、民众、宗教人士共同构筑了马街书会民间曲艺活动的运行模式。

(一)传统运行模式

首先,马街书会的运行存在方式是书会状元的评选与亮书、写书。

“书会状元”是马街书会授予说书人的最高荣誉,吸引着远近闻名的说唱艺人。每年的马街书会都要选出“书会状元”,也就是当年书价最高最受群众欢迎的艺人,这是书会中最吸引人的重要活动,书会状元的评判标准就是看写书的价格高低,书写出去了就说明艺人有了收入,所以艺人们都暗自估好写书的价格,加入书会状元的评选。

“亮书”就是艺人在书会上说唱表演,艺人们在书会会场上摆阵对唱,各自展示自己吹拉弹唱的技能。

“写书”就是邀请艺人说唱,指写书人与艺人进行演出交易的过程,包括商定书价和演出事宜,订立协定,交换押金和信物等步骤。实际上,这是典型的农村文化市场的运作手段,既为艺人发展提供了空间,也满足了普通百姓的文化需求。

其次,是地方民俗艺术的加盟与展演。

支撑马街书会运行的还有一支重要的组织力量,就是马街书会所在地——由马街附近的村落民众所组成的火神社。火神社的功能主要是恢复马街书会上祭拜火神的传统习俗,邀请戏班在火神庙为前来祭拜火神的村民实地演出7 天大戏,并上演传统“对戏”的精彩一幕。同时,村民还自发成立锣鼓队、秧歌队和腰鼓队,共同进行表演。这种文化自觉意识不仅体现在村民积极捐钱捐物上,还表现在民众在火神庙前演出时宗教般的庄重与虔诚,宗教信仰是他们参与此类活动的内在动力。因此,马街书会还存在着多种传统民间文艺活动,如秧歌、盘鼓、花灯等。

其三,是民间宗教的精神支撑。

民间宗教与民间曲艺之间存在着宗教信仰的连带关系,同时在特定条件下得以并存发展。如马街书会的火神崇拜祭祀活动,书会期间火神庙里就会举行课诵科仪,具体程序安排如下:晚课(农历正月十二下午),早课(正月十三早上),庆贺科仪(正月十三上午)。火神庙的课诵科仪活动具有鲜明的宗教色彩,艺人和民众参与到这一宗教仪式之中,体现着彼此的信仰认同,这是民间性与宗教性得以融合的最好证明。

中原曲艺的民俗文化离不开宗教活动的内在驱动,也是它能够得到民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使民间曲艺具有明显的宗教性,与各种宗教信仰发生了密切联系。

民间性是书会得以存在的内在动力,宗教性是书会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而民众则是书会存在的社会载体,他们共同维持着马街书会的运行和持续发展,真实地反映了书会与民众之间的共存关系。

(二)文化形态传承

马街书会历经数百年长兴不衰,是由其所在的优越的地理位置、群众基础、民风民俗等诸多条件决定的。这种文化环境使曲艺的元素迅速成长、壮大,产生于中原文化土壤中的马街书会秉承了这种文化精神,具有极大的包容性,不仅是民间说唱艺人的盛会,“也是一个集民间音乐、商业贸易、宗教祭祀、文化娱乐等为一体的区域民俗活动,具有民间庙会的一般性质,以民间曲艺活动为主要特色,乡土气息浓厚,是本地区艺人行艺卖艺的重要集散地。”

马街书会的文化传播基础体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马街商贾要道的地位理位置。

马街书会处于人流聚散的中心地带,这在客观上推动了书会的影响和传播。马街书会所处的河南省宝丰县,位于伏牛山东麓与平顶山市区接壤的丘陵地带,是洛阳至南阳、禹洲至襄阳的必经之路,也是通向豫东平原的门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一些商贾货贩、马帮驮队几乎都从此地经过,便于各种信息和艺术形式的交流和传播。尤其是宋、元、明、清时期,文人、隐士散居伏牛山一带,对马街书会的传播也起到了推动作用。

第二,马街民众好客热情对各地艺人的吸引。

马街民众热情好客、厚道待人的性格特征,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人。艺人与马街村民亲如家人,艺人的自我彰显与村民的精神需要等因素也是促进马街书会的繁荣和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民间曲艺文化的产物,马街民众在不同时期所要表达的带有全民性的理想、愿望和情感都在曲艺文化中直接或间接地体现出来。

第三,民俗性特征与民间信仰融合一体。

以宝丰为中心的豫西一带山区民众素来就有传统的岁时节庆闹元宵灯戏的习俗。每至元宵佳节,马街附近的乡镇富豪大都会邀请大戏班演唱助兴,小户人家只能请廉价的弦子书应景,而正月十三马街书会正值元宵节的前二天,自然也就为民众挑选节日灯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几乎所有的灯戏都是从马街火神庙庙会上请走的各种民间曲艺形式。这一民间文化传统流传在平顶山地域和周围民众生活层面中,这种受欢迎的民间曲艺在广大民众中自发地传承,使马街书会逐步形成了规模,覆盖了中原地区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民间文艺需求为艺人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艺人们凭着技艺走街串巷,传承着古老而又独特的民间曲艺文化。

