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宋永嘉“九山书会”研究

2019-07-01陈雪

都市生活 2019年2期

陈雪

摘 要:“九山书会”的建立时间和地点在学术界已有争议,综合所有学术观点和论据,就“九山书会”成立于南宋永嘉一观点最为合理。再者从温州史料文献中对“九山”一词考源,从而辅证“九山书会”成立于南宋永嘉。再梳理與整合文献关于“九山书会”相关组织成员及作品的记录,发现目前可以明确“九山书会”成员有史九敬先和一位“雙”姓才人[1]。而“九山书会”创编作品则有《张协状元》和《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两部。

关键词:《张协状元》 南戏 底层文人 书会

“九山书会 ”是南戏《张协状元》的创作团体。作为现有最早的完整记录的南戏剧本《张协状元》,其产生年代关系到“九山书会”的创建年代。为了更明确地确立研究目标,故必须在先从时间和空间的双重维度确立“九山书会”的属性,就“九山书会”所属年代及地域给予明确的指定。

一、“九山书会”成立时间及地点

关于“九山书会”成立时间和地点讨论的论据,主要集中在《张协状元》这一作品的讨论。“九山书会”作为《张协状元》的创作团体,自然二者在时间是一定是统一的,故而讨论《张协状元》的产生年代便是讨论“九山书会”的成立时间。(笔者《“九山书会”研究综述一文》已对此有较为详细描述,故在此不赘述。)胡雪冈相关系列文献对“九山书会”产生在宋代永嘉给予较为丰富的佐证和理论的支持。如在他与徐顺平共同撰写的《谈早期南戏的几个问题》[2]一文中第二部分“二、《张协状元》与早期南戏”中则细数了《张协状元》的产生年代问题的讨论,由前文可知,断定其为南宋时期作品,通过对《张协状元》内容的解读,有七点可以证明:其一,从其记录的“教坊格范,绯绿可同声”中“绯绿”是南宋临安的一个杂剧组织,“九山书会”试图想要与“绯绿社”一比高下,则二者应在同一时期;其二,《张协状元》中记录了的地域划分名称都为宋时区域划分名称;其三,从篇头“诸宫调”的篇制及伴奏形式判断《张协状元》特征与宋代杂剧相近;其四,表演体制结合了宋代杂剧、诸宫调、唱赚、百戏等;其五,脚色分类并无元代南戏细致;其六,格律简陋,套式混乱较为混乱,宾白多为方言土话;其七,则是对其他学者观点的否定。在胡雪冈《史九敬先、“九山书会”和温州南戏》[3]一文中指出清初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所注“吴中九山书会著”及“史九敬仙”两处错误,从而推翻《张协状元》为元代作品一说。同时通过就“捷讥”的同音不同字的误用和元时南戏汇刻考据,证明“九山书会”盛演于宋;还有以王季思、胡忌等许多学者就《张协状元》创作年代定位于南宋时期表示肯定。

笔者对“九山”一词进行考源,在温州地方文献中关于“九山”一词可以追溯到东晋年间:“郭璞登西郭山,望海坛、华盖、松台、积谷诸山,错立如斗……因跨山为城名斗城。”[4]并与周边巽吉、仁王、黄土和灵官四山形成斗状。故而古时永嘉亦有“九山斗城”一称。所以,早在南宋之前,永嘉境内“九山”一地是确实存在的,并且一直保留到现在。据文献记载,南宋时温州还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用来看戏,人称“众乐园”。“《永嘉县志》引《明一统志》:‘众乐园在郡城西,旧郡治北,纵横数里……宋时每岁二月开园设酤,尽春而罢。”[5]“众乐园”与“九山书会”在南宋永嘉境内都位于城西,距离相近。

综上所述,是有足够理由认定“九山书会”成立时间与地点在宋代永嘉的。

二、“九山书会”成员及组织结构

据现有文献材料记载“九山书会”最有可能为南宋时期产生,而南宋时期政治局面已经不稳定,北方政权对迁移南方的宋室正统虎视眈眈,南北出现两个政局的分割态势,元朝初年和南宋末年两个朝代在时间上是有相互融合之处,就造成在同一时间内就有两个朝代在不同地域同时发展其文化的现象。就现有能够归属于“九山书会”名下的作品来看,“九山书会”其剧作《董秀英花月东墙记》记为史九敬先所做,但是与元代杂居作家白朴《东墙记》一本内容相近。而两出内容相同,但是表演形式不同的剧目很有可能是根据再早期的同一传本而改变。因此可以看出“九山书会”作为创作团体,但剧本内容多为改编,而非原创。且“书会先生编写各种技艺脚本,在民间艺人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他们还可能负责编导、教练、刻印等工作,为早期市民文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6]所以“九山书会”同样是戏剧编排和上演的舞台。如《<张协状元>:从南戏到永嘉昆曲》[7]一文,通过对开篇“占断东瓯盛世”的解读,认定“‘九山书会是当时最负盛名的班社”。“九山书会”还兼涉早期“戏班”功能。

据栾绍云《宋代隐士与隐逸文化——以<宋史·隐逸传>为中心》[8]一文可知,宋代文士已抱着“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思想活于乱世。在南宋时期,因政治中心南移,温州地区进士空前繁盛,但还有是许多屡屡不得志的文人。而在《张协状元》篇头一曲《水调歌头》则可知创作者是位没落的文人,无奈白发早生,毫无作为。故而则与地方艺人一起共同编排剧目,以供市民消遣娱乐,并以此为生计。

通过“九山书会”的作品分析其创作能力,不难发现这个团体的成员有一定的文化水平,但所有成员平均文化水平不高。从《张协状元》和《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中记录的俗语可知,大都是底层文人参与和组织编剧活动。由于早期南戏用语的粗鄙,造成它很长一段时间被上层文人(官人、士大夫等)唾弃。直到元代后期杂剧作家加入南戏创作,致使南戏文本在文学艺术创作手法和内涵上有所提升,才逐渐被上层文人接受。

结 语

综上所述,“九山书会”不仅是一个成立于南宋时期永嘉地区的底层文人创作团体,更兼涉早期“戏班”的功能,是编排和表演戏曲的场所,内部有较为具体明确的分工,诸如“雙”姓才人专职写曲。2016年10月18日温州“新九山书会”成立,并在朱自清故居挂牌,毗邻南戏博物馆。“新九山书会”一直在传承南宋时期“九山书会”编写剧本及排演剧目的社会功能,组织南戏重编和排练的活动,为温州南戏文化研究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 胡雪冈.史九敬先、九山书会和温州南戏[J].温州师范学院学报.1963,(1):81-84.

[2] 胡雪冈,徐顺平.谈早期南戏的几个问题[J].戏剧艺术.1980,(2):87-100.

[3] 谢桃坊.宋代书会先生与早期市民文学[J].社会科学战线.1992,(3):285-292

[4] 郁宗鉴,侯百朋著.温州故实杂录[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8:69

[5] 曲六乙著.乙亥集 曲六乙戏剧论文集[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7:219-228

[6] 沈沉著.永嘉昆曲[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2008:14

[7] 王兴文,夏诗荷主编.温州史学论丛 第2辑[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2:32-46

[8] 廖奔.南戲《張協狀元》作者係雙才人再探[J].戏曲与俗文学研究.2018,(1):42-47.

本文为课题《宋代永嘉”九山书会”研究》成果

本课题由温州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资助

“Supported by the Graduate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of Wenzhou Univer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