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音乐表演与音乐学的联系
——读《音乐学概论》有感

2022-11-12张蔚钰

戏剧之家 2022年4期
关键词:音乐风格音乐学表演者

张蔚钰

(西南大学 重庆 400715)

俞人豪所著的《音乐学概论》,是人民音乐出版社编辑出版的《音乐自学丛书·音乐学卷》之一,既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又通俗易读。此书先从音乐学总论出发,宏观讲述音乐学的定义,再把音乐学的子学科分为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从而进行说明。在仔细研读后,作为音乐表演专业的学生,笔者在本书中发现了许多与音乐表演相联系的要点。音乐表演给人留下的印象一直都是“技艺重于理论”。然而,由约翰·林克编撰,杨健和周全翻译的《剑桥音乐表演理解指南》把音乐表演的研究分为“某一特定演出前为其专门所做的研究”和“对表演本身的研究”两大类,可见音乐表演研究不只是对“表演”本身的研究。通过阅读本书,笔者发现,了解和运用音乐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音乐表演研究将有一定的作用,也许能使音乐表演“更上一层楼”。在此,笔者把所找到的关联列举如下:

一、音乐学与音乐表演的关系

首先,从学科的研究对象而言,书中认为,“音乐学的研究对象是有关音乐的一切事物,它们包括人类历史的和当今的全部音乐成品和音乐行为……音乐行为可以是音乐的生理行为、审美行为、创造行为、表演行为、接受行为和学习行为”。换言之,对于音乐行为的研究可以说是对“人”各种音乐行为的研究,这个“人”既是个体也是社会中的一员,由此可以解释为何会产生这种行为。这个过程自然会涉及“表演行为”,因此,可以确定音乐表演包含在音乐学研究对象的范畴中。其次,从学科研究方法论来说,书中指出“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既包括‘实证性’的(positive),也包括‘思辨性’的(speculative)”。就音乐表演的研究而言,从实证性方法来说,其一,可以考虑运用仪器或者计算机进行量化与确定。其二,可以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和测验。从思辨性方法来说,应在一系列具体的材料中得出一个抽象的哲学性思考的结果。就音乐表演的研究而言,可以与哲学或美学相结合,而且音乐表演以掌握技术为前提,再辅以技术分析与哲学思维的相互渗透,更具操作性。从前面所述可以发现,本书不再仅用“表演”说“表演”,而是更多地把音乐表演与书中分类的音乐学子学科: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及民族音乐学联系起来,研究方法论的多样性也拓宽了音乐表演研究的范围。

二、音乐学不同子学科与音乐表演的联系

(一)历史音乐学与音乐表演

1.音乐史学与音乐表演

(1)研究对象与范围中的可表现性。其一,音乐史学中风格的研究是需要音乐表演来进行表达的。阿德勒1919 年在《音乐史的方法》一文中曾经讲过,音乐史学的课题是研究和叙述“作曲活动的产生和发展的历程,它的对象是音乐作品,包括它们的形成过程,并根据作品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分类,研究某些作品区别于其他作品的独立性以及音乐家相互影响的关系的问题”。这句话可理解为作品和由它们所构成的各种风格的演变理应成为音乐史学的基本对象。音乐表演可谓最直观的表现作品风格的方式之一,因为音乐作品并不像其他的艺术作品,如文学、绘画、雕塑等,可以用实体来展现且固定不变。其二,表演者在表达音乐时需要符合不同时代的审美趣味。书中认为,“对‘作品后’的问题进行研究也是必不可少的。它包括已成为成品的乐曲的演出、流传与接受几个方面。这可以说是一种音乐社会史的研究。一部作品历代演出、录音,出版,流传和欣赏它的观众的情况都应成为音乐史学的研究对象”。由此可见音乐表演在音乐史学中所担当的重要角色。不同时代的大众对于音乐的需求不同,这使表演者在表达上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启发了音乐表演研究可以对相同音乐作品的不同时代的演出版本进行研究。

