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22-11-11费陈晨

小学教学参考(数学) 2022年8期
关键词: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费陈晨

[摘 要]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学科,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能厘清数学概念之间的关系,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能发散学生思维,启发学生的数学创造力,使学生逐渐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导图;应用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22)23-0096-03

数学是一门强调逻辑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学科,学生只有具备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才能学好数学。思维导图是一种利用直观的图形或线条来梳理数学知识脉络的教学工具。本文将简要谈谈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对逻辑思维较为薄弱的小学生来说,数学知识、概念、定义等内容繁多且复杂,知识点也较为分散,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学生的思维就更容易产生混乱,导致学生难以区分和理解数学知识。而思维导图则能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思维导图就是指用符号、线条、文字等元素组合成的结构图形,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数学知识联结起来,形成一个直观、清晰的知识网络,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后续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借助思维导图,突破重点和难点

思维导图实际上是一个有价值的信息集合体,它汇集了多个知识点及其之间的关联性,有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教学新知时一般都有预习环节,教师不妨在这个环节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可以有效增强预习效果。利用思维导图也可以在预习环节将一些较为抽象的概念进行细化,将每个分离出来的知识点重新制成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点和难点,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学生通过预习了解了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则是“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明确地掌握这一内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首先,教师让学生对这一知识点进行简要的分析和归纳,接着根据归纳的内容将“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个整体内容分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实践与综合应用”四大核心板块。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细分成“同分母分数加法”和“同分母分数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部分的内容同上。最后,教师将“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分成四个部分,分别是“不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带括号的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在分数加法中的运用”以及“运用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最终呈现出来的思维导图如图1。

教学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来增强学生对分数的实际应用的理解,以促进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知识点的掌握。教师正是通过引导学生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让学生逐渐掌握了相关重点知识,突破了难点,也促进了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巧用思维导图,发展数学思维

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较为分散,且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概括能力都还不够强,他们很难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又容易忽视对教学内容的整体分析,导致学生难以区分重点内容,这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利用思维导图,则能更加直观地将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呈现在学生面前,给予学生更加清晰的学习方向,从而更好地发展学生数学思维。另外,思维导图的绘制较为简单,内容又丰富,十分便于学生进行课堂知识记录以及后续的归纳总结。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时,学生往往很容易将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表面积或体积知识弄混淆,体现在涉及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及规律时,学生就容易出现错误,难以灵活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绘制一张思维导图来进行区分。首先,以“立体图形”为中心,在思维导图的右半部分延伸出“长方体”与“正方体”两个大的分支。然后在“长方体”上延伸出三个核心部分,分别为“定义”“组成”“性质”。接着在“定义”部分延伸出整体的概念内容,在“组成”部分延伸出“顶点”“棱”“面”三个分支,并分别对这三个分支内容进行细分,在“性质”部分延伸出两个重点的概念内容。正方体分支的内容也同样如此。在思维导图的左半部分则延伸出“棱长总和的计算”“表面积的计算”“体积的计算”三个核心内容,每个内容分别延伸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分支,并写上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以及相应的计算公式等。这样,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就绘制完成了(如图2)。

学生在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中不仅进一步了解了各个板块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还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教师正是通过引导学生画思维导图的方式,不仅帮助学生明确了学习思路,还有效发散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引领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数学学习。

三、运用思维导图,总结解题方法

数学应用题一般是来源于生活实际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无穷无尽的,这就意味着数学应用题具有数量多且变化较大的特点。对学生而言,仅仅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数学公式,是不足以去解决这些纷繁复杂的应用题的。鉴于思维导图具有内容简洁明了、结构清晰等优点,教师可以运用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总结出不同应用题各自的解题方法。通过思维导图,学生在日后面对复杂的应用题时能做到心中有数,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时,教师就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帮助学生总结解题思路,积累解题经验。总结大量的习题后发现,在“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章中,应用题大致可以分为“棱长总和”“表面积”和“体积”这三大类。教师可以让学生先在纸上把这三种类型分别写在“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的下方,再引导学生在每种类型下方继续写出属于这个大类的所有应用题类型。例如,“表面积”大类主要包含的题目类型有“面不同”“侧面展开”“拼接问题”“切割问题”“长(宽、高)的增与减问题”以及“底面周长”等,教师便可让学生将这几种类型依次写在“表面积”之下。当然,这种程度的思维导图是不够完善的,教师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总结出每个小点下的典型例题。比如对于“表面积”中的“切割问题”,“给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将其等分切割成若干个,求增加的面的面积总和”就是一种典型例题,学生便可将此种例题写在“切割问题”之下。这种总结方式同样适用于“棱长总和”与“体积”应用题的归类。通过上述方式,学生将得到一个树状的、有关于“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的思维导图。这种自上而下、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将促进学生熟记各种题目类型。如此,学生更容易掌握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应用题”的所有方法。总之,关于知识点、解题方法的总结都可以通过思维导图的形式来实现,教师需要在日常教研中,充分运用思维导图,总结解题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数学问题。

四、利用思维导图,促进高效复习

复习课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往往会将复习课当成练习课来上,采取枯燥的“题海战术”。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会逐渐被消磨掉,自然也很难取得好的复习效果。但数学又是一门非常需要进行不间断复习和整理的课程。绘制思维导图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教师可以在复习课上着重引导学生将要复习的知识点进行自主梳理和总结,并制作成单元复习的思维导图。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自主整理、概括、总结能力,还能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收获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教学完“完美的图形——圆”这一课后,教师需要组织学生对“圆”的各类知识点进行有效复习,这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先自主梳理圆的概念、半径、周长和面积等内容,并找到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再绘制成一张完整的思维导图(如图3)。首先,以“圆的知识点”为中心,延伸出“圆的认识”“圆的性质”“圆的周长和面积”以及“圆的画法”这四大核心分支。其次,将“圆的认识”分成“概念”和“组成”两部分,“组成”分支又细分成“圆心”“半径”和“直径”等内容,并分别加以阐述;而“圆的性质”部分延伸出三个概念内容;“圆的画法”分支则注明详细的步骤;在“圆的周长和面积”部分分别填上相应的定义及计算公式。绘制过程中,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理解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标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一内容,并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思维导图不但清晰、简要,而且形式丰富多样,自然更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同时,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发散了数学思维,锻炼了自己的实践操作和梳理概括能力,更是进一步加强了对相关数学知识与概念的理解和掌握,提高了数学复习效率。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思维导图是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不仅要重视思维导图的作用,还要指导学生掌握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在制作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提升整理、分析、归纳能力,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思维导图来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真正实现高效学习的教学目标。

猜你喜欢

思维导图应用策略小学数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薪酬管理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小组活动在初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技校制冷专业课程一体化教学探析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