民间性是中原曲艺得以存在的内在动力,宗教性是中原曲艺得以发展的基础条件,二者相辅相成,共同维持着书会的有效运行和传承发展。

三、马街书会的当代转型

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书会的扶持,书会在不断丰富、融合、移植、更新的过程中,实现自我调整、自我完善,从而保持着传承与创新持续互动的张力,呈现出新的特征,完善着当代转型:

(一)马街书会的上移式拓展

由于地方政策与法规体系的建立,当地政府通过相关法律政策对曲艺文化事业进行引导和规范,从而推动了书会的健康发展。地方政府建立了完善的协调机制,提出了预防性的有效建议,理顺各方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马街书会的社会效应,2020 年,中国曲协如期策划了线上“第十五届马街书会优秀曲艺节目网络展播”,就是为了让马街书会成为一年一度永不落幕的曲艺盛会,这样既保持了马街书会的核心文化传统内涵,又使马街书会有了新的生存和发展空间,从而保持了社会变迁与民众选择力量的活力,显现了上移式扩充的态势。

(二)文化调适实现了书会文化的产业化

随着社会各级行政力量的介入,以书会为中心的文化调适推动了马街书会产业化的发展,尤其是从事民间音乐创作、民间音乐表演、市场运作、经济管理等方面的调适。如:社会上开办各类艺术培训机构、建立了马街书会民俗文化网,地方高校借助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推动着马街书会向更高层次发展。

书会文化所特有的解析性给予各种异质因素相互促进作用,这对马街书会的发展也是十分有利的。如:地方政府在金融、税收、土地、财政等方面给予扶持,制定了民办艺术教育的法规,建立了公平有效的市场竞争机制。同时,在地方高等院校中建立民间曲艺文化研究基地,建立了剧目创作、曲艺表演等相关人才的专业师资队伍,为马街书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三)社会整合力量为书会提供了发展基础

随着官方各种宣传力度逐渐加大,到会的媒体和学者、名人也逐渐增多,如:河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香港大公报、台湾、日本学者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广泛参与,开拓了演出市场,特别是近年来,中华曲艺展示馆、刘兰芳艺术馆、中国曲艺交易中心相继开馆,吸引了民间资金进入马街书会曲艺文化领域,从而发挥了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推动了民间曲艺的学习、民间演出市场的扩展与本地高校的专业资源优势结合,研、学、演互相渗透,构建了民间演艺文化产品、休闲、旅游产业链等,发挥了文化品牌的凝聚和导向作用,这些社会力量的整合为书会的转型提供了认同基础,使承载曲艺文化品牌建设和政府部门意识形态的价值体系得到了最大限度彰显。

(四)马街书会的变异性发展

新时期现代化进程打破了原有的自然演进模式,同时,不断改变着书会的主题内容。作为文化载体,传统书会不断演进,被人们根据自身的需要重新塑造并加以改变,使书会不得不在不断重构的过程中发展,因此,书写及其传承演变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

马街书会的变化与多种因素有关,其核心是创新发展,以适应当前的社会状态。如今的马街书会与传统时期大不相同,带有一些商业氛围,如:书会上的餐饮、地摊、游戏厅等商业活动弱化着传统曲艺存活的生态环境,说唱会场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悄然发生变异。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也说明马街书会在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变革的需要而得以延续和发展转型,“变异是民俗文化保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传统与现代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变异是现代文化融合的趋势。马街书会的现在是当代社会传承发展演变的结果,是作为一种民间的曲艺文化形式所具有的独特顽强生命力的另一种新的形态,更说明马街书会融入了多元的文化元素,促使不同文化形态之间接触对话,提供了更多的各种文化参与的机会,开放性、多元性、包容性体现在现代社会中原曲艺转型过程中。

四、结语

马街书会是中原曲艺文化的代表形态之一,所赋予的时代意义是深远的,以其为切入点,将其作为中原曲艺当代转型的实证,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马街书会的当代转型见证了中原曲艺文化在河南地区的传承变迁,“具备民俗现象的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和神秘性的特点。”体现了中原曲艺文化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形态特征,是中原曲艺转型的典型范例,给予我们的启示在于:曲艺要吸收各种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文化因素,使其变成创造曲艺文化自身特色的基础,重视传统与现代社会相对接的创业精神,保持传承与创新持续互动的关系,曲艺才能在当今迅猛的新时代发展中体现价值,更好地为民众服务。

注释:

①火神庙位于马街书会会场的麦地之中,是当地民众祭祀火神的主要场所。

猜你喜欢

书会马街曲艺
发掘消失的明代曲艺——《金瓶梅词话》所载明代曲艺探赜
曲艺名城张家港 曲苑魅力扬四方
一本书
南宋永嘉“九山书会”研究
简论元代“书会才人”
薛莉:因为一座城,爱上摄影
浅谈曲艺的创作与表演
记忆深处的马街书会
泥巴地里的曲艺盛会
——马街书会
基于Flash技术的曲艺动画设计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