(2)研究步骤的可借鉴性。书中把研究步骤分为确定研究课题、史料的发掘与评估和风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其实前两者的研究步骤是音乐表演值得借鉴的地方。首先,在“确定研究课题”中,根据研究目的和主客观条件来确定课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确定研究对象。其次,在“史料的发掘与评估”中,需通过挖掘更加丰富的文献资料来支撑自己的题目和观点。最后,在“风格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再次提出,“在风格研究中风格感是十分重要的,但也不能仅限于直观的、经验性的认识,还可以通过将风格的某些形式要素加以量化,然后按某种模式将它们统计,最终为研究工作提供参照”。对于风格的认识不能仅凭主观臆断,应该借助“工具”找出音乐风格的共性或差异性。联系前文,这也包含在音乐学“实证性”的研究方法中。音乐风格的呈现与音乐表演密不可分。目前也出现了许多把音乐风格、音乐表演与运用计算机进行实证研究相联系起来的势头。如杨健的《20 世纪西方器乐演奏风格的结构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基于计算机可视化音响参数分析的研究结果概述》等期刊论文,值得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借鉴。

(3)研究倾向的可交融性。书中认为,“在最近几十年,音乐史研究与音乐表演和创作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联系。若干年以来,专门从事演奏史学术研究的学者与对这些问题感兴趣的表演艺术家之间进行了交流,并相互协调了各自的立场,取得了具有建设性的成果”。随着音乐史学与音乐表演的不断交融,出现了作为时代风尚的历史知情表演(Historically Informed Performance)。例如,邹彦的《踏板和踏板记号中历史的声音——对历史音乐学的一种HIP 视野的考察》等期刊论文,值得音乐表演专业借鉴。研究广度和深度不断提高,为音乐表演研究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2.音乐图像学——研究价值中的可补充性

书中提到,“音乐图像学的研究价值在于可以弥补文字记载之不足或缺乏,它有助于了解如下四个方面的问题:乐器学、表演方式、音乐家生平、文化史”。对于音乐表演而言,音乐图像的研究为音乐表演研究提供新思路,可以从当时的表演者所处的环境、所用的乐器甚至服饰中找到影响表演的因素。

(二)体系音乐学与音乐表演

1.音乐音响学与音乐表演——乐器结构发声乐理的可知晓性

书中指出,“除了声带之外产生音乐的最主要工具乐器的发声原理是音乐音响学中最有实用价值的领域之一”。通过了解不同乐器的发音原理,对于音乐表演也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练习或表演中都十分适用,熟悉不同乐器的音响效果有利于更好地进行独奏和合奏。

2.音乐美学与音乐表演

(1)音乐认识的可运用性。其一,认识音乐结构更能把握音乐作品。书中认为,“不具备从技术把握作品结构和表现手段的能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充分认识音乐作品内容的可能性”。研究乐谱对于音乐表演同样重要,只有把握住音乐作品的内容,了解音乐的结构,以此作为依据表现出来,才能表演出更符合作曲家意图的音乐作品。其二,认识音乐风格是必备的音乐文化素养。书中提到,“对一部作品的正确认识还必须通过对某一种类型的、特定音乐风格的认识来实现”。认识音乐风格对于音乐表演也十分重要。如果在表演之前未对音乐作品的风格进行分析,就容易出现不符合音乐作品内容的表达。例如,高拂晓在《神秘主义——斯克里亚宾钢琴作品及表演的美学问题》一文中说,“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并未得到观众的认可。观众对其演奏的斯克里亚宾《第五钢琴奏鸣曲》极为不满,他们形容说,斯克里亚宾演奏的时候,每个音符好像都是飞起来的,而拉赫玛尼诺夫的演奏却是深深地掉在地上”。可见不同音乐作品有不同的风格,可能受当时的环境、作曲家以及权威的表演家等的影响。因此,音乐表演专业在练习音乐作品前需深入了解音乐风格方面的美学问题,这是十分重要的。其三,认识关系促成欣赏音乐结果的不同。书中指出,“在欣赏音乐过程中听者与作品的认识关系有如下几种:对作品的历史判断、对体裁形式的判断、对风格——技术的判断、对作品表现的感情的概括性范畴及其变化的把握、如果是标题音乐则还包括力图对它所提示的、所描写的客体的把握”。书中所列举的这几种关系也适用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练习与表演前的准备。

(2)音乐创作结果的可预知性。书中认为,“真正优秀的音乐表演应该是既忠实于原作,同时又要发挥出、显示出表演者自己的个性”。有些作曲家在音乐作品的谱面上有许多并未给定固定的速度、节拍以及表情术语,这就是让表演者进行自我发挥。但表演者应该在忠实于原作的前提下,再发挥自己的特色进行演绎,这样才能使音乐作品深入人心。

3.音乐心理学与音乐表演——背谱能力的可训练性

(1)心理体验的旋律格式塔。书中提到,“在听过某首旋律之后,由于对它有间接记忆,所以当再听同一首旋律时直接记忆会得到增强,并且会对后面将展开的部分有更大范围的期待感。而同一首旋律被听了若干次,对它每一部分,甚至每个音的位置以及所应起的作用都十分明确之后,旋律的格式塔也就被完全掌握了”。在彭聃龄主编的《普通心理学》中,有一种学习理论为“格式塔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这与旋律格式塔能够联系起来。顿悟依赖于情境,当旋律的基本部分与当前音乐作品的表达较易觉察时,才容易出现顿悟。在作曲家创作音乐时,由于旋律格式塔的积极影响,把这些相同或相似的段落进行集中记忆对背谱将会有益处。

(2)音乐心理描述控制的节奏。书中指出,“讨论音乐时间体验这一问题时必然要涉及赋予音乐以秩序的节奏。它是作为时间艺术的音乐在造型上的重要手段和因素,它把音乐组织成一种被人理解和把握的形式,也就是说,它把音乐的时间属性加以组织,使之具有一种运动的形式”。因此,表演者在节奏节拍上的稳定性,可使表演者对音乐作品有清晰、确切的概念。在有基本表演技巧的前提下,能够更加容易地记忆与背谱,准确把握节奏节拍也使表演更有控制力。

(3)和弦与调性的色彩感。书中认为,“无论是听单个的和弦,还是转调时的和弦连接,耳朵都显示出感觉上的多解性,它造成了一种时间听觉的空间视觉感,而‘音乐的形式原则’正是建立在空间和时间因素的这种相互紧张关系之中的”。在背谱时注意聆听转调地方的和弦转化的色彩的变化,形成记忆点,有利于在背谱时及时调整表演的状态,尽量避免一系列的错误。

(三)民族音乐学与音乐表演——音乐要素的可描述性

在民族音乐学中关于音乐风格的系统式描述法,把音乐中的要素进行研究和比较,“通常这些要素包括旋律、节奏、节拍、曲式、和声或复调”。由前文可知,对于音乐表演的研究可以是对某一特定演出前为其专门做的研究,音乐要素的分析也应包含在其中,对音乐要素系统性描述有利于理解乐谱,奏出更理想的音响。

三、结语

通过阅读《音乐学概论》,笔者对音乐学与音乐表演的联系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首先,发现了宏观音乐学与音乐表演之间的联系。其次,从历史音乐学、体系音乐学和民族音乐学三个音乐学子学科来探寻与音乐表演的联系,发现音乐表演研究不仅可以研究“表演”本身,还能从音乐风格等方面进行研究。在本书中发现的音乐表演与音乐学之间的联系,明确了音乐学相关理论的学习对于音乐表演的重要性,可以更好地指导音乐表演的实践。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音乐学表演者
音乐学人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第三届音乐学学术前沿中青年学者论坛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标注及口述史视角下的《音乐学人冯文慈访谈录》
论中国音乐学百年来之三大阶段
妙猜两数
浅谈音乐风格对英汉歌曲翻译的制约
2012年龙年网络春晚节目单
论表演者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